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习检测的策略_课堂教学策略与艺

预习检测的策略_课堂教学策略与艺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都有一些教师只图有预习这一项内容,而不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实际的预习操作过程中搞的是放羊模式,学生不仅不能在一定的方法指导下预习,而且花了预习时间,得不到希望得到的预习效果。这种形式的预习可以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向和要求,克服“放羊”现象。学生在预习时,以完成这份预习检测作为主要目的。

预习检测的策略_课堂教学策略与艺

6 沟通课内外——设计和组织预习的策略

预习特指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法,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习惯。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前提,更是开展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理想方式。十多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学生预习显得越来越重要。

影响预习质量的因素

由于一些教师对于预习在学生学习和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在设计、组织、开展预习过程中存在一些类似于虎头蛇尾、虚张声势等现象,比较突出的有几下几方面。

内容多,形式少。有些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提得很多,繁杂的预习单让学生看了就生畏,再加上教师无暇拓展学生的预习形式和渠道,读读、写写成为最常见的形式,而单一的形式往往使学生对预习失去兴趣。(www.guayunfan.com)

应付多,创新少。不少教师在备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不动脑筋,为了既图省事,又便于操作,总是习惯于对全班学生的预习作业作统一的布置,这种要求上不问学生实际情况的“一刀切”行为,使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通常预习的量还比较大,逼着学生匆匆应付。

布置多,落实少。为了增加课堂教学中讲授的信息量和师生活动的时间,有些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转移到预习中去,但是,有时虽然有预习作业的布置热情,却缺少有效的检查。有即使安排了检查的环节,也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这样做,因为少了检查的约束,对于那些自制力并不强的学生来说,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往往就不去花费多少精力了。(曹春华,2010)

无目标,效果差。有的教师布置学生预习,而事实上对学生该预习什么、怎么预习、为什么要预习,并没有仔细琢磨,只好让学生看书,看书,再看书。对于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则没有进行必要的指导。

无指导,缺方法。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都有一些教师只图有预习这一项内容,而不重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实际的预习操作过程中搞的是放羊模式,学生不仅不能在一定的方法指导下预习,而且花了预习时间,得不到希望得到的预习效果。

无检测,少交流。一些教师在布置了学生进行预习后,把自己置身于局外。不设计检测的习题,也不组织预习结果的交流和研讨,使得学生在预习时抓不住重点、难点,达不到预习目标。因为没有检测,被学生摸清了规律后,就会钻空子,少预习或不预习。

诸如此类的问题,对于预习活动的开展、预习效果的取得、预习质量的提高,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在布置和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时,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努力克服预习中所存在的不好现象,以提高预习的质量。

预习设计的策略

设计预习的习题是一种对预习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预习什么、预习到什么程度、重点思考和研究什么问题、在预习过程中需要关注什么,等等,都可以通过教师在预习前有目的地设计预习题来实现。

预习题设计理念

体现自主探究理念。把预习作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途径。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一个又一个知识学习参与的过程,便是学习主体素质一次又一次重构与发展的过程。预习的过程自然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以最自然、最真实的形式进行求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许多重要的学习品质就是从这里表现出来的。因此,在预习题的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在预习中的主体意识,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精神,调动学生预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有利于学生体现个性。为了让学生在预习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长项,在设计预习题时,必须要重视和分析、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使预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创造性。例如,把预习题设计成“菜单”:提供若干个预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中选择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预习,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预习题设计内容

常规式预习。这是一种在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应用最普遍的预习。每一门学科一般都大致形成了自己学科的一些常规预习形式。像语文学科,常规预习的内容大致要包括单元内容说明、课文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课文文本阅读理解、课文的注释、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等。预习时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画出不懂的字。词、句、段,然后运用查字典解决这些问题,还要求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其他学科一般也都有符合学科教学要求的基本预习形式和内容。

学案式预习。这是近年来所出现并应用广泛的预习形式。教者在学生开展预习活动之前,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预习提纲或预习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依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和研讨。这种形式的预习可以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向和要求,克服“放羊”现象。学案形式:有的由学校组织学科的教研组或备课组集体合作编写,每个学期编成一本,印制成册,和教材一起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在预习时,针对学案的要求进行预习、思考、训练;有的标以活动单的名目,结合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形式,让学生在预习时对照活动单上所开列出来的项目,逐一地做准备,课堂教学中在预习的基础上,按活动单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有的是以预习检测的形式出现的,上面是根据教材、单元、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的预习目标、内容所设计的练习题。学生在预习时,以完成这份预习检测作为主要目的。

实验式预习。在强调课程生活化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在课前设计和安排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对知识的形成与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像小学科学教材上有一个教学内容是《植物的相同与不同》,教师课前安排了一个实验式的预习:让学生从校园、上学途中、农村田野、家的周围,调查有多少种植物,然后把这些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再把不同类别的植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这种实验式的预习,在物理、化学、数学、生物、思品等课程教学时都可以尝试和运用到预习之中。

探究式预习。主要特点是以探究的课题为中心,可一人也可多人一起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有所发现,开展研究,寻找答案,形成成果。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一课时,为了解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怎样的关系的重点和难点,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探究式预习:每个学生剪出12个边长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任意取出几个,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后,记下它的长、宽、面积等一组数据。要求每人至少拼出5个大小或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分别记下相应的每一组数据;然后集中进行观察、探究这几组数据,从中分析归纳出规律来,上课时在全班汇报、交流所得到的结论。

资料收集式预习。特别是在网络越来越普及、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资料、信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种形式的预习被运用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加。像收集教学的背景材料、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的相关资料、有知识的相关信息等,这种形式的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预习过程学到许多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东西。

拓展知识面式预习。课堂教学的知识不仅有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而且有些知识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设计得当的课前预习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预习时收集有关知识的背景资料,而且能有效拓展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认识方向》,可以设计:(1)关于辨认东南西北等有关方向,你能知道哪些方法?(2)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找到南方的家?根据这些预习题预习,可以有效地拓展知识面。

研究重点难点式预习。为了配合课堂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预习题设计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在预习时重点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为新课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像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设计问题: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是怎样规定?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准备8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2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或1平方米。

引导质疑问难式预习。设计预习题,应该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寻得问题的答案,把通过自主探索而不能解决的困惑,记录在预习本上,课堂上提出来讨论和解决。教学《认识用折线表示起始格的条形统计图》可以设计:看一看、比一比:新的条形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填一填、说一说:例题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 )厘米,其他格代表( )厘米。想一想、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在自学中,你有什么数学问题,记录下来。这样的问题则有利于学生在预习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白奇宝,2011)

预习题形式多样化

预习题的设计因为不同学科、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因素,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个性化,在设计预习题时既要考虑因材施教,又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考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预习题设计形式要实现多样化目标,不仅要让学生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让听、说、读、写、演、唱、画、参观、访问、实验、体验、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预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湖南省资兴市第三中学李志清老师从语文课程预习的角度总结出了许多生动的预习设计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诵读预习:为了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直接对话,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在预习中可以采取默读、朗读、猜读,单人读、齐读,接力读、领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诵读,还有使用变形和虚拟的变式读法,比如用歌唱的形式把诗歌唱出来等。其目的是让学生读准、读顺,然后读懂、读深。如《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等课文就适合在自习课上分角色朗读,余光中的《乡愁》适合男女生对读,篇幅较长的小说则适合接力读。

问题带动:通过布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去阅读参考书,查找相关答案。教学《山中访友》,可以设置:作者到山中拜访的朋友有哪些?为什么要去寻找山中的朋友?前一个问题指向文本内容的感知,后一个问题指向文本的理解、指向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态。教学《中国石拱桥》,可以设置: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只举两座桥为例?问题直接指向文本的写作方法。

评点批注:预习时让学生在不看任何参考书的情况下感知文本,然后对文本作初步的自由的评点批注。大到文章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和写作特色,小到精彩词句以及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等,都可以评点批注。这种评点批注的预习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变成文字表达,为课堂教学中质疑讨论做准备。

复述训练:让学生在预习时,在阅读课文之后,使用复述这种训练方式练习叙述课文的内容。它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熟悉课文的内容,尽量用课文语言叙述,有利于学生对文中词语、句式的记忆,内化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通过复述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创造性复述和简要复述的预习方案时,还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作取舍、补充、重组和改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走近作者:有些课文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要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有必要让学生预习时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章走近作者,与作者的生活、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态等进行零距离接触,在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创作心态和创作情感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作者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

走近生活:走近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的预习方法。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金色花》之前,可以设计预习题:准备一则体现母亲关心自己的事例,上课时交流。这样预习可以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更好地体验所学习的内容中的生活。

预习检测的策略

预习检测类似于高考、中考,是学生预习的指挥棒,只有通过预习检测,学生才能感到有一种压力,并由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推进下次预习质量的提高。如果有了预习的布置,而没有预习的检测来进行落实,不仅得不到预习的信息反馈,还可能让一些学生滋长对预习的懈怠心理,从而导致少预习、消极应付、或者不预习的现象。预习检测可以安排要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安排在课前,像自习课、早读课,还可以通过作业来进行检测。课堂上的检测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课堂检测的内容,一是检测预习任务完成情况;二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概念预习检测

概念预习检测的方式:一是在课前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对批阅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情况。二是利用课内时间进行检测。如利用课内前几分钟的时间,运用教师设计的检测题,或让所有学生参加检测,部分同学批阅;或者通过板演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或者通过提问,根据学生发言的结果进行分析。

预习学案的检测

预习学案有检测因为形式的多样化而采取不同的题目类型进行检测。像活动单、预习卡等,应该采取配套的方式进行检测。一是让学生把根据学案预习的结果,抄写在教室前后左右的黑板上,让全班同学逐题进行评判。二是把学案收起来,让小组间运用推磨的形式进行批阅,再在全班交流批阅的结果,让教师和同学一起获取预习情况的反馈。三是组成若干的学习小组,对学案进行研究性批阅,可以互相研究、互相讨论、共同提高。然后再根据课堂的要求把小组内的同学的情况集中汇报给教师。四是由教师直接收取后,全面批阅或按一定的规律从中抽取一定的比例进行批阅,在分析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在讲评的同时,调整或修改课堂教学的方案。

整体内容预习的检测

无论是语文的课文,还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预习检测时一般都要涉及对于整体内容的把握。一是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有针对性地检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重点把握的情况,考查学生预习时对于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因素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可以通过预习本的检查来进行。有些教师已经让他的学生养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预习程序,并把预习的结果写到预习本子上,这里面对于整体内容的把握是其核心内容,通过对预习本的检查则可以检测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三是可以设计专门的检测作业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结合预习的要求完成预习这种经过教师挑选过的作业,然后根据这些有关于整体理解的检测结果,分析学生的预习效果。

研究性活动预习的检测

研究性活动的预习可以是研究性学习、可以是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某一种观察活动、可以是某项实验、可以是一次实践操作,还可以是完成某一项制作项目。检测时可以让小组长分别汇报该小组研究课题探究的情况;可以通过探究做成的成果展示,像图片、报告、成品、数据等;可以是在班级让各个探究小组相互交流。可针对课堂教学的需要,让学生选取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成果中的某一点或某一个侧面进行汇报,不强调面面俱到,一是为了控制时间,二是可以让检测的内容更集中。

预习检测的方式方法,因检测的内容、目的和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除了上述的一些常用的检测方法外,还有一些形式也是为人们所尝试运用的:系列问题提问,可以比较系统地检测学生预习的状况;通过朗读,检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预习的熟悉和理解、体验程度;通过尝试发现,检测学生在预习中观察、实验、探索、分析、归纳情况;通过分析归纳练习,检测学生在预习中对于所预习内容的研究深度……这些检测方式方法,都有一定适应性,对于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积极意义,重要的是如何针对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检测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