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大学多元化的艺术体育课程体系

云南大学多元化的艺术体育课程体系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兴“艺术体育”深层选项课程则会给云南大学体育带来新的气息,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云南大学“以学生为本”构建多元化“艺术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_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云南大学“以学生为本”构建多元化“艺术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刘 春 陈恒兴[1]

前 言

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高校“艺术体育”体育课程设置应根据高校体育的特点,以终身体育、健康教育为主导思想为切入点,以学生为本,合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www.guayunfan.com)

1.1研究对象

以云南大学为研究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查阅我国高校相关“艺术体育”课程多元化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信息、书籍和论文,以及云南近年来高校开展“艺术体育”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1.2.2调查法

向有关专家、教师、学者和学生现场发放一定的问卷调查表。

1.2.3专家访谈法

针对普通高校“艺术体育”课程多元化发展相关问题,专访了云南省高校相关领导、体育教务负责人、一线教师、学生社团组织、俱乐部以及部分学生,尽可能从不同侧面、角度了解云南省“艺术体育”课程发展的现状。

2结果与分析

2.1云南大学课程体系目标构建

遵循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体育教育教学规律,云南大学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活动相结合,加强管理和监督,使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的目的。基本目标为: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提高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2.2云南大学多元化的“艺术体育”课程体系

随着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全面推进与实施,各省各大学先后开设了各类“艺术体育”选修课程。“艺术体育”的多元化拓展促进了高校体育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学生选择自主多元化、学生拓展空间多元化、教师教学层次多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空间为高校体育提出新的发展。云南大学“艺术体育”课程体系强调学生打好身体基础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通过组织管理的构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使“艺术体育”教育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过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见下图)

“艺术体育”课程体系

2.3云南大学“艺术体育”课程体系特点

2.3.1自主、开放、活泼的生本体育的境界

生本体育即以体育课程为载体,运用主体性体育思想,发展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在活动中创造性地展现自我,亲身体验运动之美、健身之乐,最终自觉地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艺术体育”课程体系的开设体现自主、开放、活泼的特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专业特点、时间安排等自愿选择艺术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学校在给予学生一定的选课自由度的基础上,在课程的内容、时间、场地、教师配置等方面提供充分的健身锻炼空间、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与多样性时间安排,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体育”的丰富多样;多样性的“艺术体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选择,照顾了学生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锻炼需求。

2.3.2合理开设“艺术体育”,课程设置多层次化、逐级分流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艺术体育”课学时有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学生所获得的“艺术体育”能力在终身体育锻炼中的实用和可行性;另外,大学生的理性认识及自主能力较强,要在理论上加以启发和指导,使他们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及如何科学地锻炼;同时,在实践中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艺术体育”课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之在运动中得到身心方面的体验,逐渐培养“艺术体育”意识。云南大学“艺术体育”课程模式是“多层次化,逐级分流”,其含义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的条件,允许学生进行横纵向多方位选择多个层次、多个方向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打破年级界限,最终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体育习惯,拥有自我参与健身锻炼的知识和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基础。

2.3.3深层选项拓展,强化师生互动

云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方式上发生了重大转变,增加了选项课程的比重,特别是深层选项课程的开展,即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在满足兴趣爱好以及良好的身体基础和学科基础发展中,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体育意识及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同时实行再次分流选项,本次分流选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并在云南多民族的地理区域条件下开设民族特色“艺术体育”项目,它将更加丰富我校体育文化的内容,体现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同时符合我校的办学特色,在体育领域首次体现人文参与精神,也将在较高层次上为民族体育文化的挽救、传承和发扬作出贡献。新兴“艺术体育”深层选项课程则会给云南大学体育带来新的气息,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追求卓越,崇尚自然生态,为今后的休闲娱乐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艺术体育”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的同时,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首先,“艺术体育”教师必须健康,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健康即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其次,“艺术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特征和创造“学习竞争”的大环境。再次,“艺术体育”教师具有多重角色,在“知识结构”的更新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培养创新型“艺术体育”教师是全面发展未来体育教师素质教育的根本。最后,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使得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方式、体育与健康观念的影响不断加大,增强教师学习动力。而学生通过教师运动技能的传授、文化思想的教育,以及其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健康向上的体育生活方式。师生互动的强化为“艺术体育”在学校的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3.4扩大课内外互补,实现高校“艺术体育”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云南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以“大课程”的观点统领全局,将体育课程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娱乐,从有形的身体操作延伸到无形的精神塑造,扩大了课堂内外的互补空间。特别是在课外体育活动、达标、项目竞赛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去经历民族或时尚运动,用自己的心灵亲自感悟运动的魅力,对体育的诸多文化、精神有内在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人际关系,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对自然、对人类、对社会的热爱。在普及与提高结合中,积极开展学校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促进学校体育协调发展。另外,充分发挥高校各基层职能部门的作用,如校体育管理部门、学生会、团委、工作站等负责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组织各类形式的“艺术体育”达标与竞赛活动,并采用俱乐部、兴趣组、单项协会、专题讲座或聘请专业教师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使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小型多样。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体育”项目,从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达标竞争中提升心理素质、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以备终身受用。“艺术体育”以锻炼、塑造、追求体育与艺术的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而为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一枝鲜艳之花,给大学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

2.4实施灵活评价、多元的云南大学“艺术体育”课程

云南大学“艺术体育”课程实施将逐渐打破约束力较大的必修形式,出现各具特色、多元化的课程体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自主参与的权利,搭建灵活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平台,让学生的个性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在对学生评价方式上,在以往的以终结性评价和教师评价为主,主体参与性不强、评价领域也很有限的基础上,不仅对评价的主题有所增加,而且在形式上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多元化是当代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将逐步把项目达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态度、社会、心理健康以及健康体育知识的应用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的评价将逐步把项目达标率、学期前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比、学生选课评价反馈、教学态度、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以及更新业务水平的应用提高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真正体现教与学相长,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同时,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参与体育、享受体育,自主构建个人的体育文化体系。主体性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性发展则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有了主体性,学生才得以积极参与到自身体育文化体系的建构当中。

3结论与建议

(1)多元化的“艺术体育”课程体系不仅整合了学校统一资源,而且使体育教学改革与学生需求、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2)多元化的“艺术体育”课程体系具有可操作和可发展的实效特征。

(3)以学生为本多元化“艺术体育”课程,已成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利用科学发展观开发利用现有的条件,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鼓励教师开设“艺术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程传银,鲍志宏.关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课程论思考[J].体育科学,2004(4).

[2]胡飞燕,田雨普.艺术、体育、艺术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

[3]李国忠,杨霞,杨雪芹等.大学体育实用教程[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2002.

【注释】

[1]刘春、陈恒兴,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