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社团

浙江工业大学的学生社团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探析_科学精神和人文精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探析陈 晓 胡一锋 孙建强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重要的新领域。2003年,我校屏峰校区开园后,学生社团的规模得到更大的发展。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探析_科学精神和人文

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探析

陈 晓 胡一锋 孙建强

(浙江工业大学团委 杭州 310014)

摘 要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重要的新领域。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团委在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本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坚持“在繁荣中引导,在发展中提高”的方针和“加强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学生社团“整体化规划、系统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社会化运作”为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学生社团的繁荣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学生社团 社团联盟 社团发展(www.guayunfan.com)

一、我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

(一)我校学生社团的基本情况

1.数量众多,学生参与面广

我校学生社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成立于1983年的海韵文学社是我校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此后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至今仍焕发其青春活力。近几年,我校学生社团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从图1可见,社团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1998年我校有校院两级学生社团72个,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有3500多人;1999年有两级社团90个,参加学生5100余人;2000年有两级社团113个,参加学生6000余人;2001年有两级社团121个,参加学生7000余人;2003年有两级社团211个,参加学生11000人;据2005年3月底校社团联盟的最新统计数据,有15000多名学生参加了214个社团的活动,占全校在校生总数的75%。另据调查,至少有90%以上的在校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不同的社团成员也相互交叉重叠,一部分大学生同时参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团。2003年,我校屏峰校区开园后,学生社团的规模得到更大的发展。据2005年4月的学校社团联盟学生社团注册结果显示,目前注册于朝晖校区的社团有96个,注册于屏峰校区的社团有62个,注册于之江校区的社团有56个(见图2,以上数据不重复统计在多个校区设有分社团的学生社团数量)。由于我校低年级学生都在屏峰校区学习、生活,在屏峰校区设有分社团的学生社团达到140个之多。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和参与学生的日渐增多,使学生社团在校园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图1 1998年至2005年我校社团数量增长图 

图2 2005年4月学生社团注册校区分布

2.类型齐全,布局结构合理

截止到2005年3月底,我校现有的214个学生社团中,理论研究型社团有33个,以大学生邓小平理论读书会为例,现已确定了“校有总会、校区、学院有分会”的总体格局;学术科技型社团是各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建立的学生社团,现有计算机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医药科技协会等54个;文学艺术型社团是以音乐、文学等兴趣爱好为基础建立的社团,现有海韵文学社、星星索艺术团、萤星剧社、灰姑娘话剧社等共48个;体育竞技型社团是以大学生对体育竞技的热衷为凝聚力的社团,现有足球俱乐部、HB篮球球迷协会、羽毛球协会等26个;实践公益型社团则是以大学生自我锻炼、服务社会为目标建立起来的社团,现有(注册)志愿者协会、爱心行动协会、21世纪健康协会等共53个(见图3)。

图3 2005年4月最新社团类型比例

3.社团成员与骨干以低年级学生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参与我校学生社团的学生中,大一年级学生占42.3%,大二年级占32.2%,大三年级占21.1%,大四年级占4.4%;社团骨干的分布依次为:大一年级占19.2%,大二年级占48.3%,大三年级占30.7%,大四年级占1.8%。可见社团成员主要以一二年级为主,社团骨干主要以二三年级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大一学生刚入大学,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鲜和好奇,加入学生社团的热情很高,想要锻炼自己能力的欲望很强;二三年级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渐渐成为学生社团的骨干力量,而到了大三下学期,尤其是大四,大部分学生则迫于继续深造与就业压力,对社团活动不再热衷,更多的学生选择干脆不参加社团活动。

(二)我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特点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发展,我校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团员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形成了“学校搭台、社团唱戏”的良好工作局面。

1.以创新教育为先导,求新求异

高校学生的社团组织、社团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学生社团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实行“学科交叉,文理渗透,各扬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广泛开展内容综合、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校“社团之星”的评选、校未来企业家协会每年的职业生涯设计大赛、IE英语协会的出国留学咨询会、海潮诗词协会的“同一首诗”专场演出、心理健康协会的心理健康宣传月、计算机协会的数字杭州——百万市民网上行等等活动都有着新颖的载体,大胆的创意,在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社团成员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在校内外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

2.以科技创新为龙头,求高求精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学生社团的科技创新活动较好地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各类科技文化节,诸如电脑节、生物科技节等以及全省乃至全国各类学术竞赛中,学生社团都成了“主角”。如成立于1995年的校数学建模协会每年都代表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取得了全国一等奖二次、全国二等奖二次及十多项省级奖;电子协会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全国二等奖二次、省级奖十余次。校计算机协会制作的“TOP88搜索引擎”项目获1999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在全国获鼓励奖,计算机协会成员研究开发的计算机太极链技术获得了10万元的风险投资,组成全省第一家“学生公司”,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3.以实践锻炼为主旨,求实求效

学生社团是团员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形载体,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学生社团通过组织志愿服务、座谈会、走访调查、影视欣赏、演讲辩论、网络交流等等灵活多样的活动,使大学生们从亲身体验、自己动手中增强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例如成立于2001年的浙江工业大学(注册)志愿者协会通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已经逐步形成了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一帮一”互助、社区共建为重点,以创建富有特色的青年志愿者基地为依托,假期与课余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校邓小平理论读书会经过七年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摸索之后,代表性的《晨思报》、晨思网、《晨思时评》、《晨思论文集》、“三个代表思想”流动车、知识竞赛、红色书库等已形成“邓读会”独特的“晨思文化”。“米妥尔”艺术摄影协会则以“学习、实践”为方阵,本着“培养摄影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户外采风、学习、实践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我校对社团建设发展的几项基本举措

认识的到位为工作实践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学校团委在党委的重视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制定政策,整合资源,规范管理,加强引导,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努力促进学生社团的繁荣和发展。

1.争取资源,出台政策,为学生社团的繁荣提供舞台

学校建设学生社团的指导思想就是根据大学生成才的需求,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了繁荣学生社团,我们提出了“让每个学生在就学期间至少参加一个学生社团”的工作口号,并为此采取了两项有效措施:

一是改革现行教学方式,制订相关政策吸引同学参加学生社团活动。1999年制订的《浙江工业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明确指出,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具体方式与手段,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这就把学生社团的繁荣纳入了学校教学体制,使之获得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参加校邓小平理论读书会的会员在考核合格的基础上就可以免修《邓小平理论原著》这门课程并获得二个学分,而我校的一些文科专业则将邓小平理论读书会作为课外实践基地。

二是为社团提供展示的舞台,努力使之成为成才的渠道,从而吸引广大学生踊跃组建和参加社团。首先以竞赛为抓手繁荣社团活动,如针对文学艺术型社团,我校每年进行戏剧小品竞赛、演讲比赛、校园歌曲创作比赛、多媒体制作竞赛等,使社团的活动具有竞赛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推荐优秀文艺节目参加省市的大型文艺汇演,激发社团的积极性。其次,吸收各类社团的成员直接参与到学校职能部门的工作中,如摄影协会的会员直接参加校内电视节目的制作、重要活动的摄影等,各学院文学爱好者都已成为学院院报的采编骨干。

2.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社团管理基本理念,确保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学生社团建立在社团成员兴趣爱好、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相对一致的基础上,以完善人格、提升自身素质为宗旨,因此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本,这是符合学生社团发展规律的。另外,在以学生为本、大力扶植学生社团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也是必需的。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社团的自我管理和外部规范的协调。2002年,校团委在原社团管理中心的基础上组建校社团联盟,并逐渐形成校社团联盟的管理、院级社团联盟(分社管中心)、社团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社团的三级管理体系趋向于管理的统一化,强调分级管理而非多头管理,同时也提出“管理、服务、建设、发展,以管理推动服务,以服务促进建设”的工作理念,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功能转变。

二是注重规范管理和制度管理。为了有效保障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开展活动,2000年,校团委拟定了《浙江工业大学社团管理条例(试行)》,之后又陆续出台了《浙江工业大学社团财务管理条例》、《浙江工业大学社团等级评定办法》、《浙江工业大学十佳社团评比办法》等一系列制度;2004年,根据学生社团活动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校团委又在《浙江工业大学社团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浙江工业大学社团建设的若干意见》。另外,校团委还授权校社团联盟负责对学生社团的资格审查、学期注册、活动考核、年终考评等。

三是实行分类指导。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和各类学生社团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规律,我们制订了“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大力扶植科技服务型社团,监督保证文学艺术型、体育竞技型社团,努力倡导实践公益型社团”的政策,加以调控指导。

3.实行学生社团导师制,加大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学生社团上水平、上层次

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但是,教师的参与和必要的投入则是学生社团上层次、上水平的关键所在。为贯彻落实“在繁荣中引导,在发展中提高”的学生社团工作方针,我们在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及保障投入上都做了不少工作:

一是树立“全员德育”观念,鼓励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老师积极地介入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社团建设提供教师指导力量的保障。为了在制度上落实教师积极介入学生社团活动,学校把教师在这方面的业绩列为评选教书育人先进的重要依据;不少学院把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列为岗位聘任的要求;有的学院则把这项工作直接计入教师工作量。2002年,校团委还专门出台了《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社团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目前,全校共有50余名教师被学生邀请为社团顾问,另外还有100余名教师经常参加学生社团活动。

二是建立校院二级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学校以及各学院每年在学生社团上投入的经费有50万元左右;此外,在学校投资600万元建立的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生物环境工程教学中心中专门开辟场所,鼓励学术科研型社团进驻。

4.进行学生社团党、团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社团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有力的延伸手臂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的全面推行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深入,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最基本的活动阵地——班级的概念正在逐步淡化。而与此同时,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与活动的自主性,以其具有的活力特质和迎合青年学生重个性张扬、求个人发展的群体取向,越来越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近年来,校团委高度重视社团团建工作,努力把社团建设纳入共青团的资源体系、活动体系和干部培训体系,提高团组织对社团工作的覆盖面,建立适合社团运作的机制,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服务。

校团委于2002年制定了在学生社团建立团组织的工作方案,将共青团的组织覆盖到各学生社团:一是以社团为单位建立团支部,规模较大的社团设团总支。例如外国语学院分别在6个院级的学生社团建立团支部,6个社团团支部成立外国语学院社团团总支;二是积极探索社团负责人担任社团团支部负责人的工作机制,力争使社团团支部的工作与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克服社团活动和团支部活动两张皮的现象;三是完善社团团组织各项职能,确保社团团组织在社团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四是探索以社团活动构筑校园文化整体格局的工作路子,创造各种条件为社团团组织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五是探索社团团组织团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并纳入学生综合考评体系,建立社团团工作和团干部的评优激励机制并列入全校年度评优体系。

另外,在社团党建方面,2002年4月,我校成立了省内高校的第一个学生社团党支部——绿色环保协会党支部。通过社团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绿色环保协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得以更好地开展,连续两次被评为校十佳社团。

(四)我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学生社团具有组织非正式性、结构松散性、活动自主性和成员广泛性等特点,同时,目前对社团工作特点和规律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这些特点和因素要求作为高校学生社团工作指导部门的团组织要主动积极地介入社团工作,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加强引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社团的积极功能。

课题组通过与各学院负责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分团委书记(辅导员)、校院两级社团联盟(社管中心)干部以及各社团负责人的交流、座谈以及问卷取样,发现我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经费、场地、设施等硬件投入缺乏

在社团工作过程中,社团干部普遍反映社团活动艰难,比如社团因会费额度限制、学校经费有限、社会赞助难拉等因素造成的社团活动经费短缺;经费的不足直接影响到社团正常工作的开展,也有不少社团的活动处于停滞状态,就是苦于没有经费来源。另外,由于校内社团活动场地十分有限,使得像艺术类社团没有相应的排列场所,很难出一些精品活动。

2.社团数量众多,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品味有待进一步提升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校的社团数量发展非常快,从1998年的72个学生社团到2005年的214个,翻了近三倍。应该说社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繁荣校园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学生社团的重复建设等问题,譬如校内有大大小小的文学社15个,艺术团13个,这使得有相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分流到各不同的社团,也使得社团的活动出现重复、撞车等现象,造成了活动品味、层次不高等状况。

3.社团更迭频繁,人员流动快,稳定性较差

过去的几年间,我校学生社团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在每年诞生新社团的同时也会消亡一些老社团。由于社团具有自发性、自主性、松散性等特点,有的学生对参加社团的随意性较大,有适合的就参加,新鲜感一过就不再参加社团活动;有的社团开展活动不注意了解同学的需求,完全由负责人的一厢情愿,一味求新求异,结果曲高和寡,参加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少;也有的社团不注意培养后继干部,结果是社团随着老社长的毕业或离任而衰落甚至消亡。

4.社团自身管理松散,社团发展不平衡,社团间的协同活动比较少

目前就单个社团而言,往往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社团名存实亡,原因常常在于没有选好带头人;另一种是社团活动红红火火,但是管理上特别是资金使用、用人上纰漏较多。从全校角度观察,214个学生社团发展非常不平衡,有的社团管理规范,活动精彩纷呈,也有的社团,虽然同类型的社团很多,社团活动的性质相近,但社团间的协同活动还是偏少,这使得人力、物力、财力等没有发挥最大化的效应。

5.多校区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多头管理、人才匮乏、成本加大、交流不便、活动影响力缩小等已成为多校区格局后给社团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很多的社团因为校区间的阻隔,朝晖校区的社团招新很难,屏峰校区的社团负责人又缺乏传帮带的作用,社团成员和负责人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在社团活动的组织中,同样出现信息不畅、来回的交通成本、时间成本增加等问题,这也使得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对我校学生社团今后的发展思路

面对社团的发展前景,今后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为载体,以推进学生社团的“四化”建设为手段,进一步完善社团机制和组织建设,使社团成为素质教育的基地。

(一)稳步推进社团“四化”建设,全面提高社团综合水平

下一阶段我们应当从整体化规划、系统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社会化运作四个方面推进我校学生社团的建设。

1.整体化规划是学生社团稳步发展的基础

我校社团的类别齐全,数量众多,这更需要我们对社团活动作整体化的规划,使其在和谐的前提下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一是要整合社团资源,努力使社团成为学生成才、创新的基地。针对现在社团数量众多、重复建设等现象,可以考虑整合资源,对同类型的社团进行重组合并,对不同类型的社团加强社团间的合作,在宏观上加强对各社团活动的协调,达到有效管理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的社团文化节就很好地整合了全校百多个社团的精华,集中展示我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优秀成果,总结推广我校学生社团实践探索的有益经验,给全校同学呈现了一份社团文化的大餐。

二是要提高社团品位,打造品牌社团和精品社团活动。发展社团不仅仅追求数量,也不仅仅是把社团看作使人轻松、引人快乐的园地,必须把它建设成一个具备一定格调、品位的有力的教育基地。我们的学生社团还要积极地走出校门,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工大社团的风采,在浙江乃至全国树立起工大社团的良好形象。校邓小平理论读书会已经为广大社团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我校会不断涌现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学生社团,使我们的学生社团活动逐步趋向于精品化。

2004年,校团委举办的第五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以“繁荣校园文化、打造精品社团”为主题,推出151工程,即重点组织100项校园精品文化活动、重点建设50个重点建设社团,评选10个最佳社团。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与举措,我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将逐步走上精品化路线。

2.系统化管理是社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使我校社团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在各项工作中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系统化管理是必由之路。目前我校214个社团中,除了海韵文学社(成立于1983年)和小鸭艺术团(成立于1987年)之外,其余大都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甚至有些社团在成立两三年以后就昙花一现,消失了。为了社团的可持续化发展,校团委在着力于宏观指导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把对社团的宏观指导和微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调动各学生社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团的热情。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我校社团建设的三级管理体系,通过量化考评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促使各社团更为积极有效地把工作做到实处,使社团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另外,在三级管理体系中,管理部门应以社团为本,为社团提供方便,减少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

3.项目化推进是社团前进和发展的动力

我们鼓励社团的创新和实践,建设各具特色的社团文化,并确立社团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制度。2005年始,校团委推出“彩虹基金”用以资助各类理论学术、科技创新、文体竞赛、风采展示、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方面的社团活动,各社团可以通过活动立项的形式向社团联盟提出申请,项目审批通过后,校院两级分别予以一定金额的支持,这给社团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今后的团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拟在每隔一个时间段将下个阶段的活动罗列招标,团委搭台,社团唱戏,给更多的社团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在活动经费及人力上也予以重点支持,让社团在围绕着共青团中心工作的活动中,更快地成长成熟,同时,通过这两个“指挥棒”,我校社团活动的规模、档次、品位能够进一步提升。

4.社会化运作是社团不断提高的保障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桥梁和沟通的纽带,将社会要求和社会规范作用于大学生,在大学生与社会之间搭起一个平台,找到结合点。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同时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之间交流、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加强与省内外各高校社团的联系,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与管理模式……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现在,由我校学生社团牵头的省市级社团交流活动及竞技类比赛逐渐增多;而且特色性强、参与面广的社团活动也日益增多。

同时,可以考虑以统一形象寻求社会支持。针对社团活动经费瓶颈的问题,由校社团联盟尝试统一寻求社会支持,并选择合适的赞助项目,即尝试与“彩虹基金”相结合,建立企业社团支持基金,由学校统一调拨。

(二)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条件

1.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扶持力度,畅通校区间的联系纽带。

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在学生社团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校团委通过社团发展“彩虹基金”的设立,将不断加大对社团运作经费的投入,加强引导作用。同时,社团的挂靠单位也要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浙江工业大学学生社团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大对社团的指导力度,以及在经费和场地使用上给予更多指导和帮助。

2.继续实行和完善导师制,加强对社团的指导力度。

我校自2002年对部分社团实行导师制以来,导师在这些社团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对社团的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导师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方面社团要选聘那些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擅长做学生德育工作、与社团的活动相关的教师担任导师;另一方面社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吸取导师的建议,在活动开展之前多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同时,校团委要牵头与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沟通协调,统一社团导师的工作量的计算与核发。经过多方努力,使全校教师不仅形成自觉介入学生社团活动的意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也成为教师水平、能力、声誉的一种象征。

3.加强学生社团干部队伍建设。

校团委将社团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和管理之中。一是要对现有社团主要干部进行培训、考核,有计划地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社团工作的管理水平;二是要求每个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推荐2~3名该社团干部作为下任主要干部的后备人选,社团联盟把这些后备人选纳入学校学生干部系列进行管理,并开办专门的培训班,帮助他们尽早熟悉自己的角色,以便顺利地完成交接;三是要加强对社团干部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