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开语文课堂的一双翅膀_和谐本真美丽

张开语文课堂的一双翅膀_和谐本真美丽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开语文课堂的一双翅膀_和谐 本真 美丽张开语文课堂的一双翅膀 ——例谈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蔡 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石榴开花是文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文章中一个比较精彩的段落。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

张开语文课堂的一双翅膀_和谐 本真 美丽

张开语文课堂的一双翅膀 ——例谈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蔡 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离开工具性谈人文性,有舟无水,寸步难行。而人文性是语文在工具性基础上的升华,没有了人文性,那便是有水无舟,亦无法欣赏到“小小竹筏江中游,悠悠青山两岸走”的绝妙景致。

语文课程中人文性的渗透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也不是除教学内容之外的附加任务,它是一种感受,是一种领悟,是情感共鸣的弦乐,是心灵净化的乐土。要想文本感动学生,教师必须先被文本感动。记得赞可夫说过: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是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使这一切共同成为学生解读的资源,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所以,一个能够释放自身情感的教师,也必定能够引领学生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才最精彩、最丰富、最宜人。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宏观概念,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同等对待,平均用力。就一节课而言,应该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在适当的语言学习环节中恰当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衡量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否成功,主要看是否找准语文三个维度目标的交点,或称结合点,有利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www.guayunfan.com)

全国小语专家柯孔标先生指出:就一节课而言,应该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在适当的语言学习环节中恰当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这些结合点在那里?就在课文“内容精彩处,语言运用经典处,学生学习困难处”。的确,内容精彩处,语言经典处,往往就是文章中心凸显处,是作者着力用墨处,因而也是体会思想和语言的关键点。而学生学习困难处,则正是实施学法指导的好时机,学生运用学法,解决难点,又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的好契机。同时对文本理解也进一步加深。因此,找准整合目标的交点,我们才能把力气都用在刀刃上,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下面就以《石榴》一课为例,尝试寻找“文”和“道”的结合点。

《石榴》这篇课文介绍的是石榴生长成熟的过程,包括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子儿)。石榴开花是文中的一个重点,也是文章中一个比较精彩的段落。

师:叶子长得多好!那么,这一段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印象最深的是石榴花。

师:(出示)请你再读写石榴花的句子。想想这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细读品味)

师:石榴花开得怎么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石榴花的颜色是火红的。

师:颜色多鲜艳呀!还有吗?

生:它像个小喇叭。

师:多可爱啊。不仅样子可爱,我们仿佛能听见什么呀?

生:我们仿佛听见它在吹奏乐曲呢。

师:你的想象丰富。再读读,还有补充吗?

生:它越开越密,越开越盛。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很多呀。

师:对呀,还从哪些词看出花多?

生:有挂满,一朵朵。

师:你们感受得很好。你们看这石榴花颜色火红火红的,又开了这么多,它的样子又那么可爱,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吗?看见了这石榴花了吗?(给学生想象)看,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图)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

这一教学片断由读入手,在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个性谈感受,从中抓住“火红”“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挂满”“一个个”“像个小喇叭”等词语进行体会,然后批文入境地进行想象,想象的同时出示了几张石榴花盛开的照片,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还有一段《喜洋洋》的音乐,真正把学生带入了那个花开茂盛的石榴园。这一片断很好地将语言文字和所描绘的画面有机结合,既帮助学生理解了石榴花“火红”“多”“可爱”的特点,又让学生从文字中读出了美感和作者喜爱的情感。

石榴成熟之后,作者把小石榴当作了小娃娃来写,可见作者的那种喜爱之情。为了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触摸到作者的那份喜爱之情,我是这样带着孩子走入文本的:

师:小石榴终于成熟啦!熟透了的石榴什么样?书上怎么说的?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你们看(图)两个都在笑,哪个笑得更厉害?

生:下面那个笑得厉害。

师:对,除了看图我们能知道,书上的哪个词强调了它笑得厉害?

生:是甚至。

师:找得准。“甚至”这个词强调了后面的笑得更厉害。谁能读好这句?

生读,强调“甚至”。

齐读。

这一段课文将石榴果写活了,读来极富情趣。“甚至”是一个连词,表示后一个比前一个的程度深。怎样既易于学生理解又能保持文章的美感地让学生学好这个词语呢?我先通过图片的比较,让学生找出哪个笑得更厉害,再找到这个词语,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它的含义而且知道该怎样使用的,同时词语的教学始终在课文的情境中进行,达到了“文”和“道”的和谐统一。

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介绍了石榴成熟的过程。小石榴从“青绿色”到“一半儿红,一半儿黄”的变化是学生平时很难观察到的,也是学生在学习时比较难于通过语言文字想像出画面的内容,因此这里适时地借助了多媒体功能把学生带入石榴成熟的情景中,让学生在课堂上亲眼观察到了这样一个难得一见的过程。教学片断如下:

师: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讲了石榴结果。

师: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成熟的呢?你找到了吗?

生:它“先是青绿色”“逐渐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引读。师:同学们,平时我们可没有机会这样观察到石榴成熟的过程,作者通过他的仔细观察给我们呈现了出来,自己读读。

生自由读。

(动画)让我们再去看看它是怎么变化的。

师:谁能读好它的生长过程?

生读得比较快。

师:你的读让我们感到小石榴一下就成熟了。该怎么读呢?

生读得慢一些了。

师:让我们一边看着它的变化一边读。

齐读。

这一段的教学借助了多媒体的力量让“先是青绿色”“逐渐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一半儿红,一半儿黄”这些静态的表示色彩的词语成为了一个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背后感受到了一种变化之美,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灵动,从而工具性和人文性也达到了一种和谐的统一。

通过《石榴》这一课的教学,我想:阅读教学时,在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拿到文本让学生初读感知大意、了解语言表层意思后,就要单刀直入,让学生披文入情,在揣摩文本独特言语意蕴、言语现象中感受浓浓的人文关怀,因为在文本中,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情感,同时,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只有从语言入手,让学生学习语言、揣摩与品味语言,强化语感训练,方能使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从而既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人文关爱,又学习到了作者独具匠心的表情达意的言语技能和技巧,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总之,正确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构建和谐的母语课堂的要素之一,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语文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也不是抛弃语文知识的渗透,只不过在教学的行为和方法上强调自主的积累和感悟,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大潮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更要将注重人文性的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律、形成能力技巧的同时,与艺术作品的真、善、美产生共鸣,提高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