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健康第一”为引导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

以“健康第一”为引导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重点高校体育改革分析,参考国外体育发展先进理念,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2级和2003级体育选项课反馈意见,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及改革的实效性进行了研究,掌握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以“健康第一”为引导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_发展中创新_成都

以“健康第一”为引导的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

段黔冰 张和莉 樊 翔 潘建武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体育课程的改革,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取而代之的是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标准对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对完成目标所需要的内容与方法只提出大体的范围,因此,各地方和学校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上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自主权①。

本文通过对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重点高校体育改革分析,参考国外体育发展先进理念,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2级和2003级体育选项课反馈意见,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及改革的实效性进行了研究,掌握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www.guayunfan.com)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了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四川省内6所高等院校和省外共13所高等院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本研究设计了2份调查问卷,一份是针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改革现状的调查,共收回13份;另一份是针对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一、二年级正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学生,其中大二学生经历了新、旧大纲的改革过程,调查的内容包括对选项课的态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是否满意等。

2.文献资料调研:查阅了近5年相关的文献,并进行整理与分析。

3.数理统计: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学的常规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师资状况

自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大招生后,学校的教师人数也在迅速地发生变化,据调查,四川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的师生比平均在1∶226(体育教师与大一、大二学生总人数之比),学校过快、过大的招生使体育教师的师生比例出现明显的失调,为缓解这种矛盾,各高校体育课要么以大课的形式展开,学生人数在50~70人之间,要么增加体育教师的课时。从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高层次的人才偏少,各高校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是部门的主体,这与国家要求的“本世纪初高等学校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人数达到40%”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对高等院校师资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对在职教师及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整体的提高各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

(二)体育场馆状况

体育师资和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两大关键,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各高校均有标准的田径场1~2个,场馆建设主要集中在篮球、排球、乒乓球场等传统的体育项目上,学校根据规模的大小,其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也有极大的差异,特别是开辟了新校区的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规模上比以前都有较大的改观,体育场所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课堂教学拥挤的压力,同时也推动更多学生积极加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三)体育课程现状

1.体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旧大纲比较单一的强调“增强体质”,使体育教学内容过多注重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将学生关闭在校内的课堂上,一个教师、一本教材、一个内容、一个标准,禁锢了学生的时度,扼制了学习积极性,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淡化学后体育、终身体育意识,忽视学生主观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而新大纲在强调“健康第一”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指导思想,从发展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充分拓展体育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体育文化知识,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挑战的意志品质,全面体现体育教育价值观

2.课程结构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三年级以上开设体育选修课,当前高校体育教改的重要标志就是相继取消或淡化基础体育课,重视体育选项课。根据学校的师资、场馆建设和学生兴趣爱好确定体育选项课。从各高校调查的情况来看,基本上都开设了体育选项课,但在选项课开设的方法上略为不同,有的学校两年必修课都为选项课,有的学校一年基础课,一年选项课,或者是一学期基础课,三学期选项课等,选项的手段多为网上选项,有36%的学校采用手工选项,课堂教学班级限制的人数少则25人,多则50人。选项课班级是打破了原有的系别和行政班级,学生又重新组合上课的一种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内容、自选时间或自选教师进行完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教学。同时,面向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开展专项运动训练课,或面向部分身体异常和伤、病、残、弱等特殊群体学生开展康复、保健课等。

俱乐部式的体育课是当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但由于受国情和各种条件的制约,在高校中开设俱乐部式的体育课几乎没有,很多学校把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在积极地开展,但与课堂教学没有直接的关系。

3.课程设置

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学校和体育教师都习惯于按照全国统一的大纲进行教学,大纲中规定要教什么,大家就都教什么,而且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大多数是正规竞技体育项目的内容,由于是统一的,于是不管学校有无条件,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能不能学会,体育教师都只能照办照抄,这就使学校用不着去考虑体育课程的建设与开发的问题。正在进行的新一轮教学大纲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条件不断地开发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运动项目资源、信息资源、自然环境资源、课外和校外资源,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不仅能满足体育课程的教学需要,更能有利的推动体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需要。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地去选择体育课程的内容与方法。

4.从调查结果来看,各高校设置的体育选项课项目较为丰富,除传统体育项目如篮、排、足、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武术项目外,还设置了时尚、实用的体育项目跆拳道、轮滑,艺术品味高的体育舞蹈、形体和休闲、健身的网球项目等,学生在选项时,这些项目往往是最早被选满的项目,沿袭几十年的田径项目,因竞技性太强、实用性小,教学内容又枯燥、形式又单一,而不太受学生的欢迎,许多学校都取消或较少的开设该课程,这也是体育教改的一个普遍现象。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是服从于体育课程目标的,为此体育课程内容要综合化、多样化。构建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从单纯的竞技内容向与全民健身接轨的终身体育、健身体育教育内容转化,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需要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精选终身体育的必备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和终身化。教学内容由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组成,调查情况反映,体育理论的教材多数是统一购买的,主要讲授运动技术理论、健身理论、体育文化欣赏、生理、生化基础理论等,改变了过去教学内容竞技化的做法,加强了健身、体育常识方面的内容,从过去侧重技能传授的一维教学观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行为习惯形成的三维教学观转变。

为进一步了解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及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的认识和支持程度,2004年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一、大二年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从统计反馈的信息来看,99.6%的大学生赞同体育课以选项课的方式开展,对还希望增设哪些体育选项项目,学生是充分发挥想象,提出最多的是街舞、台球、野外生存、攀岩瑜伽滑冰保龄球等(以统计的数量多少排名)新兴项目。在对教学内容满意程度上,65%的人是满意以上,比较满意占31%,不满意的很少,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认同这个教学内容,这对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表1 对选项课满意程度的调查

5.教学评价

随着大学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教学质量的评价将会更加突出教学的目标,强调教学过程,重视评价的主体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在调查的高校中发现,考核的成绩主要来自反映学生运动能力的实践课、理论课,其次是学习态度、体质健康测试、提高幅度、早操等,但各高校考核内容不完全相同,成绩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目前,正在实施的体质健康测试被纳入体育成绩的统计中,这既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又符合新大纲的要求。有的学校如西南交通大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化激励、发展的功能,把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进步幅度也作为体育成绩评价的内容,既考虑学生的起点基础,又要结合提高的幅度和达到的目标进行多元综合的评价,这种重视效果和过程的双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的“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弊端。

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2级、2003级体育考核成绩发现,以技评作为实践课成绩的体育项目如跆拳道、武术出现高分现象,而以达标作为实践课成绩的项目成绩普遍较低,如足、篮、排球,因此,在总结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我院的教学大纲及计划进行了重新修订,从提高学生兴趣和了解项目特点为出发点,降低考试的难度,调整和修改评分标准,充分调动了学生上课积极性。对自己考核成绩是否满意这项统计显示(见表1),有92.35%的学生是在比较满意以上,对一学期结束后,是否满意自己的选择,有96.2%的学生是满意的。这说明在高校中推行快乐体育、健康体育是可行的。

四、小结

(1)抓好在职教育,加强在职教师的定期培训,大量培养宽基础、适应广、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教师,采取有力措施完善职称结构。

(2)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各项体育设施的利用率,缓解体育课堂教学的压力,拓宽学生课外活动的空间。

(3)改变教学观念,通过体育课程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锻炼、学会评价,新的教学观念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从社会的需要出发,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的有机结合,把课外体育活动、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体现体育课程的多样性。

(5)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多开设一些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热门体育项目,扩大学校体育的影响力,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提供能力储备,为不同的个体选择理想的运动项目提供宽松的选择余地。

(6)评价的内容应全面,评价方式应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施小菊.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学,2003,(4):20~24

[2] 曹为.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J].体育科学,2004,(3):67~69

[3] 林立,吴燕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96

[4] 杨志勇等.结合新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构建体育教学新体系[J].武汉体育学院,2005,(1):104~107

[5] 张炎.高校体育发展趋势简论[J].四川体育科学,2002,(3):60~61

[6] 王锐.对大学生普及体育选项课改革实践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2,(4):74~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