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学习陶行知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

怎样学习陶行知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怎样学习陶行知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二、怎样学习陶行知陶行知历来反对人们机械地模仿他。这是1945年秋天,吕长春请教陶行知时陶行知的回答。陶行知说;“我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生活教育,我反对束缚人们手脑和行动自由的传统教育。我所倡导施行近二十年的生活教育主张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历史的。”我们学习陶行知,首先要学习陶行知那种实实在在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做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

怎样学习陶行知_陶行知教育思想基

二、怎样学习陶行知

陶行知历来反对人们机械地模仿他。早在晓庄时代,陶行知就说过:“晓庄同志无论到什么地方去,如果只能办成晓庄一样的学校,便算本领没有学到家,便算失败。没有两个环境是相同的,怎能同样地办?晓庄同志要创造和晓庄大不同的学校才算是和晓庄相同,才算是第一流的贡献,才算是有些成功。”(Ⅱ,564)这里陶行知强调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把所要贯彻的精神实现出来。所以在晓庄,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办事的能力。

陶行知认为生活在变化、历史在发展,不能一字一句地模仿他。模仿他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要另找生路,那就是“仿我者死,创我者生!”(Ⅺ,717)陶行知说:“更主要的是结合形势的发展向生活学,向大众学。生活教育的生命力特别强。它今天不是完成的东西,明天也不是完成的东西,它会永远随着历史和生活的发展而发展。”(Ⅺ,717)这是1945年秋天,吕长春(育才学生)请教陶行知时陶行知的回答。陶行知说;“我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生活教育,我反对束缚人们手脑和行动自由的传统教育。我所倡导施行近二十年的生活教育主张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历史的。”(Ⅺ,717)这是区别真、假生活教育的六个特质,具有这六个特质的便是真正的生活教育。这也正是生活教育生命力特别强的缘故,所以学陶也要符合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去从生活的斗争里钻出真理来。

陶先生有一句名言:“事实是我唯一的指针。我只愿听它的启示。”(Ⅱ,605)我们学习陶行知,首先要学习陶行知那种实实在在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做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教育的改革大多是学术性的问题,自应具有这种精神。陶行知说:“我们只愿讲理,是的说是,非的说非;是非未明,决不轻下判断。彼此所见不同,必求其所以不同之故。我与对方同是寻求真理的人,谁寻着真理,双方都应当乐意承受,所以讲理的人应当‘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而‘我’关尤宜打破,谩骂与强辨都是把‘我’字看得太重的缘故。所以说理的人,必愿尊重他人的意见,反省自己的主张,同时更有服从真理的勇气。”(Ⅱ,268)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究竟改什么,革什么,只要我们抱着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态度,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就不难对症下药,从而使我们的教育从传统教育的阴影里走出来。

陶师的文章别具独特的文风,他写文章是为大众,所以用的是大众文体,稍有文化的人都能读懂,领略其要旨。我们出版这套丛书也是尽力按着他的文风来宣传他的思想。陶行知历来“坚决主张教育理论的现实化”,他说:“教育是一种行动,而行动需要理论的指导……并且行动之能否成功,要看理论之是否正确。因为不正确的或歪曲的理论,是要导行动陷入错误的泥潭的。……正确的教育理论是教育行动上所不可须臾或离的。”(Ⅺ,615、616)陶先生毕生尽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创新与实践,为中国教育披荆斩剌,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决不能让它因为陶先生的逝世以及后来的某种历史原因,使它荒废和埋没。陶先生在中国第一次打破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陈腐的传统教育,创造出未曾有过的崭新的教育理论。他的理论并不是虚构的幻想,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出来的“中国化”的生活教育理论。今天,我们也决不能把它看成只是陶行知个人的东西,而是老一辈革命教育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的教育瑰宝,是中国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它属于我们全民族所共有。(www.guayunfan.com)

正如陶师所说:“中国以往曾经相当盲目地追随它的老师,但是还没有一位老师成功地为中国的问题提出满意的解决方法。每一位老师都在某些方面对中国有所帮助,但是全盘照搬任何一种体制都把中国引上了歧途。最初,中国抛弃了一切旧的东西,采取了新的东西,然后逐渐认识到,旧的东西未必坏,新的东西未必好。因此,我国教育工作者变得比以前更加审慎得多了。现在他们对于新的理论和实践的反应,不再是照抄照搬,而是加以质疑、审查、实验和选择。过去的经验和外部世界的经验必须吸收,然后这些经验才能有利于增强民族的活力与福利。批判的和实验的态度是创造性的。只要人们抱着这样一种态度,适应中国人生活的真正的中国教育就有可能产生出来,这样一种创造已经开始。”(Ⅵ,322)值得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这段话选自他为《1924年世界教育年鉴》所写的《中国篇》,写于1925年,是年34岁。那时,陶行知在事业上刚刚起步不久,便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便有如此远大的抱负。我们今天学陶就要学习他的这种治学精神。正如教育家陈友松先生所说,陶行知的“最突出的贡献是教我们要创造性地独立地思考教育问题。”(Ⅻ,9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