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聚焦课堂”中落实科学质量观_从新手到研究型教

在“聚焦课堂”中落实科学质量观_从新手到研究型教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聚焦课堂”中落实科学质量观_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在“聚焦课堂”中落实科学质量观2008年4月18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教学管理”征文的通知。当时的我也一直关注着本校的教学管理方面的做法,于是就写了《在“聚焦课堂”中落实科学质量观》向《中国教育报》投稿。“仁爱三课”引领教师形成相互听课的习惯。“捆绑机制”引领教师群策群力。“教科研工作量”制度是我校在教科研

在“聚焦课堂”中落实科学质量观_从新手到研究型教

在“聚焦课堂”中落实科学质量观

2008年4月18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教学管理”征文的通知。当时的我也一直关注着本校的教学管理方面的做法,于是就写了《在“聚焦课堂”中落实科学质量观》向《中国教育报》投稿。2008年4月25日,接下来一周的《中国教育报》第5版头条就刊登了我写的征文。

这篇文章的撰写,让我对教学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认识到了总结提炼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我们常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确,这是任何学校管理者都不能否认的。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引领全体教师“聚焦课堂”,切实提高45分钟课堂的效率呢?我校领导和教师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科学地抓质量”,即教学质量必须要抓,但必须科学地抓,不能靠加班加点、靠时间加汗水来拼。我们把目标集中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上。

抓住三个“关键”,提高课堂效率(www.guayunfan.com)

对教师来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不仅仅是课堂45分钟的事,它应是一个系统过程,备课、上课、改作业,各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备课:“资源化+个性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校大力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并每月为备课组长发放津贴,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集体备课,共享智慧;二次备课,彰显个性,从而使每位教师的备课都具有“资源化+个性化”的特色。现在,我校的各教研组都形成了相互交流探讨的好风气。在办公室里,经常可以听到教师们为一个问题而进行争论。

上课:加强课堂状态管理。教学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是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校长和教务处人员要不定期地巡察各班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如果发现课堂上有学生打瞌睡或多人不认真听课的情况,校长会及时找任课教师谈话,与他们沟通,让他们注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改作业:从源头到批改“全程监控”。我们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学校严禁教师私自组织学生买书,将书上的练习题作为作业,并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作业本,看有没有超出既定范围;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不定期抽查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并将抽查结果与教研组考核挂钩;每学期还召开两次以上的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作业量情况。这样,通过建立对作业的监控制度,让学校领导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有很好的了解,使教师不搞“题海战术”,而是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为了使教师不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我们还把每天下午的第三节课作为全校统一的作业整理课,严禁教师上课或进行考试,并将这节课作为教师的集体锻炼时间。我们还制定了严格的清校政策,规定下午最后一节课结束后15分钟内学生必须放学,30分钟内值日生做完值日人走灯灭,并将其纳入五项竞赛管理,与班级考核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挂钩。

营造浓郁氛围,打造高效课堂

不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就不可能提高。因此,我校在营造氛围、搭建平台上下功夫,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仁爱三课”引领教师形成相互听课的习惯。“仁爱三课”指的是“教师主动邀请课”、教研组层面的“三同对比研究课”和全校层面的“新课程课例展示课”。我校实行的是“教师主动邀请”和“学校行政预约”相结合的听课制度。在我校,年轻教师经常会主动邀请校领导或其他同事来听自己的课,以他人为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一教师、同一教学内容、同一类型班级”的“三同对比”研究课与以往公开课的最大区别就是注重反思和操练,这种研讨课形式为年轻教师在各级教学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校还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层面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自2004年起,还开展了新课程课例诊断活动。每个教研组推出一节研讨课,由一名5年以下教龄和一名5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授课,本教研组全体教师和校内其他感兴趣的教师一起参与观摩,学校还邀请相关学科的教研员参与观摩并提供指导。“仁爱三课”在引领教师形成相互听课的习惯上起了积极作用,使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和研讨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捆绑机制”引领教师群策群力。我校的教学效益考核以教研组为单位,同一教研组成员之间利益共享。因此,各教研组都不会让自己的组员掉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如何提高本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了各教研组建设的重要内容。我校的德育效益考核以班级为单位,并与各班的考试成绩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各班全体任课教师能形成合力。我校还推出了任课教师班级例会制度,由各班班主任召集,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由各班全体任课教师一起研讨班级管理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学生评教”引领教师关注学生需求。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2003年开始,我校就开始实施“学生评价教师”制度,让学生从“讲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否注重学法指导”等14个方面对教师一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学生评教”的结果不公开,只让教师本人知道,同时提供给教师本班的平均分和学科的平均分。“评教”的结果使得教师能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可能地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聚力教师学习,提供有效保障

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不断学习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保障,因此,我们在促进教师学习上下了很大功夫。

校长领跑。校长每周向全校教师推荐一篇优秀文章。我校自2005年10月推出“校长推荐文章”以来,长期坚持,从未间断,至今年4月已向全体教师推荐了97篇文章,其中很多与课堂教学和管理有关,如《老师的关爱要让学生懂》、《还备课应有的地位》、《对“上课拖堂”的理解》、《教学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等。校长除了推荐文章,还要在每篇被推荐文章后面写上“校长读后启示”,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校长读后启示”的方式统一教师思想。如发现教师有拖堂现象,则通过“校长读后启示”表明对这种现象的态度,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科研促跑。“教科研工作量”制度是我校在教科研管理方面的一项制度创新。该制度规定,教师撰写的科研论文,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折算成工作量。针对中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教科研工作量”制度规定,最高教科研工作量为标准工作量的十分之一。教师拿到教科研满工作量,相当于每周多上一节数学课。我们把教科研纳入教学工作的范畴,引领教师通过教育科研量来促进自己的教学。为配合“教科研工作量”制度的实施,学校还专门提供专业期刊津贴,教师要订专业期刊,学校给报销一半费用,确保每位教师一年能订阅4—5份专业期刊。

团队共跑。我校的教师论坛制度是名副其实的“百家讲坛”,每位教师都要上台发言。该制度自2003年2月实施以来,每两周一次,每次由三名左右教师上台发言,如“走进新课程”、“我和我学生的故事”、“我的课堂”、“读好书促发展”、“我成长的故事”、“提高课堂教学的小策略”等专题论坛,让教师分享宝贵经验,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学地抓质量,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教师和关注课堂上,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走上“轻负高效”的幸福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