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生婚恋状况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研究生婚恋状况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生婚恋状况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_在创新中前进研究生婚恋状况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罗媛媛 熊 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发展。已离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很低。

研究生婚恋状况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_在创新中前进

研究生婚恋状况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

罗媛媛 熊 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发展。研究生作为社会接受高学历教育的人群,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学业、就业、情感、社会价值观变迁等各方面的种种压力,这使他们产生了激烈的心理冲突,并由此对其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了巨大影响。

本研究以研究生婚恋状况和心理健康为研究对象,从心理学视角和性别视角探讨研究生教育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生婚恋状况及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探讨他们心理上的某些特征和规律,分析其婚恋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寻求解决的对策,旨在促使社会和高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应有的重视,对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对策,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www.guayunfan.com)

一、高校研究生婚恋状况及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选取具有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和师范等学科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所高校在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到各高校研究生楼结合不同研究学科专业和年级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0份。其中,男生147人,女生183人;研一145人,研二106人,研三79人;文史类197人,理工类133人。被试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7。

表1 女研究生与男研究生群体SCL-90因子分均值比较

表2 不同年级研究生群体SCL-90因子分均值比较

表3 不同婚恋状况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得分

表4 朋友与亲人距离不同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得分

表5 不同学历伴侣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得分

表6 择偶难易程度不同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得分

表7 研究生认为自己婚恋困难的原因调查

二、调查数据的研究分析

表1的数据表明:研究生群体中,女研究生心理健康因子得分较高,因此就总体精神健康水平而言较男性研究生要差。由于性别原因,就业方面,用人单位更喜欢男研究生甚至是宁可用本科生也不用女研究生,因为女研究生毕业的平均年龄在25~30岁之间,毕业后几年内绝大部分的女研究生就会结婚生子,因此用人单位更偏向于男性。婚恋方面,女研究生学历高,而传统的观念就是女性应该找比自己年纪更大、条件更优越的男性,因此社会上很多男性不愿意找学历比自己高的女研究生,而男研究生也更偏向于找比自己学历低的年纪小的年轻女性伴侣。大学里甚至流传着:大专女生是赵敏,本科女生是黄蓉,硕士女生是李莫愁,博士女生是灭绝师太,硕博连读的女生是东方不败的说法。女研究生作为高知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择偶的范围日渐缩小,从而造成了她们的情感焦虑。

表2的数据表明:不同年级的研究生中,研一的心理健康因子得分最低,研二得分最高,因此研一精神健康水平较好,研三其次,研二最差。本科毕业后进入研一,学生们大多还沉浸在考研成功的自我肯定中,离毕业的就业压力还较远,同时对今后事业及爱情的期望值也比较高,整体精神健康水平处于较好的状态。研一过后进入研二,这个阶段已经远离了考研成功的优越感,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感让很多人倍感压力,同时,研二阶段大多数研究生已经达到24~27岁,到了适婚年龄,因此婚恋状况也给研究生尤其是女研究生不少心理压力。进入研三,研究生开始找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自身定位,经过研二一年的困惑期,大部分研究生心理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但是就业压力、婚恋情况、经济压力等仍然是研究生的主要困扰,总体上来说,研二和研三的心理健康分值相差不大。

在本次调查中,对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对自己读研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别采用很值得、说不清、不值得进行分类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在研三学生中13.2%选择很值得,有68.5%选择说不清,有18.3%选择不值得;在研二学生中有27%选择很值得,有61%选择说不清,有12%选择不值得;在研一学生中有34%选择很值得,有66%选择说不清。通过比较分析可知,研一学生的满意度较高,研三学生对于读研的价值肯定程度最低。

表3的研究数据显示,从没谈过恋爱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平均分最高,心理健康水平最低。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大多数的研究生已经有了伴侣,随着年龄的增长,研究生逐渐在婚恋问题上处于劣势,这必然给从没谈过恋爱的研究生,尤其是女研究生压力与紧迫感,使她们质疑自身的价值与吸引力,增加了她们的心理负担,以至于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已离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很低。研究生作为一个高知群体,其婚姻观念上是慎重传统的,他们渴望爱情追求幸福,把婚姻的质量和情感的归属摆在首位,因此择偶很慎重,但同时,由于研究生大多数具有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他们并不依赖于婚姻的扶持,因此,一旦发现婚姻不幸福并且无法挽回,他们大多数会选择放弃婚姻,重新选择伴侣。离婚毕竟是一个健全家庭人为的分裂与破碎,它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会给研究生带来负面影响。

以前谈过恋爱,现期没伴侣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研究生大多忙于学术研究,没有过多时间和异性交往,错失了很多良机。他们交际圈子小,认识人少,总是遇不上合适的、中意的对象,还有些因单相思而苦恼。他们受外界刺激很大,同年龄甚至更年轻的年轻人大多都有伴侣,而他们却总是只能形单影只。以往的高中、大学同学,甚至以前的恋人也都恋爱成家甚至生育小孩了,亲戚朋友见面就会关心询问个人问题,父母经常唠叨催促,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研究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尤其是女研究生,社会上叫她们“剩女”“第三类人”“老姑娘”“嫁不出去”,年龄上的相对劣势使得她们心理压力极大,严重质疑自我价值,对未来的婚恋前景忧心忡忡。迫于舆论的压力和自身的需要不得不急于寻找对象。希望能尽快找到一份稳重可靠的、可以谈婚论嫁的感情。

比较而言,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的是正在谈恋爱的研究生和已婚研究生,这两类研究生因为有着恋人的关心或家人的体贴,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正在恋爱的研究生的主要困扰是:恋情的不确定性,因为毕业前,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都不确定,这直接导致了研究生恋情的不确定。已婚研究生的主要困扰是读研使得他们往往不得不远离爱人和孩子,许多已婚研究生处于两地分居状态,读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使得他们忙于学习而无暇顾及家庭,夫妻缺乏沟通交流;同时,还没有小孩的女研究生要考虑生育问题,有小孩的又担心自己孩子的抚养、照顾问题。

表4的数据说明,伴侣相隔两地且非同学或者非老乡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最低;伴侣同班或者同系同院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伴侣同校不同学院、或者同城市不同地点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

伴侣相隔两地时,研究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无处倾诉,缺乏关心和照顾,情感交流缺失,误会和摩擦不易及时解决。而伴侣同班或者同系同院的研究生,由于两人相处空间太紧密,缺乏必要的距离,因此容易有矛盾。而伴侣在不同学院或是不同工作地点的研究生,既可以得到伴侣的关怀照顾,又保有了必要的独立空间,因此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好。

表5的数据表明,伴侣的学历水平不同,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分值有较大的不同。男研究生选择女博士或女硕士作为朋友或配偶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女研究生在选择专科以下学历的男性作为朋友或配偶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在传统的婚姻价值观中,女性倾向于找学历、职业、社会地位等各方面条件比自己优越的伴侣,而男性趋向于找综合条件低于自己的伴侣。研究生作为高知群体,其虽然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但是仍然深受社会环境、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这种影响根深蒂固,不易改变。尤其是女研究生,即使她们自己愿意选择条件低于自己的伴侣,其家庭和朋友也往往给予很大的舆论压力。她们往往认为,女研究生经过艰苦漫长的读书历程,其学历和将来的经济条件都较好,应该找一个条件优秀的伴侣,因此选择专科以下伴侣的女研究生会倍感压力,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但同时,社会普遍认为女研究生只会读书,枯燥刻板强势,选择女硕士或者女博士当伴侣必然破坏了男高女低的传统家庭模式,因此选择她们的男性研究生也会感到压力,心理健康因子分子得分较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表6的数据说明,择偶的困难程度不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得分相差不大,因此,择偶的困难程度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大。

相对来说,自认为择偶很难和比较难,以及自认为择偶很容易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尽管在现实中,外貌、经济情况、家庭条件、学习成绩等因素并不是影响择偶的核心决定因素,但是一些研究生自认为外貌、经济情况、家庭条件、学习成绩等某方面条件较差,自认为择偶较困难。而自认为困难的心理因素往往又反过来影响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从而影响了择偶的步伐,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真的择偶较困难,从而更加否定自身的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竞争力更弱,必然影响心理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而自认为择偶较容易的研究生,往往由于自身条件较优越,选择的对象较多,容易出现抉择困难,这类研究生往往自身的择偶要求也很高,对配偶的年龄、相貌、学历、经济基础、性格、家庭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因此尽管有较多可供择偶的对象,也常常出现无法找到理想对象的局面。由于对自我价值认定高,一旦出现被分手或者被背叛的情况,会产生强烈的自我价值怀疑,因此心理健康水平也容易受影响而产生较大的波动。

表7的数据表明,研究生们认为:他们择偶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认识异性的途径较窄以及他们自身择偶要求较高。研究生交际圈多局限于本班、本系、本学院的同学朋友和以前的同学或老乡,文科院校的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女生择偶困难程度大于男生。理科院校男生众多,女生很少,男生择偶比女生困难。加上研究生本身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未定,恋爱带有不确定性,而大部分研究生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婚姻,因此研究生在择偶问题上较谨慎。男女研究生由于自身条件的优越,择偶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选择的范围相对较小。

三、研究生婚恋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上的研究数据表明,湖北地区四所高校中,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平均水平要低于男研究生;研二、研三的学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低于研一的学生;从没恋爱和已分手、已离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低于正在恋爱的研究生和已婚的研究生;伴侣分隔两地的研究生心理健康平均水平低于伴侣同校或者同城市的研究生;男研究生选择女博士或女硕士作为朋友或配偶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女研究生在选择专科以下学历的男性作为朋友或配偶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择偶的困难程度不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得分相差不大,因此,择偶的困难程度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大。

研究生考研时往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有着较高的追求目标和自我价值认定。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发现研究生生活与想象的相差甚远,研究生扩招,研究生不再像以前那样物以稀为贵,尤其是女研究生还具有年龄上的劣势,用人单位宁愿用女本科生而不愿意用女研究生。随着学历和年龄的增高,研究生已进入适婚年龄,然而由于认识异性的途径少、择偶要求较高等因素,研究生的婚恋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我们问卷调查的研究生中,由于是文科专业,同班同专业的男生与女生比例大约为2∶5,女生比男生多了一倍不止,其中,男生中有恋人或者已婚的比例约为63.7%,而女生中有恋人或者已婚的比例约为37.9%,女研究生择偶范围较小,同时,女研究生对配偶的要求较高,一般都要求年龄、身高合适、有本科或者硕士以上的学历、要求对方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或者良好的发展前途等。而在以理科专业为主的华中科技大学,这种情况正好相反,男研究生比例远高于女研究生。男研究生对配偶的要求也相对较低,一般不要求对方的学历或者经济基础,只要求年龄小、身高相貌较出众或者勤俭持家等,因而选择的范围较大。而问卷调查的研究生中,91.6%的女研究生希望能在30岁之前完成结婚生孩子的人生任务,86.9%的男研究生希望在34岁以前完成。

总体上来说,婚恋关系处理得好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婚恋关系较差的研究生,幸福感也更强烈。

随着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更多的关注,特别要注意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起因大多数不在于学习方面,而在人际关系、婚恋、就业等问题的处理上,应对此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例如展开婚恋教育方面的咨询与座谈,提高研究生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对自身条件和择偶要求能有客观的评价和选择。而研究生,尤其是女研究生自己也应该拓宽自己的择偶范围和社交圈,调整传统的观念和不合适的择偶要求,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