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知识管理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的行动指南

运用知识管理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的行动指南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知识管理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的行动指南_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第三节 运用知识管理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的行动指南一、校本教研新机制建设的操作流程我们运用知识管理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要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和展开,引领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校开展知识管理工程通常要做以下几件事:创建知识库,构建交互平台,制定共享机制,分配参与权限。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学会用各种手段来管理已获得的知识。

运用知识管理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的行动指南_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第三节 运用知识管理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的行动指南

一、校本教研新机制建设的操作流程

我们运用知识管理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要以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和展开,引领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去写那些有时连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说,这更符合教师的实际。只要热爱教育,善于观察,长期坚持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教师不仅能写出很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文章,而且会带来他们主体意识的觉醒。这种可贵的觉醒绝不是几次培训或专家报告能够获得的,它是教师对自己主体性的重新认识,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是一场自我进行的脱胎换骨的革命。

学校开展知识管理工程通常要做以下几件事:创建知识库,构建交互平台,制定共享机制,分配参与权限。教师在知识管理工程中主要做三项工作:提供知识源;依据不同的权限共享知识库资源;在使用知识库的同时,为改进知识库的结构和交互平台的设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注意显性知识的整理和组织(www.guayunfan.com)

教学工作是教师有意识地将零散的和不连贯的显性知识组合成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明示的方法进行知识传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性地对所学的理论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并采用数据库等手段对知识进行清点、评估、规划、整合和创新,以便在使用时及时搜寻、提取想要的知识,提升显性知识的价值。

建立教师个人知识库,学会用各种手段来管理已获得的知识。具体采取下列措施:

1.进行知识的搜集、分类与组织。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检查自己知识结构的缺陷和薄弱环节,然后多方面搜集、累积知识。教师在知识积累上可采用数据库、博客、媒体(录像带、幻灯片、录音带)、文件、教学设计、上课资源、书籍、教后记等形式,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置知识系统,建立个人知识库。结合校本研训项目,我们建立了电子化的教师档案,要求教师按照统一的类别整理好自己的资料,引导教师构建好自己的“知识树”。

2.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通过系统的读书、专题学习、听专家讲座等,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我们要求区二、三层次骨干教师制订好自己的三年发展规划。

列举一则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

陈××个人计划书

我们将这些规划在全校作交流,这样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让其他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自己的学习计划。学校也根据办学特色及课题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请专家来校指导,科学规划教师的专业提升。

(二)不断进行反思,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把自身的个性化知识和实践性技能深刻地概括出来,并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使个性化知识的传播成为可能,具体方法是撰写反思性札记和生活史叙述。信息技术叶老师在《博客与个人成长》一文中写道:

……慢慢的时间长了,就养成了一个习惯,行在路上,坐在办公室里,吃着午餐,脑子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着,这个事可以记一下,要是写出来的话可以怎样怎样写,这句话应该怎么表述会更清晰一些,于是晚上回到家就忙忙地在空间里记录下来。写完以后,再自己仔仔细细地看几遍,又觉得这里的表述有问题,再改改,改改。一段时间下来,渐渐的也能写个千把字了。

……那一年要去市里上公开课,就把自己设计的教案发放在了空间里,结果有很多同行同事都来给我提意见,就这样,在博客上把教学设计改了三遍,每改一遍收到的意见建议就更多,虽然,最后这节课上得还是不怎么样,但我确实很享受在自己的空间里与别人交流的过程,知道有这么多人关心我,做着与我一样的事,过着与我一样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当然,知道有这么多人关注我的博客,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不能停止我的博客生活。

反思性札记是指教师及时记录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为个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留下素材。生活史叙述是教师对自身进行的一种“元认知研究”,是个人回溯记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撰写生活史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成长历程进行梳理,发现自己的人格特征、认知特性、知识结构、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诀窍等。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够更易如反掌地把握好教学活动。

从我们的教师博客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很多,有课后的感悟随笔的,有生活叙述的,有班级管理的,等等。教师在敲击键盘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梳理与反思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反思的深度也自然增加了。这是指尖与键盘撞击的火花,更是时间见证知识管理奇迹的神奇方式。

又如余老师发表在博客上的《我的十年心路》一则这样讲述:

……虽然每次备课都是无比认真,每次上课都是无比投入,每次都充满着理性的帮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感受到师生间的共鸣与共振。似乎我们都站在河的两边行走着,虽然我竭力吆喝,但始终不能彼此靠近,行进又极慢。于是经常困惑于为什么同样优秀的教学设计在我这里就不能生成精彩纷呈的教学实践,同样精心准备的谈话就不能演绎成推心置腹的交流,同样无微不至的管理就不能得到红旗飘飘的成绩。慢慢的,我能看懂学生课堂上那一双双带着期盼的眼睛,于是试着走进学生中间去,去探究期盼后面的真实存在。慢慢的,我能感受到双方的距离,于是试着走进学生中间去,去寻求距离中间的共性存在。我不再游离于学生之外,不再为了维护教师的威信而拉开距离,不再只满足于三尺讲台这一个小小舞台。于是倾听、宽容、等待、平等、尊重,等等成了我演绎教育教学的关键词。让我知道该如何与学生交流,如何表扬与激励学生,如何让电脑课堂更有趣,如何让学生的操作更有效益,如何去寻找学生的典型问题,等等。就这样在一个个40分钟无声的流淌中,我慢慢地跨入电脑教学的门槛。

通过这种知识管理活动,教师能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脉络,对自己的特点、倾向、优势和需要加强的领域有明确的把握,一方面有助于制定或修正自身的专业发展计划,另一方面可使内隐知识逐渐显性化,并与他人分享与交流,使彼此的知识系统都得到提升,最终达到多赢的效果。

(二)行动研究将显性知识内化并创造新的知识

教师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必须将群体所共享的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身知识系统的拓展、延伸和重构。开展行动研究,能使教师省察自己学习的教育理论与自己日复一日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能不断地修正与更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活化。在每月进行两次书友会活动,活动时间安排在周一晚上,活动项目有读书交流、问题探讨、热点讨论、基本功演练,等等,每个学期开学初,先向青年教师征集话题,将关注度最高或与青年教师成长密切相关的话题设定为学期话题,如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有效沟通的话题、课堂上插嘴现象的讨论等。每个学期精读2本教学类专著,如上学期建议读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学期读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等,通过读书、交流,进一步从理性上认识和理解教育。每次在青年教师展示、交流后,都安排2~3位骨干教师和学校领导做引领与小结,同时也是帮青年教师释疑困惑。青年教师书友会成为教师深入对话的平台,既是“学术性交往”的平台,同时也是“亲情性交往”的空间。

书友会还是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的一个组织,书友会的总召集人为青年教师,每次活动的主持是青年教师,部分话题的确立是青年教师,甚至连活动后的总结也是青年教师自己。这样的群众组织可以丰富学校的活力。通过这样的自我管理、自我修炼,快速提升每一位教师的职业意识与能力。我们将活动的所有的资料在学校教师博客群中展示、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作用。

例如: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读了《班主任工作漫谈》后,纷纷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在博客群中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

体会一:魏书生老师可能知道最完美的教育方法,因为他总是“棋高一招”,润物细无声般地教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他会照顾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换个说法,换个做法,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如果一位老师只是在学生面前贩卖他的知识,缺少教育智慧,可以想见,他能收到的教育效果是如何。一位像魏书生那样的好老师,当然是充满着过人的教育智慧,懂得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体会二:三心——爱心、耐心、包容心。作为一个老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用爱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聆听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点点滴滴。记得在一节品德课上,我当时问了一个问题:“你今天的心情怎么样?”一个小朋友站起来回答说:“不好,因为他看到某某同学,就很讨厌他,就心烦,家里爷爷奶奶走了,爸爸也有事出差去了…….”听到这里,我感到很惊讶,原来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没有忧愁和烦恼的。所以我想我们更需要以一颗爱心来关爱每一个孩子,多多问问他们的喜怒哀乐。

体会三:一只纸叠的千纸鹤,是孩子在课堂上偷偷玩的时候我收上来的。当时觉得这只纸鹤好丑,简直不堪入目,带着火气将它丢尽了办公桌。而今在看,却是如此可爱,不但画着眼睛,还画了漂亮的羽毛。我把孩子叫来,和他一起叠了一只纸鹤,并把它送给孩子,告诉他只在课余和它做朋友。孩子点点头,他脸上的笑容如此灿烂,而我脸上的笑容不同样灿烂吗?

……

学习不仅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的手段,同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重新认识,是对自己生命内涵的一种充实。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确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精神生活的富足,学习、交流就是唯一的方式。

(四)利用Ftp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Ftp平台,每个老师根据个人需要,明确自己要管理的知识资源,把平时上课所用到的有效资源以及通过观摩实际教学,网络检索等途径获得的资源分类进行管理,然后传到学校或是实验组搭建的Ftp上,再由学校或实验组老师进行管理,第二年老师就可以共享其他老师的资源,节省了时间,丰富了资源。Ftp的公共部门还对各种知识、信息分门别类。学校Ftp的公共部门的子文件有:党团建设、少先队组织、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心理辅导、艺术科技等,以达到方便、快捷上传资料、共享资源的目的,既节省了时间,也促进了共享资源的系统化。

(五)开展论坛及博客平台,实现教师间的交流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知识管理有了更为迅捷、自由分享的互动平台。其中,教师博客(Blog)是一种非常有助于知识管理的工具。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教师博客,是教师们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内隐知识的显性化,并让教师团队共享知识、生成新知识的一种方法。[7]教师博客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按照日期排列,其内容主要是教师将其个人的故事、教育感受、在教育中所遭遇的震撼等叙述下来。

例如学校一位六年级毕业班教师,带出了一届毕业班后,在博客上写了这样的一封信:

最亲爱的六(3)班学子们:

你们好!蓦然回首,在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爽朗,冬的严峻中,我们师生共同走过了一千四百六十个日子。在这一千四百六十个日子里,留下了你们成长痕迹的点点滴滴,对的、错的、欢乐的、悲伤的,这些都将成为你们人生中又一美好的追忆……

作为教师,我多想再用自己慈祥而犀利的目光送你们一程;作为人梯,我多想再用自己柔弱而有力的肩膀扛你们一段;作为园丁,我多想再用自己清纯而及时的雨露滋润你们一回。但小鸟最终会离巢,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当你们即将完成人生第一次毕业时,你们一定会怀揣一份浓浓的同学情,那么,请你们也带上一颗切切的恩师心吧!也许你不是常被老师表扬的那个,但请你记住一点: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的父母和老师,才真心恨你不成钢,才真心用心血铸你们成钢,不求回报,不图名利。

最亲爱的学子们,不忧愁的脸,是你们欢娱的少年;不失败的心,坚守着岁月的改变。我知道,你们会用一生的信念,唱响青春的明天!

老师永远记住你们的每一张笑脸,老师也将永远遥祝你们:扬起那自信的风帆,驶向那成功的彼岸。谨记:你曾是英才学生,无论你走向哪里,都要坚信:英才学生,潜力无穷,自强不息,我要成功!

你们的老师×××

不久,一位她曾经教过的学生无意中看到了这封信,回了这样一个帖子:

太感动了!我是×××,抱歉,几个月后才看到这个。我一直很尊重您,上中学了,我也一直牢记您的谆谆教诲,所以,在班上成绩也还可以。第一次四门主课成绩是班上第六名。我相信,所有同学都记着您的恩赐呢!祝您身体健康!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知识与思想不再是封闭的,他们在博客日志中贡献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博客日志,将日常的思想及时记录并发布,提取并连接自己认为的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更多的教师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这些知识和思想。教师博客日志既可以使教师相互之间进行协作和交流,又便于教师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从而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管理。此外,鼓励老师到其他教学网站或Blog进行学习或交流。教师个人知识中隐性知识占很大比重,而隐性知识的获得只有在交流和从他人学习中潜移默化。所以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和其他老师交流。到网上全国的优秀教师的Blog去取经,也可以到一些好的教育网站去讨论,丰富充实自己,从而突破校园网和实验课题组技术共享平台的束缚。

(六)同事之间建立信任合作的伙伴关系

现代管理学认为:同事应该是合作的伙伴,而非“墙的另一端的陌生人”,教师之间应该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伙伴关系。良好的信任合作伙伴关系使“教师超越个人的反思或者依赖外来的专家,转向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一起分享和交流他们各自的专长,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同事间的分享和支持,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和试验的勇气,从而也推动了教师发展和学校的变革”。

在本学期举行的“盛荷杯”赛课活动中,学校将全体教师按照年龄结构、业务专长等方面均衡考虑,以团队的形式组团参赛,组内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通力合作,注重过程性研究,从理论机理、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深入研究“轻负担、高质量”品质课堂教学特色,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在反思中写道:

……《扁鹊治病》课堂教学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我们组全体老师在组长的认真组织,在王校长的细心指导下,全组老师积极参与,反复讨论,我们有发现的喜悦,思考的沉静,有精神同盟的云集响应,不同思想的交锋争鸣,有陷入窠臼的迷惘,更有突破重围的畅快……

体育组老师写道:……这样的活动很好,既能巩固提高教学水平,又能给青年教师学习的机会,在活动中两位老师都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给青年教师做了很好的榜样,这样的活动能够提升一个小组的团队能力,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开展。

赛课活动将青年教师与富有经验的老教师结成伙伴,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结成伙伴,同科教师结成伙伴。在这种伙伴关系中,教师之间彼此信任,互相宽容,共同听课评课,思想能够得到公平的表达,错误能够得到谅解和改正,知识得到共享。与人交流,不仅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自身知识管理目的的过程。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模式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实现对个人知识库的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几个环节的一般方式、方法、步骤。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什么呢?首先应明确的是,知识管理不能取代学科研究,知识管理的目标不是代替科学技术、教学技术和艺术的研究工作,它甚至也不能取代学科方法学的研究。知识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使这些研究或者是日常工作更有效率、更有思路。具体分析,知识管理是为了构建、管理、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体系,其最终目标体现在以下几点:将个人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个人经验性的隐性知识提升至理性化、显性化的知识;将个人无意识的学科行为上升为自觉化的学科行为;从个人旧的经验和显性知识中发现新的规律、新的知识;让其他人可以分享你的个人知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围绕上述目标进行。总体来说,教师个人识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或步骤:

(一)获取知识

这方面的内容包括培养个人知识获取能力、了解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学校通过多种途径鼓励教师获取知识:如每次教师例会时安排教师论坛,谈论一些共性话题,引导教师进行理性的思考;学校给每位教师推荐阅读篇目,并在假期布置一定的作业;学校提倡教师养成“回复”的习惯,从而促进教师能深度阅读同伴的博客中的文章;教研组每个学期确定学习的主题与内容,提高学习的效度与系统性;等等。

学校一位老师在教研活动后写下了《我们和教研活动一起成长》一文,从以下片段中可以看到这位老师的收获和成长: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品德教研组在“骨干引领,共同提高”的理念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活动化”是我们研究的主题。我们除了在校内组织老师理论学习,教学展示,还积极参加市、区的各项教研活动,加强与外校老师之间的交流,因为我们深知教师间需要互相学习,学校间也需要互相交流。在这些活动中,学校与西湖区文三街小学开展的“同题异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活动中,文三街老师执教的《我就是我》在设计思路上和我们有相似之处:整堂课也是以活动为主,也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己无论是外表上还是思想上都是与众不同的,能够喜欢自己。所不同的是,他们这堂课以文中的一首儿童诗作为结束,“树有树的挺拔,花有花的美丽。每个人各不相同……”是啊,多有趣的一首儿童诗,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它呢!虽然,新课程强调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范本和工具,但是教材中的一些有效资源应该为我所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材的利用价值。

课后,方老师和我们交流了感受。她在肯定了我们校本教研的成绩后,结合《我就是我》这一课,重点和我们谈了新课程中目标制定要有度这个问题。她指出《我就是我》是二年级(上)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目标只要求达到“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不盲目跟从”即可。而我们制定的“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班级服务”这一目标是三上年级“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教学目标之一,要求明显拔高了。

听了方老师的这一番教导,我感到汗颜。确实,我们以前从未将目光放在“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这个问题上,为了追求课的完美,无视各个年龄层儿童的认知特点,随意更改教学目标。通过这次教研,我想,作为教研组长,我更有责任将《品德与生活(社会)》全册教材梳理一遍,找出同样的内容,进行比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虽然我深知这项工作是烦琐的。

(二)维护知识

维护知识包括分类、整理等环节。分类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的分类整理、教案的分类整理、教学反思的分类整理。教师也可以根据上节给出的个人知识构成的知识分类进行知识的整理。相应的工具和手段,在这一阶段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利用博客的分类管理功能实现分类、整理、维护,也可以在个人Ftp服务器上建相应的文件夹,进行知识的整理与积累。这样的积累过程,即便与后期的查找,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个人的“知识树”。这里的整理更重要的是进行反思与内化,这样才能提升个人知识的品质。如学校一位英语老师通过长期的课堂教学情境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宝贵经验:

[教学情景一]“好脾气”用心营造课堂氛围

分析:“好脾气”不等于“无原则”

[教学情景二]“巧应变”从容化解游戏弊端

分析:“巧应变”不等于“玩花样”

[教学情景三]“多情境”有效纠正口语错误

分析:“多情境”不等于“多重复”

[教学情景四]“广练习”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分析:“广练习”不等于“拖时间”

(三)利用知识

当教师个人大量的、主要由其个人经验构成的隐形知识得到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教师就有可能在工作中方便地对其加以利用。以下是一位老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乡下人家》教学实录赏析。通过对优秀老师宝贵课堂经验的感悟体会,生成了自己的科学教学理念。

一、提纲挈领,迷人风景心自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随作家陈醉云走进了平凡的农家小院,领略了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今天王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乡下人家》(板书:独特、迷人)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独特”,什么又是“迷人”呢?

生:“独特”就是“独一无二”。“迷人”就是非常美丽,让人流连忘返。

生:“独特”就是与众不同的,“迷人”就是令人陶醉的。

师:是呀,那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

生:乡下人家门前的瓜架别有一番情趣。

师:请你把“瓜架”写在黑板上。

生:乡下人家门前鲜花盛开。

师:请你把“鲜花”写在黑板上。

生:乡下人家雨后的春笋出来了。

师:请你把“春笋”写在黑板上。

师:你看,别有情趣的瓜架,门前盛开的鲜花、屋后探出头的春笋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真是独特迷人。难怪作者说——

生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乡下人家还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好好欣赏欣赏这些风景。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3~6自然段,用这样的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把你所看到的风景说一说。

(生自由读3~6自然段,教师巡视)

师:你又欣赏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画面?

生:乡下人家夏天吃晚饭都是在院子里吃的,不像我们城里是在屋子里吃的。

生:我欣赏到了乡下人家晚上的情景,可以说是一幅月夜图。

生:我欣赏到了鸡鸭觅食图。

师:你觉得哪一幅图是最独特最迷人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独特迷人的,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生自由读课文)

【赏析】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标准的散文,文章“形散神聚”。“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文眼,而“独特”“迷人”则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从头至尾,字里行间无一不彰显其灵魂所在。此处导课,乃寻常招数,然紧紧抓住“独特、迷人”这两个灵魂词语展开。首先回忆了第一课时所感受到的独特迷人的风景,然后自由读3~6自然段,从中寻找独特、迷人的风景,自然、简洁,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的脑海中很自然地留下了“独特、迷人”的痕迹。

(四)共享知识

交流共享既是教师展示自己的需要,更是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需要。在频繁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个人知识才不至于成为私人领地里封闭、陈旧的空间。

三、基于博客群的校本教研新机制实践研究

博客群是指一个个教师个人博客的整合,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学校教师为主要成员的学习发展共同体。我们认为,要推进和发展教师知识管理,应朝着两大方面努力:一方面要使人们对其重要性和理论知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另一方面,更需要为教师知识管理提供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机制,以此来推动教师知识管理。

实践中如何应用提供一些实际的参考做法,这一点可以说是每一个致力于发展教师知识管理的学校和个人最希望了解的,也是调动基层学校实施教师知识管理积极性的关键。以下结合教师博客群的管理,对其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做法。

(一)知识取得

知识取得是教师知识管理的开端。对于教师而言,知识取得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学习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学校组织的内外部资源,通过各种学习管道和方式,获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并以有意义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与掌握,具体来说,可有以下一些方式提供参考:

1.研读资料:诸如各种教学期刊、杂志、论文集、研究报告、论著等文字性资料,补充新知。我们每年都为教师提供每个人200元左右的报刊订阅费,还为每个处室征订一些期刊;学校图书室也会根据老师的阅读需求购买新书,供师们借阅,给教师们提供广泛的学习平台。

2.参与教研:经常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以及到学术单位进修等各种方式,取得所需的知识。每周教师例会时的“教师论坛”,一次安排2~3位教师围绕同一个主题发言,每人5分钟的观点报告,既是个人的教学感悟、智慧的展示,又是激荡同伴思维、引发碰撞的时刻。每个教研组一学期中举行2次左右的教改论坛。每周的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学习。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3.成立团体:如各科目的教研小组、教学促进小组,让教师能通过成员间的互动过程,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我们为了促进教师更快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立了青年教师书友会,约定每个月共读一本书,两次座谈,一次围绕书谈读后感,一次围绕一个教育教学中的专题作发言。每次活动都邀请学校的骨干教师参加,作好引领、指导工作。

4.参观观摩:通过校外参观或教学观摩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这种方式尤其是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学隐性知识有非常大的作用。以我们牵头做的学校发展共同体目前共有省内7所学校,每个学期都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拜访资深的教师、专家学者、教授等相关人员,获得所需的知识。我们每学期都有计划地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名师等,来到学校和老师做交流。如邀请童话作家与老师、小朋友一起上课,老师与作家谈作品的文本解读、文学创作指导等话题,小朋友与作家谈作文写作。这样对老师的提高是很大的。通过活动让更多的老师能走出去。还积极利用其他平台,包括校内的各种展示活动,增加大家观摩学习交流的机会。

5.浏览博客:互联网就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打破了年龄、时间及空间上的诸多限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检索和运用知识库中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又应该要积极地将自己的独特经验和知识存入到知识库。我们规定,每学期结束,每位教师必须上传五个一(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试卷、教学实录)到学校Ftp服务器上,这样通过不断的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数据库。既方便其他老师检索,也是自己的一个积累。

(二)知识储存

知识储存是指学校通过对组织中的知识进行有效地分类与整理,并提供适当的索引,使教师在使用某方面的知识时,可以有系统且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它是知识管理中实现知识再利用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组织防止因人员流动而造成知识流失的一种重要方法,具体来说,可有以下一些做法:

1.建立博客:首先在校园网上专门建立一个教师博客群,并在博客群中进行相应的分类。学校教师博客将教师的教案、教学笔记、论文、一份教案等显性知识进行有效地分类与整理,将其文件化、档案化和电子化,并存入到教师考核工作中,以便保证知识的储存效率。

2.有效储存:现在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都已融入了较高的人工智能和知识挖掘技术,因而要充分发挥教师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在这方面的作用,从教师的日常工作流程中实现对教师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撷取、捕获和储存。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前面所介绍一些的知识管理小工具,如PowerKM、Mybase等个人知识管理软件对个人的一些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储存。

3.建立视图:我们知道隐性知识分享的重要途径还是要与知识拥有者本人沟通与学习才能获取,因此,学校应对每一位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与专业特长进行分析,建立一种视图,让教师们能按图索骥,知道“谁拥有我需要的知识”,便于直接向他咨询、请他来做报告、指导课题研究、交流互访以及直接登门拜访的方式分享其知识。

(三)知识分享

知识只有经过分享才能升华其价值,因此,知识分享也是教师知识管理流程中较重要的一步。尽管让每个教师都认识到知识分享的重要性非常容易做到,但实际上教师们心里都担心别人没有真正拿出有价值的东西,而自己却傻傻地拿出了看家本领。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建立一种有效的促进知识分享的机制,积极创造知识分享的空间和机会,让教师愿意交流知识,有机会和空间分享他人的知识,同样也热心贡献自己的知识,具体来说,可有以下一些做法:

1.建立师徒结对制:在学校当中运用师徒制的做法就是,让新手教师拜资深、有阅历的经验教师为师。借由这种“老鸟带菜鸟”的方式,可以达到经验交流与传承的作用,实际上也刺激了学校组织内部的知识流通与更新。我们为了强化师徒制的实效,每学年让5年内的新教师自己从区二、三层次骨干教师群中选一位教学师傅,一位班主任师傅,然后签订师徒协议,学年结束进行考评,根据分数奖励师傅,使师徒结对效益最大化。

2.建立合作教学群:教师的教学经验及专业素养都是属于内隐知识的范畴,因而,其最有效的传递方式就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了。因此,运用协作教学或合作教学的方式,可以促进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延伸,以及教学广度与深度的扩展。

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碰到了这样的一道题:

将一个长和宽分别是1833厘米和423厘米的长方形分割成若干个正方形,则正方形最少(  )个?

答案分别是A.8;B.7;C.6;D.5。

(1833,423)=141;

1833÷141=13(个);

423÷141=3(个);

13×3=39(个)。

结果并不再提供的答案中。

这位教师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将这道题上传到教师博客群上进行求教。

有一位教师看到帖子后进行回复:

当这位教师看到别人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道题时,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思维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教师书写博客的过程就是一个内省的过程,而阅读他人博客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交流、比较分析、内省的过程,在这种交流、探讨中,深入地内省进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3.建立信息技术网:信息技术是促进知识分享的一种重要手段,建设校报刊、论坛、校园网站、BBS、网上学术论坛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教师应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彼此之间的知识分享。特别要提一下Blog这一新型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Blog的教育意义就在于将互联网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进一步强化,使其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8]

4.建立教师共同体:所谓“共同体”(community),是由一群与其他人具有共同兴趣或来自同样团体的人们,因为互动的需求所凝聚而成。教师知识共同体则是教师之间借由共同体的互动机制,如讨论区、留言板、聊天室、公布栏等,进行问题讨论和经验寻求,实现彼此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分享。教师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正式或非正式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读书会,聚会、社团活动、联谊会,甚至是平常的沟通、对话、讨论、讲故事及聊天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分享。

5.建立激励机制:知识毕竟是属于个人化的东西,学校还需建立起一种有效激励机制,才能消除教师的某些顾虑和心结,真正促进有意义知识分享发生,当然激励的方式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精神的,只要诱因能直接有效就行。

(四)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是指教师在获取和分享到相关知识后,必须积极地应用到实践中,应用到自身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是促进知识创新与创造的一项重要基础和源泉,相对于教师这一特殊专业情境而言,知识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施展其真知的大舞台。因此,教师应将所分享和学习到教学知识、经验经自己内化吸收后,积极地应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2.应用于教学科研中:科研同样是教师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另一个大舞台,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课堂教学。现代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型”教师,更要成为一个“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不仅要把知识应用到教书育人、课堂教学上,也应当要用到做学问、搞研究上,从而实现教研相长。

3.应用于问题解决中:教师在碰到棘手的教学问题或工作困境时,会搜集和利用各方面的知识,并绞尽脑汁地思考,想方设法地加以克服和解决。因此,对于教学问题的解决与工作瓶颈的克服也是教师知识应用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指解决自身所碰到的问题和工作瓶颈,也包括教师在团队和小组活动中,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甚至是帮助他人解决某方面问题,以及帮助他人成长,等等方面。

知识应用是实现知识创新一个重要环节和步骤,而以上所列举的三个教师知识应用的场合都是引发知识创造与创新的地力,因此,教师要有激情、责任感、使命感地将知识在这些领域进行积极地实践,促进知识创新与创造的发生。

(五)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施行知识管理应达成的一个重要目标。应当来说,教师知识的创新主要是在前面所论述的教师知识SECI(共同化、外化、结合化、内化)转化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的。除此之外,还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呢?毫无疑问,回答是肯定的。以下我们对教师如何创新知识同样也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方法和建议。学校在发展教师知识管理时,可以将这些方法运用或结合到教师知识的SECI过程去。

1.培养随机应变能力。教师欲进行知识创新,首先必须具备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灵活运用能力。就教学来说,任何成功的教学策略,在甲班反应非常好,在乙班却未必可行。因此,教师在取得他人的教学经验、教学观点时,不能依葫芦画瓢,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境加以适度思考,根据教学现场状况进行调整,才能将知识应用得淋漓尽致,并促使知识创新的发生。

2.激发创新思辨能力。教师应通过脑力激荡、画概念地图、思维导图等创造性的思考工具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意问题解决能力,用集思广益的方式来激发新的观念或看法。

3.凸现标杆激励能力。当某名优秀的教师拥有我们所需要的某些独创的教法、技能、工作方法或专利著作时,他应即为我们的标杆学习对象,我们应当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样,当其他学校有卓越的教学流程或教学特色时,亦为本学校组织标杆学习的对象,应组织教师赴校外进行取经活动,以达成知识创造和创新的目的。

4.参与议题讨论能力。当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束时、或是从校外参观学习回来后,应针对活动的计划、过程和成效,进行议题讨论,让教师通过唇枪舌剑的方式,理清思路,激发创意。

5.保持学习兴趣张力。学校组织和教师个人唯有持续不断地进行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如海绵吸水一样地学习和吸收数倍于自己的知识,维持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才能真正赋予自己知识创新的原动力。

(六)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建设学习型教师组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共享与知识的创新,以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因此,知识管理理念对建设学习型学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应该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教学内容,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并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力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指导学生去学习。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快,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只有通过不断的重新学习,不断地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和超越自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

2.开展人性化的管理。人是学习与创新的主体,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赋予他们更多的责任,授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教职工都直接参与对话,与学校同心同德,发挥出最大潜能。要为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教师的个人成长创造出宽松的氛围,唯其如此,教师才能把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拿出来与他人共享,才能激发教师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致力于知识创新。每个人的心智模式影响着个人如何善对客观世界,如何采取行动,决定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因此要懂得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心智模式,并以开放心态去容纳别人。从而激发教师不断挖掘潜能,促进学校发展。

3.学会统筹思考的方式。统筹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事物整体运作的本质,并藉以此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它使人们从关心局部到关心整体,使人们从事物的缓慢变化中察觉这种渐变,并采取主动措施,不等问题成了堆再想办法去解决。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员工会产生大量隐性知识,包括经验和经验化形态的技能,以及隐含于教师所认同的理念中的知识,这些知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柱,对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建设学习型学校,必须充分重视这些隐性知识,统筹思考,促使隐性知识能够全面共享,并且降低隐性知识在学校内部的传递成本。

4.建立规范的约束机制。教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个结构松散的学习组织,应该是一个交互紧密的结构化聚集处,具有一定的社会化力量。[9]教师学习型组织内部的紧密关系不是基于个人主张组织在一起的,教师之间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契约关系,成员都必须为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为学习组织提供技术支持与智慧支持。学习组织内的学习者在参与教师组织学习时须做出必要的承诺,在参与的过程中经得住考验,自觉遵守承诺、克服学习障碍,才能取得最大的学习收获。

(四)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设想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在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将成为一个新的应用趋势。能够应用于知识管理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有知识挖掘技术、知识推理技术、决策支持系统。

1.知识挖掘。知识挖掘是从资料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知识挖掘将无序的信息变为有序的知识,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个人的内隐知识转化为组织的外显知识时,需要知识挖掘技术支持。

2.知识推理。知识管理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从已有的事实推出结论的过程。基于知识的推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问题求解过程中,选择和运用知识,完成问题求解。知识管理的目标在于高效率地利用已有知识,而知识推理技术将会在这一点上给予支持。

3.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的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决策系统和知识管理的结合将会提高知识管理的智能化程度。

前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会看到胜利的曙光。运用知识管理构建校本教研新机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我们只有在时间的见证下不断与时俱进,完善构建机制以及创建方式,才能够取得令人期待的佳绩。

【注释】

[1]Liebowiz J .Building organiz ational intelligence : A know ledge management p rimer .London :CRC Press,2000:22—23.

[2]Broadbent M .The phenomenon o f know ledge management : W hat does it mean to the in f ormation p ro f ession ? Information Outlook,1998,(5):23—36.

[3]O摧DellC.&Grayson C .J .If only we knew what we know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8.

[4]杨明全:《教师知识:来自实践的智慧》,http://xexx.org/showart.asp?art-id=243&eat-id=2。

[5]Krashen S .The Input H ypothesis .Longman,1985.

[6]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扩散》,中央编译出版社1962年版。

[7]任雪飞:《教师知识管理在中小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2007年第5期第29页。

[8]《把Blog植入教育》,《现代教学》2004年2月5日。

[9]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第67—7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