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心灵交换心灵_行知班的那些事_

用心灵交换心灵_行知班的那些事_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心灵交换心灵_行知班的那些事_用心灵交换心灵学会聆听是有效沟通的起点。有一次,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大克里姆林宫会见军事院校优秀毕业学员后,步行走过教堂广场和伊万诺夫广场回总统官邸时,停下来与参观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美国、法国游客交谈。普京蹲下来询问一名四五岁小男孩的姓名,风趣的掀起小男孩的足球衫亲吻肚皮,亲切地摸摸小男孩的头,然后消失在人群中。

用心灵交换心灵_行知班的那些事_

用心灵交换心灵

学会聆听是有效沟通的起点。身为父亲,与年龄渐长的女儿沟通很是吃力。也经常听到许多父母抱怨:“孩子小时候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而现在跟我们的话却越来越少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时候,想跟他们说几句,他们总是三言两句就完了,甚至撂上一句,‘说给你,你也不懂’,就进了自己的房间,‘砰’一声将门关上,把自己关起来,我们之间的关系似乎永远隔着一道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切地感受到大多数教师与学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有了问题才找学生谈话,且多数情况是隔靴搔痒,甚至还很难“搔”到学生的“痒”处,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公布的对全国中学生多年的调查结果显示,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学习压力排在首位,比例达到36.7%。当前的教育作业多,考试多,高考竞争激烈,这些学习压力,不仅是学生心理健康最大的问题,同时也引发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敌对、强迫现象等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学业不好,大多是心理因素,是心理出了问题。

“知心姐姐”卢勤说过:“要想走进孩子的心灵,就要靠沟通。”那么,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示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会变得毫无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www.guayunfan.com)

中国教育家周弘先生也说:“要想和孩子沟通,就必须学会倾听,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改变观念——坐下来与学生平等交流。在澳大利亚,父母总是蹲下来与孩子沟通。其中用眼睛平视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在西方社会,讲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礼貌,这点对于孩子一样适用。

同时,蹲下来跟孩子讲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肢体语言,它告诉孩子,父母和你是平等的,父母尊重你的独立人格,遇到事情愿意跟你协商。

有一次,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大克里姆林宫会见军事院校优秀毕业学员后,步行走过教堂广场和伊万诺夫广场回总统官邸时,停下来与参观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美国、法国游客交谈。普京蹲下来询问一名四五岁小男孩的姓名,风趣的掀起小男孩的足球衫亲吻肚皮,亲切地摸摸小男孩的头,然后消失在人群中。不到一分钟,完成了交流。总统的童心,总统的平等观念,总统对普通民众的关爱深深地震撼了我,也震撼了世界。更重要的是他根据对象灵活选择交流方式的这种方法启发了我。

日常的工作中,如果在办公室谈心,我一定让学生坐在我的对面,而不是站着;我还经常把谈心的地点选在回家的路上,操场林荫道的石凳上,甚至小饭馆里;还可以用交换日记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读完学生日记后,给他们的日记本上写一篇日记,给出建议或鼓励;或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交换感受和看法。记忆中效果最好的交流不是语言的交流,而是在学生最困难、最无助、最坎坷的时候做一个沉默的听众,之后大胆、真诚、热烈的给一个拥抱,这胜过一切言语,而且是屡试不爽的有效方式。

若平时我们用成人化思维,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且施以粗暴的命令和简单的指责,试问还有哪个孩子,哪个学生会与我们倾心相交?

创造机会——聆听学生的心声。有些成年人烦恼的时候借酒消愁,醉酒的时候又滔滔不绝地说个不休,只要有个听众,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雨过天晴,烟消云散。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最大渴望是被人理解。当孤独愤懑的时候,需要有一名忠实的听众。孩子也不例外。

有一次,一位女同学主动来找我,刚进门,很沮丧,低着头,不吭声。我试探着说:“压力很大,是吧?不妨说给我听听!”仍然低头不语。“要不说说你的过去,或者你的家庭?”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便开始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哭诉。我从头至尾,全神贯注地做了一个忠实的听众。“完了?倒点热水,洗把脸吧,别让同学们笑话。”她顺从地洗了脸,一脸的轻松。但是,她马上觉得刚才自己有点失态,红着脸说:“谢谢你,老师!”便转身走了。

我也如释重负。我以前从她的舍友们那里了解到:自入学以来,她几乎每晚睡觉前不由自主的以泪洗面。前几天,我接了她父亲的电话,请求我劝劝她,开导开导。她只要一回家,一看见父母就哭,而且还产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

这位同学学习特别刻苦,但成绩一直徘徊不前,加之父亲开个大货车,常年奔波在外。一看见、一想到辛劳的父母,她就深深的内疚和自责,我能体会到她内心的苦处。按她父亲的话说,她太善良了。她的善良使我很长一段时间束手无策,但自从那次倾诉之后,她慢慢振作起来了。

给孩子倾诉的时间和空间,比一味地说教要重要得多。类似的情况我遇到过好多次,以女同学居多。

适时引导——寻找倾听的对象。2006年我新接的班只有12名女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她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且明显于男生。我便做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与平时的观察非常一致。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五位同学都是住校生,也明显于其他女生。分析原因,无非是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同学之间很少交流,与父母交流更是少之又少。我立即找她们集体谈话,鼓励她们主动谈心,搞好与老师、同学、父母的关系。

如果有一天心情特别糟糕,就请假回家,帮父母做顿饭,干干农活,甚至要求父母带她们去串串亲戚。请一两天假不会耽误学习,放心去好了。过了两周真有两位同学这么做了,效果不错。

我还鼓励她们写日记,把心里所有的想法写出来,喜、笑、怒、骂皆可进入日记。想骂谁就骂谁,骂一遍不痛快,骂两遍,还不痛快,再来,直到满意为止。

我也试着给她们发短信,主动做她们倾诉的对象,还可以在作业本上用短信的方式交流,最终得到了她们的信任,有几个还主动把自己的日记交给我,请求帮助。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这几位同学基本上走出了心理阴影。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在家庭中,一个和谐的亲子沟通氛围至关重要,它简直就是孩子性格和品格生长的土壤。可见,积极的亲子沟通不仅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教育孩子的途径,而且是塑造孩子良好人格的最好途径。在学校,老师和学生有心灵和心灵的交换,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底线。

沟通是教育的起点,倾听是成功铸造“学会沟通”这柄人生的“金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