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心理发展特征_幼儿园专业知识

幼儿心理发展特征_幼儿园专业知识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_幼儿园专业知识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特征考点1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重点等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表现是各不相同的。这表明,幼儿时期心理的发展也显示出阶段性特征。但是要注意,我们只是说年龄与幼儿的心理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不是说年龄决定幼儿的心理发展。由此可见,感知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致使幼儿认识活动富有具体性的突出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特征_幼儿园专业知识

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考点1 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重点等级★★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即有不同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就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有:

1.幼儿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幼儿园小班(3~4岁左右)的孩子明显地不同于中班(4~5岁左右)的孩子,与大班(5~6岁左右)孩子的心理水平就更不相同。这表明,幼儿时期心理的发展也显示出阶段性特征。但是要注意,我们只是说年龄与幼儿的心理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不是说年龄决定幼儿的心理发展。(www.guayunfan.com)

3岁左右,幼儿还常常听不懂老师的话,如果老师说一句很长的话,他们听不懂。他们有时也说不清自己的意思,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低。4~5岁的幼儿已经能滔滔不绝地给你讲故事了。

5~6岁的孩子则能很有条理地叙述所见所闻。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还会恰当地停顿。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

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幼儿在认识事物、理解事物时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接触。例如,幼儿说起“狗”,马上想到的就是他所见到的那条狗。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常常想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这和他们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周围世界有关。

幼儿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接触。幼儿如果拿着一个苹果,他就要通过与苹果的样子、颜色,以及苹果的味道直接接触,才能够认识苹果的特性。他们不能够离开实物来理解事物,例如,单纯依靠语言,向幼儿讲述一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水果,幼儿不能理解。

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因此,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本质特点。幼儿记住的事物也是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感知。那些他们直接接触过的、形象逼真的事物,幼儿容易记住。幼儿常常对所记的材料不分析、不加工,只是按其外部的形象或特点来记忆。

由此可见,感知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致使幼儿认识活动富有具体性的突出特点。

(2)表象活跃

当我们说到“天安门”时,虽然,天安门不在眼前,但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天安门的形象。天安门不在眼前时人脑中天安门的形象,是天安门的表象。表象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在人脑中的映象。

表象虽然不是实际的事物,但它是直观的,生动形象的。因而表象也有具体性的特点。幼儿头脑中充满了具体形象。例如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角;看见了两个相同的玩具娃娃,他们就在“娃娃家”游戏中加入了双胞胎。这是两个相同的娃娃引起了他们头脑中双胞胎的表象。同样,小男孩拿着一个圆盘,就玩起“开汽车”,依靠头脑中的表象,他虽然在原地坐着,却“开汽车逛了全城”,玩得津津有味。

(3)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整个幼儿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但是,5~6岁幼儿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例如,5~6岁的幼儿能根据概念对事物进行分类。如果给幼儿9张画有不同水果、餐具和衣服的图片,打乱后让5~6岁的幼儿分类,他们会很快把9张图片按三种概念(即水果、餐具、衣服)进行分类,而4岁的幼儿还不容易弄清楚水果和苹果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此外,5~6岁幼儿对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掌握等都有所发展,他们会说“这个东西沉不下去,因为它是木头的,木头就沉不下去”,而不像4岁的孩子只能从事物表面找原因。5~6岁儿童初步的抽象能力明显地发展起来,他们回问题时,不单从表面现象出发,而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事物的因果关系。

3.幼儿的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常常没有目的,具有很大的无意性。

(1)认识过程以无意性为主

认识过程的无意性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作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进行。无意性是由外界事物的特点引起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受情绪所支配。

认识过程中的无意性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特别是表现于幼儿的注意、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之中。

颜色鲜明、形象生动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这种注意是无意注意,它是由于幼儿对事物感兴趣而引起的。幼儿对事物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幼儿在看卡通片、看电视、玩游戏等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是无意注意。

幼儿的记忆也是以无意性为主。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或专门地去记住一些东西,而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例如,专门让幼儿学一首儿歌,由于他们兴趣不高,所以老师要费很大的力气,效果也不一定很好;而幼儿偶尔听到一句特别的词语,他却会毫不费力地记住。

幼儿的想象也以无意性为主。幼儿的想象大都没有目的,尤其表现在幼儿的游戏、绘画和音乐感受活动之中。当幼儿拿到一根木棍时,他一会儿把它当做马,骑着奔跑;一会儿又把它当做针,给人扎针。幼儿的想象变化是相当快的,其变化往往由具体行动引起,事先没有任何的预想。幼儿在画画中无意想象表现也很突出。

(2)情绪对活动的影响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幼儿的心理活动易受情绪的影响。幼儿在情绪愉快的状态下,一般能够接受任务,坚持活动的时间也比较长,任务完成情况也比较好。反之,如果幼儿情绪很低,不愉快,或处于恐惧、痛苦状态,活动效果就比较差。

幼儿心理活动的无意性还表现在随心所欲、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

(3)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幼儿中期开始,已能初步按成人的要求做事,到了5~6岁时,幼儿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心理活动开始向有意性发展。5岁的孩子能在游戏活动之前提出一定的目的和计划,有意地关注游戏活动过程,3岁的孩子则不能。

4.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

(1)由情感易变化向逐步稳定方向发展

喜、怒、哀、乐是情绪的表现。通过情绪表现,可以表达人的需要和愿望,也能够与他人进行交往。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很丰富,但是与成人的表现明显不同。成人心中有不快或非常高兴时,在一定场合下能够克制自己,而幼儿则往往不能。幼儿的情绪情感比较容易变化,而且不能自觉地加以控制。就幼儿来说,年龄小的孩子情感变化比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5~6岁的孩子情绪情感逐渐稳定。

(2)由情感易外露、自我控制能力差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发展

幼儿是纯真的,他们的情绪情感大部分是表露在外的,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年龄较小的幼儿不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常表现得比较冲动。到了幼儿晚期,幼儿开始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如有的幼儿遇到不高兴的事,也能够表现得不那么明显,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否则,并不能像较小的幼儿那样容易被人了解。总之,幼儿随着年龄和教育的影响逐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5.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表现出初步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幼儿初期,还没有对他周围的人和物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随着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以及活动的发展,幼儿开始出现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1)出现了初步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兴趣爱好

如自由选择活动时,有的孩子很喜欢积木,而有的孩子则喜欢唱歌。幼儿初期,兴趣还不够稳定,易于变化,在随后的二三年中,幼儿的兴趣和活动特点出现了明显的个别差异。

(2)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气质特点

幼儿出生时就已表现出一定的气质差别,到了幼儿期,这种气质特点表现更为突出,稳定性也逐渐增强。如有的幼儿活泼、灵活;有的幼儿则缓慢、呆板。

(3)表现出最初的性格特点

幼儿在活动与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对人、事和物的态度和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如有的幼儿喜欢帮助别人,而有的幼儿则只顾自己;有的幼儿霸道独占,有的幼儿则随和谦让。如果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方式不给予及时的教育,它们就会稳定下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并将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考点2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重点等级★★★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

一般来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差异,这就构成了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0世纪70年代儿童的智龄比60年代普遍提高了6个月,而当代儿童在心理上较30年前的儿童早熟2年。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的。由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所以我们可以参照前人所揭示的有关年龄特征的表现来了解和教育今天的儿童。但也要反对过分夸大其稳定性,以免忽视社会条件和教育工作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作用;由于具有可变性,所以我们坚信改善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能够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变化。当然,也要反对过分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以免不顾儿童年龄特征而盲目地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过分夸大社会条件特别是教育工作的作用。只有全面地、辩证地理解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真正把握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

1.3岁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婴儿期(0~1岁)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心理发展非常迅速。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适应新生活,认识周围世界,开始与人交往

儿童出生后由胎内安全舒适的环境转向一个变化多端、充满刺激的全新的胎外环境,这是儿童所面临的一个巨大变化。出生头一个月的新生儿时期,首先必须适应环境,独立地进行维持生命的活动。如自己吸吮吃奶。其次,适应空气的温度变化,接受外界光的刺激和声音等各种各样的刺激。

新生儿生长非常迅速,体重、身长都明显地增长。出生带来许多无条件反射活动,主要是食物反射和防御反射。如觅食反射,只要奶头触到新生儿的嘴边他就会转头寻找;吸吮反射,新生儿一出生就开始能够吃奶;防御反射,当新生儿的鼻腔受到刺激时,就会打喷嚏,眼睛受到刺激时做出眨眼反射。这些反射都是新生儿的本能,也与维持新生儿的生命有关。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条件反射。比如妈妈把他抱成喂奶的姿势,他就作出吸吮反应,人后天学会的一切本领,都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出现,对新生儿适应生活有重大意义。

儿童出生后逐渐地能够注视进入他视野的物体。在第2~3周时,出现集中听声音的能力。当听到特殊的声音时,新生儿会安静下来。到了第4~5周,当成人说话时,他会停止吃奶,安静地注意听。

与成人的交往也发生在新生儿期。满月的孩子,当他看到人脸时会发出微笑,甚至还会手舞足蹈起来。再大一些的孩子,明显需要与人交往,当人不在时,他会哭,有人陪伴时他就很愉快。

②动作不断发展

在婴儿的发展中,动作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与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这一年中,儿童的动作发展非常突出。

儿童动作发展有下面一些规律:

第一,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多是手脚乱动,全身参与,而且是笼统的,不明确的动作,用手抓东西也是满手一把抓,不能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东西。随着婴儿长大,儿童的动作才逐渐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和专门化的。

第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从身体动作的发展顺序看,孩子是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爬、站、最后学会走。

第三,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大小规律)。儿童的动作先出现的是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如手指捏东西、拿筷子、握笔等。

第四,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无有规律)。婴儿的动作是无意的,当他做出各种动作时,既无目的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虽然婴儿碰到东西用手去抓,但他不能意识到自己做什么动作。幼儿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以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无有规律”。

(2)先学前期(1~3岁)

1~3岁称为先学前期,也称先幼儿期。这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表现在儿童在这时期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因此可以说,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1~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期间出现了许多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①言语的形成

随着与成人的交往日益发展,婴儿主要的交际工具——身体接触、表情等渐渐显得不太适用了,而言语交际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促进了先幼儿言语的迅速发展。如果说,婴儿期是掌握本族语言的准备期,那么先学前期则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儿童不仅能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而且能够运用口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还能根据成人的言语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言语的形成和发展也促进了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概括性的发展。

②思维的萌芽

思维是高级的认知活动,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出现在实物活动中,使他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已基本形成,同时也引起原有的低级认识过程的质变。

③自我意识的萌芽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人”与“我”和“物”与“我”的比较中,逐渐认识到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与作为主体的自己之间的区别,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即“透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

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突出表现为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2.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3~4岁处于幼儿期的初期阶段,也是幼儿园的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①生活范围扩大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更多老师、同伴的新环境。对于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由于他们活动能力的提高,他们也开始扩大活动范围,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幼儿具备了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条件。首先,幼儿的身体比以前更加结实、健壮,身高、体重明显增加;同时,3~4岁幼儿的活动精力更加充沛了。幼儿的睡眠相对减少了,而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却大大增强了。其次,3岁幼儿动作的发展已经比较自如。能够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此外,3岁幼儿的语言能力已基本发展起来,能够向别人表示要求和愿望,与别人进行初步的交流活动。

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②认识依靠行动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3、4岁幼儿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想好了再做。例如,一个3岁孩子拿着一支笔在乱画,画什么,他也不去想,突然他看见了自己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大圆圈,于是就说“我的苹果”。

3~4岁的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或自己说话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如听到故事中说“小鱼游呀游”,他就把身子晃来晃去。

3~4岁孩子的注意也与动作联系在一起。如,幼儿在玩插片时,拿到一个黄颜色的,于是才注意到它,说,“噫!我有这种颜色的。”由于幼儿的注意很容易随着动作而分散,所以教师在组织3~4岁幼儿活动时,尽量减少孩子手中的无关玩具,如画画时,孩子手里就不应该随便拿着小汽车,这样容易分散他对画画的注意力。

③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他们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起来。这时你对他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如果用玩具或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他会破涕为笑。

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孩子刚到幼儿园时总哭个不停,妈妈越不走孩子越哭。妈妈一走,老师带着小朋友玩游戏,他也就随着小朋友高兴地玩起来。可是不放心的妈妈如果再一露面,孩子又会马上哭起来,不让妈妈走。

3~4岁幼儿情绪还很容易受周围人感染。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很容易哭闹,如果有一个小朋友哭起来,其他的小朋友也会跟着哭起来。有时看见别人笑,他们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笑起来。

总之,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的影响,易冲动。教师要善于理解、引导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

④爱模仿

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如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就想要什么。在小班的娃娃家里,有些小孩子看见别人当爸爸,也要当爸爸,而不考虑现实中一个家庭只有一个爸爸。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幼儿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如小班的小朋友在练习用剪刀剪小金鱼,老师表扬某个小朋友真能干,剪了三条小金鱼,结果许多其他的小朋友都说“我也要剪三条!”

由于3~4岁的孩子爱模仿,所以在这个年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它们常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当然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也会由于幼儿的模仿而形成。所以要谨慎对待幼儿的模仿,意义非常重大。

(2)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4~5岁是幼儿中期,也是幼儿园的中班年龄。4~5岁幼儿的心理较3~4岁有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①活泼好动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尤为突出。4~5岁的幼儿总是处于不停的活动中,他们明显地比3~4岁孩子能动,能说,能跑。小班的孩子比较听话,顺从老师,活动量没有幼儿中期大。幼儿中期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到好奇、新鲜,总是摸摸这儿,看看那,动作灵活,思维活跃。但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表现为活动积极性极高,时刻处于活动状态,不知疲倦。

②思维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在幼儿中期表现最为典型。这时期的孩子主要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他们的思维是很形象的和很具体的。例如,问幼儿:床、桌子、椅子和被子这四种东西哪三种应该放在一起?他们大多回答说:床、被子和椅子放在一起。因为被子放在床上,椅子放在床的旁边,这是依照他们具体的生活经验来作出的回答。

4~5岁的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表现在多方面。从听故事到理解事物;从掌握数概念到解决问题,都有一定的表现。例如,老师带孩子做新年贺卡,老师为了节约,用旧报纸做,做出的贺年片也很好。一位小朋友回到家里给妈妈做贺年卡时也非要旧报纸,妈妈给他白纸他说什么也不肯要,他说老师就拿旧报纸做的。

③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5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如不在室内大喊大叫、追跑;遇到人多时要学会排队;不乱扔东西等,还有进餐、盥洗和午睡中的生活常规。在进行集体活动时,能初步遵守集体活动规则,如认真听别人讲话,不随便插嘴,发言举手等规则。在游戏中,4~5岁的幼儿已能理解一些游戏规则,与他人合作游戏时,初步能遵守游戏规则,在一定的要求下能做到不破坏游戏规则。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合作游戏的开展和游戏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④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4~5岁的幼儿比起小班幼儿来说更会玩了。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也会玩。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因此,中班幼儿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都可以在幼儿的参与下共同制定。一旦定下来,他们能够自己分工,安排角色。

由于幼儿中期能够遵守一定的规则,所以这个时期幼儿的合作水平也开始提高。他们在共同的游戏中逐渐开始结成一定的同伴关系,初步学习与他人相处,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①好学好问

幼儿的好奇心都很强,但5岁以后幼儿的好奇心和以前明显不同,他们不再满足于了解表面现象,而是想要知道事物的原因,要知道“为什么?”。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事物的兴趣。

这一特点的突出表现是,他们非常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如年幼的孩子会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这时期的幼儿不仅要知道谁好谁坏,而且,更想知道“为什么你说他是好的呢?”

5~6岁的孩子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非常喜欢智力活动。一旦学到一种技能或知识时,他们就特别兴奋,见了谁就对谁讲。在一些智力活动中还能有较强的坚持性。如有的幼儿下象棋一直能坚持到底。还有的幼儿对认字感兴趣,竟然用小型积木拼摆出“警察”两个字,而且得意洋洋。总之,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特征。

②抽象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是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幼儿已能够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事物的关系做出判断并正确排出顺序,有了初步的序的概念。如给他看几幅有情节的故事图,图中说一个小孩子从起床到吃早饭的活动。图的顺序被打乱,5~6岁的孩子能够对顺序错误做出判断。而3~4岁的孩子则不能。再如,4岁的孩子往往还不会独立分类,5岁以后,就能够按照高一级的概念来进行分类,如交通工具、水果等,而4岁的幼儿还弄不清“车子”和“卡车”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关系。总之,大班幼儿在认识活动中抽象能力初步开始发展。

5~6岁的幼儿能初步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困难”、“勇敢”、“左”、“右”等;能初步理解一些数的概念,如知道“3”的实际含义;也能初步抽象概括地掌握类的含义,如能把各种车放在一起,作为同一类的事物来看待。

5~6岁幼儿的抽象能力还表现在对事物的记忆上,他们已经能按类别进行识记。如让幼儿记一些实物:车子、桌子、桔子、船、苹果、梨。有的幼儿在回忆时,还自言自语地说“还有什么水果呢?”这说明他们在记忆时也能够抽象概括出类来,按类别进行识记。

5~6岁的幼儿已能够对事物做出简单的因果判断,如幼儿在手纸和厚布哪个沉得快的小实验中,发现手纸沉得比较快。“为什么手纸轻却沉得快呢?”有的幼儿对这一现象能做出正确判断,他会分析说:“因为纸吸水快,所以手纸比厚布沉得快。”

③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6岁的幼儿已出现了有意地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活动的方法,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或是思维、想象等,都有了一定的方法。在观察图片中,他们不再是偶然看到哪就看哪,而是有顺序地按一定的规律去看。

在注意事物中,5~6岁的幼儿能够采取一定的方法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如在幼儿园大班,有的孩子在某处看书时,发现这个地方很闹,他就会自动找个安静的地方,津津有味地看自己的书。

在记忆一些事物时,幼儿也会采取一定的方法。如在“跟读数字”测验中,幼儿一边听任务,一边默默地跟着念,有意地努力记住这些东西。

在解决问题时,大班幼儿会事先计划自己的思维和活动过程。如有一个大班开展了一个活动:怎样使班里的某个住院的小朋友高兴。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其中一个孩子说“写封信,就说我们现在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和玩具,让他快快治好病和我们一起玩。”但另一个孩子却说“不行,让他知道我们有好玩具玩,他自己现在玩不成,他一定更难过了。”可见,大班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也开始运用一定方法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幼儿认知方法的掌握还表现在他们的绘画活动中。他们能够事先思考,想一想再画;也能够有意地去想象画面,进行构思。

④个性初具雏形

5~6岁的幼儿已对事物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态度。他们爱憎的态度比较明确。看问题也开始有自己的见解,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在情绪上也能够克制自己,情绪变化比以前要小得多。遇到不高兴的事时,他会长时间闷闷不乐,但能克制自己不大哭大闹。这时他们的思想感情也不那么外露。所以有时还不易猜透他的想法。

5~6岁的幼儿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有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顾虑。如有位大班老师在客人来参观之前,反复叮嘱幼儿要表现得好一些,结果有些孩子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一直很紧张。

以上说明,5~6岁幼儿的个性已经开始形成。这些都对幼儿日后个性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但幼儿的个性仍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其可塑性还相当大,环境和教育都对其发展产生极大的作用。

真题回顾

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C)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解析】幼儿初期是指3~4岁的儿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