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体制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体制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用型本科课程计划框架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们之所以这样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权利和职责。应用型本科院校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而开发的课程。

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体制_应用型本科课程论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课程管理体制

高校课程管理体制,指高校课程管理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及其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领导管理制度。一个国家的课程管理体制往往与教育管理体制是一致的。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政府干预高校课程管理体制,二是校内的课程管理体制。一般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省属高校,或者是“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省市二级政府共同参与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而对课程的管理则归属于各省教育行政部门。

一、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演变

课程管理的行政主体可以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课程决策权在三级之间的重新分配。纵观课程管理权变化的历史,课程管理权在三个课程行政主体间摇摆不定,找不到如何合理划分管理权,出现了典型的钟摆现象。

在建国初,以俄为师,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在这一时期,我国引进了苏联的教育与课程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高度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管理权几乎都在国家,地方和学校只是课程的执行者。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强调地方的作用,扩大地方的权限。但此时,学校对课程仍然没有管理权。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限下放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各地方“可以对教育部和中央主管部门颁发的各级各类学校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通用的教材、教科书,领导学校进行修改补充,也可以自编教材和教科书”,显然,国家对课程管理权有所下放。(www.guayunfan.com)

1963年到1966年又强调课程的统一领导。在总结“大跃进”课程管理体制无政府主义的经验教训之后,国家加强了课程和教学的统一管理,地方的课程管理权受到抑制。

文革期间,课程管理权力分散,课程管理完全处于混乱状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处于无政府状态,我国教育事业几乎停滞。20世纪70年代后期,教育开始步入正轨。国家收回了对课程的管理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和教材。在改革开放后,课程管理权力开始下放,但力度小,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地位仍未体现出来(11)。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简政放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学办学的自主权日益扩大。我国于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三条、三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从1998年以后,选择“教什么”的权力重心正逐步由中央下放到高校。

总的来说,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权力和责任。三级课程管理,首先是一个管理理念,严格地讲它并不是一种课程形态上的划分,更不存在说哪一级课程是高级的或重要的,哪一级课程是低级的或次要的。它们都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管理体系,分别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承担着各自不可替代的责任。各级课程在课程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它们都服从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课程的总体目标,都要体现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培养目标。

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权责分工

由于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各级权力主体在各自权力与职责范围内对我国高校课程进行管理。应用型本科课程计划框架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们之所以这样划分,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明确三级课程主体的权利和职责。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高等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依据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计划框架、课程标准以及实施和评价的要求等宏观课程政策,由教育部负责实施。它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了课程门类和所占课程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它在决定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方课程的管理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执行上级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政策,监督下级对课程政策的执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区域经济的特点、行业背景和民族文化,制定相应的指导性的课程文件。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高等教育的区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以工作过程为依据而开发的课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校本课程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特点、地区文化特色和行业依托性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校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优势学科的建设是增强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创办特色型大学的必由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