首页 理论教育 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开发

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开发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瓶颈”和缺憾在少数民族语言为媒介的信息化发展领域则更为严重。——以“字资源建设”和“语资源建设”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建设重中之重。——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软件开发基地和资源开发中心,共同构筑多民族多元一体的中国民族IT产业,推动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发展。

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开发_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一、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普及思路

所谓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普及,从某种角度讲,其核心是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因为80%的信息由语言文字来负载和传递。在保护和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的过程,要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使其数字化、信息化。因为随着计算机、通讯、多媒体、高密度存储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语言文字的数字化程度已经成为体现世界各国信息水平的标志之一。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数字化、信息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搞好以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普及事业,应注重以下诸方面的举措及对策。

其一,尽快制定出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化标准。信息化的理念是共享,标准化是信息共享的基础,没有规范标准的支持,共享就无法实现。其中,信息技术标准化是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普及的前提,也是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保证。没有相关标准作为技术先导和基础保证,少数民族语言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技术也就无从谈起。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六大标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包括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标引语言的标准化、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安全保障技术的标准化、数据管理软件及硬件的标准化等,只有全面、系统地实现了这六个方面的标准化,才能有效保证少数民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共建共享。(www.guayunfan.com)

——把规范标准的制定作为民族语言文字信息管理的基本手段,通过制定规范标准和统一编码,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处理技术的科学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应成为应用相关信息技术统一标准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以切身实践来带动和推进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化发展。

其二,加速解决信息资源建设这一“瓶颈”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严重的“重网络轻资源”问题,信息资源建设成为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由此产生了“有路没车、有车没货”的缺憾。这一“瓶颈”和缺憾在少数民族语言为媒介的信息化发展领域则更为严重。一方面,我国有着丰富的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其开发利用程度则相对较低,造成可共享的信息资源严重匮乏。要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决策层应充分认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其与物质资源、能源并列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三大重点资源,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开发建设中长期规划。

——以“字资源建设”和“语资源建设”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建设重中之重。“字资源建设”包括各类少数民族文字字体库的设计和制作与完善等。“语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电子词典建设、语料库的建设和通用词表的制定与完善等。只有这两大领域的技术性建设日臻完备,才能确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在广播电视、图书报刊出版、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快民族文献数字化建设。并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资源的利用领域,积极培育这方面的信息服务市场,尽快形成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其三,坚持协同协作,强化集体攻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任何研究单位都不可能独自解决全部问题。因此,在加速发展以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普及事业方面,应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举措。

——实施由国家统一规划,重点扶持,采取明确分工、协调合作的发展策略,避免重复建设。

——围绕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的“瓶颈”问题联合攻关,加快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化基础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通用软件、中间件的研发,进一步完善各少数民族语言、汉语、外语兼容的跨语种研发应用的统一基础操作系统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开发支持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软件和通用工具软件。

——充分学习和借鉴通用语言文字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在一些共性的技术问题上,专题解决汉字信息技术的移植,共享中间件等问题。

——在信息资源开发上实行惠民优先,利益导向,协同协作,集体攻关,资源共享的基本政策。

——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软件开发基地(或软件园)和资源开发中心,共同构筑多民族多元一体的中国民族IT产业,推动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发展。

其四,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化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科技含量很高的创造性工程,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必须加大这方面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力度。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制定人才规划,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以高等院校为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中,根据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及民族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设置专门的学科点来加速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对现有专业人才进行宏观规划,做到人才资源的优化利用。

——要特别注重通过研发项目的实施合作,锻炼人才,培养人才,争取在短期内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和标准化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研发专业队伍。

其五,建立相应的信息化数据采集系统和评价监测体系。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信息化成就的大小,不仅要看其信息化建设规模的大小、档次的高低,更为重要的是要看其信息化所产生的绩效如何。目前我国及各地区信息化水平评价总指数是通过一次性调查收集数据测算出来的,很难在较长时期内连续地、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概貌。在世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立信息化相关数据采集系统,定期地监测信息化应用与发展水平,准确、全面、持续性地测算出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应用水平,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和改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尤其对西部民族地区来说,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信息化绩效评估更为重要。应尽快研究和建立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信息化统计报表制度,建立起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信息化数据采集和调查系统,建立信息化数据库,并根据相应的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法,定期监测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绩效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民族地区科学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