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托网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依托网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网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托网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效性的路径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相联。

依托网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_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四、依托网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对人们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网络,只有“充分利用、积极建设、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全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网络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1.依托网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效性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1)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的基本方针。

在1997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二十四字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这是指导我国各行各业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思想的精炼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同样要以之为根本指导方针,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将这一方针贯彻得更加深入、彻底,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的顺利进行。(www.guayunfan.com)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是党性原则。所谓党性原则,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重在建设的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现象要去观察、有许多规律要去掌握、有许多难题要去克服,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途径以及教育队伍的建设与培训等上下工夫。这要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三是服务原则。管理就是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服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服务的原则更具有现实意义。

四是平等参与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平等参与的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者要以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心态和平等的地位主动加入到网络空间中来,与被教育者一起来参与网络生活。网络信息的传递机理决定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参与性。

五是法制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法制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对网络要立法,依法加强管理;二是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中既要讲政治立场,讲伦理道德,讲社会人生,还要讲法制,也就是说要向受教育者灌输法律意识

(3)依托网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相联。而互联网络恰好为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这一突出特点提供了场所和便捷条件。

一是要确立教育新理念。网络时代,社会发展建立在信息利用的基础上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对于接受教育的人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获得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不具备这样能力的人,根本不能够在网络时代生活。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通过其学校教育不能够培养出会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人,也就不能建立起一个网络时代的现代社会。社会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依靠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主要的还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如果能够建设起完善的信息技术设施,并能让所有教师学会并能方便地使用,教育信息技术热起来,并非不可能。但是问题并不在手段问题、技术问题或工具问题,而在思想方法问题。首先,从战略角度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提到,站在战略角度考虑,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动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铸就民族复兴的基础,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南,是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因此,网络条件下,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次,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信息网络环境下,无论是教师、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都有必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这也是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充分估价计算机和网络应用于教学的广阔前景,正视计算机和网络对大学生认知方式的重要影响,适应形势的变化,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的创新,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成效。

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络的优势。第一,充分利用网络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实践证明,它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二,积极开展网上教育和远程教学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等课程搬上校园网并与因特网连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拓宽思想教育的空间;尝试将党校教育办到网上,使党校学习的规模、质量和效果有更大的提高。第三,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使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从而做到服务学生、凝聚人心、教育学生,使相关网站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第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掌握和运用网络的能力。高校是网络化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是网上最活跃的群体。提高施教者的信息素质,建立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4)大胆借鉴、勇于探索。

美国是世界上网络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在美国大学中,人们已经尝试着为学生提供最为快速、高质、多量的教学服务。这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借鉴。例如美国的Wake Forest大学。该校教师为法学院一年级学生建立了一个“虚拟教室”。用Lotus Notes为每个班建立几个数据库。通常有论坛、课程材料和教授的问题。论坛供学生经常用来提出和讨论课上出现的问题。课程材料数据库方便教师给学生发补充材料,不必复印后再发给学生。教师的问题数据库为教师布置作业提供了方便。美国Drexel大学的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 97%的学生认为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接触教师的机会多了,91%的学生说还会选这种网络课程。另外,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展的“远景项目”教学结果表明:“远景”课程比传统课程花的时间多,学生学到的比预期的多,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可为劳动市场作更充分的准备,提高了学生的寻找和检索信息源的批判分析能力,把积极学习的态度带到了传统课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突出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依托网络的便捷优势开展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把被动接受理论灌输变为学生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在这些方面,可以大胆地作些尝试和探索。

2.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网络环境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依托计算机网络(又称互联网络或因特网)而形成,以信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一种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已悄然形成,并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亦即不能脱离受教育者生活环境这个实际。在当前就是要结合网络环境这个实际,因为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模式和教学的重点是在课内,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向课外的延伸和转移。较之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手段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网络环境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拥有更广阔、丰富的信息,能体现教师与学生更富成效的互动和最快捷的信息传递与反馈,能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魅力,能更好地发挥联系课堂和现实社会的桥梁和中介作用,能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工作效率,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连续性。

“双主体、立体化、互动式、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双主体”内含两个层面:其一,教师把学生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能够主动学习的主体,从而合理、科学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其二,通过教育者的合理策划,让受教育者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亦成为网络学习的主体。“立体化”即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网站为平面基础,以PPT技术制作的教学课件为主,紧扣课程内容适当运用光盘、网络,形成一个基础、两种手段、静动结合。一个基础即以学习网站为基础;两种手段即是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相结合;静动结合即把静态的电子教案与动态的课件相结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手段,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电子网络的辅助功能,开发网络课件,将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的多媒体教学运用于网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师生的实时互动交流,充分地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方法。网络环境能够提供更多的、可能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集合多种多样的图像、文字、声音,将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些政治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开展教学,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则更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建立模拟空间,让学生回到19世纪与“马克思”对话,模拟情景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使用PPT技术制作的电子教案全面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同时,合理使用网络课件、CAI课件,让同学们在充沛的信息量中学习和思考,开启学生智慧的灵性。由于教学课件是可调适的,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对课件内容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互动式”即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重点讲授与课堂讨论、学习网站论坛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讨论的方式有课前老师提出思考题,同学们经过准备后在课堂上讨论;有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即兴提问、追问;有老师采取“答记者问式”的讨论,即在完成一章教学内容后,让同学们就本章相关问题向老师提问,并由老师当场回答。对于学生的热点问题和各种困惑,我们要采取理论指导思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不简单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直接性,根据实践的变化和教育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国内外实践和形势的重大变化,调整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利用网络的全球性和共享性,吸收当前理论界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弥补因教材出版和使用周期可能造成内容的某种滞后性。要结合大学生热衷上网的特点,贴近现实生活,敢于正视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特别要研究和回答学生思想中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注重理论深度,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引导和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认识与理解。还可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同学们就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多种方式与老师进行沟通,把课堂讨论延伸到课后。“研究性”有这样两部分内涵:一是自愿写出3000字以上的具有自己见解的研究性课程论文,或者在课堂讨论中报告有自己深刻见解的研究成果,平时成绩就给优秀;二是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并以第一作者署名在有CN刊号的刊物上发表了课程论文,该生本课程考核就给优秀。通过研究性教学达到这样的目的,运用本课程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对相关领域的事物特性作出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阐释,把课堂学习空间与网络学习空间有机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主题互动、主体互动、载体互动、平台互动”的课外教学实践。“主题互动”,即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题与学校党建主题相互动,如把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主题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课教学中,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热点问题融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网站学习论坛中的经常性访客的带动性作用,形成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氛围。“主体互动”,即将分离的政治思想教育者主体与党建工作者主体相互动,亦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党建工作者适时角色互动,如利用课外学时请学校党建工作者给学生开设党在新时期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讲座;而教学老师则活跃在由团委、学生会组织的课外讲座的大课堂上。通过主体角色互动,达到教育资源共享、拓展教育者视野。“载体互动”,即将理论课教育的载体与学生的社团活动载体相互动,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社团活动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通过党团生活、党课、社团活动等载体,让理论思维在价值理性层面上关注学生精神升华的意蕴,为建构一个理想的、必然的、合乎人的本性和目的的精神家园,而进行反思、变革、超越。“平台互动”,即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平台与党建工作平台相互动,开设网上党建专题论坛,学生党建进BBS。高校党建工作举足轻重,学生党建更是高校中最基层的工作。通过开设网上党建论坛,让更多的教师、学生及其他群众一起参与讨论高校学生党建问题,集思广益,出谋献策,从而占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新阵地。以网络空间为平台,通过教学模式改革,运用各种手段做到图文并茂、视听并行;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延伸到课后;激励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运用较佳方式获取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从而改变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开始不感兴趣到引人入胜,促进大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科学思维协调且全面发展。

网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当今信息时代下,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应随着信息时代的步伐飞速前进,应该利用高科技网络的影响力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和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应用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视频作载体进行课堂教学时,在不添加视频的传输软件系统时,就可以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视频,进行直播。每个学生都会网络终端浏览视频教学具体内容,学生对视频教学内容可以自行下载、保存、复制。供以后复习考试使用,这样会让学生能够节约考试复习时间,有的放矢地复习和学习。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在学生通过网络点播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充分的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双向全方位的交流互动,不仅有助于师生感情的沟通,而且必然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过程中,电子教案和课件的合理使用,也是网络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只有在科学的安排各项功能的使用,才会达到网络教学的预期目的和要求。三是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件的制作过程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任何课件在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的制作过程中,都会包含视频、图片、文字动画等文件格式,这些课件素材在制作和整合过中,对于网络数据传输格式的要求方面都要有所考虑,因为网络课件的载体是教学平台。对各种文件的格式大小问题都有一定的要求和模式。只有在技术层面了解和理解,才能制作成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课件。四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融合交叉的产物。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视频点播系统的建成,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联网计算机,自由地点播节目库中的视频节目和信息。各个高校应积极开发超文本结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多媒体系统,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增强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以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目的性。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课堂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块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物质基础,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

(1)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主动占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网络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它的使用超越了以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的时空限制。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形式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主要从书本、报刊、文件获得,由于手段单一、信息量小、受众面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网络作为全新的教育手段,其特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价值传播,网络互动平台更好地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人、机、网络、教学资源是高度整合的,通过协作、探究、讨论、交流、互相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这样,学生就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就目前的实践来看,网络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开展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载体。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队伍建设滞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融合到一起,这就涉及信息科学、网络技术、网站设计等信息方面的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育需要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精通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还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心和相应经验。而之前高校没有有意识地培养既懂计算机网络知识又懂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造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人才缺口。第二,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缺乏准确的定位目前有的高校在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过程中,在栏目设置、内容框架等方面更多考虑的是教育、导向功能的实现,而对服务功能考虑比较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站的内容注重思想上的正面引导,经典理论的灌输,缺乏现实性、即时性,缺少贴近学生的服务工作。随着互联网在教育实践上的运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结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但是教育对象被动化的“单向灌输型”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简单的灌输方式待向信息引导和信息分析方式转变。第三,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缺乏统一的归口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归口管理,主办部门很多,有各校的宣传部、共青团委员会、组织部、学工部、院系等;有的高校几个行政部门都建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还有的高校一个部门建有多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站归口管理的不一致,不仅使网站建设的标准和内容不统一,而且也不便于各网站之间的联合协作、资源共享,更不便于用户的登录利用。一个部门建多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会分散主办者的精力和网络资源,不利于建成大规模的、内容新颖的网站。

(3)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堂建设的实现方式。第一,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辅之网络课堂的做法还处于初级尝试阶段。网络教学的互动性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知性的手段,得到了相关人士的认可。但是也有些观点认为,课堂上面对面的效果比网上教学的效果要好,尤其是社科类的课程,主要是想让学生听懂所教课程的内容即可,因此还是愿意向学生推荐一些出版社出版的实体图书,况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需要跟学生现场互动,提倡能当时回答问题,对某些问题进行现场对话,深入探讨,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马列主义的相关理论认识深刻。然而,忽视网络的使用,将失去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空间和领地,也与未来发展的趋势相悖。因此,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能有意识地准备更好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到网络课程当中。进一步挖掘开发网上资源,需要充分利用学科网站网页的栏目,除关注基础知识,学习检测的必备内容外,要特别精心选择网上下载时政热点材料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对学生较为关注的课程论坛、成果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加以重视,在精选论题上下工夫,为学生出优秀作品做准备。更进一步,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增大投入,使教师的网上教学得到含有大量公开发表的相关专业文章和论文的专业数据库软件支持。如此,教师的教学范围将更宽广,未来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优势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绝不能用网络取代教师,用屏幕取代黑板。因为,讲课毕竟是一门人的艺术,应该突出人的气息。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人文关怀、人文氛围相对缺失,尽管现代网络可以利用特定的计算机符号表示部分情感,但人类的情感及其表达往往是具体、复杂、细腻、综合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模拟功能毕竟有限。就教学而言,网络情境下的师生交往终归是程序化的“人—机”形式,而现实情景中的教学,教师往往会全身心地投入,并带着自己所有阅历和体验,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眼神都能在不干扰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不经意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热情,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参与实效。从目前来看,在网络课堂上的参与均为实名参与,在参与意愿上应有不同的层次等级。有些学生,出于对网络课堂的内容感兴趣,自动参与,在论坛上连续发表观点,呈现主动状态;有些学生的参与是出于被动参与的态势,如为了平时成绩的考核更好一些,让教师知道自己存在课堂参与的情况等;而更有尚未参与的情形存在。因此,网络课堂上的内容如何真正激发起大学生的广泛共鸣,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师不能单单盲目陶醉于网站的流量,如果未认真分析大学生登录网络课堂的具体行为,也就是未就实际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因此,具体改进的方式,可以在每学期结束后,对受众使用网络课堂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查,看受众关注哪些栏目,关注的原因是什么,希望看到什么内容,需要在什么地方得到改进。通过几轮的反复了解,应该可以了解学生的心态,对进一步获得网络课堂的完善取得根据。第四,通过网络课堂解决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各种知识和有价值的信息,还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探索人生道路上的困惑。网上网下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宽松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调整、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内容的客观性、理论性和现实性;并抓住现实中的争论焦点,用正反事实说话,不回避矛盾,不搞片面性,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应该让广大学生自己积极组织并参与网上第二课堂活动,如网上辩论赛、网络征文、网上学术沙龙等,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设栏目,增强网站的互动性,能让学生通过网站便利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帖文,定期总结论坛上的主要观点,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总之,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渠道。建设网络课程,完善网络课堂,促进网上思想教育和网下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效性。

4.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

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中,要以学生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把网站建成集舆论宣传、思想交流、提供服务、提升素质于一体,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成为展示大学生时代风貌的窗口、服务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园区、引领大学生舆论方向的坐标,使网站真正成为广泛服务大学生,为大学生所喜爱,受大学生关注的主题教育网站。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时应使网站具有“三强”的特点:

(1)网上网下,互动性强。互联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改变了原有单一的“灌输式”、“说教式”,实现了由“灌输式”为主向“交互式”与“灌输式”并重的转变。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一方面要加大理论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层次受教育者的特点,融理论学习于丰富多彩的形式中,开发一些具有交互式功能的栏目,如在线答疑、专家聊天室、留言板等,使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网站与专家、老师和同学之间开展网上交流,通过网络就课堂中没弄懂的问题在网上向老师提问,请求老师网上解答。

(2)图文并茂,吸引力强。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接收外来信息有83%是通过视觉感观实现的。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等特点,网站的页面设计图文并茂,可以在屏幕上营造一种活跃、轻松、愉快的受教育环境,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在网站中要特别注意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原本认为枯燥无味的理论教育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如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新闻等为学生网民提供一个形象的表现效果,把一些理论教育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使讲道理和摆事实较好地结合起来,增强感染力。

(3)寓教于乐,参与性强。信息网络的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娱乐性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思想教育的渗透效果。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网络即时传播声音、文字、图像的特点,在网络上开展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将思想教育融入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中,实现了寓教于乐,将传统方式下学生认为比较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网络素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自觉承担起网络信息把关人的责任。大众传媒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把关人”,决定什么样的信息该传播或不该传播。“信息把关人”为受众提供了具有内在倾向的信息,对人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内在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成为网络信息的“把关人”,将全面、客观的、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把那些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掉,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信息,辩证分析,自主作出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其结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面对网络上、尤其是校园网的BBS上,学生发表的偏激或错误言论时,不能放任自流,或一味封堵,要对这些信息加以充分引导,以普通用户身份参与讨论。在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在网上表现出来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回应,发起相关讨论,以正视听。对待网上的不同声音和错误信息,要在严格监控的管理下,主动采取有意地发布正确引导信息的方式,广泛调动可供利用的各种有利信息迎战消极信息。及时在网上和课堂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在大量的信息中能分清真伪、明辨是非。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尽快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身处信息量巨大的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尽快提高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方面是具备计算机的操作知识和上网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应具备现代信息素养,在正确的政治意识的指导下,培养科学、准确地把握网络信息的政治鉴别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应仅仅是“说服”、“传递”信息能力的培养,还应包括“选择”、“引导”能力的加强。学生同样不仅要学会如何上网,而且要学会如何有效而正确地吸收网上的信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习”上,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以及怎样获取、获取什么样的正确的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方法。多媒体与网络科技的这种发展必然地给我们今天的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两个可预见性的问题:一是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支笔、一个本”,以面对面直接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教学形势的发展。二是从教学的内容来看,由于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普遍存在活跃和不成熟的特点,因此在接受理论教育时视野大大放宽,其思想意识的形成已不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内容的引导,纷繁复杂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机会的有限性,因此,各种媒体就成为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和改变人生观价值观的渠道,其中,网络成为一个重要渠道。而互联网是一个既拥有宝库,又充满垃圾的地方。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利用这种形式,不占领这块阵地,就很难避免青年学生“课内一小时,课外三分钟”,教育短效现象的形成。因此,尽快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已经成为形势提出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和特殊使命。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调整,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具备相当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不仅要善于做好网上德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把它们科学地贯穿到德育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环节中去。

6.机制要创新

网络时代,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机制,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集中教育模式,实行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形式多样的教育机制,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

确立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职责分工机制。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是各地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应确保党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绝对领导,对所有组成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明确自己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根据近年来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各高校必须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校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任组长,由教学副校长、各院(系)总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部)、宣传部、网络中心、保卫处领导为成员,秘书处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部)。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组织和领导,在主管校长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基础上,再派专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参与分管,实施双重领导,强化领导责任,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建设的领导力量和组织力量,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占领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第二,加大经费投入。建议高校必须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加快校园网络基础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基础建设。学校应当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专项建设经费,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部)负责专项建设。专项建设资金可以用三部分资金投入:(1)重点课程建设经费;(2)题库建设经费;(3)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经费。

第三,组织“两课”教师有效实施“两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必须加快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资料库、教材库、试题库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部)专题网页的建设,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页(或办成红色网站),在此基础上,使全部建设成果直接输入校园网络,制作多媒体光盘,资源共享,全面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服务。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随时更新资源,扩大库容,提高质量,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

第四,加强网络安全,清除网络垃圾。网络安全大致可分为外部安全和内部环保两个部分。外部安全是指抵御敌对势力和反动势力利用网络进行煽动和扰乱思想,粉碎他们影响、破坏高校稳定的企图,这是网络的政治安全。外部安全主要运用技术手段,拦截外部有害信息。内部环保主要是指及时清除网上垃圾,包括思想垃圾、文化垃圾和生活垃圾,这主要是通过建立各种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来实施,这是网络生态安全,号召师生做“文明网民”,可责成保卫处和网络中心专司网络安全,增强责任感,加强网络监督与管理,进行有效监控,全天候审读和删除网上垃圾,维护网络环保。

第五,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信息反馈机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网上信息,我们必须强化网络安全观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联系站点,定期收集与分析受教育者思想动态,提出对策措施,据此及时调整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的内容。

第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工作考评机制。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考评机制。从机构设置、人员经费、工作职责、规章制度、网络维护、运行情况、效果评价和内容创新等方面定期进行工作考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教育进网络时间紧、任务重、紧迫感和时代性强。既是当前提高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机遇,也带来新问题、新挑战。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教育如何立足于引导用正面的信息、向上的文化、积极的态度去争取师生的浏览,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网络文化和道德规范、促进网络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新的观念,必须作深入的研究,必须从领导体制、管理体制、教学机制上有所创新,才能取得实效。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课题、新任务、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总之,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既带来机遇又充满挑战。只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高度重视,尽早把握,必将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