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绵阳师范学院教师的创新理念

绵阳师范学院教师的创新理念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创新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_立特色兴校之本 以创新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李 虹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05方案”的一项创新性工程。要实现该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以创新为着力点,不断探索“基础”课教学改革。要使“基础”课成为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课程,必须彻底改变单一灌输的讲解法,使教学方

创新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_立特色兴校之本 

以创新为着力点积极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改革

李 虹

(绵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05方案”的一项创新性工程。要实现该课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以创新为着力点,不断探索“基础”课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创新教学理念,可充分体现教学的时代性;创新教学模式,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创新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创新教学手段,可增强知识的感染力;创新评价机制,可增强考核的科学性,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索;创新性教学;基础课;教学改革(www.guayunfan.com)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支撑的,具有特定定位、特定内涵、特定任务的一门崭新、具有创新性的课程,也是我院重点建设课程。近年来,我们在坚持贯彻落实“05”新方案的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改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基础”课作为新方案规定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修课,要实现原教育部长周济提出的“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树立创新的理念,以创新为着力点,积极探索“基础”课教学改革,真正把创新贯穿于“基础”课的改革和建设中。

一、以育人为本,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表现。要上好“基础”课,教师必须解决好自己的教学思想,有鲜明的教学理念。如果只图形式上完成安排的教学任务,上完课程,不管教学的实际效果;如果只管照本宣科,不管学生实际学习的状况与态度,是肯定上不好这门课的。“基础”课是按照“05”方案,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整和而来的一门新课程,融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一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原有两门课的拼凑或简单相加,更不是把这门课讲成纯“伦理”和纯“法律知识”。“基础”课的基本任务是,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以法律修养和道德修养相结合为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角色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大学生解决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基础”课的性质、任务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塑造人的使命与责任,需要教师努力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使命是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和引导学生,而不是单纯地完成教学环节;必须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摄取;必须与时俱进,把握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与难点。前者使命感源于责任心和政治觉悟,后两者即教学效果、源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使本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就得破解学生抵御灌输的抵抗心里,就得调动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就得触动学生反思,就得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这需要教师认识到位、理念到位。教师要树立创新的理念、育人的理念、效益的理念,尤其是创新的理念。教师通过创新,坚持创新性教学,切合教学实际积极地进行教学探索与教学改革,便有绵绵不断的教学活力。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所以,“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

二、以开放性教学为主,创新教学模式

“基础”课主要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创新教学理念,而且要创新教学模式。因为,“基础”课一个重要的任务就要将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内化为内心的道德法则,再将内心的道德法则外化为道德行为和法律行为,最终达到他律和自律的和谐统一。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讲解模式,是一种被普遍运用、单一而封闭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甚至容易引起学生对德育的逆反和抵触心理,而难于达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这样做,使其内心认同。为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互动起来。建议运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一旦合理选用,教师的教学行为便按相应的程序运行,使教与学在不同的程度上被激活。

以开放性教学为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良好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促使学生思考与辨析,把学生置入被激活状态。实现开放性教学有两大途径:一是,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活动课等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诸如演讲、辩论、讲故事、表演小品、唱红歌、讨论等活动,并将时事、漫画、音乐等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来电”、在表现中“生趣”、在思考中“感悟”、在碰撞中“明理”、在行动中“自控”、在比较中“奋进”;二是,延伸课堂,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参观、访问、调查、专题报告等社会实践活动和撰写小论文,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强化学生情感,消除学生误识,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目睹改革的辉煌,用自己的手书写发展的成就,用自己的脑去思考积极的人生,用自己的行动去体验劳动收获的喜悦。2009年我校“基础”课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实现了从完全的理论教学向2+1模式(即理论教学2学时+实践教学1学时)的转变。为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有机统一,不因实践性教学影响理论教学,我们通过努力,整合教材内容,以章为单位,进行专题教学,实现了教材体系向课程体系的转变。

三、以提高教学时效性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决非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和塑造。因此,教师在进行知识性传播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要使“基础”课成为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课程,必须彻底改变单一灌输的讲解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新颖化。正如毛泽东所说:“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所以“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

只有教学方法多样化,才可能适应大学生喜欢新奇、乐于参与的心理需要,并有利于培养出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来。长期以来采用的单一讲解方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结果是“老师讲得辛辛苦苦,学生听得迷迷糊糊”,学生思维僵化。所以,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方法探索的实践中,我们教研室老师创造出了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切入教学法”,即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由任课老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后,再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的方法。“专题讨论法”,即教师根据课程的重难点或社会热点问题,精心设计课堂讨论、辩论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课后认真收集资料,撰写讨论提纲,然后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各组推荐1~2名同学在全班发言,教师最后点评和总结。“对立观点辩论法”即在教学内容中提炼出两种对立性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后,再由老师总结性讲述的教学法。“创设情景教学法”,即模拟一种情境,使学生从刻板的书本走向立体的世界,不仅使学生有直观体验,感情认同,而且还由此激发学生思考人生,深省自我,在实际生活中自然修正做人做事的动机与行为,这就是“虚拟的情境唤起的是真实的体验与感悟”,是“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无缝连接”。还有“案例教学法”,用典型的人与事,更能言简意赅地表明道理。

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并不难。“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多用案例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按照有关教法理论,案例教法又可分为案例讲授法、案例讨论法、案例模拟法、案例联系法;活动教学法又可划分为认知性活动、体验性活动、制作性活动、探究性活动;讨论教学法又可划分为辩论式讨论、演讲式讨论、对话式讨论、咨询式讨论、设置情境式讨论、调查研究式讨论等。这些方法,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选择、组合或发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精彩有吸引力。

四、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创新教学手段

“基础”课更应注重课堂的活跃性,这样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兴趣,较好地消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就是说教课的错觉。为此,在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传递信息的载体(语言、工具、设备),即注重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大一新生曾给我提及“从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起便在想怎样才能更好度过大学生活,教材到手便迫不及待地翻阅,而映入脑海的不是答案,是觉得十分机械的1、2、3,但课后却觉得还真就得那样去做”!这反映出来的是什么信息呢?道理都懂,被要求与自我有要求,反映是不一样的。也难怪说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看教材是看不出氛围与激情的,需要教师把隐含在教材中的氛围活跃的再现出来,这样教材便有了感染与驱动力。也可见,同一的东西,由文字,或由声色影图,或由活动表现出来,传递出去,产生的刺激效果是不同的,而充分说明了手段的重要性。正如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事实上,电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把文字、声音、图像、动感集合起来,不仅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刺激性、生动性、欣赏性,还扩充了信息量与想象力,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使教学活动在愉悦中完成。为了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我校,“基础”课参与校精品课建设并上网,建立了专门的试题库,全教研室人员协同作战,完成了本门课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以该课件为基础,各任课教师可个性化充实完善。我们正在努力,准备建立本门课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更便捷的条件。

五、以多形式考核为导向,创新评价机制

评价是学生很重视的环节,对学生而言就是学习结果,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一定程度上有指挥棒的作用。要推动创新性教学和创新性学习有效地开展,必须对传统的评价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是:试卷出结果,结果定好坏,弊端性大。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色彩重,学生易于抵触而应付;二是重结果忽视过程,往往导致学生学时应付,考试时打冲锋,几天背住为考试,考试之后便忘却。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是否真的认同,行为上是否践行,试卷是考不出来的,只要能够突击性死记硬背,就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态度端正与否不重要,触不动学生的心,评价的结果自然也不够准确科学;三是把学生置于被灌输被动吸收的地步,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事实上都重要了便都不重要了,对于学生,他们觉得明不明白不重要,考试时记得住才是关键,便被动学,少思考,难有身同感受的震动,也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为了革除弊端,在学校支持下,我们改革了评价方式。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知识掌握程度评价与问题研究能力评价结合,理论水平评价与实践能力评价结合。具体做法是:一是改革考试内容,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理论方面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安排一些探讨性、综合性的题目。现在期末闭卷考试的题型主要有四类:单项选择、多项选择、辨析题、案例分析题。二是改革考试成绩核算方法。本课程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考勤10分(同时规定一学期3次不到课者以不及格处理),平时成绩30分(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在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已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的要求),期末60分(由闭卷考试60%+开卷考试40%构成)一改以卷面成绩决定学习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三是建立“统分结合”的考核模式,闭卷部分由教研室统一抽题,开卷部分由各任课老师根据上课班级的情况自行命题。这样既保证了统一的管理,又体现了各老师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四是闭卷部分进行了“分层”抽题的改革。试卷根据难易程度分三级。一级试题为普通本科试题,偏难;二级试卷为艺体本科和普通专科,难度适中;三级试题为艺体专科,难度略偏易。目的是因材施教。五是根据本课程的特色,在考核方面特设额外奖励加分或惩罚扣分,遵纪守法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对受到校级以上表彰的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行为酌情加分。这样既克服了一背定高低的弊端,使学生学有所获,又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创新为着力点,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改革创新,便能给教学注入绵延不断的活力,以实现“基础”课的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79.

[2] 赵徽,荆秀红. 网络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J]. 人民教育,2001(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