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_外国高等教育政策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_外国高等教育政策

时间:2022-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_外国高等教育政策二、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一)高等教育类型1.高等教育机构类型英国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悠久,种类齐全,结构完备。牛津大学历史悠久,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_外国高等教育政策

二、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实施

(一)高等教育类型

1.高等教育机构类型

英国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悠久,种类齐全,结构完备。起源于八百多年前,高等教育的科研质量和毕业生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目前共有高等教育机构一百七十余所,在校大学生有二百多万人,一般大学在校生规模为1.5万~2万人,其中规模较大的(如伦敦大学)有十多万人,规模较小的(如皇家学院)仅几百名学生。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类型可以分为五种:

(1)古典大学:英国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是重文法、重学术、重特权的古典大学,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这两所大学分别创办于1168年和1209年,当时均以神学和古典学科为主。它们实行别具一格的“学院制”教育模式,在大学内设有两种平行的学院:从事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与科技开发等学术活动的学院,以及进行本科生人才培养教育活动的学院。它们都拥有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队伍,学生素质高,在教学与科研上实行负有盛名的“导师制” 。(www.guayunfan.com)

(2)红砖大学: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英国,迫切需要科学和技术知识,所以英国在工业城市建立许多新大学。因为这些大学建筑物均为砖结构,有别于牛津、剑桥大学的古老石头墙,被称为“红砖大学” 。这些大学兼容古典文献、文学和现代科学教学,注重全面教育和专业教育以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如老市政学院(Old Civil University)、伯明翰大学(Birmingham University)、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University)、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等,这些大学伴随着英国近代新兴工业城镇的兴起而兴起,起初它们尚不具备高校的学位授予权,须经其他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大学认可,后来随着学校的市政管理权移交市政府而获得这一权力。

(3)校园大学:二战之后,随着英国“婴儿高峰期”的到来,新型高校大批涌现,英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张。这些新兴学校多建立在城市市郊,如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 University)、东安格里亚大学(East Anglia University)、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沃瑞克大学(Worwick University)等。这些学校一度因学生具有的反战色彩和成为左翼政治活动中心而闻名。这批大学至今还被教育界称为“新型大学”,因其现代化建筑物的特点而被称为“平板玻璃大学” 。

(4)大学联校:英国的一些学院和大学建立了一种称为“联校” (Associated College/University)的关系。它们在地理位置上比较接近,通常位于一个城市。建立联校的目的是在教学设施和课程安排上互相补充、各施所长。比如位于英格兰中部的布拉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radford)和布拉德福德学院(Bradford College)就是一种非常密切的联校关系。学生可以在布拉德福德学院里修读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课程,而毕业后的文凭由布拉德福德大学颁发。这样既避免了在教学设备方面的重复投资,也充分利用了师资力量。又如如果学生被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Wales)的工商管理硕士专业(MBA)录取,可以先在它的联校刘易斯学院(Lewes College)特设的硕士预科(Pre-master)课程中修读一年,以在语言、专业知识、学习技能上达到学习研究生课程的水平。

(5)新市政大学:这是一批建立于18—19世纪的工业技术学院(Polytechnics),这些学院历史上几经整合,直至1992年英国政府修订法律将其升格为大学,并拥有学位授予权,教育界也统称其为“现代大学”,英国有一半的大学属于这种类型。这些大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注意兴办新兴应用学科,开展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来源多样化等。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颇受社会欢迎。

2.高等教育办学类型

大学从完全由私人举办和建设,到完全由政府举办和拨款运行,形成了“公”、“私”所有制分类。有学者将这种“公”、“私”分类称为高校的二分法,说明了高校的性质。[13]张民选教授在《财政视野下的高等学校分类》一文中指出,可以从两种财政角度来确定高校类型;第一是谁投资建造和拥有大学的固定资产,即大学的产权归属;第二是谁向大学提供维持大学正常运行的日常经费来源。[14]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等院校的财政分类问题变得较为复杂,使大学“公立”和“私立”的划分也不如以前那么清晰。但从传统意义上讲,我们把英国的高校办学类型分为三种,公立大学、私立大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或学院。英国大学大多数由国家设立,除了一所白金汉学院为私立大学外,其他均为公立大学。公立大学的办学资金由政府拨发,而私立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靠收取学费来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或学院的经费也由政府拨款,同时还可获得企业的资助。

(1)公立大学

以牛津、剑桥两所名校为代表。牛津大学历史悠久,在英国社会和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中世纪最早的大学一样,它不是创建的,而是逐渐形成的。早在1096年,牛津就开始有学者从事学术和教学活动,但这种学术活动时断时续,直到1167年后才逐渐发展起来。1168年,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同法国国王菲利普二世奥古斯特斯发生争吵,便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召回,并禁止他们去法国讲学或求学。这批英国学者来到牛津,使牛津发展成为中世纪大学(studium generale),当时的教学活动涉及文学、罗马法和教会法、神学和医学,成为探索当时的普遍学问的场所。

1214—1216年间,杰佛瑞·卢西(Geoffrey Lucy)被任命为牛津大学校长,牛津自此开始被称为大学。它作为一所学术机构,具备了中世纪大学的两个含义:大学是探索普遍学问的场所,是由学者组成的社团。牛津大学近代的办学理念从其校徽上的“Dominus illuminatio mea”(主启发我)可以看出中世纪宗教对其的影响,强调“启示”是知识和真理的源泉。[15]19世纪中期以前,在牛津大学一直占主导地位的办学理念是纽曼[16]的大学理念:大学是探索和传授普遍学问的场所。19世纪中叶,以赫胥黎为代表的科学教育的旗手不满足于牛津大学的自由教育传统,倡导大学实施科学教育、开展科学研究。因此,牛津大学在维持其基本办学理念的前提下,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现代牛津大学的办学理念从其使命中得以体现:在教学和科研的每一个领域都达到和保持卓越;保持和发展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地位;通过科研成果和毕业生的技能而造福于国际社会、国家和地方。

牛津共有39个学院,每所学院都由各种学术领域的专家管理,他们中大多数在学校都有职位。6个准学院,被称为“永久性私人学堂” (Permanent Private Halls),为各宗教教派所办,至今还保留着宗教特许状。此外,还有一个教育学院。在39个学院中,众灵学院目前没有学生,只有院士(包括访问院士) 。各学院规模不同,但学生人数都在500人以下,学生、教师(院士)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科。

除学院外,牛津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活动由学部组织进行。学部是跨学院的机构,不属于任何一个学院,但各学部的教师和学生首先必须是牛津大学某一学院的一员。牛津大学现有16个学部:人类学和地理学部、生物学部、临床医学部、英语和文学部、法学部、经典哲学和古代历史学部、数学部、中世纪和现代语言学部、现代历史学部、音乐学部、东方学部、物理学部、生理学部、心理学部、社会学部、神学部。文科学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学部下又分成三十多个系,有的学院还设立一些中心和研究所。此外,有些研究所不隶属于任何学部,而直属于大学。

牛津大学采用“学院制”教育模式。它设有两种平行的学院,一种是从事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与科技开发学术活动的学院,英文用school、 faculty或department描述;另一种则是进行本科生人才培养教育活动的学院,英文用学院描述。每一位本科生入学后,均属于某一学院(college),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建筑群,为学生提供住宿、膳食、学习场所,其中包括学院的图书馆、文体活动室和进行宗教活动的教堂。

学院制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以下教育理念:①培养人才是大学的根本,大学的存在体现于人才的成长,大学及其教师应该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也为其培养的优秀人才而自豪;②大学培养的是人,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发展潜质;③大学要培养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只能在多元文化交融、多维视角交汇、多科知识交叉的氛围里孕育、成长。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是其办学特点之一。学生得到某一个学院及大学当局的双重允许后到学院报到,学院会给学生指定一位导师。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学生每周到导师那里接受至少一次的辅导(Tutorial) 。而学生都要有自学、独立思考和触类旁通的能力,以求全面发展。

牛津和剑桥一直被人们联系在一起。英文里专有牛桥(Oxbridge)这个词。两校差别不大,学校组织及建筑风格等非常相似。剑桥本身就是牛津大学的师生和市民发生冲突后流落到剑桥建立的。两校之间的接触与交流一直很密切。剑桥大学有35个学院,其中有3个女子学院,另有专门的研究生院,各学院历史背景不同,实行独特的“学院制” 。风格各异的各学院在经济上独立,剑桥大学负责生源规划和教学工作以及考试与学位颁发,而各学院内部录取步骤各异,招收学生的具体标准由各学院自行决定,并自行招生。每个学院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一个微型大学,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剑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彼得学院于1284年建立,其他学院在14和15世纪陆续建立。剑桥大学各学院高度自治,但都是遵守统一的剑桥大学章程,该章程由大学的立法机构起草通过,每年都会修订。剑桥大学也实行“导师制” 。

专业设置有建筑和历史系、古希腊和罗马语言文学系、神学系、英语系、现代和中古语言学系、音乐系、东方系、经济系、教育系、历史系、法律系、哲学系、社会和政治科学系、地球科学系、工程系、数学系、物理化学系、考古和人类学系、医药医学系、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土地经济系、管理系、生物系。

(2)私立大学

英国白金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Buckingham)是英国唯一一所私立大学,1976年,一批牛津学者创立白金汉学院。1983年获得英国女王的特许状后正式升格为大学。白金汉大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白金汉郡,包含两个校区。白金汉大学开设的本科课程有商学、心理学等;硕士课程有法律、商学、会计学、市场学、服务管理、心理学、生物信息技术、英语语言和文学、国际关系、计算机、商务信息学、历史、政治、英语教学(TESOL和TEFL)等。

白金汉大学的在校生来自89个国家,大约有1000名学生。学校拥有合理的师生比1 8.9,优于英国的平均比例1 15,与牛津和剑桥一样,采用“导师::制”教学与研究模式,保证小班上课,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与导师之间有充分的互动交流与合作。

(3)高等技术教育大学或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政府意识到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战后的60年中采取了以下重大改革:①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将一部分条件好的技术学院改为高级技术学院并划归中央;②1956年的白皮书调整了技术教育的结构,将工艺技术到技术学位划分等级,规定了11所高级技术学院为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其中10所高级技术学院根据《罗宾斯报告》的建议,于10年后升格为大学,使学员通过接受技术教育也能拿到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并由此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双轨制;③20世纪80年代末双轨制结束,四十多所以应用技术为重点的多科技术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与牛津、剑桥大学等地位相同,使其与传统大学一样拥有颁发各级学位证书的资格,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罗宾斯报告》强调了发展大学生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英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不再是过去那种为培养传教士、法官、律师和医生,或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竞争中求生存所需要的特殊技术和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罗宾斯报告》还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不仅指大学,还包含继续教育中的高级科技教育等所有中学后的教育;它也不仅包括正规学士、硕士、博士课程,它还包括非正规的业余证书课程。这样才能全面、多层次、多样化地发展高等教育。英国政府按照企业生产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制定由低级向高级逐级递增的五级国家专业资格证书标准(NVQ),并规定学生在技术教育中拿到三级证书就可直升大学。

另外,在职业教育中实施“三明治”的办学特色。三明治课程(Sandwich Courses)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施方式是在两学期之间,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英国,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的教育计划;第二种形式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即所谓的“2+1+1”的教育计划。但是不论用哪种方式完成“三明治”课程,学生都需要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完成学业并获取学位。这是技术学院的最大特色。在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以后仍保留了这一办学特色,并因此吸引了众多的企业介入教育事业,为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通打开了渠道。

英国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试用“代金券”制度。十六岁左右的中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得到一张代金券,用这张代金券就可以“购买”使自己达到国家二级专业资格证书水平的机会,一张代金券至少代表1000英镑,用它可以支付培训费。把学费以代金券形式发给学生,给学生以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吸引不到学生的专业和学校就意味着得不到政府的拨款,学校不改进工作就只能关门。为鼓励青年人不断上进,政府有意拉开工资档次,在培训中每上升一级,就意味着工资的跳跃。

此外,英国还有高等教育学院、教育学院和艺术及设计学院。英国的高等教育学院和大学一样,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学府,课程包括本科、硕士、研究院及师范专业课程。这些院校的学生人数通常比大学少,所以校方能更细心照顾学生。大部分院校都拥有大量宿舍,并设有优良的体育和文娱活动设施。高等教育学院的学术水平,一般由当地大学或有关评审委员会如商业及科技教育协会(BTEC)及苏格兰职业教育协会(SCOTVEC)等负责监督。教育学院主要提供师范及与教育有关的课程,学生可攻读本科或研究生课程。艺术及设计学院开办有关艺术及设计各方面的基础文凭、高级文凭及本科课程。

(二)教学管理

1.学生入学、选课及学分

英国高等教育具有独立办学,保证学术自由、科研自由的传统。高校入学不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而由各高校自主决定学生入学的具体要求。比如英格兰等地区的普通教育证书普通级考试、中等教育证书考试,北爱尔兰地区的爱尔兰高中毕业证书考试,苏格兰地区的中学毕业考试等。这些考试所考的题目难度不一,所考课程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学生入学时需要某种考试的相应成绩和相应科目。以报考计算机和数学专业为例,学生只要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就可入学:[17]参加包括数学、英语在内的五门GCSE①课程考试,至少两门课程达到A级;②参加包括数学、英语在内的四门GCE[18]课程考试,至少三门课程为A级;③在BTEC[19]国家证书相关课程考试中成绩优秀;④爱尔兰高中毕业证书考试,至少获得包括数学、英语在内的三个C级;⑤苏格兰中学毕业考试,至少获得三个C级并参加GCSE数学和英语考试;⑥达到AGNVQ[20]三级水平(包括核心课程的12个单元以上) ;⑦已学过某些相关课程的学生可经申请后根据实际情况入学或免考某些课程。

学校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决定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校,报考时一般每个学生可自主选择5~6所学校,由学生提供A级课程成绩,校方评定,决定是否录取。由于英国政府致力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目前高校入学率已达50%以上(而20世纪60年代英国高校的入学率为8%,在校学生仅50万人,2000年则增长至35%) 。[21]

入学条件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水平的差异,因此保证学生入学后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显得非常重要。英国大学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出勤率、重视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真正做到“宽进严出” 。但对于个别有特长的学生,高校采用专家面试评估的方法,予以免修课程或提前毕业。[22]

由于英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经济衰退和相当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即选择参加工作,国内学生上大学的人数基本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教育经费停滞不前。因此,各高校为争取有限的教育经费,争取生源,均采取更为开放、灵活的招生措施,放宽入学年龄、性别、种族等的限制。从学生入学年龄看,目前高校54%以上的入学新生为成人学生,入学年龄由以往的平均21岁以下,升至21~24岁;有的高校,如东伦敦大学,入学新生中成人已达60%以上,其中25岁以上者占50%之多。英国政府还将继续放宽大学生的入学年龄至30岁以上。从学生的性别上看,女性大学生的入学比例近年来大幅上升,达到60%;这反映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从入学学生种族比例看,目前有色人种的大学生比例已达17% (英国六千多万人口94%为白色人种,6%为有色人种),而有的学校(如东伦敦大学)达55%~60%,这反映出种族观念的变化与社会和谐程度的提高。

英国的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条件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分,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或学位。学生可以选择全日制、业余制和捷径制的方式完成学业。“全日制”要求学生每周5天在学校学习,这也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方式。通常学生入学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提供较灵活的专业选择。学生在学习一年后再确定主攻方向,再学习一年考试合格后即可获得一个证书。获得证书后继续学习一年,即可获得学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再学习1~3年即可获得硕士学位。因此,学生在入学后的二、三、四年都有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结束学业。“业余制”主要在周末或晚上学习,但学习期比全日制长1~3年,全日制和业余制可以自由转换,如某生在学习二年全日制后有了工作,可在第二年后转入业余制学习,同样可以获得学位。“捷径制”是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在专业、课程间自由跨越式的转换而设计的,如学生可以在单一专业、双修专业、主辅专业间进行转换。另外,高等职业院校采用“三明治”制,要求学生先学习两年的课程,然后到企业或有关部门工作一年后,再回到学校学习一年,四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学分是学生获得各种证书、学位的依据,也是学生转专业、转校的通用“货币” 。英国多数高校间也互相承认。一般来说,全日制学生同时学习四个单元课程,一个单元课程学习一个学期(15周),相当于15分,一个单元课程学习一学年则相当于30学分,四个单元课程总共是120学分,修满240学分,就可以获得证书,修满360学分即可获得学士学位。英国的格林威治大学[23]就是采用这种学分制。还有一种“开放制学位”,即学生不需要获得规定的学分,如果学生的专业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应学位的要求,学生可以提出申请,提交论文,由相关专家进行面试、笔试后通过即可直接获得学位。这充分说明了英国大学学制的灵活性。

英国高等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团队合作和批判精神。高等教育基本没有统编教材,教师会选择最新、最前沿或者最实用的内容授课,同时提供针对每节课的参考书目。教师布置的作业大多只给出题目,学生需要自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其自学能力也由此得到了锻炼。

英国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只要论据充分就认为回答正确。个别辅导时,教师主要询问学生是怎么思考的,查阅了哪些资料,再给予引导和释疑。对有独到见解和新意的作业和论文给分很高,以此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开展讨论和活动,共同完成一份作业,并利用PPT做集团报告。教师在对集体作业评分时通常是在对总体进行评论的基础上,再给出个人成绩。

教师鼓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有益的质疑。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所基于的理念和假设的架构,并挑战自己的假设和论证进行。这种批判思维的培养不是为了否定,而是为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

随着英国大学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日益稳固,顾客服务模式日益成为学生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住宿、职业指导、心理咨询、健康关怀、经济资助、资源服务、体育活动和残疾人服务等被视为学生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学校层面,学生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网络化程度较高。从业人员一般都具有专业博士学位,而且都是专职的,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在公布的网站上一目了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预约面谈或进行邮件沟通来解决问题。

学校通过各种资源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为每位新生发放有关学习、生活和工作信息的指导手册,提供包括实验室预约、图书馆24小时服务、无线网络全校覆盖、网络信息资源免费登录和提供实习机会等服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学杂费

从1990年开始实施《教育法案》起,英国正式推出学生贷款以帮助学生支付生活费用,实施所谓“补偿性贷款”计划。在“无息”、“以收入还贷”、“无需担保”等优惠条件下,以助学贷款来取代生活维持费辅助政策。学生贷款是政府贴息的分期付款贷款。在读大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待毕业后年收入达到2.1万英镑时开始还贷。199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学和高等教育改革法案》,允许高校向全日制大学生收取统一的学杂费。英格兰议会规定所有英格兰高校从1998—1999学年开始收取统一的、相当于1/4培养成本的学杂费,即每年1000英镑,而且学费每年随着通货膨胀率不断提高。2001—2002学年,学费最高额调整为1075英镑,次年为1100英镑; 2004—2005学年,学费最高限额为1150英镑。2000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公布的《高等教育经费:国际比较》报告指出,英国高等教育经费大大低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加之每年都有20%~40%左右的高校处于亏损经营的状态,2004年1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高等教育法案》,推出了新的高等教育学费政策,从2006—2007学年开始实施新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即学生将不用在入学时依据其家庭经济状况先交纳学费,而是采取生活维持费贷款的方式,向学生贷款公司申请学费贷款。

这一时期的英国职业教育产生了“新职业主义”观点,其目标是“构建和巩固一个针对全体青年的全新职业教育体系”,主张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融会贯通,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提出建立两年制基础学位制度,即开放式的学习制度,其课程修业年限为2年(240学分),学生可以选择全日制2年完成,也可以选择业余时间在2年以上累计学分完成。学生入学时可以是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是工作多年的成人;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继续学习以获得更高级职业资格和大学荣誉学士证书学位。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从企业获得报酬,而且待遇较好,通常情况下每年1万~1.5万英镑左右。一年的工作经历不仅使学生变得成熟、自信,同时也掌握了工作技能,积累有用的工作经验。这段经历使学生能够轻松就业,甚至有可能在实习的公司最终就业。

3.学位制度

(1)学士学位:是第一级学位,通常授予完成3年大学学习的学生。学士学位分为荣誉学士和普通学士两种。荣誉学士学位的级别高于普通学士学位,它还细化为一级荣誉学士学位、二级荣誉学士学位和三级荣誉学士学位。普通学士学位对于课程的专业化程度不如荣誉学士学位要求得高。一般而言,学士学位可分为文学学士、理学学士、法学学士和工程学士等类别。

(2)硕士学位:可分为课程式硕士学位和研究式硕士学位。前者一般规定学生必须上一定学时的课程,时间为一年,每学期写出规定数字的论文,年终递交最后的毕业论文。后者通常为两年,主要在导师指导下从事论文写作工作。硕士阶段授予的学位有文学硕士、理学硕士、法学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等。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没有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可获得学校颁发的研究生文凭(postgraduate diploma) 。该文凭也是为没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的过渡性文凭。

(3)博士学位:有博士学位(PhD)和高级博士学位两种类型。大部分学科领域的博士一般经过3年的课程学习和研究,提交学位论文,有时也要书面考试。另一种为高级博士学位,如文学博士(Dlit)、理学博士(DSc)、法学博士(LLD),该类型的博士学位授予那些在特殊学科领域内作出突出贡献的人。获得者通常是在学术方面有独到之处的高水平专家,并曾出版过大量的学术著作。

4.教师激励机制

英国大学教师发展的整个历程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英国大学教师发展的重点与各个大学的类型以及大学的发展重点密切相关。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环境下,基于英国各大学的大学教师发展中心逐渐建立。这些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减轻了大众化给大学教师的发展所带来的压力,也间接促使了专门发展大学教师团队的出现,以及英国高等教育以学生发展作为课程发展的终极目标的确立。世界一流大学剑桥大学在大学教师发展方面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推崇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大学教师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大学教师发展方向。

(2)关注教师在职业发展生涯过渡期的需求,尤其是新教师在入职阶段的需求。

(3)大学教师发展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不同发展群体提供不同发展项目。

(4)将个人发展与终身发展联系起来,促使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同步进行。

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高等教育学术协会、英国的高校和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激励措施构成英国大学在国家层面对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以上这些部门的激励措施有三个共同的特点:首先,基金是激励机制的主体。其次,多种多样的奖金是支架。最后,教学是激励的重点。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和英国的高校注重从奖励上保证大学教师参与课程、培训等活动;英国的大学教师发展机构通过各种奖励满足大学教师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英国政府通过中介机构,如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监控并且制定具有激励作用的基金和奖励制度,尤其是教学激励措施(Teaching initiatives)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

5.教师培训和进修

英国现行的教师培训体制是以大学和高等教育学院为主体的开放性的教师教育体制,实施教师教育的组织主要有大学教育系或教育学院,还有高等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和伙伴关系学校等。20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校本教师教育。1984年英国政府成立教师教育资格认定委员会,1989年英国政府确立了合格教师和实习教师的标准。1993年政府发表《职前教师培训改革》蓝皮书,其中关键的一条是建立教师培训机构(TTA),由该机构来控制和资助所有的职前教师培训课程。除了对教师资格有明确规定外,英国政府还通过将在职进修与晋级、加薪相结合等方式来鼓励教师在职进修。

6.教学实践和工资

英国大学中教师无论职位高低都有担任导师的义务。导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建立学业发展规划,选择课程、科目,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引导和解疑。这种导师制特别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曼切斯特城市大学所提供的e-learning网上授课平台,该虚拟课堂是针对边工作边学习的学生设计的。教师按照每门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建立该课程的主页,为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建立特定的账户,并实时进行更新和维护。主页上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资料、练习和考核题以及其他大量的资料。学生可以实时与教师互动,如提问或交作业等。

英国视高等教育为准公共产品,根据市场需求提供教育经费,实行高校自主聘用教师体制,教师的雇主是高校。一般采取教育分权管理,市场可以直接调节高校与教师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薪酬水平。公务员管理体制下的英国,政府在制定教师工资制度时权限范围很大,享有最终决定权。一般表现为同教师团体协商后,交由政府部门决定。教师的收入结构比较稳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福利。基本工资占教师总收入的55%~60%,福利占30%~35%,绩效工资占5%~15%,但近年来,绩效工资的比重在增加。英国目前实行单一的工资支付标准,所有教师的工作表现分为5个级别。通过对每所大学不同学科团体教师工作业绩的抽样评估来确定教师的工作级别,即减少了薪级,更多地将绩效因素引入工资增长的机制中。英国还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工资补贴的方式吸引部分教师进入一些冷僻的学科领域开展工作,并且正式认可了通过支付额外工资来表彰教师业绩的方式。[24]

7.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估

英国大学的课程一般由大班授课、小班辅导、实验操作和自学学时组成。每学期通常设有3~5门必修课和1~2门选修课,每周课时一般不超过20学时。课程设置密切结合社会和行业需求,同时注重课程整合,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英国大学依据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逐渐形成和完善了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学校通常设立两级机构来保证教学质量。校级学术委员会全面负责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标准的管理,由学校主管领导具体负责。在院系一级,也设有委员会,负责教学方案设计、实施与评估,由本院(系)的负责人或教师担任主管,负责保障和提高质量。

英国在2001年之前主要进行科目评估,2002年为院校评估所代所替。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于2003年开始“院校评估” (institutional audit),2006年起每6年对院校进行一次间接评估。其学术评估包括为三个方面:学术标准、学习机会和质量、对学术质量的管理。根据黄宇、李睿(2006年)的研究,科目评估和院校评估是高校最常用的自我评估和监控的方式。在课程设计、课程审批、课程监控和评估程序上,每个英国大学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每5年,英国大学都会邀请校外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估。校外评估机构是由各高等学校的学术专家所组成的独立机构。[25]

8.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英国高等教育始终强调教育的实践目的,注重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辨,关注和引导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征,培养学生开放性、自主性和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英国大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完成平时作业或实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成绩(包括大作业),包括笔试(开卷、闭卷)、口试等多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一般占总成绩的50%左右,同时,只要这两项评价中有一项不及格,则该门课程就无法通过,因此,单靠突击往往不能及格,一些课程的不及格率高达65%以上。[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