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课堂“十分钟书面作业”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课堂“十分钟书面作业”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从教育时间学的视角,提出在课堂中利用“十分钟书面作业”“趁热打铁”,从而提升语文作业的价值。而课堂的“十分钟书面作业”时间的安排同样讲究科学性,因教学内容、设计而异,既可以安排在后四分之一时段,也可以分2~3个小版块分散安排。

语文课堂“十分钟书面作业”的思考与实践_聚焦课改 决胜课

语文课堂“十分钟书面作业”的思考与实践

杭州市学军小学 郑秋霞

教育家布卢姆非常强调教学的反馈,他不仅要求反馈的科学性,而且要求反馈的及时性。教育家加涅将学习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后四个阶段均通过作业表现出来。

调查显示,在现实的语文作业中,知识巩固类多,实践应用类少,教师布置作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作业形式单调枯燥,作业方式简单机械。

语文作业亟须找到一条通向“轻负高质”的捷径。笔者从教育时间学的视角,提出在课堂中利用“十分钟书面作业”“趁热打铁”,从而提升语文作业的价值。(www.guayunfan.com)

一、作业内容:因“材”制宜,避免随意性

书面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一部分,理应引起老师们足够的重视,向“巧练”要质量。这绝不是形式上的十分钟,而是紧扣课时目标,促进目标有效达成的实在意义上的十分钟。

(一)词语巩固:作业中体现学以致用

谈到积累,平时用得较多的是摘抄、背诵,但积累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运用。如果把摘抄和运用词语设计在一道习题中,那多好!如:《卖木雕的少年》要求积累四字好词,教师可以设计一组填空题,让学生选择本课学到的四字好词填入句中:“大瀑布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其中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我一看就(爱不释手)。”这样,既抄写了词语,又不显枯燥,还训练了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二)句式积累:作业中发展文本对话

句式训练是儿童思维和语言发展的台阶,情感积极向上攀登的扶手。可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情味浓浓的语文课堂上,因句式训练的出现而阻碍了学生与文本主人公的对话、情感沟通。曾听一位名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在学习关键句“我发现前面60多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到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时,老师先通过调换分句的语序让学生分辨句式“不但……还(而且)……甚至”中三个词语所表示的程度不同,然后联系文本内容设计情感化的句式训练:运用这一句式写出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时必须纹丝不动的原因。这样的作业设计,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将句式练习成为学生感悟文本,宣泄积极情感的渠道,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片段拓展:作业中深化文本内涵

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巩固下来,依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的成果应该通过“同化”和“顺应”,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得到丰富。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练习设计中,通过片段拓展练习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如《绝招》展现了三个农村小伙伴比绝招的场景,但对于小柱子怎样练成速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绝招没有展开描写,让学生想象写“小柱子怎样练绝招”,既发展语言,又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本领是要练出来的”。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是加深对文本这一价值观的认同和呈现。

二、作业时间:科学安排,避免盲目性

从时间效益的角度看,捕捉与利用教育时机能获得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教育时机出现之际,受教育者有着迫切需要获得指导的饥渴感,主动精神最强,心理准备也最充分。教师结合课文的学习,捕捉并精心设计课堂作业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课堂的“十分钟书面作业”时间的安排同样讲究科学性,因教学内容、设计而异,既可以安排在后四分之一时段,也可以分2~3个小版块分散安排。

(一)备课中把作业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之中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应解读课后习题,这里渗透着编者的意图,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一个参考维度;通盘考虑配套练习册,有机整合,把某些习题的指导融入朗读感悟的环节设计中,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零碎的讲解,且易使学生头脑中建构的知识体系清晰化。如《蟋蟀的住宅》、《课堂作业本》前3题为基础题,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后作为自我检测题完成。第4、5题为理解拓展题,与课后习题相关联,可以统整考虑:课内阅读题通过教学中对课后习题2的两个大问题展开讨论,学完相关段落即可让学生落笔练习;拟人句积累与课后习题1、3融合,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领悟到拟人手法的妙处。

(二)教学中把作业有效融入阅读理解中

作业不是教学的附属部分,而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更新观念,着眼于全体学生,改变作业的内容与形式,优化作业设计,使学生在应用知识中进行“自我建构”,张扬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如:《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介绍了科学家推想的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段落很长,为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可以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同时尝试填写表格,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脉络。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朗读感悟,理解文本内容与学习表达方法双管齐下。

(三)教学后把作业有意融入巩固总结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计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只要言之有理,老师都会给予肯定,如果在一片热热闹闹的讨论过后,课堂戛然而止,那就没有关注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课堂讨论的内容若没能及时地帮助梳理,学生便很快淡忘。所以对某些课文中的关键性问题,有必要在热烈的课堂讨论之后,让学生落笔梳理脉络。如:《检阅》一课,课堂上围绕观众们的两句评价语“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展开研读,学完课文,就让学生书面回答:“为什么观众们称赞‘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设计练习,应以“有效”为着眼点,朴实而传统的问答题若运用得当,同样有它独特的效果。

三、作业形式:生动活泼,关注趣味性

设计作业时,明确要求,讲究方法,并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尽可能做到以趣激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去,不产生厌烦情绪,更不把做作业看成是一种负担。

(一)放入“调味品”,凸显作业的实践性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还应充分考虑学习主体,即各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与生活接轨,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促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主地获得新知,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尽量放进一些“佐料”,使作业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如:低段字词巩固性作业可以设计一个个有趣的情境:“走迷宫”、“把小鸟送回家”、“小猫钓鱼”、“投篮”、“足球小将射门”等。中高段学生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抓住自己从广播、电视、影片、阅读、观察、实践等渠道获取的信息,写写“一分钟练笔”,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度,培养快速表达的能力,渗透价值观的引导,同时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二)采用“作业超市”,凸显作业的自主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指向,学习程度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在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作业,这样既能使学生带着愉悦的情感体验完成作业,又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发展。如: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巧妙设计基础类的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注意设计一些弹性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正如加德纳所说,教育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是引导他们走入适应的领域,使其因智能得以发挥而获得最大的成就感。

四、作业指导:收放有度,追求实效性

(一)过程中有机融合

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无痕地进行作业指导,做后反馈。讲和练都是紧扣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所以内容上应该是融合的。如:《燕子专列》有一道读写结合片段练习“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我首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春寒,感受人们博大的爱心,并结合插图,拓展想象贝蒂救助燕子的细节。交流中既发展了语言,又唤起了爱心,事实上,这都是班上孩子自己想出的救助行为啊!写话时,学生能很自然地联系细节来谈贝蒂对自然界生灵的爱护,表达自己的佩服之情,这就是得益于过程中的指导。

(二)下笔前先行辅导

作业前,教师有针对性地强化指导,做后反馈。针对难以融进教学过程中指导的习题或难度较大的习题,做前先讨论、讲解,再落笔,避免走弯路。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两首送别诗后,要拓展积累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这就有必要对学生收集到的古诗词先展开交流学习,扫除字词理解的障碍,把握诗词的情感内核,然后动笔完成多种形式的积累训练。

(三)练习中实时监控

学生做练习,老师该做“警察”,敏锐地捕捉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纠正。我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巡视中重点看一个大组,“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不同层次的学生中选取对象面批或了解情况;提高性练习多关注优生,讲评时可以挑选尖子“引路”;基础性的练习更多地关注弱势学生,可以多次一对一的辅导。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部分学生,尤其对班级中“两头”学生的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实践显示,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

(四)批改后错例讲解

简单的习题可直接用于检测,批改后,教师通过作业中所反映的情况,可以对同学们的学习状况及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抓住集中错例集中讲评,强化训练,或个别错例个别辅导,切切实实地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这样一来,作业就好比一个学生的“肌肤”,教师通过“望、闻、问、切”,或“疾在肌肤”,或“疾在膝里”,或“疾在骨髓”,就一目了然,心如明镜了。

五、作业评价:多元开放,体现发展性

(一)即时评价,体验成功

评价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虽然“十分钟课堂作业”留给评价的时间并不多,但巧妙地施以评价同样会唤起学生上进的动力。作业讲评中,对优秀作业的大力表扬,对不尽如人意的作业善意点拨,这种充满关爱的言语性评价会温暖学生的心灵;给自己写得漂亮的字、精彩的写话打颗五角星,这是一种自我激励性评价,长期坚持,会培养起学生一种纵向比较评价的意识;同桌或小组里的学习伙伴互相交流,欣赏或评议,这又是一种生生互动评价。

(二)“绿卡”评价,整体发展

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在我校“让儿童成为儿童”的课题研究中,推出了学科“绿卡”制度,为了永葆“绿卡”的魅力,我考虑了争“绿卡”的梯度,在班上实施了“作业争章机制”,争效率章、正确章、书写章、发表章,兑换“语文学科绿卡”,可以免做部分作业,可以提升单元卷成绩,可以计入学期综合积分……用处多多!

(三)延后评价,保护自信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个性差异的生命体。课堂巡视中,若发现个别学生的作业面貌不尽如人意,或出现反常,老师切不可贸然批评,可以先给予正常化的点拨,若不奏效,可在课后与学生个别交谈。若了解到是因为知识没有掌握,能力没有形成,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及时给他补课,等他有能力完成后再施以激励性的评价;若了解到孩子的情绪遇到了危机,老师应热情关心,帮他调整好心态,重新完成作业;若只是态度的原因,要进行饱含关爱与宽容的批评,允许给一次补救、再评价的机会。延后评价也是一种“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