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愉快教育的创造性特征_教师如何实施愉快

愉快教育的创造性特征_教师如何实施愉快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愉快教育的创造性特征_教师如何实施愉快第一节 愉快教育的创造性特征一、愉快教育强调发挥主体的创造性1.主体创造是愉快教育的核心主体创造是指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劳动,是一种智慧型的创造性劳动,而主体创造的结果是否完美,取决于主体结构内在素质以及主体积极性的发挥水平。没有学生的创造。停止了创造,便是停止了生命。愉快教育所要培养的正是这种创造的人。

愉快教育的创造性特征_教师如何实施愉快

第一节 愉快教育的创造性特征

一、愉快教育强调发挥主体的创造性

1.主体创造是愉快教育的核心

主体创造是指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劳动,是一种智慧型的创造性劳动,而主体创造的结果是否完美,取决于主体结构内在素质以及主体积极性的发挥水平。例如,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教学特色,也就没有愉快的体验和愉快的感受,也就没有愉快教育。

教师需要对教材有创造性的分析和综合,并把它组织成为学生可接受的知识体系,运用教师自身特有的语言风格,准确而通俗地教给学生,针对动态中的教学对象,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用智慧和内在魅力去赋予教材以活力,赋予学生以爱心,把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探索知识,获得学习上的成功。(www.guayunfan.com)

2.愉快教育又是主体创造的结果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认识的愉悦感……的重要源泉,就是体验和感受到,知识就是我本人的精力紧张施用的结果,是探索和创造的结果,亦即用思维和心灵劳动的结果。”没有学生的创造。学生就无认识的美感可言;没有教师的创造,更无教育之美可言。只有教育过程充满创造性,不断确立和内化,提高主体的能力,才会有教育的美感。

愉快教育源于师生的创造,只有把师生的创造性发挥出来,提高教师的创造素质和水平,使之成为主体,真正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才能有蓬勃生动的愉快教育。

二、愉快教育就是创造教育

人按其本质来说是创造者。人类存在方式的本质就在于这种创造性。动物生存的方式是通过改变自身机体来适应环境,因此才有生物的进化。人则是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让环境适应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的世界,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人自己。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创造。停止了创造,便是停止了生命。因此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智慧的最高表现,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只有创造的人,才是历史的主人。愉快教育所要培养的正是这种创造的人。创造也是儿童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创造力并不是少数杰出人物所独有。正如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验到其他活动中无法领略到的愉快,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创造不是在一套特别的教育手段中训练出来的,而是由学生生活的整个环境氛围中培养出来的。学校作为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环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也能够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恩格斯曾描述过当时的爱北斐特中学,说这个学校经费充足,可以招聘最好的教师,开设完整的班级。但这个学校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背书制度,这种制度半年的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好奇心是儿童时期创造的萌芽,独立性是少年时期创造的萌芽。必须使学生整个生活背景,包括社会家庭、学校都成为鼓励和发展好奇、独立的环境,而这个环境首先应该是充满爱、充满美、充满兴趣的愉快的环境。

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说知识还可以靠灌输注入来传授,靠死记硬背来获得,那么创造性是无论如何不能靠灌注、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的。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启发。启发,严格来说不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它可以运用于谈话法、发现法,也可以运用于讲授法、演示法。

愉快教育认为,无论哪种教育方法都要贯彻启发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创造力也获得相应的发展。启发也可以看成是教师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如已知概念和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已有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以便使学生面临具体问题,刺激思维的积极性。

创造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探索。要培养学生一种探索、研究的精神,使学生的思考带有研究性,并在观察、思考、分析、对比中发现真理。这就要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鼓励学生一直保持好问的态度,并形成一种强烈的发现问题的意识。对于同一事物或情景,有人看不出问题,有人能看出许多问题,也有人能从一些尽人皆知、微不足道的现象中提出一些使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取决于有没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应该提倡学生对于现有的知识体系、现有的理论性结论、现有课本叙述、教师讲解的不满足感。满足了就不能发现问题,无法进一步探究。早在1982年,有所小学就向教师提出在教学中采用多启发、多直观、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有主见、有创见的“三多三鼓励”的方法。这就是创造教育的教学方法。实践已经证明,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发展创造精神。宋代学者朱熹专门写了一首诗,阐述学习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辩证关系,诗云:“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疑。”创造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激疑、生疑、析疑、解疑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还要让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自信感,从而体验到一种探索、思考和创造的愉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