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的背景_产学合作知识共享

研究的背景_产学合作知识共享

时间:2022-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的背景_产学合作知识共享一、研究的背景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处在一个伟大变革时代的前夜。因此,经过30年的经济快速成长,自主创新能力的构建与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战略性问题。《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研究的背景_产学合作知识共享

一、研究的背景

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处在一个伟大变革时代的前夜。这些变革及其所带来的挑战包括:一是随着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力量不断增强,企业获取国外核心技术越来越困难,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有效;二是由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对不足,导致在全球化产业链中的定位偏低,使得企业的盈利水平无法维持或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优势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是依赖于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来自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难以支撑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兴起以及这些技术的广泛渗透性,科学技术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的交互影响不断增强并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知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作为科学技术活动的产物——知识——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竞争的战略性资源[1]。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代表的创新推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经济要素。因此,经过30年的经济快速成长,自主创新能力的构建与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战略性问题。

从各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实践来看,在自主创新能力的构建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过程中,产学合作知识共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要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大力加强国家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单位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提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创新活动中一直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这给企业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与竞争力带来很大的障碍。正如韩国学者Hyung Sup Choi[3](1988)所指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存在着所谓“R&D边际化”问题,即由于研究活动脱离生产、缺乏足够的将研究成果转化到工业应用领域的工程化能力所造成的R&D效率低下。在这其中,企业和大学在创新活动中合作的低效率一直被认为是造成研究开发边际化的关键问题。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比较而言,企业与大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知识互补性。而且,企业与大学之间的知识共享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大学研究与开发的效率。

另一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正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和促进全球知识经济的形成与拓展,并成为其国家创新体系构筑的知识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核心系统。大学通过与企业的知识共享使其双方已实质性地参与到社会的知识经济系统之中,这种合作共享不仅拓展了大学一直保持着的传统职能,延伸了大学的社会义务,更改变了大学自诞生以来一直处于边缘的单纯知识生产者的社会地位,使大学成为知识社会的“轴心知识型组织”[4]。在此背景下,产学合作知识共享这一课题的研究就显得极为必要。(www.guayunfa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