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_幼儿园专业知识

幼儿教师_幼儿园专业知识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教师_幼儿园专业知识第二节 幼儿教师考点1 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重点等级★★★幼儿园课程开放性、低结构的特征,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在贯彻新《纲要》中,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增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扩展,视野开阔,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在这种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幼儿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应扮演好幼儿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一角色。

幼儿教师_幼儿园专业知识

第二节 幼儿教师

考点1 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重点等级★★★

幼儿园课程开放性、低结构的特征,要求教师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这时教师的角色定位为: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组织者、引导者

传统教育观念将教师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幼儿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强调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强调信息交流单项传输和教师的权利。而事实上,幼儿的学习是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教师不可能替代却能施加强有力影响或干扰的过程。从广义上来理解,支持者就是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起支架作用的一个角色。从狭义上理解,支持者就是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具体帮助的人。由于幼儿语言水平的限制,幼儿自我表达能力较弱,对其自身状态的把握能力也较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需要教师的鼓励。作为教师,就要像蒙台梭利所说,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并支持他们具有积极意义的需求,达到与幼儿间的沟通。同时,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把握住幼儿发展的“下一步”,因人施教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要求,只要通过耐心引导,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以不同的速度实现自身的发展。面对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所引发的社会需要,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在教育中灵活地扮演最适宜的角色与幼儿积极地互动,这才是教师工作中最本质、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旁观者,有效的组织者。(www.guayunfan.com)

2.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

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从“独奏者”过渡到“合作者”。作为“合作者”,教师在传统意义上的作用并没有被彻底否定,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他们从外在于幼儿情境转化为与幼儿情境共生、融入、共存。同样,在合作者的关系中,孩子们才能够放松地表现自己,教师才会真正观察到最真实的幼儿,掌握幼儿的发展状况,这是教育的基础。从而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儿童,同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在这样的互动中产生。在贯彻新《纲要》中,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增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扩展,视野开阔,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教师“权威”受到极大地挑战,已经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幼儿教育中,各种游戏活动是重要的形式。在这种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幼儿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应扮演好幼儿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一角色。只有在这样的平等互动中,教师以伙伴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才会一步步进入孩子们的活动圈,才会与孩子们建立感情,建立信任,这是教育的前提。教师研究儿童,提供机会,在重要的时候介入儿童的活动,与儿童分享高昂、热烈的情绪。儿童感到教师不是裁判和评价者,而是他们的一项资源。当儿童需要支援时,他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帮助。就好像教师必须接到儿童抛过来的球,并且以一种使儿童仍能继续玩下去的方式丢回去,而后再发展其他的游戏。这样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这也许是教师作为“合作者”的角色定位的绝佳体现。

3.由单纯的教育实践者转变为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学习者

《新纲要》定义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研究创新。《新纲要》实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会研的教师才会教,会研的教师更会教。教与研是相辅相成的。课程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都对传统教学形成剧烈的冲击。要顺应这种变化,就要勇于改变自己,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一些乐趣,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教育科研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更是幼儿教师定位好自己角色的落脚点之一。事实上,教师的探究与教育过程是“一体化”的,教师其实就是一个教育探究者、学习者,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专家型教师,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同时,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更要不断学习与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幼儿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要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做好一个学习者。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学习,还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学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学习。教师只有用开放的思维,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师不仅要善于学习理论,做到活学活用,要“理解地学,联系地学”,把别人的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科学地、灵活地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因地制宜地创新。同时还要学会在工作中学,在生活中学。

考点2 幼儿教师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重点等级★★★

1.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

1993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履行教育职责、对幼儿身心施行特定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传播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

2.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

(1)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3)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

(5)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3.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

(3)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考点3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质 重点等级★★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教师应当“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这是国家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

1.职业品格

(1)对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与献身精神

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一环,是未来人才成长的奠基教育,也是儿童步入人生第一阶段的教育;同时学前教育又是协助广大群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社会福利事业,更是社会进步与发展日趋需要的事业。热爱教育事业是幼儿教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幼儿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2)热爱幼儿

物质营养与爱是幼儿维持生命及发展的要素,幼儿需要在爱的精神环境中获得健康成长。如果幼儿缺少母爱,就会发生智力迟钝、动作不灵活、社会行为异常等畸形现象。幼儿生长在家庭中,自然可得到父母的爱抚,入托儿所、幼儿园后则应从老师那里获得爱的心理满足。幼儿教师的爱更崇高,既承担了父母的爱抚,又灌注了社会的关怀。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尊重集体和团结家长

幼儿教师集体,是由教养幼儿的共同任务而联系起来的复杂群体。幼儿教师的年龄、经验、兴趣、爱好、教育观均有较大的差别,若要建立和谐的集体,需要大家能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每个幼儿教师应遵循一定的集体道德。每个幼儿教师应尊重、团结自己的同事,热情关心和帮助同事,维护和提高同事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虚心接受同事的合理建议,自觉与同事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并在具体的保教活动中,与同事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与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幼儿教育工作离不开幼儿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尊重和团结幼儿家长。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家长对其子女的爱心和责任,虚心接受幼儿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与幼儿家长平等相处,相互支持。

2.基本文化素质

(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托幼机构一般不设分科的教学任务,每个幼儿教师通常要承担孩子的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品德等多方面的教养任务。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为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另外,幼儿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幼儿的提问往往涉及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文学等各个领域,涉及自然和社会的许多方面。这也要求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并且要根据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2)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

幼儿教师若想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幼儿。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其次,要善于运用教育规律。为此,幼儿教师必须学习幼儿教育学、幼儿营养学、幼儿教育评价等学科的知识。最后,为发挥幼儿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力量,幼儿教师还必须懂得教育社会学、教育文化学、教育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托幼机构中艺术、健康活动频繁,这使得幼儿教师还需具备音乐、体育、美工、舞蹈等方面的知识。

3.身体素质

保教幼儿的工作极其繁重复杂,幼儿教师一天到晚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要全面保教孩子。因此,必须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应体貌端正、身体灵活、精力旺盛,且没有任何传染性疾病。

简言之,幼儿教师尽管不必像中小学教师那样具备某一专业的系统知识,但其知识面必须更广,教育技能必须更强,身心素质必须更加全面。

4.个性心理素质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个性心理素质。幼儿教师应理智、刚毅进取、灵敏、乐观、热情、勤勉、自尊、自主,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并具备广泛的兴趣,避免幼儿受消极情绪的影响。

考点4 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 重点等级★★

1.观察力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随机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

2.沟通的能力

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教师通过微笑、点头等非言语的沟通,表达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也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用准确的言语沟通,平等地与幼儿交流。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作为教师的合作者加入到教育者一方,共同对受教育者——幼儿施教,极有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但是,这一合作能否取得成功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比如,根据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等选择沟通策略,还需要掌握传达信息的技巧。

(3)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幼儿之间的沟通受到他们社会性发展、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制约,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帮助。如果教师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就难以达到目的。

①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幼儿之间的交谈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性、智力、语言的发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谈,需要发展他们自我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这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②幼儿间冲突的解决。幼儿的冲突是其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时。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冲突,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帮助幼儿正确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通过冲突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克服自我中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

3.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

在幼儿园中,全班统一的大集体活动比重很大,难以顾及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个性等的个别差异。不少幼儿园除集体活动之外,还采用小组和个别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幼儿之间更多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有助于幼儿更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倾听别人的看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民主态度和发展自律。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由纯粹的教授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育的方式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组织小组活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

(1)分组能力

分组是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分组的质量对活动的进行影响很大。合理的分组表现出三个特点:

①有层次:指教师分组时纵向地考虑幼儿的水平差异。例如,根据幼儿的经验、动作、思维、语言等方面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结合活动内容的难易,按水平由低到高分组,让每个幼儿能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

②有特色:指小组各有特点。因为幼儿有不同的兴趣、性格倾向、学习方式上的特点等,因此,每个小组的幼儿既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同样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学习不同的内容来达到同一个教育目标。

③有变化:指分组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经验等来划分。

(2)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

指导小组活动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促进幼儿小组活动的开展、帮助每个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上。它要求教师:

①指导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分组活动指导的根本。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分组活动必然失去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这一精髓而流于形式,不过是从集体灌输变为分组灌输,从大一统变成“放羊”而已。

②指导必须了解幼儿,遵循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分组活动虽然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如果指导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仍然不能达到目的。

③灵活地改变教师的角色,灵活地改变指导方法。分组活动不像作业课那样以“教”为主,而是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因此,指导分组活动的教师不能像作业课上那样一直是教授者的角色,使用比较单一的方法。分组活动的指导必须是灵活多样的,教师的角色也要根据情况随时变化。这种指导难度很大,需要多种技能、能力的结合,除观察、沟通、有针对性的指导之外,随机教育的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关于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除以上提出的观察、沟通、组织小组活动等能力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能力,如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等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考点5 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重点等级★★★

1.幼儿教师劳动的艰巨性

由于幼儿身心的幼稚性,幼儿教师不仅要承担教育任务,还要承担保育任务;不仅要负责幼儿的学习,还要负责幼儿的生活。幼儿教师所承担的保育之责是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所无法比拟的。由于保教双担一肩挑,由于孩子年幼依赖性大,幼儿教师的劳动比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劳动任务更繁重,劳动更艰苦,责任更重大。

对幼儿身心安全和卫生的维护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教育活动的基础。当前我国每一家庭的孩子人数普遍减少,独生子女增多;幼儿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和期望提升很快;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故幼儿教师身上的保育之责更重,保育工作更加繁琐细致,教育工作也更注意个性化,这样,劳动量无疑也增加了许多。

2.幼儿教师劳动的细致性

由于幼儿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较差,幼儿教师几乎要对他们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件事都给予关心和帮助。从孩子早晨入园的晨检、问候开始,到孩子下午的离园叮嘱,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教师几乎要事事躬亲。在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里,幼儿教师还得关心孩子晚上的休息。总之,孩子在园、所的每一分钟,幼儿教师都得守候在其身旁,关心、帮助和引导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幼儿教师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穿和玩,还要关心孩子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游戏活动,幼儿教师通常要帮助孩子准备材料、分配角色、调解矛盾、展开游戏情节、评价游戏、收拾游戏材料等。又如幼儿用餐,幼儿教师要准备好饭菜,组织幼儿洗手进餐,劝说孩子吃饱、不挑食、不掉饭菜,甚至要给孩子喂饭。总之,幼儿教师所做的工作非常细致、具体和琐碎,幼儿教师需要细心和耐心。

3.幼儿教师劳动的自主性

与中小学相比,当前我国对幼儿教师的管理控制相对放松。指导性文件主要有《幼儿园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由于这些文件都不是具体的指令性文件,因而幼儿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权。幼儿教师可以自订教养目标,自选内容,自己组织安排各种活动。

4.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由幼儿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幼儿正处于人生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其身心变化极为迅速,可塑性极强。幼儿教师要因材施教,就得有深刻的洞察力,要用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地探究孩子的身心特征,把握孩子在每一段时间里的每一点变化。幼儿教师观察孩子的频率和速度,为从事其他年龄段教育的教师所不能及。

(2)由幼儿教育特点所决定。其表现如下:

①由于幼儿不断地发展变化,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也要随之不断地加以调整,而且调整的速度要快,否则就跟不上孩子身心发展的步伐。幼儿期是其身心变化最快的人生阶段,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工作要有较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②由于幼儿分辨力差,自主性不强,易受环境的影响,好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幼儿教师要密切关注来自托幼机构、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幼儿教师既要利用和扩展其中的积极因素,又要及时控制乃至消除其中的不利因素。幼儿每天接触到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幼儿教师要不断地调整来自环境的各种教育影响,这也就加大了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的要求。

③幼儿教师拥有较大的教育自主权,幼儿教育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善于开拓创新,积极开动脑筋。

④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艺术性。幼儿教育强调幼儿在探索中学习,这要求幼儿教师善于生成课程,实行弹性计划,依儿童而变,依环境而变。既要保证实现教育目标,又要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这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判断力、操控环境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幼儿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师生“共舞”,共同探索,共同生成和发展课程的过程。幼儿教育过程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无疑增加了幼儿教师从教的难度。

5.幼儿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幼儿教师的工作对象是0~6岁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好模仿,易受教师的感染影响,对教师无限信任和尊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为人师表,要注意自己一言一行的示范性和感染性。幼儿教师要用自己的工作向幼儿展示世界的真、善、美和证明自己的真、善、美,从而在幼儿面前树立起较为完美的职业形象。

6.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

首先,幼儿教师工作的任务是个整体,那就是保教合一。其次,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也是一个集体,那就是持续一天或半天的“带班”活动。最后,幼儿教师还得按总的工作任务安排自己的一日、一周、一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乃至整个幼儿教育阶段的保教工作,并且要使各项保教工作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使保教工作中的每一环节相互联系,构成网络和层次,形成整体的工作流程,以便实现保教工作的终极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