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个性化教育理念推进信息学科专业建设

以个性化教育理念推进信息学科专业建设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们计划把学生掌握嵌入式信息系统作为办学特色来培养,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这个特色为线索,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开放式的强化学习和训练。

个性化教育理念推进信息学科专业建设_高等学校个性化教

以个性化教育理念推进信息学科专业建设

容太平

为了适应国家和武汉区域经济建设及信息科学与技术行业发展的需要,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从2003年起逐步设置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人文素质,掌握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及其相关产业从事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以下简称信息学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以个性化教育思想观念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培养出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

一、培育适应个性化教育的学科专业特色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未来五年(2008—2013)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实现在建校十周年之际,把学校建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在湖北省具有领先地位的民办独立学院的目标。”(www.guayunfan.com)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具体情况,信息学部制定了学部的五年(2008—2013)发展规划,并在学科专业发展中总结出32字方针:育人为本,质量第一;个性发展,重在实践;人无我有,错位竞争;项目牵引,面向社会。

1.育人为本,质量第一

大学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办好大学教育应以教师为主体。“授业”必须先要“传道”,传授学生以“知识”,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大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效果。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之所以强于我国的大学生,主要归功于那些具有优良创新素质的大学教师主体。我国大学教师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下成长,并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制度下工作,创新素质没有得到培养,也无法得到发挥。在大学教育的新发展期,大学必须力求从整体上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为主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为了适应这一阶段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不论在层次上、模式上,还是在规格上都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个性化的培养特色,必将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多样化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生产日益发展进步的需要。根据这样的教育理念,就要求我们在精力和资源的投入上,要以极大的热情来提高教学质量,尤其要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2.个性发展,重在实践

在教育应当是自主和愉快的原则指导下,承认每个学生在先天的潜能、秉性、性格、爱好、志向、才能、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用一种开放式的、灵活的教学体系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就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比原先有所进步和提高。我们教育者的工作是想办法使这种进步和提高达到更大。

根据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要求,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已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由学术取向转变为社会需求取向。多样化的教育必然导致多元化的评价,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对社会发展、建设有用的人才越多,其教育质量就越好。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相对迫切,因而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人无我有,错位竞争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机器人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办公无纸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智能建筑和智能化家电设备、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逐渐使家庭成为一个集“居家休息、健身娱乐、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网上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温馨之家;企业单位、农村城市、陆地海洋、地球宇宙等也逐渐被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应了古老的一句话,“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技术已成为关键的技术,而最能体现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技术成就的是“嵌入式信息系统”。掌握了嵌入式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通信协议和编程技术,也就掌握了智能化装置的设计、制造和维护的关键技术,也就掌握了社会的需求,这种情况在今后还会继续发展。这对信息学部的毕业生走向社会,迅速适应社会电子信息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嵌入式信息系统的教学实践强化锻炼,必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成为受社会欢迎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为信息学部创出自己的品牌,为文华学院争光。为此,我们计划把学生掌握嵌入式信息系统作为办学特色来培养,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这个特色为线索,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开放式的强化学习和训练。

善于引导学生挖掘学习的潜能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种以社会的需求作为牵引力,以嵌入式信息系统作为办学特色对学生进行教学,强化实践锻炼,可以充分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掌握和应用嵌入式信息系统上具有自己的特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错位竞争格局。这样的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优势自然明显。

4.项目牵引,面向社会

根据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已由学科取向转变为职业取向。多样化的教育必然导致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若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必须不断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而“电工、电子创新人才培训中心”的建设正是适应了这方面的需要,其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具有本科知识素养和一线工程师工程实践技能的人才。

高校在农业经济时代是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在工业化社会中也只是参与角色。而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知识经济社会中,主宰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除了“资本”还包括“知本”,高校面临着由经济社会边缘步入经济社会中心的新挑战,面临着通过知识创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挑战,高校需要从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实现高校的革命性转变。

面向社会走校企合作道路,创建“毕业设计、培训、就业”相结合模式,对独立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尤为重要。结合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采用针对性很强的以项目牵引教学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为企业、用人单位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专门工程技术人才。企业、用人单位获得了稳定的工程技术人员补给,学院提高了就业率和知名度,实现校企双赢。

二、探索和实践满足个性化教育的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

1.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与就业市场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产生了严重脱节,传统的学术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形式更是难以适应独立学院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了适应培养人才的多样性要求,学部在既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准确的应变的同时又坚持人才培养的本科层次要求,在不削弱本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能反映学科发展潮流的内容,突出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部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设置公共课程外,还设有: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强调专业基础性和本科的规范要求,努力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增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拓展专业方向,突破按学科方向分模块的传统思维,适应就业市场尤其是地方产业结构人才的需求,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提高模块——为了满足考研同学的需要,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实践技能模块——为了满足自主创业同学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践、实训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与此同时,更应该改革的是,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中实施课程学分标准化、课程体系模块化,便于保持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其中,课程学分标准化便于课程与课程组间的相互替换,实现课程结构的机动灵活,给予学生纵向深造或横向转专业发展的空间,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建构紧密型校企合作体系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来说,校企合作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这一方面,美国不少高校推行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学部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学部建立了校企紧密结合的工作体系,与企业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先后建立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合作单位双师型(学院教师与挂钩单位业务人员组成双导师制)聘用、共建实验室、实习形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毕业设计与岗位实习相结合等,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7级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有29名学生参加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订单式培养,除4名学生中途退出外,全部在与通信相关的企业就业,实现了生产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就业一条龙的就业培养。

3.建设综合性实践基地,提高职业素质训练水平

根据部分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在学院的指导下,学部着手建设一批集人才培养、教师提高、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在这类基地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社会服务实践中去,在提升教师自身科研开发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第二课堂平台,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按照这一理念,学部在校内已经成立了创新实验室等,2010年正式与武汉丰天网络信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内共建“三网融合”产品研发基地。目前基地已经形成由4名教师和1名企业技术人员指导、15名学生参加的学习实践团队,在基地里师生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提高。2009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郑娟娟深有体会地说:“从最初对技术的一窍不通到现在已能熟练掌握,我觉得自己真的收获不小。”2009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邓正来说:“在实验基地学习,我的体会是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水平。”

另外,学部还在各教学环节增加应用性内容和实践性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岗位适应能力。除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外,学部组织的电子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创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

基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特征,学部积极倡导因材施教,强调要根据学生特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扬长补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成才。

(1)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型模式,探索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经常举行教学法的研究讨论。只有从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到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钻研能力引导的模式,才能使学生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2)建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导引第一课堂教学。如创新实验室,以实践设计项目吸引学生、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学好基础理论课。建立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互动机制,将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与科技学术文体竞赛以及其他教育实践活动统一纳入学分制,并统筹规划,出台相关管理办法,鼓励学生扬长发展。

(3)推行全面的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制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包括跨专业、辅修专业、专业方向、课程层次、学习进度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学生的自我设计和跨专业跨系选课,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复合。与此相应,为学生配备了潜能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神家园。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生质量和素质的基本保证,学部多次在党政联席会议上提到校园文化建设,如寝室文化建设、增设报栏、营造学术文化氛围等。

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能胜任个性化教育工作的教师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专职教师队伍,二是兼职教师队伍。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主要由高校退休教师或研究生担任,这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及年龄结构上均不够理想。在独立学院专职师资中,尚未形成适应教学、科研要求的教师队伍梯队,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大多数青年教师还不能在学科、专业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不能胜任个性化教育工作。学院往往招聘一些才出校门的研究生在一线担任教学,没有教学经验,教学质量不高。同时由于社会对民办机制下的人事制度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担忧,独立学院在引进高水平师资方面困难重重。

兼职教师主要是来自母体高校的在职教师,另有一些是来自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退休教师或专业人士,专业水平较高,一般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并不完全适应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另外,独立学院在对兼职教师的聘任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

学部认为应注重外引内培,加强师资力量,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母体高校的人才资源。合理调配和有效利用主校区的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聘主校的教师兼任学院的教学工作,解决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和教师数量的需求,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继续聘请身体健康,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教师。这不仅能够解决部分师资紧缺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利用老教授带年轻教师的方法,逐渐形成一支在教学和科研上起骨干作用的年轻教师队伍,加快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适应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3)建立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独立学院要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必须逐步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进修、参加科研和教学活动等形式,苦练教学基本功,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加大培养力度,扶持中青年教学、科研拔尖人才。在引进人才、稳定人才、培养人才上,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并注重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

三、实施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著名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下一个重大的举措:个性化教育》一文中指出:“纵观整个历史,只有富人才承受得起专门为个人量身定制的教育,目前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将改变这种状况。由于全球寻求长期竞争力的需求变得日趋迫切,教育因而将成为人们的当务之急。各国目前都在寻找各种可大幅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的办法。眼下首次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实施个性化教育是可能实现的。所谓个性化教育指的是以一种最舒适、最有效的方式向每一个人教授他或她所需要和希望知道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效率出现质的飞跃。”

在过去的几年中,学部在秉承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下,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办学的实践中,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培养出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1.推行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做法

1)以市场为导向,重新定位专业方向,培育特色学科

市场是检验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市场需求决定了培养的人才是过剩还是供不应求。因此,专业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学部近几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专业方向,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市场的“宠儿”。例如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分为光电检测(仪器)与光纤通信两个专业方向,其他专业也都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了专业方向细分(如表1所示)。

表1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各专业的发展方向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技术已成为关键技术,而最能体现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技术成就的是嵌入式信息系统。学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光电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与“嵌入式信息系统”相融合,使原来的专业与其他院校专业既相同又有差异,形成了专业特色。

2)实行模块化教学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实践技能模块和课程提高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针对一些想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学生,加大实践技能的培养,使他们手中有艺,就业不愁;而针对一些想考研、出国的学生,实施课程提高模块,加大理论知识讲解,让他们在升学面前能够更上一层楼。

3)实施校企联合,注重实践环节

目前,学部与IBM公司、烽火科技集团、武汉软帝科技信息有限公司,厦门万策智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博众创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深圳博维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亚太激光有限公司、深圳软件园、无锡软件园等10余家企业签订或达成培养协议,实行生产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就业一条龙的就业培养模式。

将企业最先进的技术纳入教学环节。两年来,学部与武汉烽火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他们的实践性课程“无线网络优化原理”、“TD-SCDMA关键技术”、“无线通信原理”纳入到2007、2008级通信工程教学课程,讲述最前沿的应用技术。暑期学生还到该企业实习,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并重。

4)职业资格证书与专业课相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专业能力的证明。学部将专业课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如学部开设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学生学完后还可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2011年学部从教育部引进电子信息技术认证考试,即EITP认证考试,并获准考点和课程置换的申请。根据毕业生调查显示,只要学生能取得该证书,其就业基本上没有问题,而且待遇优于其他人。

5)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

每年,学部都举办软件设计大赛、IT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装机大赛、网页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通过这些活动来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近3年,学部在湖北省和国家级各种科技类竞赛获得二等以上奖项达40人次,2011年“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上获得湖北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7项。

6)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尽管学部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第一志愿,但进校以后,由于对自己兴趣、能力、志向的进一步了解和确认,加之家庭经济状况、就业去向等原因,部分学生有了重新选择专业的意愿。根据学院规定,学生愿意转专业的,经过一定手续,都可以满足,学部配合学院做好学生的二次专业选择工作。现在约有12%的学生转换原来的专业。学生重新选择专业以后,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7)实施个性化课表

针对一些学习基础差、一次吃不透课程内容的学生,学部给他们量身定做个性化课表,让他们对困难课程进行二次学习,同时任课教师也加大了对他们的帮辅与引导。

8)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配备指导教师

从2009年开始,学部对40余名学习差的同学配备指导教师,每名系主任和专职教师负责2~3名困难学生的学习指导,实施“小灶”工程。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他们的心理。不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从中深受感动,发奋读书,迎头赶上。

9)实施潜能导师制

潜能导师制的实施,是学院教学改革继续深入进行的重要措施。学生在潜能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动态、社会需求,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设计学习进程,进行学习安排,选择专业方向。潜能导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所指导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并当好学生深造就业的参谋,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潜能导师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例如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的俞侃老师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争当学生干部,2009级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杨锐杰、陈子亨进入学生会工作后,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明显加强。俞侃老师还带领学生参观光博会,并组织讨论。学生们对这种校外活动参与热情非常高,因为既可以接触最新的光电子行业的高科技发展成果,又可以了解这个行业目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秦明老师把大学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根据目前大学学习和生活情况,制定相应的目标,他教导学生:大学是人生生涯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控制科学与技术系的张清勇、张晓丹老师组织学生参加实验项目的开发工作,在工作中了解他们,帮助他们进行学业和生涯规划。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的黄金刚等老师组织学生实践团队参加校内“三网融合”产品研发基地的实践活动,既解决了生活困难学生的补助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学生的拥护。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潜能导师了解和熟悉了学生的情况,掌握了他们的特长,发掘了他们的潜能,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推行个性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为配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也做了大胆的创新与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以班级建设为切入点,实施打造“品牌班级”工程

班级是学校组成的重要单位,班风的好坏关系到学风、校风的好坏。为此,学部以班级建设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的品牌打造工程,努力做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个性”。如结合科学发展观实施的“展班级风采,促信息发展”的班级展示活动。2008级21个班将一学年的工作逐一展示比较,彰显了自己班级的特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明确了班级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2)以“之最”活动挖掘学生特长,以个性化管理发挥学生特长

管理是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教学大纲固定下来以后,如何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特长、兴趣,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和进行个性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部利用“班级之最”、“专业之最”、“学部之最”的评选形式,把具有共同特长的人组成一个个小组,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加以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强及编程强的小组可与校外企业合作做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学生在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中曾多次获得国家奖;把思维能力及数学好的学生推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曾多次获得全国特等奖和一等奖;在大三学期末,将学生再次分流,形成考研、就业、出国、创业等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培训,近几年学部考研录取、出国、自主创业人数逐年提高。

3)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强激励性评价

实施个性化管理,对学生和辅导员的评价也有别于传统的做法。实施个性化管理必然增加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因此,评价教师的业绩,主要看指导的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业要求的基础上,发挥了哪些特长,为班级、学校争取了哪些荣誉,而不是只看最终的考试成绩。同样,评价学生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只要学生某方面有进步,就及时肯定、鼓励,给予赞许或表扬。在评价中以激励为主,不做横向比较,多做纵向比较,这样才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激发师生不断超越自我,为学业的成功而不懈努力。此方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效果比较显著。

(作者系文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副主任)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1-9.

[2]容太平,涂仁发.把“电子设计竞赛”作为我们进行教改探索的重要一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专辑:58-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