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路径依赖及演变趋势

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路径依赖及演变趋势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从传统向现代化演变过程中的“两难问题”,成为制约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走向的瓶颈。笔者认为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两难选择”,只不过是这些现象在研究生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具体化了。

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路径依赖及演变趋势_规模化发展下的研

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路径依赖及演变趋势

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 孙钟伟

摘 要 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亟待完成从传统向现代化的演变。然而,人才观观念内容的“两难选择”与现代化自身的“理论困境”制约着传统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走向,因之研究生教育人才观步入现代化的误区。该文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精英型逻辑走向,从而走出了传统演变的误区,赋予现代化人才观以新内涵。

关键词 高等教育;人才观;研究生教育;现代化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高等教育的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正试图冲破樊篱并呈现出现代化走向的新气象。以此为契机,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也步入传承弃旧、革故鼎新的过程之中。然而,梳理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观念内容变迁,不难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面临着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双重尴尬境地。积极审慎地推进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演变,走出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转轨的窠臼,是理性审视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从传统向现代化的演变的必然结论。(www.guayunfan.com)

一、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走向的“两难问题”

研究生教育人才观通常是指人们对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类型方面所持有的基本观念。研究生教育人才观要实现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务必扬弃传统观念,确立崭新内容。这实际上就是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与摩擦。只有后者在交锋中占据主要矛盾,研究生教育人才观才能呈现出现代化的走向。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从传统向现代化演变过程中的“两难问题”,成为制约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走向的瓶颈。

1.传统与现代的“两难选择”

研究生教育人才观观念内容的“两难选择”,表现在传统与现代的取舍上。从教育进化论角度看,传统到现代化的转轨,本身就存在着相当大的矛盾冲突。人们要完成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弃旧图新,直接面对的就是对传统的克服和保留。要破除传统的惯性力量对现代研究生教育的束缚,不仅仅要改变人们固化的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思维模式,还要对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以及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所需土壤的培育。因此,选择和放弃就成为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的难题。

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生成于精英型高等教育背景下,这种人才观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影响深远,并且以其传统的力量根深蒂固在研究生教育观念中。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转轨,传统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生成背景正在进行根本的变更,新型的现代化的研究生教育人才观逐渐获得了新生的土壤。而由于不同的价值取向,新旧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正面交锋很难确定优劣之分,“两难选择”直接摆在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观转变的“两难选择”主要表现在诸如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大众化和精英化等。“两难选择”实际上也是高等教育思想转变客观存在的现象,王伟廉教授指出,在高等教育思想转变过程中,这种“两难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笔者认为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两难选择”,只不过是这些现象在研究生教育现代化过程中进一步具体化了。譬如王伟廉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职业性与学术性、教学中培养尖子与面向多数、人才观中的博与专等”[1]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研究生教育思想转变的“两难选择”。

2.现代化自身的“理论困境”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正在进行,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的研究生教育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也被动地迈向了现代化的征程。同时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变革的目标和动力[2],研究生教育为谋求自身的发展,必然也在主动的进行现代化的转变。因此,在内外合力的影响下,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从传统向现代化的演变将成为其当前不可更移的基本走向。

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走向形式上仅仅明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发展态势,但更重要的是对现代化内涵,也就是现代化的人才观的观念内容的阐释。观念总是源于实践,“教育现代化可以改变教育的目标、体制、组织、内容,改变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改变人对教育的态度和对教育的价值的看法”[2]。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源于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研究生教育人才观基本内容的走向直接取决于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走向。因此要实现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的转变,逻辑前提必须是明确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走向。

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隶属于精英型的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自身也是精英型教育。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提前到来,研究生教育虽然还是隶属于高等教育,但已经是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了。那么在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走向是什么呢?研究生教育是否还停留在传统的精英型教育阶段?或者正如王战军教授所发出的疑问: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及向普及化的过渡,研究生教育(硕士乃至博士)是否还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的阶段呢[3]?毋庸置疑,这些问题在理论界还难以得到直接的回答。但这些问题的回答又直接决定了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的内容取向。于是,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演变在理论上步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没有确切地给研究生教育现代化走向进行定性,是不可能真正赋予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的新内容的。

二、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从传统向现代化演变的误区分析

游离于高等教育人才观是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人才观试图完成现代化演变的误区。近年来由于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质量的数量表征”这一现象[3],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引起了人们的思考,随之而来的是对质量的判断标准之一——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反思。但是在对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人才观反思的过程中,人才观相对依附于高等教育思想,缺乏针对性,没有较好地分析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研究生教育人才观游离于高等教育人才观周围而很难具体到当前研究生教育自身,结果研究生教育人才观虽然对传统做了情感上的价值否定,但并没有做哲学上的辩证否定,因之人才观步入传统向现代化演变的窠臼之中。

我国研究生教育人才观步入现代化误区根本上是前文所述两难问题悬而未决的必然结果。传统与现代的“两难选择”以及现代化的“理论困境”是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过程的路障。在这路障没有排除的前提下,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内涵。但是,尽管如此,传统研究生教育人才观在前文所述的内外动力的影响下,依然故我地试图进行着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转轨。显然,这种革故鼎新必然是掩耳盗铃。因为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从传统向现代化的演变仅仅是游离于高等教育思想,是以高等教育人才观从精英向大众化转变为依托,所以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转变在走向上毋宁说是传统向现代化的演变,不如说是由精英式向大众化的转变。也就是说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转轨使得研究生教育人才观呈为大众化的逻辑走向。如果我们进一步反思,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大众化逻辑走向,实际上在潜意识中就是承认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研究生教育同样在走向大众化。理论上研究生教育及其所决定的人才观在走向大众化,但是实践上,研究生教育真正科学的走向还有待探讨。尽管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研究生教育是否就肯定是在实行精英向大众化的转变呢?同时,尽管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但研究生教育难道就不能再是精英教育吗?我们从以下两点来分析:

第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允许精英教育的存在。大众化教育并不排斥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中不可避免地含有精英教育的部分和任务。马丁·特罗认为,“大众化阶段,是就高等教育的发展的整体而言,并不排斥应包括精英教育作为它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4]。必须承认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要培养大批大众型的人才,但是教育自身固有的特殊性要求实行个性施教,精英型的人才应该采取精英型的教育。“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大众化阶段乃至普及化阶段并不是不要精英教育,而是精英阶段的上移”[5]。

第二,在21世纪,培养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创新型人才,精英型的教育机构将责无旁贷,如果笼统地将研究生教育机构也纳入到大众化中,那么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未免不是纸上谈兵,这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也是背道而驰。况且,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大众化的压力下远难以满足研究生教育的大众化的需求,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教育定位优化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高等教育大众化在我国的提前实现是大势所趋,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发展精英型的研究生教育同样也是势在必然。王战军教授曾经就此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国的国情、国力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兼有大众教育和研究型大学的英才教育类型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并强调了“研究型大学的英才教育”我们不仅不能抛弃,而且更应该重视[6]。这里的“英才教育”就是指精英教育。基于此,我们可以完全地否定研究生教育的大众化走向观,而要彻底冲破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演变的误区,必须从理论上确定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研究生教育精英化的逻辑走向。同时这种精英教育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从外因看,传统研究生教育的外在环境已经从精英式的高等教育过渡为大众化;从内因看,研究生教育在其现代化动力的作用下,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走向应该是对传统精英教育扬弃的基础上的新型精英教育。无论是在大众化阶段还是在精英阶段,研究生教育总是处于高等教育的最高层。“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精英教育是面向精英教育施教的精英教育,处于这一阶段的最高层,其任务只能是由具有精英教育实力的教育机构承担”[7]。新型的研究生精英教育赋予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以新内涵。

三、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现代化内涵

人才观的传统向现代化的演变自然会水到渠成。但是现代化观念与现代化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性的探讨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新内涵,会推动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的完成。

明确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走向的前提下,赋予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的新内涵,问题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对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大众化走向或精英型走向的取舍,而是区别传统的精英型教育背景和现代的大众化教育背景的异同以及同在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和非精英教育之间的差异,也就是“必须变精英教育阶段的精英教育观念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精英教育观念”[7]。以此为出发点,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可以赋予传统人才观以现代化内涵。

1.人才的“全面素质”理念

“树立人才的‘全面素质’理念,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全面素质”理念也是整个高等教育所应树立的新理念。研究生教育的全面素质教育并不应该与精英型人才教育模式相悖。“在高等教育领域倡导素质教育思想,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是以素质教育取代专业教育,或者说不能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8]。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调。在精英教育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人才观偏重于专才,强调了人才的精英化,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在大众化背景下,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的专业性人才要提高竞争力,只有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浑然一体,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2.人才的“创新”理念

“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9]。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所涉及的学术创作、科研攻关都直接与创新密切相关,研究生毕业以后相对更多地在科技前沿领域作开拓性的研究实践。因此,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创新素质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事实上,今天我们对研究生的质量评估内在的就将创新标准提到很高的维度,譬如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创新的含金量将直接决定学位的授予。研究生教育人才的“创新理念”凸现出研究生教育在大众化阶段的精英型走向,区别于在大众化阶段接受精英教育的人才与接受非精英教育的人才,创新能力是最重要的指标体系。

3.人才的“国际化”理念

研究生教育人才的“国际化”理念就是要求研究生人才培养立足本国,瞩目世界,培养适应国际竞争、与世界水平接轨的国际型人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人才通过国际化教育来保证。“当代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突出倾向是日益国际化”[10]。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一体化、知识一体化、信息一体化逐步到来,面对国际化潮流,我国研究生教育应变传统的被动适应为现代的主动迎接。这种人才观的转变,可能会通过很多的具体措施表现出来:国际通用教材的采用、双语教学的推行、专业设置更加开放综合、学术氛围的国际化的营造等。研究生教育人才的国际化还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学位能够获得国际的认可以及国内研究生对国际资格证书的拥有,而建立研究型的大学对于这些要求的实现意义重大。

4.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培养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观的核心内容。21世纪知识体系更新换代瞬息万变,人们能否紧跟现代化的步伐不仅仅取决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多寡,更重要的是人们主动获得知识以及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勇气等。那么让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尤其是自我生存,自我发展,便成为新世纪研究生教育包括整个高等教育在内的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我国传统的研究生教育要实现现代化的转轨,必须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并将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纳入到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中,与此相适应,这也将成为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现代化与否的重要参照。

5.人才的“创业”理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它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人类必须通过技术产业化,才能够实现科学技术生产力化。研究生处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相对于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其他受教育者,他们是实现科技成果生长力转化的最佳人选。研究生的创业教育无疑是沟通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创业教育是研究生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的有效举措”,培养创业型的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际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1919年,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就开始设立创业教育课,日本于1998年通过《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并也在高等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这些都值得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参考。

6.人才的“多样化”理念

现代社会系统的进化,要求各要素都能够有精英分子独当一面,以带动本系统功能的提升。高等教育培养出各类型的专业型人才,应能及时弥补社会进化带来的人才真空,而不能视野狭小,局限于当前个别领域人才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多样化”是社会本位观在人才观上的体现,这一理念已经融入整个高等教育思想中。从研究生教育角度来审视“多样化”,可以看出它是破除我国传统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单一性”而提出的。现代化的“多样化”理念,必须打破纯社会本位观,将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统整为一体。凸现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是实现“多样化”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出发点。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现代化程度的加深,研究生教育人才观的内涵必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应该响应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一时代的号角,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审慎地推进研究生教育人才观从传统向现代化的演变,彻底的走出现代化的误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伟廉.两难问题与高等教育思想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2):22.

[2] 吴忠魁,张俊洪.教育变革的理论模式[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3] 王战军,廖湘阳.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战略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4):4.

[4] 马陆亭.从精英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迈进中的政策问题[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19(4):34;

[5] 王战军.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责任分析:为什么要建设研究型大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11;

[6] 李正元.试论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144.

[7] 许克毅.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理念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53.

[8] 张文修.处理好博士生培养中的几个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1):7.

[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研究[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0] 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