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节奏把控教学进程_教师如何上好公开

用节奏把控教学进程_教师如何上好公开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节奏把控教学进程_教师如何上好公开第四节 用节奏把控教学进程节奏,本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指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英语的赵老师就是一位善于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教师。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赵老师深切地体会到,如果课堂教学节奏把握得不好,与学生不合拍,就可能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步伐。礼物颁发完毕后,赵老师开始带领学生听录音,准备找学生连线填空。

用节奏把控教学进程_教师如何上好公开

第四节 用节奏把控教学进程

节奏,本是艺术上的一个概念,指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例如,音乐节奏就是通过乐曲中音的长度和节拍强弱的交替出现并合乎一定规律而形成的。而课堂上的教学节奏,则是指一节课的张弛快慢及具有规律的变化。

控制好教学节奏,即指在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使自己的讲课节奏与学生的思维相符合:学生思维慢时,就放慢节奏;学生思维快时,就加快节奏;遇到易学点时,就加快节奏;遇到难点重点时,就放慢节奏。这样,教师通过节奏的调整,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渐地进入课堂,跟上自己的讲解速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有些时候我们会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

“算了,不听了。这个问题还没弄明白,老师就讲下一个问题了……题目还没看完呢,老师就找人回答问题……老师讲得太快了,根本来不及消化……”(www.guayunfan.com)

为什么学生会发出这些抱怨?是老师的课讲得不够好吗?并非完全如此,这些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课堂节奏与学生不合拍。

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易学点和难点用同样的时间去讲,学生会有什么感觉?简单的知识一看就会,教师却还在反复地讲;而复杂的知识,学生怎么想也想不通,教师却一语带过,这显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试想,如果自己是学生,能不抱怨吗?

假想一下,如果课堂教学像音乐那样有节奏感,学生会有什么反应呢?是不是完全陶醉在音乐中,沉浸在享受音乐的快乐中?是这样的!有节奏感的课堂就能吸引学生,让学生聚精会神地投入其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弹好“课堂进行曲”,使之尽可能地与学生的思维节奏同步。

教英语的赵老师就是一位善于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的教师。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赵老师深切地体会到,如果课堂教学节奏把握得不好,与学生不合拍,就可能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步伐。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也会影响他们上课的情绪,导致他们不能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在赵老师的课堂上,他总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讲课的节奏,该加快的时候加快,需要放慢的时候就变慢,尽量使所有的学生都跟上自己的思路。也正是赵老师“屈身”让自己适应学生,使自己讲课的节奏与学生听课的节拍同步,学生们都很喜欢上赵老师的课,而且课堂气氛总是很活跃。

有一次,赵老师要讲解一个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中心话题是“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刚开始上课时,赵老师没有进行太多的铺垫,而是快节奏地把学生带入了本课内容。他开门见山地说:“Today,we are going to learn Unit 5.If you do well in this lesson,you can get three presents from me.”

赵老师指了指讲台边上的三个礼物,接着说:“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music?This Sunday,there will be a music party.Do you know who will come to the music party?Look at the screen.”

大屏幕上出现的是几个当红明星的照片。

“Can you come to the party?If you can,you can say..But if you cant' or you dont' want to go,you may say..”

在读句子时,赵老师一边有节奏地带领大家读,一边示意大家同时拍掌。就这样,仅仅过了五六分钟,学生就学会了本篇课文的基本对话,然后开始做对话表演。

在训练的过程中,这些学生一起考虑话题,一起考虑应答,一起进入角色,然后一起表演。训练了10多分钟后,赵老师示意大家安静,“OK!Now,I will ask some of you to do role-playing.Kevin,John,George and Lisa,come on,please practise this conrersation.”

通过对话表演,大家一致认为George演得最好,发音最准确。于是,赵老师颁发了第一个小礼物——明星画片一张,是George最喜欢的刘德华。看到有同学得到了老师的奖励,台下的学生为之一振,在鼓掌的同时,也暗自下了决心——一会儿自己也要拿一个奖。

礼物颁发完毕后,赵老师开始带领学生听录音,准备找学生连线填空。

第一道题的录音刚听完一遍,就有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太简单了。我根本不用听下面的几遍,现在就可以上去填空了。”

赵老师扫视了一下其他学生,发现其他学生都眉头紧锁,等着继续听呢。于是,他就微笑着说:“你先耐心地等一下,其他同学还需要继续听完。”

听完3遍后,赵老师才请刚才举手的那个学生回答了问题。等那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赵老师又让学生继续听录音。其中有1道题内容比较多。赵老师在给大家听了3遍录音后,发现学生竟然没有1个人举手。于是,赵老师又放了两遍录音。这次,终于有10多个学生举手准备回答问题了。

就这样,在赵老师富有节奏感的课堂讲解中,学生完全沉浸在邀请同学参加聚会的兴奋中了。

课堂气氛如此热烈,学生如此陶醉,关键在于赵老师很好地控制了教学节奏,让学生感觉听课就像享受音乐。

赵老师深知课堂节奏对于学生听课的重要意义。适度的教学节奏能够自始至终地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情境跌宕起伏,张弛有度,从而使学生在一整堂课上都认真听讲。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大有益处的。教师只有合理安排讲课时间,适时调整讲课速度,才能使课堂达到如此高的教学效率。

在英语学习中,说和听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学习环节。因此,赵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话和听录音答题。他不仅邀请学生和自己示范,还让他们分组进行练习、表演,并且还对演得最好、说得最流利的学生进行了奖励。这既缓解了学生高度训练的紧张感,又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在听录音回答问题的环节中,赵老师对那些听一遍就懂了的学生提出的加快速度的要求并没有随口答应或拒绝,而是委婉地说服他放慢进度等等大家;对于学生听了3遍都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难点”,赵老师又适时地让大家多听了两遍。

赵老师讲课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适时地作出调整。让“大部队”跟上自己的节奏,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为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本身就有着其独特的节奏。一节课通常都会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终结4个阶段,如果我们采取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就不能显示出课堂教学应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了。

节奏和课堂教学之间,存在着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不同的课堂教学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适宜的教学节奏,可以使教学获得充分的表达,吸引学生进入课堂,认真听课,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不当的教学节奏,则会使教学的内容表达得不充分,让学生产生一种不适应的感觉,进而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情绪。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控制教学节奏,使之与学生的思维节奏更为合拍呢?

控制教学节奏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气氛来控制教学节奏,通过教学语言的表达来控制教学节奏,通过教师的神、情、行、态的变化来控制教学节奏,通过设计教学程序来控制教学节奏,通过连贯与停顿的调节来控制教学节奏,通过调整进度来控制教学节奏,等等。如此多的方法,教师在选择与运用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把握得当,才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面对变化多样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该多研究一下学生的心理,学习一些必要的教学智慧,增强对课堂上“不确定性”的随机应变能力,为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好课堂节奏助一臂之力。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几种课堂节奏控制技巧。

一、注意教学内容的疏密间隔

所谓的“疏”,即指间隔大、频率小;“密”,就是间隔小、频率大。课堂教学要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有变化。

比如,在基础训练时要做到“密”,即速度要快,内容要多;在讲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时,要做到“疏”,即放慢教学速度,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通过课堂教学的疏密变化,使学生既不至于过分紧张,又不会太过松懈,积极兴奋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

二、注意听课状态的动静交替

所谓的“动”,即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踊跃答题和激烈讨论的活跃的听课状态;而所谓的“静”,则指在课堂教学上,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的相对安静的听课状态。

如果在一堂课上,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状态,就会出现或因兴奋过度而使课堂失控,或因自始至终的静寂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听课状态,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一直认真听课,就应该采用符合教学美学的教学节奏——即在听课状态上保持动与静的有机交替。

三、内容的展与收

所谓“展”就是指展开、拓宽,即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围绕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层层深入,展开说明;或巧设比喻,故布疑阵,激发想象。所谓“收”,就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及时地小结,由展返收,纲举目张,把对材料的认识上升为理论的理解。它既是旧知识的暂时终结,又是新知识探索的开始。展与收是辩证统一的:一味地“展”,漫无边际地胡乱联系,信口开河,或讲得太深,材料罗列太多,只会搅乱学生的思维;而一味地“收”,则会使学生感知狭窄,脑子僵化。

教学时,要注意详略得当,难易相间,有重有轻,形成节奏。

四、语言的起与伏

一名成功的演说者,常常对自己的语言千锤百炼,不仅准确,而且充满感情,使听众能与他产生共鸣,从而认同他的观点,牢记他所讲的一切。教师的语言也要不时起伏变化,不能像白开水般淡而无味,而要像演说家般富有感染力,语速得当,抑扬顿挫,声音悦耳,让学生为你的激情陶醉,深深地陷入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一般地讲,教学中当讲到关键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陈述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变更语音、语调、语速,使其重新兴奋起来;当课堂组织教学出现问题时,也应作出相应的变更。

此外,在教学中伺机的语言停顿,也是语言节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的过程中每每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现象。我们讲语言表现力的变化,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的庄严诙谐变化,即将庄重严肃的语言与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语言有机地交替起来。一味板着脸说教或一味打诨逗乐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认知特点和注意力特点是教师语言节奏变化的依据。

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教师的语言迟缓而凝重,情意深深又凄凉无限,会将学生带入那股悲伤的气氛中,久久不能自拔。再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教师的语言慷慨激昂,“话”出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思想的升华。

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合理运用语言,掌握节奏,注意抑扬顿挫,感情丰富,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讲到一个精彩片段,放低声音,同样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促使学生细细品味。有时,突然来个停顿,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师犹如一个高明的乐队指挥,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时而紧张,时而舒缓,时而雾里看花,时而豁然开朗。总之,教师的语言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听课的情绪刚柔相济,跌宕起伏。

五、手段的新与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普及了许多新型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陆续走进了课堂。特别是多媒体的引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教师要敢于挑战传统,运用新型教学用具,化抽象为形象,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

例如,刘老师用英语口述春天的美景时,她手中鼠标轻点,大屏幕上显示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清澈的小河边,鲜花怒放,垂柳依依,一群大雁在天空展翅翱翔。学生看着眼前的景象,犹如走进了自己喜爱的动画世界,这番美景勾起了他们对春天的无限向往,孩子的心仿佛飞到了大自然中,他们巴不得立刻拥抱大地,在大自然中感受春的气息。这时,教师兴致勃勃地鼓动学生和她一起去找春天,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处于一种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心旷神怡,情趣盎然,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多媒体等新型教具的辅助教学,让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知不觉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新颖别致的教学手段,使教师能更加扎实地上好每一堂课。

六、气氛的张与弛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里的“张”,一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和教学节奏的“快”,课堂教学处于一种精彩生动、情绪饱满的状态;二是指学生积极动脑,或议或练,或思考课后练习,或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处于一种互相配合、共通共鸣、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紧张而有序的状态。这里的“弛”,是指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节奏加快、教学高潮过后的一段相应“缓冲”的阶段,亦指学生思想放松、课堂气氛活跃、离开教学内容的一种活泼愉快的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张还是弛,都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统筹考虑,精心安排。而不论张还是弛,又都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因为只有张没有弛,课堂教学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学生的思维就会跟不上来,或者就像拉过了劲的弓箭一样,思维会出现断裂的状态。而只有弛没有张,就会使课堂教学松松垮垮,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每堂课的最佳状态只能维持30分钟左右,因此,注意学生思维的张弛结合是很有必要的。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讲或辩,扬帆破浪,完成主要内容;待大密度过后,要让学生有个静心回味的时间,让学生紧张的心理有一个“缓冲”的机会。每讲完一个阶段,可以留点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也可以穿插轻松风趣的内容,讲一点趣闻轶事,还可以由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有趣的节目等。

七、结尾的延伸与拓展

一首好的乐曲,不管节奏是快是慢,是激昂的还是舒缓的,曲终都能给人以余音袅袅的感觉。一堂好课,同样应该如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或者利用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

例如: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只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一段小插曲。所以大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课文结束却不等于故事讲完了,当周瑜仰天长叹时,许多同学更加迫切地想要了解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事,为此,可以请学生课后阅读《三国演义》,详细了解“三气周瑜”的故事,同学间开个故事会,比比谁知道得多,了解得透彻,比比谁说得最好。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做到真正地主动学习,而且能使学生主动探求未知世界,化课堂上的有限为课后的无限。许多对古典文学感兴趣的同学,也正好借此东风,以此为动力,鞭策自己认真阅读《三国演义》。

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是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手段,它是在教师长期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作为一种手段,它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不能片面地追求教学节奏感。只有合理、科学地分析处理教学内容,合乎学生心理和生理规律的教学节奏,才会有持久的、自然的美感,才会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