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故事增添课堂趣味_教学课堂情绪管理

用故事增添课堂趣味_教学课堂情绪管理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故事增添课堂趣味_教学课堂情绪管理第二节 用故事增添课堂趣味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加深对新知识、新课题的讲解。也许有人会说,讲故事是给小孩子们上课才用的,大孩子们的课堂时间原本不够用,如果再节外生枝讲故事,这堂课还能上得好吗?这样一来,课堂情绪会异常高涨,教学效果往往也会出奇的好。在他的课堂上,有的时候你分不清楚这到底是中学生在上化学课还是小学生在听老师“讲故事”。

用故事增添课堂趣味_教学课堂情绪管理

第二节 用故事增添课堂趣味

故事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讲故事的形式(如典故、传说、历史、神话故事等)导入新课,加深对新知识、新课题的讲解。故事导入突出了情趣性,与课题紧密相关的故事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活跃学生的思维。

每个人的童年就是由许许多多的故事连接起来的,甚至可以说,你脑海中的故事史就是你的成长史。一位研究教育的人士说过,不爱学习的学生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

也许有人会说,讲故事是给小孩子们上课才用的,大孩子们的课堂时间原本不够用,如果再节外生枝讲故事,这堂课还能上得好吗?其实不然,听故事是没有年龄之分的,学生无论大小,都不会拒绝有趣的故事。

有经验的老师,很善于在讲课过程中穿插故事,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学生一旦有了好奇心,就会产生追根究底的念头,就会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这样一来,课堂情绪会异常高涨,教学效果往往也会出奇的好。(www.guayunfan.com)

经典案例1

江西省新余市姚圩中学的骨干教学分子龚正清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一个很有趣的小老头。在他的课堂上,有的时候你分不清楚这到底是中学生在上化学课还是小学生在听老师“讲故事”。

讲到元素“铍”时,他说:“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还记不记得里边的那个女儿国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记得。”

学生们兴趣盎然,也充满期待。没想到这小老头居然对“女儿国”感兴趣了?他想说明什么问题?这个故事和化学有什么关系?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西去取经路过女儿国,那个国家只有女的没有男的,是吧?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不过,现实中还确实有一种化学元素,会影响人们生儿育女。”

学生们一听更加奇怪,不会吧,居然能影响人们生儿育女?这是什么元素?

于是,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真的吗?”

“是什么?”

“老师,快告诉我们吧!”

讲台上的龚先生呵呵笑着,慢条斯理地说:“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曾经,在广东一个山区的村寨里,一连数年出生的尽是女孩,人们急了,照这样下去,这个地区岂不变成女儿国了吗?

“于是村民们开始想办法,有的去求神拜佛,拜这个观音敬那个佛爷,却不见一点效果。有的去寻医问药,却找不到能治这种怪病的药方

“有位风水先生便说:‘很早以前不是有地质队来开采吗?他们在后龙山寻矿,把龙脉破坏了,这是坏了风水的报应啊!’

“于是,迷信的村民们千方百计地找到了原来在他们山里探过矿的地质队,闹着要他们赔‘风水’。

“地质队队长一听,不可能的事啊?为了‘洗脱罪名’,他带领队员们又回到了这个山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终于找到了原因。

“原来地质队在探矿的时候,钻机把地下含铍的泉水引了出来,扩散了铍的污染,使饮用水的铍含量大为提高,长时间饮用这种水,所以导致生女而不生男。后来经过治理,情况得到了好转,在这个村寨里又生出男孩了。”

故事讲完了,学生们个个意犹未尽,还在回味着这个有趣的故事。

龚老师话题一转:“大家想知道具体原因吗?现在我们开始介绍铍的基本常识,然后大家再结合故事分析一下铍的性质。”

于是,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又开始了对铍的热论……

案例分析

我们知道,化学课中最多的就是那些反应过程和实验现象。即使有故事,大多也是关于某化学家于某一年发现某物质的经历。案例中的龚老师,将化学问题蕴涵于化学故事中,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又激发了学生探求问题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典案例2

李老师在讲授“比较分数的大小”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上课开始便问道:“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好吗?”

“好啊,老师赶快讲吧!”一听讲故事,学生们一个个精神振奋,身体挺得笔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故事。

“中秋节到了,兔妈妈为了奖励小白和小黑近来优秀的表现,买来了两块同样大的月饼。小白嚷着说:‘我要吃莲子月饼。’小黑嚷着说:‘我要吃草莓月饼。’于是兔妈妈把莲子月饼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1份给小白吃;把草莓月饼平均分成4份,也拿出其中的1份给小黑吃。小白高高兴兴地接过月饼,而小黑则垂头丧气地低着头,不高兴地说:‘我这份月饼比小白那块小,不公平。’”

讲完故事,看着听得聚精会神的学生,李老师笑着问:“你们觉得兔妈妈分得公平吗?”

“不公平!不公平!”学生们大声喊道,为小黑抱不平。

李老师故作惊讶地问道:“每人都分到一份呀,怎么会不公平呢?

学生们纷纷说着自己的意见,课堂情绪高涨。

“从小白和小黑分到的月饼大小,就能看出小黑分到的月饼就是更小。”一个学生先回答。

“兔妈妈是把莲子月饼平均分成2份,把草莓月饼平均分成4份,所以莲子月饼的每一份比草莓月饼的每一份大。”另一个学生补充回答。

“若把草莓月饼再分下去,那其中的每一份比这份还更小呢。”

“月饼平均分得越多份,每一块越小。草莓月饼比莲子月饼分得更多份,所以每一份比莲子月饼小。”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说得非常对,小白分到的确实比小黑的多。你们能用数学表示小白分到的这块莲子月饼和小黑分到的草莓月饼吗?”李老师及时对学生的意见作了评价,并进一步引导学生。

“小白分到的可用1/2表示,小黑分到的可用1/4表示。”又有学生回答。

“非常准确。刚才同学们认为小白分到的月饼比小黑分到的大,你们可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号。”

“<号。”

……

李老师用分月饼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

案例分析

适当地在课堂上穿插故事,比起单纯的理论知识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理,它能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

经典案例3

有一次,王老师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课。开课后,王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一听说要讲故事,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要听的故事上来了。

“在一个深山老林里,一只老猴子拿着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一只小猴子拿着一个小小的钝角三角形,两只猴子为谁的三角形内角和大而发生了争吵。老猴子说:‘我的三角形这么大,内角和肯定比你的大。’小猴子说:‘我的三角形中有一个钝角,所以我的三角形内角和比你的大。’同学们,你们说说看,谁的三角形内角和大呢?”.

问题一出,学生们说法不一,各持己见,展开了讨论。

这时王老师拿出课前制作的两个三角形,对学生说:“同学们看一下,刚才故事里的‘老猴子’拿的是不是这个大大的锐角三角形,‘小猴子’拿的是不是这个小小的钝角三角形?那么谁拿的三角形内角和大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们在这个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故事的引领下,很快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

案例分析

小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因此,王老师一开课就先讲有趣的小故事,这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当然,王老师的故事并不是随意讲的。他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融入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绪状态、意志表现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通常有经验的教师,在课程刚开始时,由于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可能还停留在课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上或上一节课的内容上,因此教师需要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上来,使学生兴致盎然、全神贯注地学习,同时使课堂洋溢着异常活跃的气息。

课堂上的故事,可以把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从而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因此,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补充相关的故事、传说,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有一点请注意:我们只是说穿插故事,并不是要在课堂上纯粹讲故事。否则的话,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只是听了一个故事,却没弄明白老师到底讲什么知识,这可就得不偿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