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的回回大师与经学世家_回族教育史话

元代的回回大师与经学世家_回族教育史话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的回回大师与经学世家_回族教育史话元代的回回大师与经学世家元代管理伊斯兰教的一个特点是曾经设立了官方的“回回掌教哈的所”,统率一系列的“回回哈的”,不仅主持宗教仪式,还拥有一定民事案件处理权限。这可能是史记载的最早的回族经学世家了。显然,之所以形成这种世袭制度,是与中国穆斯林社会早期“父传子受”式的家传经学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

元代的回回大师与经学世家_回族教育史话

元代的回回大师与经学世家

元代管理伊斯兰教的一个特点是曾经设立了官方的“回回掌教哈的所”,统率一系列的“回回哈的”(宗教法官),不仅主持宗教仪式,还拥有一定民事案件处理权限。这些“哈的”(阿拉伯语al-Qadi音译,或译卡迪、嘎最)就是元代得到官方承认的“回回大师”、宗教权威。《元史》卷102《刑法志》载:“诸哈的大师,止令掌教念经,回回人应有刑名、户婚、钱粮、词讼,并从有司问之。”则说明政府想要限制这些回回哈的大师们的权力,使其停留在宗教领域。既然有为数不少的回回哈的,就需要有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我们尚没有找到相应的文献材料来进一步说明。按照穆斯林的习惯,他们每定居一地,必然会修建清真寺,开办伊斯兰教经学教育。可以推测,在唐宋时代建立的清真寺里,这种以阿拉伯语、波斯语教授伊斯兰教义的经学教育已经开始了。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我们难以找到唐宋时代清真寺经学教育的资料,但元代的资料,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泉州阿拉伯文石刻残片(www.guayunfan.com)

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的泉州清净寺,今已无存。但该寺的一块元至元十年(1350年)的碑刻《重立清净寺碑》今天还保存在圣友寺内。该碑文记载元皇祐年间(1312—1313年),伊朗卡泽龙人不鲁罕丁在这里主持教务长达六十年,被尊称为“摄思廉”(即谢赫·伊斯兰),也就是掌教。后来,不鲁罕丁家族就以“夏”(谢赫)为姓氏,他的儿子叫夏敕,后来继承了他的职位。明朝时候,他的后裔夏彦高(正德年间,1506—1521年)、夏东生(隆庆元年,1567年)、夏日禹(万历三十五、六年,1607—1608年)都曾经主持清净寺。这可能是史记载的最早的回族经学世家了。

根据《重立清净寺碑》,宋代的清净寺不仅有掌教世家“摄思廉夏”,还有一些专门的宗教职务。如苫思丁担任“益绵”(即伊玛目);舍剌甫丁担任“咯悌卜”(后来一般译称海推布,是清真寺三掌教之一),他是伊朗大不里士人,因经商来到中国,据《伊本·白图泰游记》的记载,他能背诵全部《古兰经》,是一名“哈菲兹”和著名的诵读家;萨都丁担任“谟阿津”(宣礼员);阿合昧担任“没塔完里”(相当于今天的学董、寺管会主任)。《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他于1347年到达泉州的时候,拜会了当地的宗教法官(卡迪)塔准丁·艾尔代威里,伊斯法罕人可马伦丁·安都剌,以及上述的夏不鲁罕丁等宗教学者。可见,当时泉州居住的主要是伊朗穆斯林,并保持着良好的宗教传统。

建于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的杭州真教寺,其创建者阿老丁有“回回大师”之称。《伊本·白图泰游记》记载,他在杭州见到了穆斯林宗教法官赫伦丁,当地的掌教(谢赫·伊斯兰),还有当地著名的穆斯林商人埃及人欧斯曼·伊本·安法尼和他的儿孙们,这位埃及人在杭州修建了一座苏非道堂,并修建了一座大清真寺,可能就是指今天的凤凰寺。这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清真寺,现存建筑中仍包含多处宋元时代的遗迹。其中砖石结构的“无梁殿”穹顶上的彩绘图案,其精美程度令人赞叹。

根据以上这些资料分析,元代清真寺里已经具备明代以后称为“三掌教”制度的雏形,即清真寺教务由世袭的伊玛目、海推布、穆安津分工负责。显然,之所以形成这种世袭制度,是与中国穆斯林社会早期“父传子受”式的家传经学教育模式密切相关的。

凤凰寺礼拜殿穹顶上的元代彩绘

那元代存在不存在清真寺办的教育呢?据杨健美所记扬州的一阿拉伯文碑刻,其中就提到了“兴办义学”:

嗣大元至正四年(1344年),平章盖史把忽木儿定致仕归,拟迁本寺,洒扫祈祷,欲以保国安民,距疏奏准,奉圣旨命近传火先等,赏敕鼎镬以建之,颁其额曰“礼拜寺”。赐给本村圩田百八十亩,以为兴办义学之资,其他田地俱属寺中公用者……

这里的“义学”,不能确定其是经学教育还是汉文教育,但既然与兴建清真寺有关,或许是早期回回人兴办经学教育的一个实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