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报告_让阳光更加灿烂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报告_让阳光更加灿烂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报告_让阳光更加灿烂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报告路张斌[5]一、研究背景教育的关键是教师。2.探索优化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与实施策略。3.建立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评价与激励机制。问卷调查帮我们摸清了学校的家底,了解了我校师资队伍现状及教师队伍的特征和发展要求、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报告_让阳光更加灿烂

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报告

路张斌[5]

一、研究背景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学校优质创建的核心要素。

2008年12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我校开始架构“学校优质化工程”,学校根据“优质化工程”建设的总课题方案《学校优质化工程项目整体规划与实施的行动研究》(市级课题),提出了对《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探索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机制,为学校尽快提高师资水平提供相关成果,以有效推进学校优质发展。(www.guayunfan.com)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科学的研究与创新,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校实际的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模式,建立和完善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2.培养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等区、市具有一定声望的名师。

三、研究内容

1.通过对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找准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探索优化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与实施策略。

3.建立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四、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分析影响我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开题初,我们开展了“教师专业发展问卷调查”问卷并形成调查报告,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位居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前几位因素分别是:工作环境、名师引领、勤奋努力、专业基础、激励机制、博览群书、好的机遇、反思习惯。由上面的调查可以得出结论: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渴求成长的内在愿望和学习、实践、反思、动笔的持续行为。

问卷调查帮我们摸清了学校的家底,了解了我校师资队伍现状及教师队伍的特征和发展要求、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这对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起点,分析教师队伍基本特征和专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起到基础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找到了学校发展的思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更多锻炼的平台。

(二)形成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

1.建章立制,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制度保障

课题开题以来,我们逐步制定了《教职工学习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制度,为课题实施及规范运作提供了外力支持,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抓好两个结合:定期交流和适时检查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

2.合理规划,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发展需要

(1)宣传发动,帮助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目标”。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个体的发展,因此,学校组织教师编写《教师个人三年发展目标》。学校还通过行政蹲点下组与教师交流,进一步引导教师思考自己在学校中的位置,将学校的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需求。每学期结束,要求教师对照自己的发展计划,进行修订,不断促进自身发展。教师在整体框架下针对个体的现实状况设计不同的发展细目,不断调整个体发展目标,更好地调动工作的自觉性。

(2)“分层工程”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发展需要。

课题研究告诉我们,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为此我们确定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关于教师个人三年专业发展目标见表:

学校通过对每位教师的现状评估,把教师分成了四个层次,通过分层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见下表)。每位老师的发展计划就是将学校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自身特点和愿望相结合,进行具体细化。

教师专业发展分层目标

(续表)

(3)课堂诊断,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

2008学年开始,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团,我们用了近半学期的时间采取集中听课和推门听课的形式,旨在全面诊断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现状,形成了诊断报告,有利于我们正确分析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有利于发现问题,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切入点。

(4)完善校本研修一体化,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操作系列。

①强化教研组建设。

学校规定单周周一下午为教研组分组教研活动时间。活动内容要围绕专题,专题理论学习的时间必须选择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进行学习。组长提前通知组员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定好时间、定好内容,再进行交流。每位教师也积极参与,侧重于收集解决这段时间所遇到的困惑的学习资料,给大家有所启示。我们遵循“问题即课题”,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语文学科指导朗读促理解,指导多读课外书籍促发展;数学学科狠抓基本运算,抓好计算的策略、速率、正确率,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小学科主要是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挖掘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校教科室也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②关注常态教学。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主要平台。因此,我们把目光从集中打造精品课,转移到关注常态课上,我们以“一课五研”活动为契机,开展“磨课”、“诊课”、“推门课”、“观摩展示课”、“学后展示课”。每一堂常规课、每一堂竞赛课都由备课组成员集体研磨而成,是全体备课组成员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重视教学反思。

A.重视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为使老师形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水平,我们采用专业指导、制度规定、榜样引领、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学校注重引导教师进行全程反思,课前带着问题,课中注重反馈,课后侧重调整。同时我们强调阶段性个人反思。一单元结束后,再进行一次集中反思,对这一单元的教学进行回顾,从中整理出一个典型案例,展开详尽的案例分析。

B.注重同伴互助。

学校强势推进“牵手”工程,即新老教师手牵手;我与名师手牵手;与片区学校牵手,为教师搭建交流互动平台。通过教师们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实现教师自身预定的目标。

C.落实专业引领。

在教师们的调查表中发现,许多教师希望每学期能得到名教师、教研员、学科带头人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举措,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a.走出去。我们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多派出优秀青年教师参加课例经验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

2010年10月,学校选派孟庆楠老师赴张家港常青藤实验中学参加全国名校长课堂教学改革论坛活动,开设了课题为“Unit 3 Comic strip(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展示课,并被评为优质示范课,获得了上海市英语教育专家顾立宁老师的好评;

2010年12月,学校选派金叶丹和孔英平两位老师参加了全国第三届两岸“同课异教”教学研讨会,观摩了来自江苏、台湾、广东、辽宁、山西、黑龙江、湖北、上海等地老师的风采。“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次活动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2011年3月,带领25名青年教师到校际联盟结对的柘林学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并观摩静安区在该校支教的姚月玥老师的“青年教师成长报告”。

2011年5月,带领34名青年教师到校际联盟结对的胡桥学校聆听沪上资深学者、活动家林华女士的讲座“生活的智慧”,引导大家做一名懂生活、有智慧、更完美的教师。

b.请进来。学校邀请市内外的各级专家、特级教师来校作专题讲座,使教师能在新观念、新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校本教研指导,积极帮助教师提高校本教研理论素养。再则,学校承办各类教师培训、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空余时间主动参与各项师德、师能活动,聆听各位兄弟学校教师的经验交流及专家们的报告,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理论功底。

2008年10月,邀请了虹口区中考语文命题专家黄怡老师给全校师生作中考讲座。

2010年5月,邀请了区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宋姬老师为全校语文教师作作文辅导讲座。

2010年12月,邀请浙江海宁市盐官镇郭店中心小学范卫明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来校谈他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他们学校的管理经验。

2011年1月,邀请江苏常州北环中学陈小平校长和该校一位优秀班主任给我们全校教师作讲座,介绍北环中学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建设。

2011年5月,邀请上海市心理辅导协会专家蒋薇美女士为我校教师传授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校教科室要求全体教师利用空余时间主动参与各项师德、师能活动,如:开展“2+1”工程,以此提升师能,促进情意发展。(2即毛笔字钢笔字,1即现场教案比赛。其囊括教师钻研教材能力、驾驭课堂能力、课改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组织开展教师五项全能素质大比拼、说课比赛、优质课大赛等。由于每次活动都求真务实、公平公正,教师们在实践中发展、互动中提升,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④引导教师“自觉”读书与撰写教学案例。

教师需要为自己的心灵自由预留开阔的空地,教师也应该为自己的优质生活承担更多的责任。教师专业化成长应该边教边读,更应边思边写,随时随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得失与反思。

A.引导教师“自觉”读书。

自2008年9月起,学校持续开展了“书香校园”全校师生读书活动,促使教师们加强理论学习,丰富内涵,创建学校读书学习氛围。我们鼓励教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期读书计划,并按计划认真阅读书籍,及时记录阅读心得。每学期学校投入专项资金购买一批教育专著、理论书籍和一些阅读性强的教育通俗读物。2010年上半年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订购了《课堂教学中的50个细节》一书,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写读书体会。每学期末,学校还开展教师优秀读书心得评比和读书交流活动。

B.引导教师撰写教学文章。

没有一位名师不是勤于动笔的。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教师对教学行为、教育行为、自身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鼓励教师勤动笔,写教学案例、教学日记、教学随笔。如今多名教师的文章公开发表,并有二十多名教师的论文、案例等获区级以上奖励。

⑤推行三种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的精品化。

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如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关系问题,规范制约与开放自主的均衡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协调处理问题等,探索先进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常态课堂教学向精品化发展。

A.立体化教学视导。

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团”,主要成员由区名教师、区优秀骨干教师、区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星级教师组成。每月制定统一的督导任务,除了对带教徒弟每周固定日听课以外,还要随机听其他教师的随堂课并当面反馈,查备课本、作业本,并写出督导报告。

B.全员化公开教学。

a.人人献一课。学校每学期开展“人人献一课”活动,即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开设至少一节校级或组内公开课。在工作中,努力形成备课充分、上课高效、学生作业负担减轻的良性状态,促进自身的成长。

b.典型公开课。在保证人人参与基础上再重点锻造,组织安排教师分别承担不同类型、不同环境、不同任务背景下的各学科公开课任务,如课题展示课、学后汇报课、研讨课。

c.合作研讨课。我们关注教师的差异,让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积极与其他项目学校开展“同课异构”的合作教研活动。

C.开放式听评课。

a.跨学科听评课。我们提倡跨学科听评课,每位教师听课均达20节以上,并全都附有“点评”,另外,对校级公开课,我们每次听后还开了综合点评会,集中组织点评。

b.跨学校听评课。除了正常地参加区级教研活动以外,我校和校际联盟的结对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听评课活动,听后相互点评,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激励保障——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

在校内,我们还采取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制定了《阳光外国语学校教科研奖励条例》,对教科研工作实施考核奖惩,教科研成果作为评比先进、评选校教学能手的先决条件,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通过以评选学校“优秀教研组”、“科研积极分子”为载体,围绕“有效课堂”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加强教研组基层组织建设。其次,学校为教师创造宽松、多元、发展性的评价环境,以利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通过“阳光星级教师”评选、“闪耀阳光”双十佳优秀阳光教师评选,调动教师拥有渴望成长的内驱力,消除教师职业倦怠,调动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增强了职业幸福感。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各层次教师得到充分发展。目前我校有区名教师1名,区优秀骨干教师6名,区优秀中青年教师8名,镇级骨干教师24名,校级骨干教师即校星级教师12名,全校三个层面骨干教师共49名,占教师总数的30.4%。

教师走向专业发展不仅是一个理念,这已是一个进程,当然在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多样的制约因素。我们将以教师情感信念、教学知识技能、教育实践智慧为主线,审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向和过程,从多维视角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方法,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注释】

[1]课题组成员:赵凤飞、王俭、杨全印、李慧、吴耀辉、路张斌。

[2]课题组组长:周忠。课题组成员:吴迅雷、吴耀辉、张志英、顾瑞英、孙莲花、杨妹华、唐明红。

[3]执笔:吴耀辉。课题组成员:高继红、吴耀辉、路张斌、唐明红、瞿双、黄梅华。

[4]执笔:胡莉敏。课题组成员:诸浩群、张菊英、胡莉敏、吴艳华、柳青、张卫兵、瞿华芳。

[5]课题组成员:吴耀辉、路张斌、唐明红、瞿双、黄梅华、顾建勤、杨水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