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运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_探索与创新回运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杨炳奎 张邕江摘 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显著特色之一。“任务教学法”的这些特征与现行的英语教学理念之间,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和谐。运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明确其目标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它强调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使用以及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

运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_探索与创新

运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杨炳奎 张邕江

摘 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显著特色之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良,教师观念的转变很关键。我们的实践认为“任务教学法”不仅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推进器,而且它“逼”着教师转变观念。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任务教学法”与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极其吻合,由其来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必将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掌握科学的语言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推进外语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转变学习方式;高中课堂教学重建;研究性学习

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归还学生探究的权利,尊重学生自己的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显著特色之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良,教师观念的转变很关键。我们的实践认为“任务教学法”不仅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推进器,而且它“逼”着教师转变观念。由教育部组织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优化设计任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任务促使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突破语言层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外语教育改革的灵魂。(www.guayunfan.com)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运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改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界推出的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交际化、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外语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为达到具体某一目标而运用语言克服困难,发展认知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获得语言素质的全面提高。显然,“任务教学法”与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宗旨极其吻合,由其来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必将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掌握科学的语言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推进外语素质教育。

一、“任务教学法”体现了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

“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教学。“任务教学法”同传统教学法及交际教学法有差异。鲁子问(2002)总结出了“任务教学法”的五个基本特征:①“任务教学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的形态,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②“任务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③“任务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④“任务教学法”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⑤“任务教学法”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任务教学法”的这些特征与现行的英语教学理念之间,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和谐。同时,“任务教学法”还把语言能力目标与工作能力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每个任务都是一个整体计划,包含各种机会和接触面。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发展了认知潜力,一种有明确目的生成、转换、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和技能的潜力”(夏纪梅,孔宪辉,1998)。运用“任务教学法”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明确其目标主要是体验性目标,它强调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使用以及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任务教学法”理论强调用语言做事情,强调以完成任务作为学习的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时,应重点让学生是把自己看作学习主体,让他们产生自己有能力做这件事的感受,这恰好是英语研究性学习需要达到的目标。

1.“任务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森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因素,在他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自我监测说中的第五假设——感情屏障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认为学习动机强、自信心高、顾虑少的学生感情屏障少,能够接受和吸收较多的语言输入内容,而学习动机弱、自信心低、顾虑多的学生则有较多的感情屏障,结果会妨碍语言输入的接受和吸收。对他而言,第二语言习得中个体差异最主要的根源是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感情屏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某项语言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地获取相关学习资料以及课外知识,这样十分有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由学生自行开展的研究目标和课题往往会使学生付出努力并从中获得自我愉悦感和成功感,每一项学习任务的完成都会保证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兴趣、有价值和有动力。而“任务教学法”活动中所设置的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方式、情境尽量做到真实,这就非常符合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置身于情境当中,学中玩,玩中学,紧紧地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当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感受成功的时候,就会树立起自信心,把兴趣化成动机,豪情满怀地参加到学习中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能克服。

2.“任务教学法”有利于发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布鲁纳等教育家们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处于从旁指导的地位,采用发现法学习。“任务教学法”打破教师在课堂上的垄断地位,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首先是交际者,积极参加传递思想,使自己处在被理解的活动中,尽管他们的英语水平不高,但他们通过交际学交际,在错误和反复实践中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体验重建知识体系。另外,他们也是独立的学习者,他们的情感受到足够的重视,有机会通过发表意见与见解充分展示个性,在学习中养成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对其中有效的策略以及学生努力独立完成任务的态度予以肯定,而且还要提出并演示其他的有效策略,同时强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及掌握新的策略的必要性和益处,确保学生懂得策略使用的意义,即帮助学生自我诊断语言研究性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了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途径,并促使其熟悉自己常用的学习策略并尝试新的策略;有的放矢地使学生的个人学习策略最优化,进而培养他们的自我指导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尽量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并且可以完成的任务,比如用所学的知识编排情境对话、简介我最喜爱的电影/歌曲/科学家/影星/歌星/体育明星/音乐家/画家……、写小短文、设计表格及完成调查报告等,学生为了把任务完成好,课后会花相当多的时间,通过阅读、咨询、网页等各方面查阅资料,不断探索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地指导,作一些示范,提供资料,让学生不断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形成。

3.“任务教学法”有利于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任务教学法”强调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目的语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养成与他人磋商、交流、协调与合作的习惯,促进其语言交际技能的发展。“任务教学法”中所设计的任务大部分依靠小组活动来完成,小组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它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取得良好的效果。小组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是完成任务的可靠保证。在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协商者而且也是奉献者,学生应该学多少就贡献多少,在一种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共同提高。因此,运用这一教学法开展研究性学习,必然会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能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致力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开放的活动空间,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4.“任务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掌握规则的途径一是发现规则,二是创造性地活用规则,发现规则是基础,但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活用规则的能力,因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种能力主要是在实践当中培养起来,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学的实践性,传统的英语教学费时长,收效低,主要弊病在于教师只传授英语文化知识,没有注重如何把知识变为技能,虽然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技能的基础,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正如克拉森所说语言习得产生于自然交际中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学习不能导致习得,查斯顿也认为“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有限的语法规则创造出必要用于交际的句子,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没有经历过的语言环境中创造自己的应答”。根据这些理论,教师应当创造活用语言的机会和情境,让学生见景生情地说出想说的话语。另外,逐步增加研究性学习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学习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外语学习氛围。而“任务教学法”的目的是设计任务尽量真实,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参与、体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来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这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更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也只有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所学的知识才能掌握牢固,语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知识迁移,让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生活实践同英语学习紧密相结合,它能使语言知识真正面向生活,为生活服务,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学生所反应的跨文化交际错误现象也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有利于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减少“汉语式”英语现象的发生,提高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二、“任务教学法”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的实施策略

语言的运用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和复杂性,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语言素质,而且要懂得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潜在困难和矛盾、语言技巧和策略。任务的设计,也即研究性主题的确立,一般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反应原则(response mode demands)。任务要包含处理信息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反应、协商、争论等。(2)交际原则(interactional mode demands)。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要有真实的交际机会和行为。例如,就任务交换意见、策划方案、选择方案、选择方法、寻找信息等等(夏纪梅,孔宪辉,1998)。(3)启发性原则(heuristic mode demands)。研究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启发和诱导下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分以下几个层面进行。

1.探讨学习者策略,总结英语学习规律

学习者策略的研究对英语学习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它使教师更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即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它又能帮助学习者培养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并自觉参与合作学习,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反映英语单词难记,词汇量普遍达不到大纲的要求,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发展。为此,将“英语词汇记忆方法”立为研究性学习专题,组织课题小组展开研究。通过查阅各类介绍单词记忆规律的文献资料,调查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听取有关教师或学者的学术报告,再依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整理归类,最后将研究成果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始终做好指导、管理、参与工作,及时了解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和帮助,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收获,给予肯定和鼓励;采用研究成果中的一些方法进行试验,并在总结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加以推广,形成符合我国学生学习外语认知规律的多种词汇记忆和学习的方法。

2.结合教材特点,研究中西文化差异

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语言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构成文化其他组成部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言是传达文化的媒介,语言教学必然包含文化教学。而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迁移,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自己要对本民族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有较为深刻的了解,能洞察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异同,还要善于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避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误用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完成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外,还应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向学生展现英语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与之相关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从教材中确定研究专题,通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渗透文化教学意识,结合教材内容、文化信息和学生认识特点,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以SEFC Book 2AUnit 3Body Language课文确立研究专题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和书店中的图书、杂志、音像制品以及校园网上的网络资源获取有关西方国家体态语的使用情况,总结出体态语的多种类别,诸如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情绪表露动作、调节性动作、适应性动作等;了解到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再结合本国体态语使用状况,形成“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这一研究性课题,有助于学生在对异域文化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

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英语学习空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交互方式。“在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改变着教与学的关系,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黄年根,章国英,2000)。在英语教学实践的重点开始由“教”转向“学”的今天,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或网上“任务教学法”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共同设计任务,进行指导或参与合作。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并在组内就任务进行分工,或通过阅读搜索网络信息为研究课题服务;或发送电子邮件与异国学生交流信息,协作完成某一研究专题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获得了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具备了善于合作、交往、沟通的团队精神。

例如:笔者在教高中第二册(上)第9单元“Saving the earth”对话课时,也是以role-play为任务设计理念,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像演示,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group work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图像是这样的:

画面中间是不断转动的地球,左右各有一个相同的村庄,但左边有浓烟从远处飘来,使得村庄一片漆黑;而右边是漆黑的浓烟正在飘走,村庄又变得干净了。在这样的环境渲染下,让学生先定一个角色,利用学过的句式并调用自己的认知图式,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当然本课主要是环境)等多角度来讨论这样一个问题:Should the(chemical)factory be built/have been built or not?Why?

此外,笔者曾利用校园网支持的免费电子邮件方式指导学生和相同年龄层次的英国中学生进行网上交流,锻炼了英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增强了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以“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 through Email”(通过电子邮件进一步了解社会)为题让双方学生更好地探讨具体的社会生活、文化风俗和教育问题。该项研究性活动历时近一个学期的时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双方学生互作自我介绍,确定笔友关系。第二阶段,以书信的形式讨论各自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令对方感兴趣的方面,并回答对方学生提出的问题。第三阶段,我方学生总结前两个阶段的体会每人完成一篇论文,内容涉及整个活动的过程和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并请对方笔友提出中肯的意见。这样的网上跨文化交际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们在真实的交际实践中不仅丰富了跨文化交往的知识,也提高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取得了一般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易获得的效果。

三、结束语

“任务教学法”是对交际法的发展,师生共同创演课堂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了实践能力、创造力和综合英语运用能力,是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途径。而英语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外语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个人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和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形成适应学习性社会的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以符合现代教育原则的应用语言学理论——“任务教学法”指导英语研究性实践,将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发展自身潜力和合作能力作为创新教育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本,以学习过程和习得过程为重心,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为成功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William Littlewood.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2]Krashen,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umon Press 1981.

[3]戴炜栋.21世纪语言学习丛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张国扬,黄子成.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01).

[5]夏纪梅,孔宪辉.“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J].外语界,1998年(04).

[6]霍益萍,张人红.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0(11).

[7]黄年根,章国英.英语教学网站建设与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0(03).

[8]鲁子问.任务型英语教学简述[J].学科教育,2002(06):26-30.

(本文发表于核心期刊《全球教育展望》200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