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又将“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确立为科学发展观和全党执政理念的核心。笔者认为,“以人为本”原则不仅对于我们更新发展和执政理念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但目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忽视“以教师为本”,存在一些误区,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这样重教有余,重学不足,导致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_在创新中前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程 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面、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随后又将“以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确立为科学发展观和全党执政理念的核心。笔者认为,“以人为本”原则不仅对于我们更新发展和执政理念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人为本”的含义(www.guayunfan.com)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强调发展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这一先进的思想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顾海良教授认为:“我们现在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为本’就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学生为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大力提升这支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对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而言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我们的教育对象来看,我们又要以大学生为本。这两个‘为本’,只是角度的不同,不能以一个来否定或者削弱另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锐意创新,使内容更好地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贴近大学生未来成长成才的实际,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开好,最根本的是以人为本: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另一方面,要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以人为本”应包括“两本”: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这两个“为本”只是角度不一样,不能用一个来否定另一个。

二、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2011年高校学生思想状况滚动调查表明,有89.4%的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大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缺课率高,“抬头”率低;有些学生即使人在课堂上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堂而皇之地“搞副业”,存在比较严重的“心逃”现象;一些学生包括个别教师甚至认为政治课纯粹“唱高调”“搞形式”,开设或不开设都无所谓……有人将这一现状形容为“三不太满意”状态:即领导不太满意、学生不太满意、教师自己也不太满意。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存在忽视“以人为本”的现象。

1.师资建设中忽视“以教师为本”,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但目前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忽视“以教师为本”,存在一些误区,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

(1)片面强调高学历,忽视其他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不是知识的简单的单向传递,而是双向的情感交流,是思想的启发、信念的升华过程,这就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需要具备较高的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律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学历”不等于“学力”,“高学历”更不是好教师的充分条件。有些高校在选聘教师时一味追求高学历,将许多真正有能力并热爱这一事业的优秀人才拒之门外,而有部分教师则自恃学历高,往往将教师当作暂时的谋生手段或跳板,或重科研轻教学、或致力于开拓第二职业,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声誉。

(2)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科学,人人能上。这种观点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读读书、看看报,人人都能上,人人都会上,这种错误的想法危害很大,导致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成了“收容所”,专业课不能胜任的、课程缩减的富余人员等等,往往都被安排进来,有些甚至缺乏起码的理论素养,使得师资队伍良莠不齐。

(3)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副科,不必过于关注。有些高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列在课程建设的末位,在资金投入、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不予重视,任课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也似乎低人一等,在进修、培训、职称晋升、工资报酬等问题上无法享受到公平待遇,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

2.教学过程中忽视“以学生为本”,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教书育人,学生为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目前,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安排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上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书本为主,导致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缺乏针对性,不能解释和阐明现实社会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且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往往是大道理与理论的灌输,老师很少重视学生的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现象,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这样重教有余,重学不足,导致学生参与程度较低,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3)考试方式死板,缺乏科学性。目前多数高校主要采取以“卷面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即采取闭卷或开卷的笔试形式,很少将口试与笔试相结合、期中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撰写论文与答辩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相结合、出勤率与学习效果相结合,考核方式缺乏多元性,导致考核结果缺乏科学性。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题型中,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等客观性试题的分值都占总分的50%以上,即使是辨析、材料分析、论述等主观性试题,对得分点的限制也比较机械刻板,学生答题时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考试题型多半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没有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以“以人为本”,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开好,最根本的是“以人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学生为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抓“两本”,而不是“一本”。

(一)“以教师为本”,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以人为本”包括以教师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还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抓住了“教师”这一本,就抓住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因此,要坚决摒弃那种“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科学,谁都能教,谁都能教好”的不良思想,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信息技术高超、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来说:

(1)严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优化结构,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和职称。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新进人员要求高学历,鼓励原有人员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学位,在职称评定方面适当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倾斜,从而优化队伍结构。

(3)积极创造条件,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研水平。高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对相关的基本原理、社会现实问题和教学规律进行潜心研究,关注理论热点和与本学科有关的最新理论成果,积极申报相关科研课题并把科研成果同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笔者认为“有为才有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从我做起,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明确这一工作的神圣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具有理论魅力、知识魅力、艺术魅力、人格魅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要以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赢得大学生的尊重,赢得全体教师的尊重,赢得全体职工的尊重,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总之,要进一步调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把对他们的管理、要求、培训同对他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以学生为本”,加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方式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进行如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以课堂为本,以书本为本”教育理念的否定,是一种确立以学生为根本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成人成才,一切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二是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讲好,就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把课程讲到大学生的心里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把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把学习过程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为此,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第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理想的境界,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业务能力素质等。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能力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正是以塑造大学生灵魂为己任的,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成才的方向,提供精神动力,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教育和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激发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和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三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

2.“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以吸引学生为本,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围绕吸引学生来安排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以学生为本”,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二是教材理论方面比较艰深;三是时效性较差,针对性不强。要解决以上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灵活地处理教材,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处理教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第二,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课,而是知识性与思想性融为一体、思想性高于知识性的一门课程,它要回答的是学生思想上的疑虑和困惑,要纠正的是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要培养的是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社会变革中把握发展的规律,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新问题、新困惑进行研究和讲授。讲课中要有问题意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教学中要从向学生讲授“是什么”向回答学生“为什么”转变,通过不断丰富问题体系,充实和丰富课程的内容,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也给予学生思考、联想、创新的启迪。第三,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跟上时代步伐,教师要有敏锐的眼光,不断地把最新的理论成果吸收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其次,“以学生为本”,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现在大学生思想活跃,批判意识强,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获取信息的速度快捷。然而,信息内容鱼龙混杂,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上以科学的思想、正确的内容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多元思想中抓住主导思想、在多彩文化中分辨出主流文化。同时,又要拓展教学内容,要充分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如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和个人电子邮箱、聊天工具等,来及时地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引导和解答。另外,要主动为学生社团当参谋、为学生社会实践当指导,从而贴近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信仰、信念、信心问题。

3.“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性和吸引力。

第一,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自我开拓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自主设计和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应用多种教学形式深化学生的责任感和时代感。要注重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满足个人成材多样化的教育需要。

第二,把“注入式”为主的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和社会实践等方法。

第三,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如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网站,老师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灵活、有效和充满吸引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不管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诚如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所言:“我们教书,并不是像注入水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了,最重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字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才能取得教学的实效。

4.“以学生为本”改革考试方式

考试不只是要考核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检验学生接受教育后的思想变化,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考试评价体系应改变以往陈旧、呆板、机械、单一的考试方式,即只注重卷面成绩而不管学生平时的实际操行,只以笔试为主而不管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现象,要向多元化、多视角、全方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转换。逐步形成把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期中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撰写论文与答辩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相结合;出勤率与学习效果相结合的考试评价体系,使考试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真正地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