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态度_传承与嬗变_语文

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态度_传承与嬗变_语文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社会对其要求含有丰富的人文性。“爱”是语文教师正向的专业态度的核心。语文教育是一个需要爱的事业,没有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一切教育行为都不可能发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敬业爱生是其专业态度的最起码标志。

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态度_传承与嬗变_语文

二、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态度

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态度是指推动语文教师做出某种教育教学行为的念头。它是在教师实现教育理想信念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品质,动机是教师行为的内在基础,态度是教师行为的外在表现。

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语文教学采取一定的行为并达到预期效果,这就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需要的性质不同,引发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也就不同。由于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也就决定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有多种类型。

(一)动机

根据动机的性质,我们可以将语文教师的专业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www.guayunfan.com)

1.生理动机

也称驱力或个人动机,是由语文教师对语文教育活动本身的兴趣或个人的基本需求而引发的专业动机。语文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人,具有生存、交往、自尊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要,比如希望在待遇、住房、子女上学就业及生活等方面有良好保障,或者语文教师天生就对语言文字感兴趣,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学习和娱乐,因而敬业乐业,同时也满足自己的创造需求和成就需求。

2.社会动机

是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职业要求引发的专业动机。语文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社会对其要求含有丰富的人文性。第一,语文教师要继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增加知识储存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以适应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第二,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得以提高,学业得以成就,就必须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教书育人上,就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三,语文教师要全方位地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对合格语文教师的要求激发了他们的良好动机。

(二)态度

专业态度是语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教学经验累积的结果。热情与冷漠、勇敢与胆怯、勤奋与懒惰、进取与退缩等词语,都是用来说明教师的态度倾向和行为特点的。依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语文教师的专业态度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种:由积极的强化形成正向的态度,由消极的负强化形成负向的态度[40]。

1.正向的语文教师专业态度

是正强化的结果,是教师在长期的语文中不断产生灵感,不断体验成功和喜悦,逐渐形成对从事语文教育事业的良好感受,这种成就感受又越发促使教师去研究更深的教育教学规律,从而获得新的顶峰体验,如此反复的强化便形成了语文教师正确的专业态度。“爱”是语文教师正向的专业态度的核心。鲁迅先生曾言:“教育是根植于爱的。”语文教育是一个需要爱的事业,没有对语文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一切教育行为都不可能发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敬业爱生是其专业态度的最起码标志。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态度,指语文教师对其职业的特性及社会价值的一种认同或评价,如“敬业精神与责任感”,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心尽力完成岗位所赋予的各项职责;所付出的劳动及效绩,应不辜负社会给予的地位、荣誉和报酬;将自己所有的工作置于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为社会和个人发展提供精神和知识服务,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一些态度上也需有比较彻底的转变。在赵中建看来,一个教师在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时所应具有的态度有如下一些特征:对学生怀有积极的期望;意识到学生所关心所需要的东西;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努力工作以建立师生相互之间的和睦关系;诊断问题并采取措施和行动;构建过程以促进积极的学习;将教学方法同学生所关心的东西联系起来[41]。叶澜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的课程,学科教学的内容缺乏生命色彩,这是造成学科育人价值贫乏的深层次原因。”[42]语文新课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不再是“传经布道”的场所,而是语文教师教学生命的流动过程。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良好的专业态度,把教育看成自己的生命,把教学当成了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2.负向的语文教师专业态度

大都把从教看做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即“混饭吃”。从前面关于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结果可知,我国目前还有相当部分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师职业有态度不够积极,“不喜欢”语文教师工作的调查人数的占14.8%,还有相当一部分表示希望调离语文教育工作岗位。具体表现在对学生没有爱心和耐心,认为“孺子不可教”,并过多运用权威关系(主要是奖、惩的方式)来影响学生,情绪反应过度;对教学完全缺乏热情,得过且过,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并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或盼望早日退休。这种专业态度常常会在教师之间得到互相的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乃至社会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