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添督学的验证激情_需求督导_我们和

增添督学的验证激情_需求督导_我们和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增添督学的验证激情_需求督导_我们和督导回访:增添督学的验证激情学校现场督导结束后,一个学年内要进行督导回访,这是业内人士都熟知的事情。督导人追求的工作目标是学校督后的再发展,是学校经督导后改进意义上的新发展。这是对评价的再评价,学术界称之为“元评价”。因此,回访对学校督后的改进绩效作检测,更多意义上还是阶段性的,确切地说是改进工作的起步性的阶段性检测,这点督导人员务必人人心中明白。

增添督学的验证激情_需求督导_我们和

督导回访:增添督学的验证激情

学校现场督导结束后,一个学年内要进行督导回访,这是业内人士都熟知的事情。问题是这看似常规的督导行为,却未必能做得到位、未必有质量。其作用的影响,直接关系着发展性教育督导的实效,颇有值得思考之处。如:回访对督导学校的后续改进工作意义何在?当需求元素介入回访环节后,常态的行为会有何变化?现实的学校督导回访状态怎样?基于学校需求的督导回访缺失了什么?着眼未来,我们对学校督导回访的期待和展望是什么?下面拟就上述诸类问题作讨论。

(一)教育督导回访的行动意义

学校经历了现场督导,接受了专业性的督导报告,形成了自己的改进计划,凡此一切终极意义上都还是文本形式的。督导人追求的工作目标是学校督后的再发展,是学校经督导后改进意义上的新发展。行动的效果,唯有通过对行动的检验行为才能认定,回访意义正在于此,体现了督导效果的检验功能。为此,回访的行动意义大致有三方面:

1.督导回访是教育督导部门检验自身工作绩效的元评价(www.guayunfan.com)

如果说教育督导流程中有对学校的自评指导、督导方案制定、现场督导、督导报告形成和下发、帮助学校完成改进计划,那么到回访环节时,就有了相对的终极意义,整体性地反映了督导学校的全过程。回访,就督导流程而论,是督导操作的相对终点,把对学校的关怀和注意延续到督导评估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重在考量学校以改进和调整为抓手的后续变化和发展。它的业务功能,更多的是检验自身的督导效能。回访是通过被督导主体——学校的发展变化,来呈现督导的工作绩效。这是对评价的再评价,学术界称之为“元评价”。

2.督导回访是学校接受督导后,落实自主发展成效的展示汇报

督导在推动学校发展意义上,着眼点是督导后学校的自主性发展。从时间维度来看,一年后,学校针对督导部门的指导性意见,会有行动上的改进,也应在改进中发生着变化,体现着发展的绩效。此时,学校的心理是这样的:“报告接受了,改进计划也上交了,工作也有改进了,效果也有了,期待督导部门再次来学校,就一年前提出的指导意见、落实情况和工作绩效作交流、作展示。”而回访,恰恰能满足这种心理期待,对学校改进后的发展绩效作交流。

3.督导回访是发展性教育督导推动学校发展的阶段性检测

一所学校经历了发展性教育督导后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无论是学校,还是督导人员,都十分关注“督后”目标。当下,学校综合督导间隔时间,通常是三至五年一轮。就学校的发展而言,督导回访也只是督导后发展的某个阶段。从基础教育而论,学校呈现的是学年性发展特征,但督导后回访的这一年有非常的意义,它是督导后学校发展的第一学年,是督导后发展的新起步,也是改进工作的第一学年。因此,回访对学校督后的改进绩效作检测,更多意义上还是阶段性的,确切地说是改进工作的起步性的阶段性检测,这点督导人员务必人人心中明白。

(二)基于需求的回访特征性分析

当常态性督导回访已经成为工作制度,应对学校内涵发展、自主发展需要,在督导流程环节中,自然就介入了学校的督导需求。当需求因素导入回访环节后,常态性的回访就有了特征性的新变化。

1.督导回访重点是需求下的问题改进聚焦

督导回访当然要注意学校经督导后发展的整体情况,特别是督导报告中提到的学校基于需求下的问题改进建议,这是现场督导时的关注重点,同样也成为学校回访时的关注重点。至此,督导需求下的重点链事实上已形成,即:在自评指导时、在方案制作时、在现场督导中、在督导报告中、在督导反馈中、在改进计划中一直延续到督导回访中,贯穿始终的是需求下的问题,到回访时则更多的是问题改进的实效。所以,回访对问题改进的聚集,是当然的回访重点。

2.督导人员的回访目标指向更加明确、具体

因为督导回访中有了需求的重点,故回访的目标也要直接指向需求下的问题改进。如:是否有改进的行动?怎样组织改进工作?改进效果如何?改进到何种程度?是否有改进的困难需要援助?有没有改进经验和成果可以展示?在回访中,督导人员都应与学校进行明确而又具体的直接交流与沟通。

3.回访学校过程体现对需求的改进检测性

如果仅有督导工作,没有对督导工作的检验,那么督导工作就无法体现成效,体现意义。同样,既然督导前,学校有督导需求,有需求下的问题提出,那么,经历了督导流程的各环节,到了回访阶段时,督导人员更要关注需求下问题的改进程度。这就要求在听取汇报、人员访谈、观察成果等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学校需求改进作检测性的判断,确认改进的方法是否可行、改进的成效是否明显、未来再改进是否有新的建议,等等。

4.回访检验督导文本的需求建议得到最终的落地

从督导报告出发,如文本中有对学校需求引领下的问题解决,提出过较好的建议或指导,但终究只是文本性的方法建议。文本性的改进指导,究竟是否有效?唯有学校的改进行动、改进行动的实践才是验证“建议”、“指导”有效性的真正所在。因此,回访可以通过它特有的方式,检验督导报告的指导性在学校改进行动中能否真正落地。

(三)现实督导回访的状态性评估

现实的教育督导回访工作怎样呢?应该说理想与现实,确实有距离,寻找差距就是为了减少差距。在这里,有这样一个案例:

某天,责任督学仔细查阅SZ幼儿园报告及专项评估表、改进计划,为督导回访做准备。第二天上午,一行五人前往该园进行回访,认真听取了园长汇报。

园长: 上次督导,你们提出两点问题与建议:一是深入思考,认真梳理,全方位打造“绿色环保”特色;二是立足当前,强化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这两个问题切合幼儿园实际。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后,制定了较为翔实的改进计划,并严格执行。针对第一个问题,主要有:⑴立足“课题研究”,以龙头课题“幼儿园生态创意坊的价值及运作机制的研究”为抓手,促进各项工作展开;⑵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园本课程方案;⑶注重环境建设。针对第二个问题,主要有:⑴倡导“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市优质幼儿园资源,以“城郊结对”项目为抓手,实施分层带教,教师专业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⑵注重“课堂实践”,以“推门听课”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分层指导,已成为新区园本研修基地。

督学人员: 查看有关资料(园本课程方案、系列课程资料、“幼儿园生态创意坊的价值及运作机制的研究”课题研究资料、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交流(改进措施是否有效,后续发展尚需作哪些改进),形成一个总结性意见。责任督学进行反馈……

园长: 我们会认真考虑督导组提出的建议,争取把改进工作做得更细更好,使幼儿园的发展更为健康有效。

1.督导人员回访的基本工作流程

从上述案例来看,现实的学校督导回访流程大致有三个环节。(1)与学校商定回访时间,并告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2)开展回访活动。通常是由督导学校当时的责任督学(也即报告督学),即现场督导时督导组的专业负责人,召集会议。主要活动是听取校方的改进工作汇报,双方进行必要的互动和责任督学进行归纳点评,必要时进行学校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的个别访谈,并做适时的校园观察、资料查阅等。(3)回访结束后填写督导回访情况表(表2-3),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督导报告当时提出的问题与建议摘要、学校改进情况阐述、学校发展改进的新思考和督导方对学校改进发展的新建议。该流程反映了回访工作的基本程序。基于需求的督导回访反思回访流程,有诸多方面值得完善,下文将对此作论述。

表2-3  督导回访情况表

2.学校改进态度引发督导回访者的心理素质挑战

呈现回访流程的阶段、做法,我们思考更多的是改进意义,是改进中的学校,是改进中的人。是人,就要思考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研究,则要关注其支撑要素——人的态度。为此,结合学校督导后的改进态度、改进行动和改进效果三要素,形成相应的关系列表(表2-4)。

表2-4  学校督导后的改进态度、改进行动、改进效果三要素关系表

由此可见,学校改进态度的三种类型,与督导结论(主要是督导报告)的认同度相关。作为回访的督导人员,心理层面上也应分别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面对积极主动型的学校,要在肯定其态度、行动的前提下,为学校提供改进的方法、建议,争取改进效果最好。二是面对消极被动型的学校,要善于分析原因,确定是接受督导的态度问题还是学校整体的精神状态问题,还是其他问题。总之,要沉着应对,作好疏导,不因学校的情绪而影响回访的工作状态、工作质量。三是面对抵触对立型的学校,则应先反思自我工作(当然不排除其他因素),与学校做好沟通,检查结论是否有严重的事实偏差,若有,则要勇于承认、乐于改正。

3.学校改进行动引发回访者的专业性思索

学校在接受督导后的行为,反映在改进行动中,已分出了积极主动型、消极被动型和抵触对立型三种类型。作为督导人员,笔者觉得更多的还是要知道:我们的专业水平有多深,学校通常行动力度也就有多大。毕竟,主动积极的学校是多数。在主动积极型的学校占督导后学校主体的背景下,要提升学校的改进质量、提高改进促发展的效果,显然就是要提升督导人员的专业水平。一方面,把学校的情况找准确,成绩、经验肯定,问题、建议摸准;另一方面在督导报告的技巧上,设立双方的互动、讨论环节,减少信息不对称,增进共识,就可以极大地避免学校对结论认同性的差异。

4.学校改进效果引发回访者的绩效反省

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经督导有效推进学校的发展。如果学校经历督导后,没有太大的发展起色,当然可能会有较多因素可以进行反思。就督导层面而言,要思考前期的督导工作是否做好,有没有判断性的错误?为什么学校的发展状态没有激发出来?因此,要纠正督导人员的习惯性思维,即,回访活动主要是看学校有没有改进?改进得怎么样?当然,这是回访活动的内容,但不要局限于此,更应该想自己,督导发现的问题、基于需求鉴别的学校问题是不是准确,然后再反观学校的改进状态。这就是“看学校,想督导;想督导,再看学校”。“手电筒”(查照学校)和“镜子”(反思督导)同时用,前者是照学校,后者是照自己(督导);唯有同时照,才能将督导的绩效真正提升。这就是督导反思中的前进。

(四)学校督导回访缺失的思考

对回访程序的回顾与反思,更加觉得督导回访缺了些细节性的关注。着眼于学校的发展,着眼于学校需求下的问题突破式发展,再思考督导回访活动,会有突发性的顿悟,即:回访的重中之重是改进,是改进的效果。为此,思考有四项缺失:

1.缺失对学校改进程度的“再改进”的深究

如在对某校督导中发现,学校课程建设方面,“三类课程”开设缺了探究性课程内容;同时,学校也有类似的督导需求,希望经督导就探究型课程的开发提出指导,督导报告自然要提出问题与建议。学校回访时,课表已有探究性课程的开设,学校在回访汇报会上也交流开设探究性课程的过程和方法。目前,督导人员的回访方式,通常是学校改进了,从没有到有了,就可能进行肯定性评价,也即常规性的督导工作链:督导发现问题,提出并有建议,学校有了改进,回访得到确认,问题解决了,督导任务也就完成了。但,着力于学校发展,特别是改进的发展这样做还是“缺劲”。如:对探究性课程的开出,仅仅是从无到有还远远不够,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开设的内容是学生需要的吗?开设的方式是学生喜欢,教师能做的吗?它与其他课程(基础性、拓展性)之间的比例协调吗?等等。其中就对探究性课程开展的程度作了深一层的改进深究。学校也就会循着既有的需求点、对应的督后改进点,作深一层次的思考和进一步的程度改进,那么回访对原有改进点的深究,也就事实上推进了学校的再发展。

2.缺失对学校建议改进后再“建议”的气魄

在学校督导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督导建议和指导意见,学校遵行督导建议与意见有了改进的行动,并被督导方确认。此时,督导方有没有勇气对学校再提出改进的建议呢?通常会有这样的声音,即:“学校已经改进了,要求不要太高,否则学校会受不了。”其实,这里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在回访中与学校沟通。如果立足点是学校的发展,而不是功利性的得失评估,那么,学校是会乐意接纳“再改进”的建议。督导人员的回访智慧,是融入双方的共同基准点,把推进学校发展的姿态充分表达,那么,勇气也会油然而生。

3.缺失对学校督导服务后再次“服务”的耐心

现实的督导中,督导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是不言而喻的。无论从学校,还是从督导方都普遍认为:现场督导学校去过了,报告也已经下发了,学校的改进计划也交来了,督导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至于回访,实际上是走走形式,它未必是督导的环节。此外,当下督导人员区域配置,总量不足,存量也不多,加之体制、机制不顺,督导人员的工作情绪也不稳定,这也使得督导人员的工作耐心不够。这是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觉得督导部门的领导要关心自己的团队,力争改善目前的现状,同时督导人员也应该遵守职业规范,服务学校的发展需求,加强督后的再次服务频度。事实上,立足于发展,学校经历了督导后,可能对督导人员的指导更迫切、更期待。尤其是责任督学,我们觉得一定要加强现场督导后的服务跟进,真正实现督导学校后的改进服务目标,实现学校的发展。

4.缺失对学校教育督导工作质量的评估跟进

学校教育督导工作质量评估是对督导全过程的系统评估,是教育督导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研制了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质量评估表,从督导人员素质、督导评估活动和督导评估方案三方面,让学校、督导小区和督导室分别对督导工作进行评价,从成绩或经验、问题、建议等方面提出评估意见。通常,我们是在督导报告下发时,让学校对督导工作进行评价,无意之中相对弱化了督导回访在督导工作中的地位。为此,需要将督导工作质量评估实践相对延后,通过评估使督导人员和督导部门对回访工作的重要性加以重视,保证学校督导质量的持续性提高。

(五)基于需求的督导回访展望

在对学校督导回访行动意义、现状剖析与缺失分析的基点上,督导人更要展望基于需求督导回访的美好未来,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积累学校改进经验,开好改进工作推进会

从督导回访“点上”具体的个别学校和“面上”普遍的整体学校两个层面作思考:

就“点上”的具体学校而言,在基于学校态度积极的前提下,要加强回访中对学校改进经验的关注。如:学校怎样解读督导报告中关于需求建议部分的内容?针对建议,学校的组织改进怎样架构?联系目前的改进成效,学校觉得成功的做法有哪些?着眼于未来深化需求下的问题改进,学校有何进一步设想?就这些问题,督导人要在督导回访中充分地与被督学校作沟通、交流、商榷,以此提升学校的改进信心,激发学校的改进勇气,更好地将一个个具体学校的经验发现出来、总结出来、展示出来。

就“面上”的普通学校整体而言,因为有了点上学校逐个的改进经验作基础,督导方可以适时地召开学校改进工作推进会。基于需求的问题有面上的共性意义,因此,经验与教训可以共享。将同类型的学校组织起来,可以交流改进经验,研讨改进困惑,把个体学校的改进做法进行有机的串联,形成区域层面的督导回访促改进的工作机制。此类会议应该邀请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及家长代表、人大政协代表出席,扩大督导绩效的影响力、宣传力。由此,发展性教育督导可促进学校的发展,这点在改进回访的督导环节中得到了积极落实。

2.完善督导回访的工作流程

关于回访流程,本文“回访现状分析”已有内容的呈现。从基于需求意义思考,回到回访流程安排,笔者觉得最关键的还是流程的第二个环节——学校的现场回访活动。从多数督导团队的回访来看,大多数的活动局限在听学校汇报和发表即兴评论两部分,对观察、访谈和分析环节关注不够。回到需求,回到学校督导的兴奋点,着力需求下的问题改进,一定要把学校的改进效果、改进方法作为主要工作点,以增强督导回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的专业支持与服务功能。

3.回访介入“推优”的形式,激励学校发展

在回访过程中,督导人员要有效地去发现学校基于需求改进工作中的好做法、好成绩,总结可以向面上学校进行推广的经验。特别要指出的是,面上学校普遍感觉棘手的问题,若有典型学校作出突破,取得成效和经验,就一定要在面上予以肯定性的推广。其作用在于:一方面,是对学校经发展性教育督导后改进成效作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是对面上学校可以营造“发展性教育督导在改进中推进学校发展”的工作氛围。应该指出的是,既往的督导中对学校问题关注较多,故此,学校接受督导的心理紧张、戒备、防范、不自然。而若能将学校的发展长处、优势、经验以推优方式呈现,则学校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鼓舞,也使改进行动有了更多的动力。

4.回归督导的原点,提升服务学校的品质

无论说起督导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四原则,还是督导工作要体现为教育行政部门保驾护航等理念,发展性学校教育督导的终极目标是推进学校的发展。笔者认为,为学校发展服务是督导工作的行动的原点。立足此点思考,教育督导回访工作在服务的程度上、服务的态度上、服务的功力上要有极大的转变,督导人员要精神振奋,充满激情与自信,为学校的发展竭尽全力;在服务的空间上,不计较现场督导学校与督导后的工作范围;在服务时间上,不要在意是学校接受督导前、接受督导时、还是督导任务已经完成后的“份内”与“份外”,做到只要学校需要,就要督导服务周到。

经调查我们了解到,学校在接到督导报告后,基于发展的思考,特别是研读了督导报告后,常会对需求引发下的问题改进建议如何操作存有疑虑,有“现场督导结束,是不是意味着督导工作结束,再请教督导人员是否妥当”的顾虑;同时,也会有从需求出发,经督导后引发对需求的再“需求”,有渴求再次得到督导援助的要求。为此,督导工作服务学校发展的品质应再度提升,要从根本上消解学校的顾虑,树立“学校的需求有多高,督导的服务就做多高”的理念,力争将督导服务提升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对接无缝隙的水准,使发展性学校教育督导推进学校发展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5.督导观念转变下的需求与满足最大化

着眼于督导关系,学校提出了督导需求。督导活动对学校的服务支持,就应该是督导需求的最大化满足。从督导方而论,需求最大化的满足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督导技术的专业性支持。在回访活动中,督导人员必须关注:学校在实施改进时,督导报告基于学校需求的改进建议、指导、策略是否有用、可行?也就是说,学校的操作性怎样?在基于需求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督导中,督导方要立足于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学校提出了督导需求,督导人员经过不懈努力,运用团队组织智慧、专家智慧,对学校需求问题进行解决,用改进建议的方式,最大化地满足学校需求。那么,发展性教育督导的实效性、推进性也就真正得到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