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心治校的农村校长_宁夏灵武市白土岗回小实施纪实

用心治校的农村校长_宁夏灵武市白土岗回小实施纪实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心治校的农村校长_宁夏灵武市白土岗回小实施纪实_创新学校管理与教用心治校的农村校长——宁夏灵武市白土岗回小实施SDP纪实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 成宁夏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 马豆莉白墙、红瓦的平房,稚嫩、活泼的孩子,舒缓、古典的音乐,清脆、嘹亮的出操口号声,质朴、热情的教师,整洁、方正的校园,是这所农村小学给予笔者的初次感受。经过慎重的考虑后,陈校长召开了校领导班子大会。

用心治校的农村校长_宁夏灵武市白土岗回小实施纪实_创新学校管理与教

用心治校的农村校长——宁夏灵武市白土岗回小实施SDP纪实

宁夏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 成

宁夏贺兰县逸挥基金回民中学 马豆莉

白墙、红瓦的平房,稚嫩、活泼的孩子,舒缓、古典的音乐,清脆、嘹亮的出操口号声,质朴、热情的教师,整洁、方正的校园,是这所农村小学给予笔者的初次感受。在笔者来这所学校之前,已经不止一次地从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口中听到了他们对于这所农村小学的赞叹:穷学校办出了大教育,这是所“家”味很浓的小学,这是所SDP理念之于实践最具代表性的学校,这是所备受SDP专家组推崇的学校……而且这些教育工作者还在一件事上基本达成了共识:这所学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是跟到任不足3年的陈校长分不开的,是跟SDP有效实施分不开的。为了印证他们的说法,为了能捕捉到这位“成功”校长带领白土岗回小发展的真实轨迹,2009年岁末的早上,笔者带着好奇和探秘的心情,走进了仰慕已久的白土岗回小,走进了陈校长简陋而又整洁的办公室,聆听发生在这位农村校长身上的真实故事。

一、热忱之心,悟SDP项目之真谛(www.guayunfan.com)

2007年8月,陈旭东校长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校长竞聘,竞聘为白土岗小学的校长。到白土岗后,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和亲身体会,坦诚地说,陈校长对学校的现状很不满意。除了落后的硬件设施:没有像样的校门,没有平整的操场,没有完整的围墙,没有一块绿地……更让陈校长失望的是,学校学习氛围很差。学生方面:学生厌学,每天早上应该是学习的最好的时间,但是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待在教室里学习,而是三五成群地在校园里打闹;学生个人习惯方面更是令人担忧,在校园里每时每刻都能听到学生们说脏话,几乎每天都有打架事件发生,几乎每周都有班级的玻璃被打碎……学生们的心根本不在教室、不在课堂上。教师方面: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每天早上早读时间,大多数老师根本不愿意到教室里督促学生早读,更愿意待在办公室闲聊、吃早餐,并且听吴副校长说,一到冬天,老师就更不愿意出办公室了(除了上课),都围着办公室的土炉子取暖、唠家常;教师的精神面貌就更不用提了,教师们作为教书育人的榜样,一点也不注意自己的个人的形象,服饰显得“土气”、邋遢,脸上也很难看到笑容,这样的教师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更让人哭笑不得是,每天到临下班的时候,大多数老师都会推着自行车等在校门口,只要下班时间一到,就第一时间离开学校;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就更难一一列举了,其中最让陈校长不可思议的是,全校这么多老师,真正能使用电脑打字(更不用说使用多媒体)的老师竟然只有3个人(陈校长、吴副校长、教学主任)。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硬件设施落后外,偌大的学校里没有一条醒目的体现自身办学追求的教育标语;走进校园,只能看到几排平房。面对这样的学校,陈校长很难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但出身农家、从小就吃苦长大的陈校长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对农村教育的热忱,而是通过翻阅前任校长工作期间留下的文件,来了解白土岗回小的“过去”,做好“对症下药”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就是在这期间,陈校长才知道白土岗回小是SDP项目学校,在没来白土岗小学之前,陈校长根本不知道何为SDP项目。不过令陈校长感到遗憾的是,虽然学校在他没来之前就已经开展了SDP,但是学校从上到下,从校领导到教师都不太重视,流于形式:做一些文案工作,整理一些相关的文件,没能很好地把SDP理念引入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去。作为刚刚竞聘上岗的校长,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陈校长主动找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吴能同志,向他询问SDP项目的开展情况,并整理出一些SDP方面的学习资料。忙完一天的行政事务,晚上利用休息时间,陈校长自己就一边学习SDP资料,一边思考。随着学习思考的深入,陈校长发现SDP所传达的一些理念对解决白土岗回小当下存在的问题很有启示性和指导性,为何不尝试把SDP理念引入到具体的学校管理中去呢?

经过慎重的考虑后,陈校长召开了校领导班子大会。在会上,他认真听取了学校其他领导对于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打算和意见,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以SDP项目为平台,以SDP理念为指导思想,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引导教师自主发展;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三是以建立丰富的班级文化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二、坦诚之心,促山村教师自主发展

SDP项目的核心理念就是学校的自主发展,而学校的自主发展的首要前提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只有引导教师自主发展,才有可能使学校发展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来校不久,陈校长经过观察、走访教师,摸清了教师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后,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大会。在大会上,陈校长对教师们开诚布公地谈了自己对于学校现状的担忧,希望老师们能从自身查找原因,积极主动地提高业务水平,以此来促进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校长在大多数教师的不解与抱怨声中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他的兴校之路。

针对老师们不会使用电脑进行文字编辑和多媒体教学的尴尬情况,陈校长要求老师们抓紧一切课余时间练习打字,并作出硬性规定:每天下午课余时间,全体教师都到微机室里去练习打字,每人打两首古诗,并且通过电子邮件发到校长的邮箱。刚开始,很多教师不理解,私下抱怨:“我都教书快30年了,没使用电脑,依旧可以上课。”“我们一天这么忙,哪有时间学习这个东西。”但执拗认真的陈校长依旧坚持自己的做法。一学期下来,学校会使用电脑的老师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几乎每位老师都能使用电脑完成简单的文字编排工作。

除此之外,为了让这所闭塞的学校能了解到更多更新的教育理论信息,陈校长规定每周星期二下午为业务理论学习时间。每周安排一名教师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主题发言,并与其他教师讨论相应的对策。因为陈校长组织得力,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吴副校长兴奋地给笔者讲起了一次业务学习的情景。那次,一位来白土岗回小支教的老师提出回小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应该先进行段落阅读,然后再进行整体阅读。针对此观点,教师当中出现了分歧:一部分老师认为整体阅读才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一部分教师认为先段落阅读再到整体阅读符合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的特点。陈校长也积极地加入讨论的行列,与老师们一同讨论,虽然激烈的讨论并没有达成共识,但是这样的过程却使老师们真正感觉到民主、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也有助于教师对于自我教学实践的反思。其实这样的活动在陈校长来之前也曾举办过,但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教师话语权的关注而流于形式,现在,老师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畅所欲言,使得教师学习从单兵作战走向了共同学习的道路。

为了让久居校内的教师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好的教学方法,陈校长打破了以往“省钱”的思维方式,只要外面有相关学科的培训,就会挤出本来就不富余的办公经费,让本学科的全体教师出去培训(在陈校长没来之前,学校主管人员为了节省开支,往往只会派一名教师参加培训,然后回校后,再向学校领导大概汇报一下情况),让他们有机会跟外面的世界零距离接触,这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三年多,全校几乎每位教师都有过校外培训的经历。

只有知道了差距,才有可能努力缩短差距。为了让教师能真切地认识到自己与校内外教师的差距,陈校长每年都会举办“同课异构”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对白土岗回小的教师们触动很大,取得的效果也远远超出了陈校长的预期。2007年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陈校长主动到兄弟学校(尤其是灵武市重点小学)请骨干教师到白土岗回小给老师们上一节示范课,然后,同一篇章的内容,再让本校的老师去上,目的是通过学习,让老师们了解到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发现他们与外面的差距,促进老师们重视教育教学改革。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却在学校里激起了千层浪。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听了外校老师讲的一节课,感慨地说:“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我一直对自己课堂教学很自信,今天听了兄弟学校老师的课,才发现我的教法确实落伍了,很惭愧,还得不断地学习,才能缩短与他们的差距。”也自从开展这样的活动以后,老师们对于陈校长推行的一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少了份抱怨与抵触多了份理解与支持,并积极主动地接触一些新的教学理念。自此,SDP理念追求的教师自主发展开始从文案走向了实践。

陈校长清楚,一项措施的实施不仅是要让老师们接受,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让老师们把它坚持下去,长久地保持措施的生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陈校长在想办法刺激老师们主动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开始从一些课堂外的细节抓起:重塑教师外在形象,激发教师内在活力,实施人性化管理。

针对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差而且不注重衣着的问题,陈校长先是在大会上呼吁老师们重新认识“为人师表”的内涵:老师不仅应在学识、人格上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也应在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紧接着拿出专款给老师定制统一的工作服。陈校长自豪地告诉笔者:“自从我来这所学校后,已经给老师们定制了四五套衣服了,现在老师们穿衣都很干净整洁,再也不会给人‘土气’的感觉了。”

针对教师沉闷的精神状态,陈校长每周都会利用周三工会学习的机会,不失时机地组织教师们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刚开始,好多老师不太情愿参与,陈校长就强制执行,把参加体育活动纳入日常的教学考核中去,并且分了若干活动小组:踢毽子、打篮球、下象棋等。因为活动趣味性强,氛围融洽,渐渐地,老师们发现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开怀大笑,好好放松,而且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现在,每逢周三下午,老师们都踊跃参加体育活动。细心的陈校长还发现:老师们再也不板着脸给孩子上课了;课下还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师生关系。

除此之外,还有两项小措施深得老师们的认同。一是改变了上下班签到制,老师如果家里有急事,只要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可以提前下班;允许每位教师每个月请假一天,并且不跟考核挂钩。这让老师们感到很温暖,因为以前只要提前下班或请假,都得扣发工资。感受到温暖的老师们反而更愿意留在校园里忙教学了,甚至下班后都不急着回家。二是每逢各类节日,老师们都能得到陈校长的亲切问候(口头祝愿或者发放福利),而且每年都组织全校老师照“全家福”照片,并把它悬挂在每个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为老师们营造一份“家”的温馨。这些人情味十足的教师管理措施,让老师们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感到“被关心”“被重视”。一位女教师非常真诚地对笔者说:“原来我不太愿意在校园久呆,只要下班或周末休息,我就赶快回家;可如今的校园很漂亮,陈校长又对老师们很关心,使得我们的心情舒畅,都很愿意在学校待着。周末在家里没事干,就想着赶快上班,这样又可以和同事们、学生们在一起,听到笑声、感受到快乐。”

工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的白土岗回小的教师们上下一条心,再也听不到老师们对学校的抱怨。听说陈校长在白土岗回小的任职期快满了,可能要转调其他学校,老师们都很不舍,甚至有些老师亲自找到陈校长,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带领他们为白土岗回小服务。

三、慈父之心,助山村学子健康成长

陈校长不仅对老师献出了他的真诚,一心一意地为老师们办实事,提高老师业务水平,创建和谐团结的教师队伍;对于学校里的孩子们,他更是拿出了一个父亲才有的“慈父”之心。

看到孩子们上学路太远,每到上下学,一二十个孩子挤在只允许载客七八人的小面包车里,并且这些车好多都无牌无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当天冷路滑的时候,陈校长更是不放心。为此,上任不久的陈校长一方面积极如实地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希望上级单位能下拨一部分资金用于给学校租用校车;另一方面,带领班主任到离学校远的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希望家长们不要图便宜,让孩子乘坐严重超载的车辆,配合学校工作,每月拿出30多元钱,坐学校统一配备的校车。刚开始,许多家长不理解,认为陈校长是为了给学校创收才这样做,但当宽敞、准时、管理规范的校车每天定时定点地接送孩子们上下学,并彻底杜绝了超载、超速现象,运营成本远远低于市场价格时,家长们才真正理解了陈校长的一片苦心。

听说孩子们冬天在教室里上课受冻,陈校长亲自到教室听课,了解情况。2007年冬天的一个早上,他去教室里推门听课,课还没听到一半,坐在后面的他已经被门口吹进的冷风冻得瑟瑟发抖,很难集中精力再听下去,并且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在教室后面开始踱步。上课的老师以为校长不满意他的授课才有如此举动,课后主动找校长沟通。这时,陈校长急忙向任课老师表示歉意,并言明自己之所以跺脚,是因为教室里太冷了。他询问老师平时上课的情况,老师无奈地说:“每年到冬天,外面的大风从门缝里往进灌,孩子们都是哆哆嗦嗦地听课。”陈校长关切地问:“能不能想个办法把门缝堵严。”老师面带难色地说:“如果不让风进来,就得把门封死,但那样就不能开门了;如果能像家里一样,给教室门上挂个厚门帘就好了,不过这样做可能不太合适,也没见其他学校这样做过。”陈校长一听,立马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安心上学,我们不能一味讲求形式而让孩子们受冻。”这之后,冬天的白土岗回小出现了一大景观:所有的教室门口都挂上了厚厚的门帘。并且学校及时地把一些破旧的土炉子换成了崭新高大的烤箱炉,孩子们再也不用为上课受冻而发愁了。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许多孩子没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陈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久之后,他就督促学校拿出一部分办公资金,给每个教室里都配备了“汤瓶”(回族特有的)、毛巾和穿衣镜。并叮嘱班主任在班里要强调个人卫生,上完厕所、体育课及课间活动回来后要勤洗手、整理衣装。陈校长的关心,班主任的重视,使得现在的白土岗回小的孩子们都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农村孩子“脏兮兮”的形象在白土岗回小再也看不到了。

听说大多数孩子离家远,每天上学赶时间,不能够在家吃上热腾腾的早饭,即使在学校也喝不上一杯热水。细心的陈校长又一次走进班级,跟老师们交谈,共商解决办法。校长的举动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家长。不久,白土岗回小的教室里又多了一样东西——热水壶,这样,孩子们不仅可以把从家里带来的馍馍在炉子上烤热,而且可以喝上热水。

就是这位长期扎根农村回小的校长,在他的眼中,农村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让他牵肠挂肚。

细心的陈校长就像关心自家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解决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困难,但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却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陈校长又开始思考突围的方法……

针对农村孩子胆小怕事的情况,陈校长紧密联系SDP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们搭建锻炼的平台。首先在全校推行“小解说员”培训活动。以前,作为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只要一见陌生人,都远远地躲开,而当陌生人走远以后孩子们又会躲在墙角偷偷地看。用吴副校长的话说:“孩子们显得一点也不大方,很扭捏。”自从学校成为SDP项目的示范学校以来,经常会有客人来参观或考察项目实施情况。一般来说,像这样的参观,往往是由本校相关负责人带着客人参观,并进行必要的解说。可陈校长打破常规做法,把这个机会给了孩子,因为在陈校长看来,学校真正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校长或者老师。为此,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小解说员”培训活动,让每个班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利用班会和课余时间,语文老师培训孩子们使用普通话对SDP项目带动下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从站姿、手势、解说内容、发音等各个方面进行培训。起初,大多数老师担心孩子们见了客人会紧张,不能顺利完成解说任务。然而通过培训,孩子们自信地站在展板前,用普通话字正腔圆地向客人解说。看到这些,陈校长会心地笑了,他激动地说:“我给孩子们搭建了自我学习、自我展示的舞台,他们很好地利用了这个舞台,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以往老师之所以不敢这样做,就是不信任孩子们,所以,信任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前提。”陈校长还讲起了一件让他记忆犹新的事情,2008年元月,国家级SDP/PTT现场会分会在白土岗回小召开,在活动中有一项解说任务。参会人员有教育界的专家、知名校长、骨干教师,共计100多人,为此老师们又开始担心学生们在解说过程中会“卡壳”,并因此给学校抹黑,因此为了万无一失,他们建议陈校长最好别让孩子们去解说。实际上,当时的陈校长也有些担心,但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让学生去解说。因为在他看来,SDP理念强调的就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学生自主发展,再者办教育就应该务实求真而不应该在乎名利,这样难得的机会不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吗?退一步讲,就算学生在解说过程中出现“卡壳”,这也是正常的!老师们最终没有拗过陈校长。为了搞好解说,孩子们也下了不少工夫,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刻苦地练习。付出就会有回报,现场会那天,山区的孩子落落大方,神采奕奕,用标准而稚嫩的普通话,为远方来的客人们讲解着学校在SDP项目带动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自信、热情、甜美的解说感染了前来观摩的客人们,赢得了客人们的啧啧称赞。其中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些孩子的表现给我的触动太大了,他们的表现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从那以后,凡是到白土岗回小的客人,无论走在校园里或者走进班级,都能听到孩子们自信甜美的解说,并且担任解说的学生都是定期轮换,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除了解说这项活动,学校每学期还倡导并开展“讲故事比赛”“爸爸妈妈我对您说”“文明——从点滴做起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都是为了能给孩子们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不因为物质的贫乏而变得自卑、胆怯;充分发掘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信地生活、自信地学习。

在学生管理上,陈校长又一次以SDP理念为指导,把班主任从烦琐的学生日常管理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自主管理。学校成立了“纠察小分队”,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纠察队成员由各年级的学生组成。早上,他们负责考勤检查和卫生检查;上课期间,负责检查课堂纪律;下午,负责检查放学时的纪律。

陈校长很清楚,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持续的工程,不仅要在学校中天天抓,同时还要重视家庭教育,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步调一致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出现“5+2=0”的结果。为此,在SDP理念的启发下,陈校长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每学期都不定时地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召开家长民主会,让家长谈谈孩子周末回家后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家长们交换意见,其目的就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并配合学校的工作。有时候,学校也会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和家长进行沟通。近期为了预防甲流,在周末放假时,陈校长让每一个学生带上一份“白土岗回小预防甲型H1N1流感告家长书”,主要内容就是让信息闭塞的农村家长了解甲流的症状和预防的方法,配合学校做好孩子在家的预防工作。“家校联合教育”成为了白土岗回小的一大特色。

在陈校长看来,学校就应该成为学生的家,无论是校领导还是教职工,在做任何事情时首先考虑的都应是学生。用白土岗回小王老师的话说:“校长是个有思想的人,他总是从细微处察觉问题,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解决问题。”

四、务实之心,创山村快乐校园

对于学校发展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敬业精神的培养毫无疑问是关键因素之一,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也是提升学校品位的核心内容。陈校长自然清楚这一点,为此他积极地到兄弟学校考察学习,翻阅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书籍,又经过冷静的思考,他最终提出了“努力构建班级文化,创建快乐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目标,是因为他已经认识到:虽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白土岗回小的投入,在SDP理念的引导下社区群众也加入到学校硬件建设中来,使得白土岗回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实验室、图书室、仪器室、多媒体室等一应俱全,为师生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与城区学校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差距就在于校园文化建设。而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又在哪里?毫无疑问,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环境,班级快乐,校园便快乐,而且班级文化建设对于硬件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符合回小实际的可行之路。

在部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之初,陈校长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从实际中来,服务于实践”的原则。首先对校园环境进行重新布置:学校在校园醒目处张贴了“八荣八耻”“安全歌”“礼仪规范”等宣传画,刷写“名人名言”“校训、校规”等标语,让学生辨是非,讲规范;在教学楼的过道口、班门口前安装仪容镜,教育师生用镜子多看自己的不足,用欣赏的眼光多看别人的长处;在校门口安装“惜时表”,告诫师生惜时勤奋;突出“服务育人”理念,在校园墙角放置了学生可以随时测量身高、体重的仪器,让他们每天都知道自己在成长。在初步完成校园环境建设后,陈校长就把所有的精力投向了班级文化建设。利用推门听课和巡查工作的机会,他走访参观了所有班级的墙面布置,并询问了各班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他发现几乎所有班级的墙面布置都是千人一面:教室后面都只有一个学习园地,里面的内容大致相同,且都是一学期更换一次;为了让学习园地看着“不凌乱”,好多时候都是班主任一手完成,即使让学生们完成,也总是指定一两名同学长期负责。这样的班级文化跟SDP提倡的全员参与管理学校、班级事务的理念是相违背的,而且这样的学习园地只是一个摆设而无实际的教育意义。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有环境而无“文化”的陈旧做法,使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陈校长要求所有班级都要重新规划各自的墙面布置,并且提出明确的要求:各班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墙面的设计和布置,而且应该让班级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自主动手动脑,发挥聪明才智,设计出能体现本班班级文化的、符合本班学生心理特点的、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墙面布置,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

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们很是不理解,他们认为,花这么大精力不值得,还不如把时间花到对学生的学习辅导上,教学成绩上去了才是硬道理,再说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几十年都如此,都是班主任按要求统一设计布置。可现在校长要求我们带领学生自己设计、布置,难度太大,更让老师们想不通的是,还要求每个教学班依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用师生民主讨论的方式确立班训、班规、班歌、奋斗目标。抱怨归抱怨,班主任们还是没能拗过陈校长,他们一边抱怨一边硬着头皮尝试:开班会、布置任务、民主讨论、一起规划、共同动手制作。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们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团结就是力量,师生们通过共同努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了。

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张慧霞老师谈起她的班级文化建设时,向笔者感慨道:“班级文化建设之初,我很发愁,原先根本没有这样做过,担心自己胜任不了,可当跟同学们一起努力完成之后,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和同学们还有这能力,只是以前没机会展现。并且通过这个活动我还进一步了解了学生,有些学生学习不太好,没引起我的注意,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发现他们虽然学习不好,但多才多艺;还有一部分学生原先学习不积极,可自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因表现突出而得到老师表扬后,学习一下子变得很主动,都让我有些不适应。真没想到班级文化建设能在教育学生和改善师生关系中发挥这么大作用。现在,我们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已经从‘被要求’逐步走上了‘自主行动’的道路。”她还一再要求笔者去她们的班级参观一下。走进教室,我被如家一样温馨的气氛深深吸引了,班级四壁分别设有评比栏(内容包括出勤、卫生、仪表、作业、纪律、红领巾、学习用具等项,分为个人和小组评比,每周公布评比结果,并由此产生优秀学生,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个人展示栏(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自我,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照片等等,这有助于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班级小主人的意识)、图书角(图书由同学们提供,主要有科普、小说、体育、人生等类别,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而且要读好书,读健康的书),以及各类专栏(包括“我眼中的美”照片展、珍爱生命图片展、道德细节手抄报展览等,布置这些展览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又使大家树立珍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还培养了学生们对美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而在刘敏老师的班级里,学生们布置的教室可谓匠心独具,用心良苦。刘老师经过与班委会讨论协商,对教室环境进行了简单的美化,在黑板报和壁报两侧各张贴了两个具有古诗韵味的条幅,衬托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在教室后墙面建立一个荣誉栏,主要用于张贴班级获得的奖状,以此来提醒大家珍爱班级荣誉,努力为班级争光;后墙正中挂上一个钟表;左侧墙面贴上班级口号和光荣榜,前面黑板旁边贴了一张视力保健图;窗台上各摆放两个花盆,郁郁葱葱的绿叶中隐隐约约点缀着一些小花,清新中透着淡雅;讲台桌上的粉笔盒换成了一个外观简洁的塑料盒,既美化了教室,又便于老师使用粉笔。总之,让人有一种干净整齐、优美舒适的感觉。而且在黑板右下方,笔者还看到他们的班训:“团结、拼搏、踏实、进取”,班级口号:“找榜样、学榜样、做榜样”,以及警示语:“课上发言声音越高越好,课下说话声音越低越好。”

除了班级环境建设外,张惠霞老师还向笔者介绍了她们班在班级制度方面的创新。她所在的班级创立了“班级信息交流制”:利用每周一早读时间开展信息交流活动,以组为单位,学生交流他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利用每天早上晨检的10分钟开展讲故事活动,每天早上由一位同学主持,讲完故事后说明一个道理,这一做法也使学生获益匪浅。

为了维护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张惠霞老师和全班学生共同制定了一个体现班级特点的规章制度。

班规:1.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努力为班级添光彩。2.诚实守信,明辨是非,闻过则喜,知错必改。3.学习认真、刻苦,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思维。4.遵守纪律,课上认真听讲,课下不追跑打闹。5.严格遵守考勤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6.生活俭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公物。7.积极参加劳动,保持班内环境整洁、干净。8.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9.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10.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国家法规。

制度的制定对全班师生的言行举止起到指导、教育、调节的作用。但是制度制定以后,张老师并没有觉得万事大吉,而是在制度的宣讲和落实方面“做足”文章。她认为班级管理不能光靠讲大道理或用一些“规定”来管理学生,尤其是不能忽视“知”在学生思想品德成长中的巨大意义,因为一个人只有懂得了为什么要去行动和怎样行动,才有可能自觉地产生相应的行为。比如:教室的卫生管理是班级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常抓不懈,建班之初,张老师首先教育学生要认识到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并明确教室卫生要求,即地面清洁、桌椅整齐、地面无垃圾、墙面无污垢、室内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其次,按照一周15个值日时间段,将全班学生分成15组,每组负责规定时间段的卫生值日,由生活委员检查到岗情况和值日情况,并进行评分,期末评选最佳值日小组。由于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值日时间,所以都能按时值日,班级卫生状况一直非常好。班内还组建了纪律小组和公物保管小组,纪律小组负责监督每日的纪律情况,记录班日志并按时总结当天情况,这有助于及时帮助个别同学纠正错误,树立踏实严谨的班风;公物保管小组负责定期检查班内公物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期末公布评比结果并发奖。

通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如今漫步于白土岗回小,我们会发现校园处处见知识,校园处处显文化。走进不同的教学班级,你会感觉到个个有特色,个个有活力。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五、无私之心,赢赞誉一片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这是陈校长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领下,以SDP项目为契机,三年间,白土岗回小从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学,一跃成为了区内位小有名气的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SDP项目示范学校。2008年3月,学校被自治区教育贷款项目办/自治区教科所评为SDP/PTT项目学校先进集体,而陈校长也被自治区教育贷款项目办/自治区教科所评为SDP/PTT工作先进个人,被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师训计划领导小组评为科学教育先进个人,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教研先进个人。

白土岗回小的老师更是对陈校长赞赏有加。王老师说:“陈校长为人正直、无私,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比如说,学校里花的每一分钱我们在校老师都很清楚;为了学校的发展,他可以不计个人得失,在荣誉和物质利益面前,他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和学生;只要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陈校长都会无条件地给予支持、帮助。”张老师说:“老师们私下议论,都觉得陈校长是个好领导,他干工作不仅务实,而且很注重细节,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陈校长最大的特点。”在笔者的一再要求下,陈校长也做了自我评价:“我能力一般,但为什么学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可能有三点原因:一是对教育与学生关系上,我一直认为,干教育要凭良心,自己失误一事,耽误的可是孩子的一世,所以,我对待教育从来不敢粗心大意;二是要想干好一方教育,离不开一方群众,所以,我很在乎本乡本土老师的发展,也重视本乡本土群众对于学校发展提出的意见;三是对待教师我向来一视同仁,从不搞亲疏之分,这使老师们能够上下一条心。”

[点评]

学校发展规划(SDP)项目学校实施发展与否,校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代学校管理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之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从该案例的分析可看得出,陈旭东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校长。通过SDP项目的实施使他获得成功,教师的发展获得成功,学校的发展获得成功。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他的“四心”:

一是用心悟SDP之真谛。竞聘为白土岗小学校长的他,起初并不知什么是SDP,更不用说实施SDP。但是他抱着对农村教育的热情,对SDP项目的真情,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学习SDP理念,在很短时间就将SDP理念引入具体学校发展中,并通过SDP制定,确定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建立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

二是用心做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的发展并不等于建了多少大楼,增添了多少台计算机,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关注以人为本的学生和教师发展。在学校办学条件简陋,硬件设施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他没有过多考虑学校设施的发展,而是关注并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发展的重点。鼓励教师学电脑先从打字基础开始,针对平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每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在经费困难情况下,筹措经费送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不仅关注教师的仪容仪表、甚至每年组织全校教师还照“全家福”等。以此凝聚全体教师人心,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都足以说明他的学校发展,教师先行的办学理念,领导着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加力。

三是用心关爱农家孩子成长。学校的一切都要关注到学生的最终发展,孩子的最终发展才是学校的一切。看到孩子们上学路太远,每天仅靠只有七八座,却挤一二十个孩子的小面包“黑车”,严重地存在着安全隐患。作为校长的他,看到眼里记在心里。他不顾家长起初的不理解,想方设法给孩子租来廉价安全的校车,每天定时定点地接送孩子们上学,彻底杜绝了超载超速,不仅降低了安全隐患,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结合学校教室是平房,每逢冬天冷风从门缝向里吹,给教室门上挂个厚厚的门帘等。可见他的一片良苦用心,用真心换来孩子们的努力学习和家长们的理解和一片赞誉。

四是用心创造乡村快乐校园。SDP的实施重在于对学校存在问题,要不断进行创造性地调适与行动。作为SDP校长的他,不仅具有对已制定好的SDP的执行力,还应具有在实施中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慧眼和能力。为了解决该校因属偏僻农村长期封闭、保守,学生学习活动单调,缺乏快乐等问题。他大胆地提出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建立快乐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各班也采用了SDP操作程序,通过师生民主讨论决议的方式确立班训、班规、班歌、奋斗目标、班名等,也较好地体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开班会、布置任务、民主讨论、一起规划、共同动手制作,处处体现出SDP的扩张,从开始初的“被要求”逐步走上了“自主开展”的道路。使师生感到处处温馨,时时快乐,不断激发了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对美的追求欣赏和鉴赏能力。

从陈旭东校长的发展经历,也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座右铭“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效”。只要我们用心工作,我们就会得到一切。

点评人:田继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