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育世纪英才_杏坛撷英石嘴

育世纪英才_杏坛撷英石嘴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育世纪英才_杏坛撷英石嘴办塞上名校 育世纪英才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陈世杰 陈立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72年。1972年3月,学校建成,定名为“大武口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1973年更名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成为一所完全中学。与此同时,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对中层干部、年级部和班主任的目标管理考核。目前学校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目前,拥有48个教学班,3076名在校生,218名教职工。

育世纪英才_杏坛撷英石嘴

办塞上名校 育世纪英才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陈世杰 陈立强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始建于1972年。建校40年来,在历届校长的苦心经营和全体教职工辛勤努力下,从一所名不见经传,最初只有几间平屋瓦舍、占地不足50亩的弹丸之地逐步发展成为环境优美、治学严谨、校风纯正、设施一流、文化气息浓厚、社会声誉很高的现代化高级中学。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楼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彰显个性,培优促特”16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展示了学校办学理念。两侧教学楼上,依次是“创办塞上一流名校、培育国家民族栋梁”,诠释着学校所追求的办学目标,令人不由对这所学校永争第一、追求卓越的精神与气魄所感动。

40年来,三中人用勤劳与汗水、忠诚与智慧、青春与生命谱写了学校发展壮大的历史篇章。

精英会聚谋发展 管理有方业绩辉(www.guayunfan.com)

建校初期的市三中,白纸一张。1971年,第一任校长全登云同志奉命从市一中调往大武口区筹建市三中。他租下养路工区的平房把家搬来,安排年幼的孩子上学后,就找来相关人员为规划建设学校作准备,资金匮乏,老校长就跑工厂、下矿山,到驻地各企业请求支援木材、设备、办公用品。一边筹建学校,一边向洗煤厂和明水湖农场借用教室,办起4个初中班。课余时间、节假日带领师生、家属栽树绿化、平整土地,大搞勤工俭学,解决办学经费,改善师生生活。1972年3月,学校建成,定名为“大武口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1973年更名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成为一所完全中学。1974年,学校送出了121名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1976年,李万敏同志从市一中调任市三中校长,接过了学校发展的第二任接力棒。在任职期间,继承了学校建设初期形成的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团结依靠广大教职工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一干就是整整20年,为学校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针对建校不久,办学条件差、师资严重不足的局面,李万敏校长治学有道,治校有方,他沉稳务实,善于思考,深谋远虑,待人谦和,注意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知人善任,使三中办学质量明显提升,社会声誉逐年提高,为学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978年学校被市政府确定为市属重点中学,1993年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成为一所市属重点高级中学。

1996年,副校长杨忠国同志被提拔担任校长,先后担任过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的经历,使他谙熟教育教学管理之道。在任3年,他重视制度建设,创新管理制度,主持制定学校发展5年规划,创办校内第一本教研刊物《教坛之声》,修订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编印成册,内容为6个方面共53项,涵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管理进一步迈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1999年,周丰禾同志从市一中校长调任市三中校长,在总结继承前任校长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创新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彰显个性,培优促特”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从规范向人文、从结果向过程、从外控向人本的管理模式,逐步做到体制与机制、过程与结果、策略与方法的和谐统一;推行“以岗定员,以职定责,公开竞聘,择优上岗”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推行绩效工资,优劳优酬,多劳多得。注重以人为本,以情暖人,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了学校凝聚力。

2007年6月,市第八中学校长陈世杰同志调任市三中校长,接过了市三中校长的第5任接力棒,他工作扎实,作风严谨,成长于教育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陈校长走马上任以后,审时度势,召开教代会,对学校发展现状和目前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讨论,主持制定了学校新一轮发展5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学校发展方向、目标任务,鲜明地提出了“走内涵式发展,以文化立校”的办学思路。在管理体制上,将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年级部管理职责,逐步将原来的三级管理过渡为二级管理,增设了年级部副主任。与此同时,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对中层干部、年级部和班主任的目标管理考核。目前学校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

40年来,三中人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实现了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机制理念不断创新,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的过程。1999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自治区先进“教工之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仅2001年至2007年,就有22名学生先后考入北大、清华,1526名学生考入各类重点大学。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办学效益,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愿望,2002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对市三中实施易地迁建,新校区占地面积138亩,设计规模为60个教学班,完全按照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规划建设。2005年7月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当年经自治区政府评估验收,被评定为全区首批8所一级一类示范性高中。目前,拥有48个教学班,3076名在校生,218名教职工。

科研助腾飞 师资是关键

多年来,市三中始终坚持科研兴校,把努力建设一支德高、艺精、绩优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学追求的目标,“让教学成为艺术,让教师成为专家”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方针。为了从整体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师德建设上,坚持开展“铸师魂、修师德、练师功、树师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对教师提出“四力”要求:一是强化以三中为荣的主人翁意识,要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尚职业道德,以人格魄力影响学生;二是要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魄力影响学生;三是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以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四是在业务上要善于学习,游刃有余,以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影响学生。在教学上,狠抓常规管理,坚持从“备、讲、批、辅、考、评”等重点环节抓起,力求体现“新课标”思想,从过去重点为“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从而确保了课堂教学质量。在教科研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专业培训,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教研组长听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定期开展教育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评比。举办“教师论坛”,围绕“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确定的课题,鼓励中青年教师主动参与研讨,营造交流学习氛围,培育教改教研带头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步伐,按照“一年入格,三年合格,六年风格”的培养思路,通过“结对子,压担子,指路子,让位子”,采取自主学习、专题讲座、名师指导、考察交流,评选“师德标兵、教坛之星”等形式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搭建平台。一系列得力措施,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积极性,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一批专家型教师尽展风采。目前,学校187名专任教师中,有特级教师1名,市级“313”人才1名,市级专家2名,高级教师45名,研究生(含在读)16名,自治区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骨干教师22名;学校有自治区级研究课题7个,市级研究课题15个;近3年各科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21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74篇;有3名教师荣获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名教师获三等奖;全国信息技术、音乐技能大赛中有2名教师获一等奖;全区优质课比赛中,有4名教师获一等奖,6名教师获二等奖;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学科奥赛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学科中,每年有多人次获奖。

育人显特色 基地作保证

在德育工作方面,坚持五育并重,德育为首。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学校、家庭、社会几个环节入手,整体构建德育工作目标体系,确立各年级德育工作主要内容、活动主题和实施途径。坚持对学生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发挥学生会“自治”作用,每月安排两个自主管理实践班参与学校管理,清理环境卫生,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班级卫生,两操情况,开展班容班风考核评比,督查学生不良行为,及时反馈德育处和年级部、班主任。充分利用节庆日、纪念日,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国防和科技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成为爱国有志、文明有礼、行为有范、立身有为的四有青年。近年来,不断拓展德育途径,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创建德育实践基地,发挥德育基地育人功能,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德育工作特色。从2003年起,先后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爱心教育基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市场经济教育基地”“工业实践教育基地”和“新农村建设教育基地”等7个教育基地。德育基地建设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利用节假日分批组织学生到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参观体验活动,使学生既增长了见识,了解了社会,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拓展了多方面的素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家长的肯定和赞赏。

抓素质教育 促全面发展

在抓好教育教学的同时,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学校设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排练厅,建成了400米标准塑胶运动场、8个篮球场、排球场、室内体育馆,配备了各类先进的音乐、美术、体育器材,开设了体育保健课,音乐、美术欣赏课,为学生体育锻炼、艺术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平时非常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创办了《石嘴山三中》校报、校园网,开设了文学、书法、绘画、舞蹈、器乐、诗歌朗诵等10多个课外活动社团,组建了足球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等运动队,常年开展活动和训练,定期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和各类体育比赛,多次组织参加区、市大型文艺会演和体育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两次被评为“自治区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2年评为“自治区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并荣获教育部“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7年被评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美术课推陈出新,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书法绘画比赛,在2007年教育部举办的第12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中,有6名同学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科技俱乐部组成湿地保护课外活动小组,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座谈、实验等方式,所进行的实验课题获自治区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科技发明作品“植物干湿土壤监测自动报警供水系统”“根据生态水族箱成功建造半封闭人工湿地”获三等奖。

美化校园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制定了《石嘴山市三中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在新校规划建设中,设计建设了“榜园”“紫园”“桃园”“时光园”4个蕴涵丰富文化意味的园林小品,种植草坪和各种树木花卉近百种,绿化面积达到41%,各教学楼上分别镶嵌着“勤奋、好学、求实、创新”的校训,“朴实、有志、有爱、自信”的校风,“进取、勤奋、慎思、敏学”的学风和“崇德、关爱、善教、博学”的教风。教室走廊悬挂着精心制作的各种名人格言,图文并茂,励人心志。整个校园建筑设计风格,以校门为中心,沿一条中轴线向两边依次有序排开,布局严谨、规范,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充满着现代气息。道路两旁,绿树成行,教学区内“四园”绿地,芳草萋萋,绿树掩映。整个校园洋溢着一种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艺术之美、和谐之美,对师生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忆往昔,锐意改革创辉煌;展未来,与时俱进写华章。我们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质量观,把建设一支观念新、师德高、业务精、人品正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坚持走“以人为本,内涵发展,文化立校的办学道路”,以“团结、拼搏、争先、奋进”的三中精神凝聚人心,三中人一定会朝着既定的目标阔步前进,再创新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