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一篇学生习作引发的思考_工作智慧_班主任

由一篇学生习作引发的思考_工作智慧_班主任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一篇学生习作引发的思考_工作智慧_班主任由一篇学生习作引发的思考近日,我收到了一所学校主办的校刊。快乐作文这一板块中有一篇题为《品茶》的习作吸引了我的眼球。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果学生喜欢,当然还可以把自己当作一粒米,写写自己的心里话。

由一篇学生习作引发的思考_工作智慧_班主任

由一篇学生习作引发的思考

近日,我收到了一所学校主办的校刊。晚上,从书包里拿了出来一页页地阅读着,尽管只有8页,但从封面、目录、内容、封底上看去,与正规刊物没有什么两样。内文共分为三大板块:快乐作文、快乐课堂、家教沙龙。

快乐作文这一板块中有一篇题为《品茶》的习作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月前,我也曾指导学生写过《泡茶》,所以看到这个题目时,也就倍感亲切了。读罢,的确感受到了学生语言的美。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把看到的情景表达了出来,又用自己的鼻子把闻到的气味表达了出来,还用上了自己的舌头把尝到的味道表达了出来。唯一让我感到不快的却是:孩子没有用自己的心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读着《品茶》一文的结尾,让我不禁眉头紧锁——

“人们常说,‘人生如品茶’,今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就像今天品茶一样——苦尽甘来。”

这段话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我这位小学语文教师钦佩不已。虽已是青年人,还不曾感到“人生如品茶”这一深奥的道理,真让我有些汗颜。同时,我又禁不住想问一问:一位三年级的孩子又怎能会有这样“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感悟呢?无论他的生活阅历,还是他的知识积累,能有如此见地,都是不可能的。这显然有悖于《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能说假话、空话、套话”。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看来,孩子习作中那些最“有意义”、最“深刻”、最“优美”的语句不要也罢。(www.guayunfan.com)

说实在话,由“品茶”到“品人生”,文章立意也达到了“一类”文的标准了,只是觉得这么深邃的见解如出自有着深厚人生阅历的人来说,就无可厚非了。而对一个孩子来说,似乎是深了一点。

我们的作文教学已经走进了一个误区:我们总要求孩子们写出的习作要“体验深刻”、“感悟高深”、“立意积极”。于是,就出现了上面所提到的情形。不走出误区,孩子们还将依然无尽无休地挖掘这篇习作的立意,无限度地“上纲上线”,“童真”、“童趣”、“孩子气”、“孩子话”一扫而光。在他们的头脑中,也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势:每当写升旗,就会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每当写参天大树,也就联想到了“我也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每当写那一粒粒透明的稻米时,结尾处定会说上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即便是快乐地玩了一场哑剧拔河比赛,孩子们也要绞尽脑汁地悟出个道道来——齐心协力才会赢。这可称得上是可悲可叹的事情了。这样下去,创意、个性迟早会从孩子们的头脑中消失,程式化的东西会阻碍孩子们思维的发展。

记得《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诸如写《米》,孩子们既可以写观察稻米后的发现,又可以写米的用途,也可以写熟米和生米有何不同,还可以计算一下,每天自己的饭碗里剩下了多少粒米,一年下来,会浪费多少粮食,如果13亿人口每天都浪费10粒米,一年下来,又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如果学生喜欢,当然还可以把自己当作一粒米,写写自己的心里话。如此一来,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不会因为写不出词而抓耳挠腮了,也不会因为不知道要把文章上升到什么“高度”而苦恼。作文,其实十分的简单,无非就是鼓励学生把心中想说的话写出来,就像老一辈教育家说的那样“我手写我心”。

真心的希望孩子们的习作能多一些孩子气,少一些大人味;多一些童趣,少一些成熟;多一些随意,少一些呆板。但愿孩子们笔下流淌出来的习作充满真情,充满阳光。如此作文,才是最具生命力的,才是最为精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