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_学校特色与特色学

影响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_学校特色与特色学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形成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思考中,应该力争把办学特色和校本课程结合起来,让学校文化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用学校特色课程来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再用校本课程来强化特色课程完善、研究特色课程教育,并通过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展示活动来宣传、提升学校特色,建设学校文化。

影响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_学校特色与特色学

第三节 影响办学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

影响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因素有许多,外部因素有教育教学的政策变更、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社会各界的舆论导向;内部的因素有学校文化历史的积淀、校长的办学理念、教师的特长与特色,等等。

一、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要

两类因素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不过,就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而言,影响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因素主要还是来自学校自身。

(一)学校历史文化的影响(www.guayunfan.com)

所谓“办学特色”,应该是先有“办学”,然后才逐渐有“特色”。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是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办学特色不是一种暂时的、局部的现象,而是一所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对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来办学经验的不断总结,是经由一代代教育者反复实践凝练出的理性结晶。因此,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离不开它的历史文化传统。

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基础。在学校历史文化对办学特色形成的影响中,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是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最本质的东西,这两者就是学校独特的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的内隐与外显的过程。

1.内隐:办学特色受学校历史沉淀多少的影响

一定的学校文化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孕育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历史性和人文性,并且学校文化不是单一存在的,不是凭空而出的,而是学校成员通过教学、科研和文化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文化财富的结晶。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群体的价值观准则、群体道德规范、心理行为方式、作风、习惯、语言符号和校史传统等。

现在,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之所以千篇一律,就在于没有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或者说是对于自己学校的历史沉淀缺少必要的挖掘和深度的思考。任何一所学校一旦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就会因此而成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使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的办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的统率下,个性化地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而努力。这也就是所谓的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学校历史文化沉淀这个内隐,只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沉淀,才能够使之成为办学特色的基础。

2.外显:办学特色受学校文化张力大小的影响

办学特色的形成不仅受到学校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也受到学校文化张力大小的影响。学校文化的张力越大,就越能够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办学的特色。这种张力一般表现在特色课程的建设、特色活动的开展、特色教育和特色评价的推行等方面,张力越大、活力就越强。在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应该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在开发学校优质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培养师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实现学校历史文化保持强盛的生命力。对于形成学校自身办学特色的思考中,应该力争把办学特色和校本课程结合起来,让学校文化产生一种巨大的张力。用学校特色课程来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再用校本课程来强化特色课程完善、研究特色课程教育,并通过校本课程和学校特色展示活动来宣传、提升学校特色,建设学校文化。

学校所要培育的这种独特的办学特色,也正是在遵循办学规律,从本校实际出发,并不断继承、吸收和内化其他学校的办学经验,在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培育而生成的。这种文化积淀与文化张力在内隐与外显中不断优化,当这些特色成果渗透落实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后,最终必将形成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貌。这必将是我们所追求的办学特色,是我们自身所拥有的恒久的文化魅力。

(二)校长人格魅力的影响

1.校长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校文化

校长个人魅力显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集中的表现就是校长的个人形象。这种由个人魅力凝聚成的个人形象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经意的流露或表现,这种无意间流露出的言语或行为,表达出来的是对办学思路的一种阐释,对学校办学特色的一种理解,这些都会在教职员工心中产生一种思维定势,都会影响到教师们的工作思路和教学方式。许多的教育专家将校长的人格魅力表述成为“校长的人格文化”,明确地指出校长应该在自己的灵魂深处能点亮一盏明灯,用理性和常识的“自我”、高尚和纯净的道德意识的“超我”,不断战胜人的本能欲望的“本我”,在不断地反思和自省中,形成一种感染下属、催人上进的人格力量。可以这样说,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学校文化从表层的物质文化到深层的精神文化,都贯穿着校长的办学意图、校长特定的价值观念、办学个性和人格文化。

2.校长的办学思想指引着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并非凭空创造,办学特色需要一个富有创新意识、特色思维的校长。校长是学校管理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校长要有特点、有个性,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形成特色办学最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学校要形成办学特色,关键是要看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否有特色。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前进固然更省力,可它毕竟不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果,一个唯上、唯传统、唯他人的校长是不可能办出自己的学校特色的。在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中,校长既是一位总设计师,又是一位总工程师。校长要将自己在工作实践和思考中形成的独特的办学思想,表达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为学校、自己和教师树立更高的办学目标。只有这样,校长才能带领全校师生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3.校长的工作作风决定着办学效益

校长是办学治教的核心,校长的工作作风、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益。校长的个性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在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上,总会不经意地给学校打上他自己的烙印;愈是作风踏实、个性鲜明的校长,这种烙印也愈加深刻。为了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效益,校长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和创新意识,能从宏观上思考问题、分析情况,确定自己学校的“位置”和“角色”,正确定位。在此基础上,作为校长还必须要有踏实诚恳、雷厉风行、严谨治教,敢做教师领头雁的作风。校长的工作作风影响着一所学校所有教师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如果一个校长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强烈的事业心,博大宽广的胸怀,开拓创新的意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公道正派的作风,那么整个学校就会松散、缺乏上进心,办学效益也就直线而下了。实践证明,凡是形成特色的学校都有一个工作作风实实在在、性鲜明的校长。

(三)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

1.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独特性的基点

树立独特的办学理念在办学趋同化的大潮中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是学校办学特色独特性的基点。一所学校要形成或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就需要有一定的独特的办学理念的支撑,而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是共性明显、个性欠缺,这当然和我们的办学环境约束过紧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这也和校长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缺乏创新是密切相关的。从这个认识上来说,对办学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追求,应该从对办学理念的追求开始。这一点,不论是杭州市学军小学,还是北京市古城二小,或者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小、南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均可以得到印证,人们之所以记住它们,都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这些办学特色的形成,离不开这些学校的一代或者几代校长们独特而深邃的办学理念。

2.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办学特色稳定性的保证

高品质的学校教育只能来自于正确、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引导,来自于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思考。只有具有“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的先进办学理念,才能够顺利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学校办学特色的稳定性,才会让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更改办学思路、不断地尝试特色教育。

先进的办学理念,应该是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和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应该是尊重个性差异,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学生存在差异、存在个性,认同教师也存在差异、存在特长,在管理中破除单一的思维模式,努力给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以最优化的发展空间;应该是倡导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师生的发展,面向师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构建适应时代而又符合学生客观实际的教育方式。

(四)教师群体特色的影响

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造就一支有特色的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教师群体特色是否鲜明,是否能够胜任特色课程教育,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群体特色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基础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往往来自这个学校有特长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在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校长必须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群体特长。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只有特色鲜明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和特长突出的学生,才能够地推动素质教育真正落实。所以,我们认为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并有一定特色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同时,也正是有了教师群体的特色,校长的办学思想才能够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得以贯彻落实,才能够产生实际的效应,收到实际的效果。可见,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方面不但要有优良的基本素质,还应具有独特的风格与专长。

2.特色课程教育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关键

教师是联系教育素材与学生的关键,特色课程需要教师理解、贯彻与落实。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教师早已经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过程也已经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作为办学特色形成关键的特色课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还应该具有与特色课程教育有关的知识能力结构,并需要教师据此再塑自身形象。所以,教师群体还需要在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中,不断树立创新的观念,教材要创新,教法要创新,教育方式要创新,还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特色课程的教育真正落实,才能够在进行特色教育的同时,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特长。

二、外来因素叠加的影响

外来因素对学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其中有些外来的因素,学校是主动去接纳与吸收的;而另外一些外来的因素,学校则是没有选择地被动接受的。

(一)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

教育管理部门在对本区域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进行一种统筹的安排,目的是为了避免辖区内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浪费本就不宽裕的教育资源,让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应用,这样的举措对地域教育成绩的提高很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在学校办学特色的指导和建议上,教育管理部门也会通常给予学校一些参考,而这些参考对于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学校领导通常对于这些建议与指导都是赞成和拥护的。比如,一个地区的学校中,有在体育教育上成绩突出形成特色的学校,有在艺术教育上成绩突出形成特色的学校,有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上成绩突出形成特色的学校,那么对于一所新办的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就会指导性地提出新学校是不是可以从科技教育入手,争取办出学校的特色。这样的统筹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至少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中是十分适用的。

(二)上级行政主管的建议

当前,许多学校的人事安排是隶属于教育管理部门的,而在财政上是归属于上一级的行政部门管理的。所以,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来自行政主管部门的影响。这些影响,有些时候是具有比较积极的作用的,而在有些时候并不能够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学校办学特色的探寻与实践中,上级行政部门的指导与建议也会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在笔者所在杭州市区域内,就有一个事例,某一个乡镇在创建特色乡镇的过程中,选择了“七夕”作为主题展开创建。在这个主题之下,乡镇主管教育的领导也要辖区内的学校也要以“七夕”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创新作为学校的特色进行研究和发扬,这样的指导和建议是带有一定的行政要求的,学校通常只有在接受的基础上,尽量把这种外加的特色做得完善与突出。

(三)社会知名人士的影响

在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中,社会知名人士,特别是对社会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的社会知名人士,对学校教育、学校的办学特色的影响相当大。许多的学校在办学特色的思考、定位、实践中都是以学生、社会耳熟能详的知名人士的事迹、精神进行学习、传诵,继而形成学习、模仿、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比如,雷锋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位社会知名人士,他代表的是一种艰苦朴素、乐于助人的精神,蕴含的是一种“螺丝钉”的劳动品质,雷锋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许多学校就是以雷锋精神作为自己学校办学特色的起点,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塑造健康人格的特色教育。比如,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小学开展的“用雷锋人格塑造小学生健康人格”;河北省石家庄市雷锋小学开展的“举雷锋旗帜,育雷锋传人”,两所小学都是以雷锋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典型参照,翻看雷锋日记、踏着英雄成长的足迹,感受着雷锋精神的真谛,崇尚雷锋,自觉地向雷锋那高尚的灵魂靠近,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11)。

(四)社会变革浪潮的冲击

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感受学校办学的方向,这是一个学校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一个优秀的学校管理者往往能够从改革的浪潮中感觉到学校改革下一步应该努力的目标,继而围绕着这个目标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最终引领学校形成了带有时代特点的办学特色,这在许多学校的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并不鲜见。比如,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许多教育专家和学校管理者都明锐地感觉到“创新教育”的价值所在。所以,许多学校就围绕着“创新”进行了办学特色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厚的成绩。上海市和田路小学开展“创造教育”12年,以课堂教育为突破口,将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互相渗透、互相联系,取得了最佳整体效益的改革模式,使“创造教育”的探索更科学化、规范化、整体化;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群力小学以“培养小学生创造力”为实验课题,对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行了全面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评为省“八五”优秀科研成果奖(12)。

(五)地域人文特色的影响

在办学特色的选择上,结合地域内的人文、自然与社会的资源,进行挖掘、扩张和提炼,最终形成富有地域特点或者民族特色的办学特色,这是许多学校在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中经常选择的又一条途径。许多教育界人士都认为可以借助“地域优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等,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动,创出办学特色。”(13)比如1993年,文化部曾命名浙江省浦江县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04年,浦江戏曲剪纸被列入“浙江省首批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名录”。浦江县石宅中心小学根据剪纸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特色,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成立了“浦江剪纸艺术创作培训基地”,结合市级课题“山区寄宿生课余活动有效指导的实践研究”,开发了剪纸校本课程,编印了校本教材,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培养了孩子的细心、静心和耐心;让老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让孩子们得到丰厚的本土文化滋养,使剪纸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得以不断继承和传扬。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和效益,学校已有一名省剪纸学会会员、县剪纸学会理事,七名县剪纸学会会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