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进行评课_转型时期中小学教

怎样进行评课_转型时期中小学教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怎样进行评课_转型时期中小学教第四部分 优质课的赛讲与说课◆教师参加优质课赛讲,应重内容而非形式,重落实而非表演,重实效而非作秀,重学生而非教师。其实这样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每一个精彩的教学设计一定与实施它的教师的气质、素养、技能密切相关,生搬硬套只会导致课堂的生成度不够,影响教学效果。

怎样进行评课_转型时期中小学教

第四部分 优质课的赛讲与说课

教师参加优质课赛讲,应重内容而非形式,重落实而非表演,重实效而非作秀,重学生而非教师。

◆教师的说课要注意四个环节:说教材——教什么;说教法——怎么教;说学法——怎么学;说教学——教学过程怎么安排。

◆教师评课要注意六个角度: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教材处理是否得当,教学程序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张文娟(www.guayunfan.com)

优秀的教师造就优质的课堂,优质的课堂成就卓越的教师。优质的课堂是教师心花绽放、学生情感迸发的课堂;优质的课堂是教师精神畅游、学生智慧成长的课堂;优质的课堂是生命意识被唤醒﹑生命潜能被开发,并以此延展幸福与和谐的课堂。

优质课比赛作为一个展示平台,可以有效推进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发挥优质课在课程改革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举办优质课比赛有利于促进学科交流和研讨,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举办优质课比赛还可以加快推进教学创新的步伐,实现课堂教学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参加优质课比赛,是青年教师不断进步、实现跨越的跳板;参加优质课比赛,是中年教师经验升华、形成特色的桥梁;参加优质课比赛,是老年教师汇聚精华,走向辉煌的巅峰。优质课比赛是教师基本功的展现,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呈现,更是对教师心理素质的考验。优质课的成功离不开教师日常教学的深厚积淀,但它又不同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学理念新颖,教学设计精妙,教学组织有序,教学逻辑严谨。因而对于参加优质课比赛的教师,优质课赛场上要想“出彩”,除了日常教学练就一身硬功夫外,还需要精心准备、科学谋划、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一、怎样做好优质课赛讲前的准备

优质课比赛对于参赛教师来说如同演员登台表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节成功的优质课离不开赛前充分的准备。一般来说,优质课的赛前准备包括选课、备课、制作课件、赛前调适四个方面。

(一)选课

当前优质课比赛大多采用赛前抽课,也有一些比赛,为了确保赛课的效果,会在赛前让参赛教师自己挑选一节课参赛。自选课题,其选择余地大,灵活度高,可以整合教学资源,集中集体智慧,优化课堂教学。但在一些优质课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自选课的参赛者由于选课不当,导致课堂组织失控,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效果自然不佳。因而选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选择一节能够展现自身教学特色、体现自己教学水平的课尤为重要。

1.选课的原则

(1)难度适宜。课堂教学需要围绕一定知识的展开学习,让学生学习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课堂教学中有一些课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通过学生自学就可以掌握;还有一些课的内容需要通过教师分几节课讲解,并且需要反复训练才能掌握。所以在选课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本节课内容的难易度。课堂知识过于简单,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出来,难免会“满堂转”;课堂知识过于深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免不了“满堂灌”。这就要求教师在选课时注重知识的难易度,既要让学生学着“有嚼头”,又要让老师教着“有讲头”。

(2)活动有效。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活动组织有效,必须依托一定的活动形式,如课堂小组竞赛、辩论赛、情景表演等。因而教师在选课时就需要考虑,本节课的内容是否适合开展课堂活动,通过何种活动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课堂有效度。

(3)扬长避短。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擅长的教学模块,选课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有效调控课堂,成为课堂的引领者。有的教师善于逻辑推理,思维缜密、环环相扣,选课时就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选择有梯度、有难度、有跨度的课,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魅力;有的教师富有激情,擅长抒情,寓景于情,选课时就需要选择教学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求较高的课;有的教师幽默风趣、开朗活泼、阳光时尚,选课时要考虑课堂内容是否紧密联系时政要闻、社会热点等。切不可盲目模仿别人的课,依葫芦画瓢,出现东施效颦的闹剧。

(4)设计创新。成功的优质课需要精心设计,大胆创新。选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延展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课堂生成的自然性。选课时要本着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和基本技能的目的,充分考虑教材知识是否可以创新整合,课堂组织是否可以变换方式,教学实施是否可以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让课堂“焕然一新”,让学生“耳目一新”。

2.选课大忌

(1)一忌“六神无主”。遇到自主选课,一些参赛者往往眼花缭乱,翻遍所有的教材,这节课觉得可以,那节课感觉也不错,选来选去举棋不定。课题不能定,备课就无法进行。比赛时间一天天临近,时间紧、任务重,不可久等,索性胡乱选一节课,无亮点、无新意、无特色,这样选的课效果肯定不佳。

(2)二忌“群策群力”。赛前自主选课,参赛者的教学设计,往往会得到本校、本市甚至本省教学专家的指点。专家们指点对参赛者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但是专家们往往也会“专断”,他们往往用经验告诉参赛者,什么样的课会“出彩”,什么样的课会得到评委的“青睐”,这样无疑为参赛者选课设定了范围,使参赛者在选课上失去“自我”,最后在大家集体智慧的指引下选定一节课。如果这节课适合教师参赛,当然无可厚非,但在一些讲赛中往往出现教学设计很精妙,参赛教师却驾驭不了,其结局是台上教师玩不转,台下专家满头汗。

(3)三忌“生搬硬套”。赛前自主选课,选择性较大的同时,学习的面也很广。历届各级优质课大赛不乏优秀作品,参赛者学习的资料非常多,可借鉴的地方也很多。一些参赛者在观摩其他教师的优质课时,常常在为精妙设计叫绝的同时,往往会出现选课的倾向性,觉得选这节课可以借鉴其巧妙的教学设计,增添课堂魅力。其实这样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每一个精彩的教学设计一定与实施它的教师的气质、素养、技能密切相关,生搬硬套只会导致课堂的生成度不够,影响教学效果。有时还会出现一场比赛选同样的课,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实施同样教学活动的场面,出现这种尴尬,课堂效果自然也不会好。

(4)四忌“盲目自大”。选课要结合教师本人实际和学生实际,切不可高估自己的教学水平,觉得自己的能力无与伦比,只有难讲的课才能展现自己的教学水平,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做其实是出力不讨好,因为教师的水平再高超,学生的水平达不到,教师能力和学生认知就不匹配,课堂教学组织的难度便可想而知了。

总之,参赛教师选课选得称心如意,备课就会锦上添花,上课就会如鱼得水,效果就会皆大欢喜,所以挑课有风险,选课需谨慎。

(二)备课

参赛教师选好课题或抽出课题后,就要开始备课。依据教材、教参写教案,这是许多参赛教师的常规做法,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理不清思路、找不到灵感、设计不出新意。参加优质课比赛的教师必须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课程,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只有整体规划、理清思路、循序渐进,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1.备课的原则

(1)归零心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以往的教学经验是财富但也是包袱。参赛教师在备课时只有以归零的心态,以初教者的姿态,认真投入备课中,才会品读课标,品味教材,虚心学习,认真钻研。这种归零的心态,绝不是让教师摒弃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让其潜下心来,沉到深处,去思考挖掘课堂教学的价值,探寻课堂教学的魅力。

(2)以生为本。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学生为本,备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找清学生的薄弱点,找到学生的疑惑点,选择恰当的情景激活兴奋点,补充适当的知识夯实薄弱点,采用精妙的方法辨清疑惑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学生个性体验。以生为本,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努力让程度好的学生“吃得饱”,让中等学生“吃得好”,让程度薄弱的学生“吃得了”。

(3)注重实效。备好一堂课,需要精心思考,潜心研究,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教学添彩。备课过程中遇到疑惑,要分析透彻,不留知识死角;备课中预设的课堂活动,要着眼于学生发展,卓有成效;备课中安排的教学手段,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行之有效。备课中要注重实效,敢于取舍,虽然一些教学手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偏离教学主线,也要忍痛割爱。

(4)操作易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备得精,上课好轻松;备课备得巧,上课乐逍遥。备课中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要灵活,也要可行;备课中教学策略的运用既要创新,也要易行。只想点子,不想法子,备课就会流于形式;只想新奇,不落实地,备课就会漫无边际。备课只有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备课只有密切联系学情,课堂教学才能操作易行。

2.备课的步骤

(1)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开展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教学的源头、方向和方法。把握好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让备课事半功倍。因此,有效备课先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

(2)钻研教材文本。教材是教师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使用教材上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钻研教材要做到以下两点。

1)解读教材文本,与编者对话。每一本教材都倾注了编写者的心血,解读教材是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教育理念,理清教材设计思路的重要途径。只有把握教材的精髓,内化教材的精神,与编者交流,与智者对话,才能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把握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清楚教材中的重点,解决教材中的难点。

2)阅读教材章节,把握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阅读教材通常要经历“通读”“细读”“精读”三个过程。“通读”教材主要是通览整本教材,目的是了解教材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了解各部分内容的来龙去脉,把握教材内容的整体性。而“细读”则要求细致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教材弄通弄懂,搞清概念的引入、知识的应用与实际问题的关系,把握教材的实践性。“精读”则是对教材中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与法则要逐字、逐句、逐步地推敲,揭示其本质属性的关键字句,搞清其间的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科学性

(3)巧用教学参考。人教版《教学参考》在“致老师的话”中指出:“教师教学用书仅仅是供教师参考的,它对课文的评析比较简略、宽泛,提供的资料较多,而且是几种意见兼收并蓄,教学时要有所取舍。”可见,教师教学用书只不过是教师备课时的一个辅助工具,并不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在使用教参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教学参考中对疑难问题准确严谨的解释,巧妙挑选教参中丰富翔实的典例。在汲取教学参考丰富营养的同时,还要做到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去粗取精,消化吸收,为我所用。

(4)分析学生学情。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备课时,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学方法的确立起着关键性作用。备课时,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为了更好地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在课堂上如果过多用力,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同时也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备课时,要了解全班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目标的确立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的角色分配更有个体性,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发展。

(5)渗透社会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海量资讯扑面而来,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备课过程中适当融入当前社会热点可以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灵活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备课过程中融入社会热点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备课时运用时事热点应把握正确方向,多用正面、积极的事例激励学生;

2)备课时所举事例要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增强感染力、说服力;

3)备课时力求在时效上接近学生,在情节上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理解;

4)备课时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自然、贴切地引进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制作课件

当前的优质课比赛,基本上都要求参赛者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课件具有容量宽泛、展示迅捷、形象生动、变幻无穷的独特优势。教学课件是教学设计的呈现,课件的制作质量不仅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1.教学课件的设计要求

(1)平台通用。课件应该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能够很方便地在其他电脑上得到正常应用。目前,PPT的通用性最好,几乎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安装有该软件。其他如Flash或Authorware等软件,则必须注意做好打包或生成可执行文件,以避免异机无法正常使用情况的出现。

(2)结构完整。作为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应该具备“封面、目录、正文、封底”四大块。封面应展示课件的主题,并突出标题;目录可单列,也可现于教学正文中,以便随机选择所需内容;正文是教学课件的主体部分,内容最多,包括段落标题、文本解说、相关图片、例题、解答、练习布置等;封底虽然不一定在教学中显示,但可存放作者、单位、时间等相关信息。

(3)版面简洁。版面只有简洁,才能更加突出教学主题,避免干扰,进而达到教学目的。但简洁决不意味着单调和乏味,适当的修饰和美化处理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简洁美观的版面能够体现参赛教师良好的综合艺术修养,并且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审美意识。

(4)流程明晰。流程明晰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学内容的展示流程要清晰明确,内容递进展开关系清楚,不能含混不清;二是指内容展示流程不应该局限于线性流程,还应该包括可选择的分支流程,以便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5)突出重点。突出重点是指让教学的重点内容可以突出显现,起到强调的作用。可以通过字体的大小对比、内容色彩的对比、下划线的强调等方式来突出重点,强化学生认知。

(6)自然舒适。自然舒适是指课件语言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和语言协调配合,自然融入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避免出现为使用课件而使用课件的情况,真正使教学课件成为教学活动中自然出现和无可替代、不能省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2.教学课件的色彩搭配

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把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组合在一张幻灯片或页面上,而是要求遵循教学心理学、教学媒体理论等知识,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高质量的课件。国际CAI界有一句关于课件设计的名言:“课件设计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得体的课件设计要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

(1)课件制作中色彩搭配的误区。许多教师由于对色彩搭配不了解,课件中的配色不科学,缺乏美感,在使用中容易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注意力不集中、易形成视觉疲劳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课件制作中色彩搭配一般容易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五彩的画面,背景色和字体颜色反差大。色彩纯度过高,如绿色背景红色字体。这样的搭配会扰乱学生的视线,画面文字看不清,让学生感到刺眼,产生心理波动。

2)单调的画面,背景色和字体颜色反差小,色彩明度差过低,如白色背景黄色字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十分模糊的画面,字体和背景混在一起,为教师的授课设置了障碍。

3)忽视课件营造课堂气氛的作用,随心所欲地选择色彩搭配。

(2)课件制作中色彩搭配的策略。

1)因人而异。麦尔斯研究认为,人类色觉的成熟期在10岁左右。15~20岁辨色能力达到高峰,30岁后慢慢减弱。例如婴幼儿喜欢红色,4~15岁的学生多喜爱鲜艳的颜色,在他们的眼里天是蓝的,草是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辨色能力增强,人们更偏爱复色,在成人眼里,天空是青蓝、湛蓝、蓝紫或灰蓝色的。

由此可见,小学到初中的学生偏爱纯度高的鲜艳的色彩,如纯粹的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等;高中学生则喜爱低纯度的色彩,像橙色、粉红色、蓝紫色、黄绿色等经过调和的色彩就是低纯度的色彩,低纯度的色彩也称为复色。合理地针对不同年龄的学习者来配合使用相应的色彩搭配,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还可以使他们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保证其学习效果。

2)因境而异。色彩能唤起各种情绪,借以表达情感,制作课件可以根据教学氛围的需要进行色彩搭配。

第一,欢乐与悲伤教学氛围的创设。红、黄、粉红、粉蓝、浅紫等纯色或浅色系色彩明快鲜艳,纯度明度高,使人产生快乐、身心愉悦的情感,组合色调明快鲜艳,富有朝气。这类搭配的适用面较广,没有明显感情色彩偏向的教学环境都可以用这种搭配来创设活泼、有激情的教学氛围。与欢快的色彩相反,灰色、冷色、暗色会使人感到悲伤,或是痛彻心扉或是淡淡忧伤,或唤起记忆,或引发联想。

第二,兴奋与安静教学氛围的创设。橙、黄等艳丽、纯度高的色彩容易刺激人的视觉神经,引起激动、兴奋的情感。组合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明艳,醒目突出。这类搭配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创造力,可以在语文、英语、美术等课中使用。蓝、绿等一些中性色易使人安静,情绪平缓,可以让学生冷静地进行思考,这类搭配就比较适用于在数学、物理等理科教学环境中使用。

第三,在课件设计中对色彩的选择应该通盘考虑。一个课件应该有一种主色调,其他的色调只起补充陪衬作用。一个课件所具有的统一色调,对于统一课件的整体风格,保持学生稳定的学习情绪十分重要。在一个课件中或某一页面中,应将课件文字控制在三种色彩之内,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颜色。使用过多的颜色有时会适得其反,给人以纷繁杂乱的感觉。

在优质课比赛中,多媒体课件不单单是教学内容的展现,还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个优秀的课件不仅能帮助教师顺利有效地传递教学信息,还能帮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中,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理有效的色彩搭配原理,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赛前调适

1.服饰准备

服饰,是指人的着装、佩饰,它是仪表的重要部分,是师生交流的主要视觉对象。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特征、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莎士比亚说“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教师应通过服饰展示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参加优质课比赛在服饰的准备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洁大方。参加优质课比赛,不仅是个人教学水平的展示,也是个人形象的展现,因此教师的着装应整洁大方,不论其质量好坏、新旧如何,都要做到平整、妥帖、干净。男教师发型干练、神采奕奕,女教师略施粉黛、眉清目秀,这样的装扮不仅是给自己加分,也显示了对评委和学生的尊重。

(2)合乎时宜。选择服装不仅要与自己的身材、体态、肤色、年龄相配,而且要与授课环境氛围、授课内容相协调。既要避免给人不修边幅、落拓不羁的印象,也不要过分追求时兴华美、雍容华贵。在款式、颜色的选择上,要避免俗气、呆板、千篇一律,力求适合自己的年龄和性格特征。

(3)色彩明快。一般来说,教师的衣着款式宜简洁、大方、明快和自然,色彩宜雅致,不宜太鲜艳、太刺眼。服饰的搭配,颜色不要超过3种。颜色搭配要注意色差,大红大绿、大红大紫都会给人视觉冲击。女教师如果选择职业装,可以挑选一条色彩明快的丝巾。男教师穿深色西服时,配一条色彩柔和的领带,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4)款式选择。在款式选择上,要得体、大方,弥补自己身材上的不足。参加优质课比赛是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的形象,因而参赛教师最好着正装。女教师穿裙子,可以体现女性的柔美和端庄,为自己的形象增分。男教师穿西服打领带,给人笔挺帅气的感觉,为自己的气质添分。女教师参赛时裙子过短或过紧,会给人不庄重的感觉。男教师比赛时穿牛仔裤、运动鞋、圆领衫,会给人懒散随意的感觉。

2.情绪准备

(1)保证充足的睡眠。只有晚上得到充足的睡眠,白天才能够精力充沛。所以在优质课比赛前夕,必须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切不可熬夜,更不能为了准备课而彻夜不眠。身体在疲劳的情况下是不听大脑指挥的,休息不好肯定会影响赛场上的正常发挥。

(2)合理补充饮食。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有的教师在参赛前会因紧张、焦虑而吃不下饭,遇到这种情况,切不可不想吃就不吃。补充适当的营养对于保持精力的充沛十分关键,如果实在没有胃口,可以吃一些水果,喝一些粥,上场前吃一块巧克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3)学会放松情绪。当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时,容易形成应激性障碍。参赛教师要在自己绷紧的神经里放松一根弦,运用系统脱敏法逐渐摆脱焦虑。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处安静适宜、光线柔和、气温适度的环境,然后坐在舒适的座椅上,伴随着音乐的起伏开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依次从手臂、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进行训练,这样可以使全身的肌肉在得到放松的同时心情也得以舒缓,缓解焦虑。另外,上场前如果紧张,不妨多做几次深呼吸,这样也可以放松心情,正常发挥。

(4)进行适度运动。运动不仅能强健体魄,还能使人心情愉悦。赛前的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和心情一齐进入良好的状态,保证个人的精力充足,调动兴奋细胞,活跃个人情绪。参赛前可以适当进行慢跑,做一些有氧运动,但是运动不能过量,过量的运动会引起身体的疲劳,从而引发不适。

(5)保持一颗平常心。参加优质课比赛,对于每一位参赛教师来说,都想精彩呈现自己的教学设计,都想取得好成绩。但是比赛高手如云,赛场上每一个参赛教师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得什么样的名次,获什么奖项都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于参赛教师非常重要。安心准备好自己的课,静心去考虑每一个细节,把自己最独特、最精彩的一面呈现出来,这是参赛教师应当努力去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应激性越高,就越容易紧张,越紧张就越容易出错。在一些优质课比赛中,参赛教师由于期望值太高,求胜心太切,导致在课堂中遇到突发问题,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不能化险为夷,课堂效果自然不佳。还有一些参赛教师比赛顺序靠后,于是就去听其他选手的课,当发现别人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时,赛前开始对自己的课进行匆忙修改,结果乱了阵脚,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总之,良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赛前课备好,赛场乐陶陶;赛前调适好,课堂发挥巧。参赛教师只有重视赛前准备,统筹规划,有条不紊,精细安排,才能乐观自信地走向赛场。

二、怎样在优质课赛讲中精彩发挥

优质课赛前的充分准备,为优质课赛场的精彩发挥提供了保证。一堂优质课的真正出彩,还需要有独特新颖的设计、精彩纷呈的展示、鲜明独特的风格、富有感染的语言和优雅自然的教态。

(一)教学设计,独特新颖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最佳呈现的过程。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1.教学目标明确清晰

(1)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目的,新课程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知识主要指认知知识、运算知识和推理知识等,技能主要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创新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主要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主要指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2)确定教学目标要处理的几个关系。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预先设定的可能达到的结果。确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堂教学目标不等于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实现课程目标要求。虽然课程目标是大的框架、总的目标,不同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整体计划和实际情况不断实现课程目标。

2)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当下存在的思想认识的特点,抓住关键,找准切入点。

3)与教师个人因素的关系。一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很少考虑个人因素。教师自己的优势如果得不到充分发挥,做不到扬长避短,课堂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自我优势,发挥自我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彰显个性特色。

4)与课堂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预设基础上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生成很可能超出教师的预设,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智慧予以适时适当地调整。教师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预先分析出若干不确定的生成可能,并提出相应的调整预案来应对这些不可预估的情况,这些预案应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

5)与课堂时间的关系。一堂课仅仅40或45分钟,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展开教学,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是不应忽视的。

2.教学重难点灵活突破

一般来说,教学重难点有两种情况:一是教材内容非常重要、社会价值大;二是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分析这个落差,搭建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正如一个5m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是很难攀登的。而泰山高1524m,一般的人都能爬得上去,就是因为泰山开凿了一般人都能上的台阶。要想攻克教学难点,极其重要的就是循序渐进,搭建平台。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问题,教学中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创设情境,生动直观。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教学情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情景化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

例如:在教“面积单位”时,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学生基本上知道了一张饭桌面的大小约为1平方米,一个小学生的手掌面的大小约1平方分米,一个小学生大拇指的指甲面大约为1平方厘米。将面积单位与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使学生对这三种面积单位有了深刻的认识。

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认知背景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例如: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奶”字时,亲切地对学生说:“看,左边是女字旁,右边像个驼背的人,这就是奶奶的‘奶’字。奶奶年纪大了,走路时背弯弯的,还要拄个拐棍。”这种充满亲情之爱的教学,把本来死板的、不会动弹的文字,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让学生记忆深刻。

(2)开展游戏,激发兴趣。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游戏活动是学生乐此不疲的形式,可以让重难点操练变得非常有趣。在游戏竞赛中,学生乐学乐记,积极性浓厚,参与面也广。

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的关系有三种表现:一般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向变动;高档消费品需求弹性较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这三方面的关系是教学的重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师设计课堂购物活动,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推选出购物代表,进行购物省钱比赛。其余学生分别扮演商场售货员,每人销售一件商品。通过课堂的“买卖”活动,使“购物者”和“销售者”理解了知识,并且增强了生活的技能。通过知识抢答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运用多媒体,增强说服力。计算机多媒体具有画面清晰、色彩亮丽、动态感强的特点,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媒体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同时发挥作用,这是内化知识的最佳选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开花与结果》这一节内容时,传粉的实质、受精的过程,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重难点,同时这三步又是环环相扣的动态过程。教师首先选用两个动画展示传粉的过程,学生自行总结出传粉的实质;再运用动画将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一目了然;最后,播放受精后花的动态变化(包括花瓣、雄蕊的凋落及种子、果实的形成)。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对每一过程有细致了解,又从宏观上把握了动态变化。学生既感觉神奇有趣,又对抽象知识豁然开朗,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3.教学方法彰显快乐

快乐教学法运用娱乐、趣味语言、动作手势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意境、舒适的心境、愉快轻松的气氛,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饱尝愉快的感情体验,从而乐于学、乐于练、乐于记忆。快乐教学法可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和乏味感,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1)快乐教学法主要类型。

1)想象引导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例如:教师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听一首乐曲《森林里的动物》。伴随着节奏,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模仿动物做起各种动作来:有的做大象,移动着沉稳的步子甩着长鼻子;有的学熊猫,四脚朝天,迟钝地嬉戏皮球;有的扮猴子,摸着耳朵,眨着眼睛,爬来爬去……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动物的不同神态和动作写下来,学生们兴致勃勃,写的文章妙趣横生。

2)动态图片式。图片是发展语言、思维、记忆和想象的重要手段,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图片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已知事物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周围环境的事物与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使一些课本中的静止画面活动起来,这种静态教材动态用的方法,既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情境表演式。根据教材的内容,利用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以“唐老鸭和米老鼠过生日”为题设计了一堂说话课。唐老鸭和米老鼠过生日那天,唐老鸭打扮得漂漂亮亮,走出家门。瞧,他来了!(教师出示唐老鸭的塑料模型,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唐老鸭的头部、身子和脚,练习连贯地说话)他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因为他要去给米老鼠送生日礼物。(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让学生模仿唐老鸭高兴的神态和走路的样子)米老鼠也穿着节日的盛装,出门迎接唐老鸭。(教师出示米老鼠的塑料模型,要求学生仿照前面教给的方法口述米老鼠的样子)他俩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自编情节说话,并表演对话的情景)米老鼠请唐老鸭进屋去,一同过生日。他们进屋以后会怎么过生日呢?(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补充故事情节,练习说话)生日这一天,这对好朋友多欢乐,互相祝贺,表演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节目。(让学生边说话边自由编演动作,从而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实践操作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动手的作用,使训练的形式多样化。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作文课时,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图画剪下来,或者利用彩色纸、绒布、树叶等材料,剪贴成树木花草、小动物、玩具或人物等图样,然后根据图意作文。

一位教师在上数学图形课时,让学生用几何基本图形,拼接成精巧的图案,且不停变换图形,使学生充分理解不同形状的边长个数和图形的互补关系。

一位教师在美术课上,引导学生利用树根、石块、竹片、木屑、蛋壳、布条等材料,根据它们的形状、色彩、大小、纹理、质地,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或剪贴或雕刻,或拼接或组合,制作成一件件充满童趣的工艺作品,让学生快快乐乐学知识,在游戏玩乐中长才干。

5)巧设悬念式。青少年求知欲旺盛,但认识事物时往往只停留在表象上。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向理性认识发展。

例如:在教授自然课《磁铁》时,教师先出示一个盛满水的水瓶,瓶底有一颗小铁钉。教师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想办法把瓶里的小铁钉取出来,好吗?”有的同学说,把水瓶倾斜,先倒出水,再弄出铁钉;有的学生主张用铁丝做成夹子,将铁钉夹出来;有的甚至建议将瓶颈敲破……这时教师提出条件:“如果身边没有另外盛水的容器,又不准将水瓶弄破,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学生凭现有知识无法解开的“悬念”。趁学生跃跃欲试、兴趣高涨之机,教师拿出磁铁:“我这里有一样东西能把小铁钉取出来。”这样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6)猜谜引趣式。小学低年级学生喜爱猜谜,如果能把某些教材内容编成谜语,让学生用猜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其积极性,又可通过谜语的分析综合,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钟面的认识》时,教师出示数学谜语,并放一段音乐,音乐结束后让学生说出谜底,并说明为什么。

▲兄弟两个来竞走,哥哥腿比弟弟短,弟弟走了十二圈,哥哥刚好走一圈。(猜一物名)(时针、分针)

▲说上午不是上午,说下午不是下午。太阳当空照,两针合一处。(猜一钟点)(12点)

▲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点整?(猜一钟点)(6点)

7)竞赛激励式。教师运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应该理解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比赛,并在黑板一角开辟出一个记分栏,将每个小组的积分随时显示出来。还可以开展速算比赛、夺红旗比赛、摘红花比赛、接力比赛、背口诀比赛等,使全班学生个个全力以赴,踊跃参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主要是培养了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

(2)快乐教学法遵循的原则。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实施快乐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拥有积极健康的快乐情绪,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实施快乐教学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原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有效实施快乐教育的法宝。学生都喜欢微笑的老师,快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老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增强自信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教师应当用快乐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快乐的行动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

2)尊重个体、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斯宾塞主张永远把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地诱导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承认个性差异,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在实施快乐教育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说笑上,不能无视他人的自尊和人格,应特别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进取心,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教育不分种群。

3)理解宽容、巧妙暗示的原则。饱含情感的宽容和赞美,很容易使学生接受,在这种暗示下,学生一定会表现得更出色。暗示就像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同学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积极的暗示,特别是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的暗示,必定会在学生的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原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的快乐教育同样需要以爱启智,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在循循善诱的工作中需要抓住时机,以朋友的身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用真爱和智慧把快乐内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让快乐酝酿出学生不屈的勇气,带领学生走出误区,走向成功。千万不能不讲方法,强迫接受,出现“成年人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结果却让孩子用一生的痛苦来承担”的悲剧局面。

4.细化教学步骤安排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好的教学任务,直接影响着一节优质课的成败,特别是一些教师由于参赛时紧张导致课堂赶时间、赶速度、赶内容,学生走马观花,没有自主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缺少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最终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以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为例,应做好如下划分。

1)导入新课(前5分钟以内)。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导入是最基本也是较为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成功地导入新课需要集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于一身,因而在时间上需要有一定的保证,但如果导入太长,往往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进度。

2)突破重难点(第5—30分钟)。突破重难点是一节课的核心,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的主要指标。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最长可以保持25分钟,所以突破重难点需要利用调动学生注意力保持的前25分钟,有目的、有效益地开展教学活动。

3)巩固运用(第30—35分钟)。巩固运用是课堂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又一次升华和巩固。巩固运用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帮助学生来分析、判断、选择,所以不能走马观花,直接给出答案。

4)课堂小结(第35—40分钟)。课堂小结是整节课的收尾工作,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逻辑联系的重要环节。所以,只有在充足的时间保证下,才能使课堂小结“结”出成果。

5.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1)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互补。只有“教”,教学就成了老师的演讲,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只是“学”,失去了教师的“主导”,课堂就会失去方向。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时,既要巧妙引导,又要给学生留出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2)课堂教学应讲究“疏”“密”有致。对非重点的,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知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或以读代讲。因为它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部分;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做到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3)课堂教学应讲究“快”“慢”结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

(二)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一台好戏演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才能先声夺人,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样,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进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课堂导入,眼前一亮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的语言艺术和行为方式。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总之,导入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为师生即将进行新课教学做好心理准备。

(1)课堂导入的功能。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教师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石,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迅速带领他们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课堂导入以旧知识点为依托,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使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激发学生探讨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开启思维,诱发思考。课堂巧妙导入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颗火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生在课堂上只有积极地进行思考,才能促进感知、记忆和想象,产生积极的思维,推动学习的开展。

4)画龙点睛,突破重点。课堂导入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可以起到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侧重点,从而集中注意力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

(2)课堂导入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趣味性原则。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就要求设计导入时,要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设计得巧妙、生动活泼,有趣味性,使学生想学、爱说,学有兴趣、学有收获。

3)多样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实际,结合教学目标采用提问式、活动式、演讲式等多种形式与手段,增强实效性。

4)概括性原则。导入是引路,开启思维,诱发学习兴趣,而不是正式授课,因此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好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而且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

(3)课堂导入的方法。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方法,由于教学对象、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导入方法。

1)复习导入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有机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唱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

2)设问导入法。教师依据教材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新课的重点,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奥秘的兴趣。这种设疑导入、以疑促学的方式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因而较为普遍地被教师采用。

3)故事导入法。许多神话、传说、典故、名人趣事无不与教材的内容有联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例如,在初二政治课中讲人类社会的产生时,如果先讲“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夏娃”等神话故事,然后提出“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再讲述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把学生从神话引向科学,从谬误导向真理。

4)情境导入法。生动感人的情境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发学生的愉快情绪。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展示图画、播放歌曲或以幻灯、录音、录像等教具的使用和文字语言的描述来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在情境之中深入体会教材的体系和内涵。

5)举例导入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从身边事例、生活现象等大量感性材料分析入手,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

6)小品导入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或自编一些微型小品,让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里做即兴表演。这种导入直观性强,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并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总之,课堂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导入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入。

2.课堂活动,别开生面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教师的教授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教会的过程,而是学生学会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个性的特长。因此,在优质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组织形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大胆放手,“小老师”闪亮登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几位“小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师角色。

例如: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声母g、k、h时,让几位发音比较准的小朋友提前读会,课堂上大胆改变教师教的形式,让“小老师”显身手。由于“小老师”的出现,让课堂充满了新奇感,这种新奇感让平时并不喜欢课堂的同学也在不由自主地进入课堂,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将声母的音读准的同时,还使用以往记忆声母“形”的方法,让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了“三个声母”的形。这样的组织形式让“小老师”感受成功的同时,也调动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探究,“探究者”体验过程。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提倡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首先,她让同学们通过预习并结合课文思考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提出学习这篇课文研究的问题。接着,她引导学生从所提的问题中找出有助于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并书写在黑板上(一、狮子的特点;二、桥的意义)。然后,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展开研究,得到结果和答案。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充分体验着创新和成功的乐趣。最后,在研读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采用“为什么,怎么样,还有什么”等方式,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3)激活课堂,“辩论者”焕发活力。教师与其“一言堂”将结论直接塞给学生,不如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和自由辩论的舞台,让学生在“争”中完善知识,在“辩”中深化知识。

例如:在《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一位语文教师设计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我们没有救那只幼龟侦察兵,结果会怎样呢?

生1:它会回巢报告危险的信息。

生2:被捉住,发出信号,牺牲自己,保全群龟。

师:是呀,幼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有自己躲避灾难的本领,是我们人为地干涉,破坏了自然规律,影响了幼龟的判断,导致了这场灾难。因此,向导才发出这样的悲叹:“(生齐声)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向导明明知道他们的想法会伤害幼龟,为什么不制止,反而按他们的要求做了,你们认为向导这样做对吗?请同学们按正方、反方分两组进行辩论,要讲清楚自己的观点。

正方:我认为向导是对的,他想通过事实来教育这些旅行者。

反方:我认为不对,不能以牺牲幼龟的生命为代价让人们觉醒。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上一番唇枪舌剑,难分高下,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们总结出了本课的中心: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更让人欣喜的是,在这种辩论式的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展示了学生个性,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4)角色分配,“扮演者”引领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角色让学生扮演,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角色扮演和实施的方式。角色扮演的时间可以在某节课的不同时段或贯穿一节课,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是一个角色由多个学生扮演,也可以是一个学生扮演多种角色。

例如:在讲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节时,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假设学生是一个即将远行的“旅游者”,为了使旅途顺利,在出发前应做哪些方面的准备?从而引出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天气进行了解。如何知道所到达地区的天气呢?邀请学生扮演“天气预报播音员”播报当地天气预报并向“旅行者”介绍天气系统及气象资料知识,帮助其掌握相应的天气资讯。这种在设定的角色情景下,让学生一步一步进入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知识是鲜活的,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完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思考的授课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的正向行动。

3.课堂小结,简明扼要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简要归结,是对学习过程的归纳总结,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不是对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框架。课堂小结最重要的任务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加以回顾提升。课堂小结的具体要求如下。

(1)紧扣教学目标,巩固已学新知。课堂小结要联系本节课设置的教学目标,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用最简单、最经济、概括性最强的术语对新知识加以组织,并使新知识融入已有知识经验中,从而使新知识更加巩固。通过小结,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的作用,使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

(2)突出重点难点,找出规律和方法。课堂小结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课堂小结重申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课堂小结理清规律,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课堂小结指出方法,有助于学生知一解百、以简驭繁。因而精彩的课堂小结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科重难点,找出知识内在的逻辑规律。

(3)启发思考,造成悬念。每一节课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每个章节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提出的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造成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学生在好奇心的诱导下主动预习新课,悬念成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桥梁。这样不仅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导向,而且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

4.教学结尾,不落俗套

一节好课不仅要巧设导入,还应该处理好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课堂结尾也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会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教学结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归纳总结法。教师可以巧妙地采用归类、列表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也可通过学生的复述来进行归纳总结,还可让学生谈收获与体会或借助板书归纳总结。通过不同的归纳,使知识条理化、概括化、系统化。

(2)情感激励法。课堂教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激行。教师在讲授完一堂课之后,要将内容深化、升华,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其产生共鸣。不但“知之深”,而且“爱之切”,以饱满的激情、精练的语言、感召的结尾,实现课堂的升华。

(3)朗读设置法。有些课文语言流畅精彩,便于朗读,且具有教育意义。这类课堂结尾让学生大声朗读,往往效果会更好。它不仅能使学生的感情与书本知识达到融合,而且能在朗读气氛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

(4)文艺结尾法。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应用诗词歌曲等文艺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结尾,既能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还能把理论知识与艺术融为一体,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在惊讶、惊叹中,体验美感,升华认知。

(三)教学风格,独树一帜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风格的表现,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也是教师自我价值的肯定。良好的教学风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润滑剂,更是优质课赛讲不可或缺的元素。独特的教学风格不仅能够带来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且也有利于教师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1.教学风格的类型

(1)理智型教学风格。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理智的调控力驾驭课堂教学进程。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授,不仅学到知识,还会被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所熏陶和感染。虽然这种类型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苟言笑,但是他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对智力发展的启迪,却能够深深感染每一个学生。一般说来,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采用这种风格的教师相对较多一些。

(2)情感型教学风格。这种教学风格的主要表现是,教师讲课情绪饱满,将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融入对学生的关心、教导和期望之中,充满着对学生的高度尊重和信赖。讲到动情之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扣人心弦,震撼人心,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师生之间在理解、沟通的前提下,共同营造出一种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烈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引导下,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还包括人格、情感的陶冶价值。相比内向型性格的教师而言,外向型性格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常常采用这种教学风格。

(3)自然型教学风格。这种教学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教师讲课亲切自然,朴实无华,没有矫揉造作,也不刻意渲染,而是娓娓而谈,细细道来,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气氛下,进行默默地情感交流,将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融入简朴、真实的教学情景之中,学生在静静的思考、默默的首肯中获得知识。教师讲课虽然声音不高,但神情自若,情真意切,犹如春雨渗入学生心田,润物细无声,虽没有江海波澜的壮阔,却不乏山涧流水之清新,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恬静安宁的感受。

(4)幽默型教学风格。这类教学风格所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教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一种恰如其分的幽默,引来学生会心的微笑,如饮一杯甘醇的美酒,给人以回味和留恋;哲人的警句、文化的箴言不时穿插于讲述中间,给人以思考和警醒。听这样的教师讲课,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在轻松、愉快和笑声中获得人生的启迪,获得心智的训练,变机械学习、被动模仿为心领神会、主动思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言,这是一种值得着力陶铸和追求的教学风格。

(5)技巧型教学风格。这类教学风格主要体现在,教师讲课精于教学的技巧,充满着机智,各种教学方法、技巧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到好处,丝毫不带有雕琢的痕迹。整个课堂教学的结构就像一种设计好的程序,过渡自然,组织严密,搭配合理,有条不紊。讲解、分析、论证时,思路清晰;提问、讨论、练习时,驾轻就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透彻了解,对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对知识重点、难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而言,这是一种追求高效率的教学风格,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所实施和追求的一种境界。

2.教学风格的培养

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与教师本人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所以在优质课赛讲中需要根据本人的气质,展现真我本色,切不可随意模仿,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培养良好的教学风格,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提高职业修养。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师,应该是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效果。关心学生,热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为了教好学生,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创新的意识,才能深刻领会教学目的,合理处理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科学传授知识和技能。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理论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学规律,熟悉教学过程;才能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通过对学生情绪、课堂表现等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掌握教学状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才能,预知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及产生的效果。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文字与逻辑修养方面,遣词造句要语法正确,用语规范,具有标准化;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要简明扼要,连贯流利,具有表现力;在语速节奏方面,语速语调要适宜,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在语音语调方面,要生动逼真,形象风趣,具有感染力;在文字书写方面,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板书规范,线条流畅,具有艺术感。

(4)提高专业基本技能。在基本技能方面,尽管不同专业的教师有所不同,但一般应做到:能自己动手制作简单教具,对必要的教学仪器、模型会操作使用,演算熟练,计算准确,对必要的教学用语能够烂熟于心,规范表述,巧妙运用。

(5)提升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包括:能够驾驭课堂,合理组织教学,设计好各教学环节,并能付诸实施;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善于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不单调沉闷;善于激发学生想象力,开拓思路积极思维;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选择适时而恰当的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及棘手问题。

(6)培养良好教学心境。教师在良好的教学心境下,一方面会专心致志地教,思路敏捷,语言流利,情绪饱满,遇事不惊,处事冷静有方。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积极参与,课堂活跃,互动交流,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四)教学语言,感染力强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参加优质课赛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及教学阶段,力争做到教学语言规范科学、精练准确、生动幽默,且能够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并产生新的思维点。

1.教学语言的总体要求

(1)教学语言准确到位。教学语言准确到位,主要指使用语言内容没有知识性的错误,表达规范,符合语音、语义和语法科学体系。教师传达正确的教学信息是学生清楚明白教学内容的基础,也是语言科学性的要求。

例如:小学语文《乌鸦喝水》,课文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重点:“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为了指导学生理解这段文字,老师给学生做了直观演示。

师:这是一个装了大半瓶水的瓶子,这是一些小石子。同学们注意观察,看我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去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请大家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生: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看到的连起来说了,说得有条理,但不太准确。你们再看一遍,看老师是怎样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去的?

生:老师把石子一个一个捡起来,放到瓶子里去,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

师:对!你们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了,老师为什么是“捡”石子而不用“拿”?乌鸦为什么是“衔”石子而不用“捡”?把石子“放”到瓶子里,而不用“摔”到瓶子里?

生:石子很小,人可以用手捡,乌鸦没有手,不能捡。它的嘴巴尖尖的,就用嘴来衔,再放到瓶子里去。

生:石子要轻轻地放到瓶子里去,不能用“摔”,一摔就会把瓶子打破的。

师:所以,用词要准确,要符合生活实际。

(2)教学语言通俗有趣。通俗是为了让学生容易明白,听得懂,把学科术语简单化、生活化。有趣,是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讲到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时,教师举例问“本班所有大个儿同学”是否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学生多数回答“可以”。教师进一步说“那就请这个集合的元素大个同学站起来”,这时就有人站起来,有人犹豫。教师这时可以解释:他们为什么犹豫?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大个,这样就不符合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因此,上例不能组成一个集合。对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做如此解释,学生就会很轻松地理解明白。

再如:特级教师华应龙在讲中括号时,让学生在18、2、3、6之间添上运算符号使其等于1。当有的学生列出“18÷(2×(3+6))=1”这样的算式时,教师幽默地引导,你们有没有看见一个人里面穿了一件衬衣,外面又穿了一件衬衣的?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诱发了深深的思索。经过小组热烈地交流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18÷ (2×(3+6))=1”中外面的小括号变成另外一种符号。后经过师生热烈地研讨,最后定为“[]”。

教学是一门艺术,通俗幽默的教学,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听课情绪,愉快开心地学习知识,灵活巧妙地掌握知识。

(3)教学语言适当妥帖。年龄不同,对言语的接受与领会能力自然就不同。小学与初中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不丰富,认知结构不完整,知识水平不高,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言语领会与接受能力较弱。因而教师的语速要放缓一些,语言要生动一些、亲切一些,肢体语言要丰富一些。而初中、高中的学生则适合准确、优美、精练的语言,但不能过于夸张,更不能手舞足蹈。

(4)教学语言风趣幽默。风趣和幽默可以说是课堂语言的翅膀,它们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启迪学生的智慧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就好像课堂的“味精”一样,如果投放适量的话,一定会使课堂“这锅菜”其味无穷,充满活力。

例如:语文老师解释成语“欲盖弥彰”时,就可以巧妙地用另一富有趣味的成语典故“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来说明其意义。这样,学生就在笑声中很自然地记住了这个成语的意思。物理老师可以用一队步兵正步过桥导致桥塌的故事来讲解“共振”的原理。化学老师可以用“坟山鬼火”来解释磷燃烧的道理。

提倡课堂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并不是要教师专门讲笑话,哗众取宠来迎合学生。课堂语言过于轻佻、庸俗、油滑,不仅偏离了教学主题,而且有损教师形象。

(5)课堂语言推理严密。课堂上,教师应该准确地表达所讲内容和严密地论证论点,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学生,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地组织教学。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条理清楚、推理严密。否则就会使所讲内容犹如一堆沙子,没有一点黏性,前后内容连贯不起来。同时,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要提纲挈领,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2.教学语言在各环节的要求

(1)导入语言的艺术。课堂导入语要“异”,能在刹那间擒住孩子的注意力。要“简”,直接地凸显本质内容,淡化、删除次要的形式,突出学习主题,有机地架构学生学习的“知识链”。

例如:教学《2、3、5的倍数特征》一课时,教师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课前,教师让学生每人从箱子中摸一张带有数字的纸条,学生观察着自己的号码,思索着这个数的特点。

导入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每个人都摸了一次奖,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不一样的兑奖活动:第一,人人都有奖。第二,一个人可能连续得好几个奖,你可能中了三等奖,还中二等奖、一等奖。谁将是今天的幸运者,请看中奖要求。黑板出示中奖要求:三等奖:能被5整除的数。二等奖:能被2整除的数。一等奖:能被3整除的数。赶紧看一看,你中了几等奖?

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不一样的兑奖活动,把每个学生的思绪引到了课堂上,课一开始,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此时,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例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出示马门溪龙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

生:(齐说)恐龙。

师:你在哪儿见过恐龙?

生:在电视上,电影中。

师:对了,恐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边说边出示恐龙图片)

生:可怕。

生:很笨重很庞大,可以说是个庞然大物。

师:庞然大物,这个词用得可真好。你从哪里学到的这个词语呢?

生:从课外书上学到的。

师:佩服你。(跷起大拇指)

师:我现在真想去看看活的恐龙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去哪儿就可以找到它们?

生:(摇头,摆手)老师,去哪儿也看不到活的恐龙了,恐龙已经灭绝了。

师:(装作很惊讶)哦?是吗?可是我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是:飞向蓝天的恐龙呀?(板书:“飞向蓝天的”)

师:同学们,一看到“飞向蓝天”这四个字,你的脑海里首先想到了谁?

生:(异口同声)鸟儿。

师:(板书:鸟儿)是啊,老师一看到这四个字,也首先想到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可“飞向蓝天的恐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鸟儿和恐龙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想不想知道?

生:(兴趣盎然)想知道。

师:快快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看看其中的奥秘吧。温馨小提示:可以边读边画,还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书上。

这位老师通过谈话巧妙地将鸟和恐龙联系到一起,为“鸟是恐龙的一支演变而来的”打下了埋伏。

(2)提问语言的艺术。

1)课前精心预设。怎样使学习材料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老师在课堂中用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个个“谜团”或“悬念”,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用最有效的语言来表达,避免问题的琐碎,造成学生思维的低效。

例如:教学“圆”的特征,即“在同圆或者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时,教师出示了一组从古到今“车”的图片。学生兴致勃勃地欣赏完后,老师提出问题:从古到今虽然车的形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它们的什么没有变化?

学生对比后异口同声:圆形车轮。

师:为什么车轮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究后得出结论: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只有圆具有“一中同长”的特征,所以车轮做成圆形,跑起来才又快又稳。

学生从观察图片到动手操作前后用了8分钟,老师没有多余的语言,仅设计出了两个问题。语言虽然简短,实效性却很强,每个问题都具有无穷的启发性。

2)课中生成问题用心经营。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始终追随着教师预设的问题,他们会即时生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同样需要教学语言及时调整预设问题,让即时生成的问题有效地融入课堂探索中,此时的用心经营就成了教学智慧。

例如:教学“质数、合数”的内容时,在认识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后,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奇数都是质数。”此时,教师不急着下结论,也不急于举例解释,只是微笑着望着其他学生:“是这样吗?”就这么一句简短的问话,引发了一场精彩的辩论。

生1: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你看,9也是奇数,但9却是合数。

生2:我同意生1的观点,像15、21、35等都是奇数,但也都是合数。我认为,反过来说质数都是奇数就对了。

大部分学生点头,表示同意。教师却只是微笑,不发表意见。

这时,生3站起来:我认为这样说也不对,2也是质数,但却是偶数。

生4:应该这样说,质数中,除了2都是奇数。

这个结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一个学生的问题引发了多个学生的主动交流,这是教师个人点拨所不能创造的良好效果,从这次“意外”的辩论中,学生感到数学原来如此严密!且会引发学生对合数与偶数之间的探讨,学生提出来的恰恰是这一单元的判断题、选择题中最容易出错的部分。在实现由个体学习到群体学习形式的转化过程中,既提高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又发展他们“自主解疑”的能力。在这堂课中教师把自己在课堂上讲话的时间,压缩得十分“精致”。

教师有效的课堂语言能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思维空间。教师只有对问题的有效分解,指向明确由扶到放,学生才能对问题序列层层推进,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3)课堂语言评价的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上教师虽然给了学生更多参与和交流的机会,但学生因知识储备与认知上的缺陷,在表达的准确性上难免有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到位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与提升。

1)用判断性评价语引领学生深入思维。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提出,有的学生就举手示意回答,但思维往往比较浅近。面对学生模棱两可的回答,我们就要进行判断性评价,让学生明确思维的进程,做出调整。教师在评价中予以引导、点拨,给学生思维方法的启发,引导学生去获取正确的知识,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平移或旋转运动的例子,有学生举例说“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其实,有的门的运动是平移,也有的门的运动是旋转,窗户的运动也是如此。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接过学生的话来说:“对,我们这间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如果是平推门的话,门的运动就成了什么?”学生发言不够准确的,教师要善于接过学生的话头,及时地帮助学生把话补充完整。

2)用激励性评价语促进学生表达。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话题抛出后,学生有时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说不出来,或说不具体。这时,我们教师就要通过激励性评价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积极发言的快乐。

例如:张齐华《轴对称图形》课堂评价语言赏析如下。

练习前,张老师说:“我要给你们一些忠告,有时候,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眼睛,看上去像轴对称图形的也许不是,看上去不像的偏偏却是。”

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引起了争论。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它不是。

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沿着高把它剪下来,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张老师特意走过去,跟生2握着手说:“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

这样的评价与伏尔泰的那句名言“我不赞同你的意见,但我誓死保护你讲话的权利”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这里张老师不是“誓死保护”,而是“倾情呵护”。这样的评价语多么富有哲学意味,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受到哲学思想的熏陶。

在学生再次进行操作实践后,生2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知道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张老师又评价说:“你的转变让我们更接近了真理!”

张老师接下来问:“你们还有话要说吗?”

学生一致认为正五边形只有五条对称轴,张老师这样评价:“老师真佩服你们,尽管老师喜欢课堂上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但是你们坚持一种声音,更让我佩服。”

张老师的这句赞赏“坚持一种声音”的评价与前面那句欣赏“不同声音”的评价对照起来看,堪称经典。

4)结束语的艺术。一堂课不仅要营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开端情境,也要创设“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结尾氛围。结束语可以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种结束语,都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结束语的。“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探究了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知道了自己都得了什么奖,而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自己能得特等奖,告诉大家特等奖的要求是: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数,同学们,中特等奖的号码又有什么特征呢?特等奖又将花落谁家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这样设计,既对今天这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了巩固,同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学生课后主动去探究,主动去发现,从而达到“课虽结束学习仍继续”的效果,真正做到了总结延伸两不误。使课堂总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给学生留下一个能激发兴趣的悬念,使得课的开始引人入胜,结尾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

5)过渡语的艺术。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听名师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就是由于他们有高超的“架桥搭梯”艺术,即善于精心设计和运用课堂过渡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是起承转合,是教师钻研教材、抓住内容之间联系的切入口,是教师在找到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知识点的基础上,组织提炼语言,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必要步骤。

例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长相思》一课时,是这样设计过渡语的。

为了追寻词作者为何心生如此思念,教师引用了作者写过的另一首词《菩萨蛮》里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然后启发学生分别以作者的妻儿、父母、兄长的身份问作者“何事轻离别”。这时教师扮演作者的身份,用文中特有的语言基调说道:“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像是在自问,又像是遭受不解时的愤懑。学生们重又回到《长相思》。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问我的老父,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想再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

师:好一位贤德的妻子。是的,我何曾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破碎,我的那颗心会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作了《长相思》……

“好一位开明的父亲!”“好一位贤德的妻子。”既是对前一位同学的肯定,又自然地导出了下一位同学的发言,真是妙啊!用得巧、用得妙的教学过渡语,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美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取了知识。

教师每一次精心设计的过渡语都将学生从一个浪尖带到另一个波峰上去,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结构安排的天衣无缝。一堂课就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以下附上一些教师经常用到的课堂语言。

1.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当老师了!

2.你分析问题那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节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

3.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

4.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看得出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5.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

6.你真爱动脑筋,这么难的题你都能解决!

7.你好厉害!敢于向书本提出问题,你好棒!

8.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

9.你预习得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10.谢谢你指出了老师的错误。

11.你的进步可真大,老师为你感到高兴!

12.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13.老师真想在下节课看到你更出色的表现!

14.老师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行!

15.你很勇敢,第一个举起手来,说错不要紧,关键是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16.希望下节课,你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人!

17.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下次努力!

18.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读一遍吗?

19.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谁愿意帮助他解决?

20.你们不仅说得好,而且你们还很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21.你们说他(她)是不是天天在进步,老师相信你,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22.同学们真精神。能不能站起来让老师看看?啊!站起来以后更精神,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小白杨!相信你们自主学习、发言的能力会更让老师佩服。

23.咱们班的小歌手今天回答问题的声音怎么这样小呢?同学们还想多听听你那清脆的声音呢!大声再回答一遍问题好吗?

24.虽然课文中有许多你不认识的字,但你一直努力把课文读完,你是个有毅力的孩子。有了这种毅力,还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你呢?

25.来,请你谈谈这个问题。我从你的眼中看出来,你的心中一定是有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看法。勇敢地站起来!

26.你们是老师心目中最棒的孩子,现在老师需要你们的帮助!

27.这个问题你处理得太棒了,连老师也自愧不如,继续努力吧,你一定会更出色!

28.你真了不起,竟能想出如此独特的方法,很有新意,掌声鼓励。

29.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在这个问题上你懂的比老师还多!

30.你们都是有心的好孩子,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的问题。

31.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如果你能再守纪律些,老师会更喜欢你!

32.你的想法真不错,向你学习。

33.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老师和同学们都向你学习。

34.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愿意进一步谈谈你的构思吗?

35.你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可是你学习不稳定,为什么呢?你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多么希望你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对了,还要把上课做小动作的毛病改掉,好吗?老师相信你!

36.每次见到老师,你总是甜甜地问一声:“老师好!”老师非常喜欢你,但在课堂上,老师多想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呀!不要把手放在角落里,好吗?要展示给别人看,相信自己!

37.你和同学们赛跑得了第一,老师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也会像你赛跑一样得第一的。

38.你的解题思路很奇妙。

39.你的语言组织得真好,你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

40.你是个爱动脑、会提问的好孩子,掌声送给你。

41.你真行!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42.我相信,只要你认真思考,这道题你一定能做出来!

43.你认识的字真多,真是“识字大王”啊!

44.你提出的问题可真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可真细心啊!

45.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都快成小老师了。

46.学习并不难,只要你课前预习,上课积极参与,课后认真复习,成功就属于你。

47.你一直都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要是遇到问题能再认真思考一下,那可就太棒了!

48.老师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你在老师心里是好样的!

49.老师真高兴,你能勇敢地举手并站起来回答问题,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吧!

50.你的进步真快,没想到你这么聪明!相信你还能说得更好!

51.你敢于发言,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52.比老师说得都好,老师真羡慕你,我也要向你学习。

53.(老师伸出大拇指)瞧,大拇指在向你点头微笑,它在说你是最棒的。

54.你的这种解法很独特,请详细告诉大家,让同学们与你共享。

55.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56.你的发言很有独到之处,也善于发现问题,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

57.瞧!问题在你面前害怕了。

58.问题小老鼠跑出来了,同学们能消灭它吗?

59.错了,没关系,下次努力!

60.你的字如果再大点会更漂亮!

61.你的作业又进步了,再整齐点会更好!

62.你的表达能力真棒,同学们都应当向你学习。

63.只要你努力,我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上来的。

64.没关系,说得很好,再来一遍好吗?

65.你讲的小故事真精彩!把老师和同学都吸引住了,能再讲一个吗?

66.第一小组同学合作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你们的速度真快,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

67.你的想法太奇特了,老师真为你高兴。

68.老师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

69.不用着急,慢慢地说,大家相信你一定会说得很好。

70.从你高举的手里,老师感到了你的求知热情,让我们为你的求知热情鼓掌。

71.你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有进步!

72.你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真不简单,你的进步可真大!老师相信,如果你再努力一点,下次肯定会更好!

73.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敢说的孩子了。没关系,再说一遍!

74.你这道题的方法比老师的方法还简单,到目前为止,你的方法是最出色的。

75.你回答得很正确,思路也简捷,若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

76.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再大点声吗?

77.这次考试成绩你有很大的进步,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高兴。

78.你的数字写得比老师写得还漂亮。

79.你的自信心强,这是你最大的优点,但也要多与其他人沟通。

80.你的作业有进步了,加油啊!

81.你的字很漂亮,再认真点会更漂亮。

82.你今天做的作业方法多样,你真厉害!你真棒!

83.你的想法很好,希望你做得更好。

84.你的作业真整洁。

85.你很有创造力,但还要继续努力。

86.你常常给大家一个惊喜,因为你有创新思维。

87.你每天都有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

88.大胆一些,勇敢一些,经过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89.大家都很佩服你,因为你处处与众不同,表现得那样的出色,老师都为你骄傲。

90.你回答问题时,是那样的认真,声音是那样的响亮,老师都被你感染了。

91.在我们这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中,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号召力,你们都是最优秀的。

92.同学们要永远记住这样一句话: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无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93.相信你能行,再认真想一想,别着急,你一定行。

94.难题最怕认真的人,你就很认真。

95.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创造之门就被你打开了。

96.别把你的聪明藏起来。

97.别害怕!我们支持你!

98.你确实很会思考。

99.你的发言很有条理,也很有见解。

100.你充满自信的发言真棒。

101.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

102.你的自学能力真让我惊讶。

103.你的语言组织能力真棒。

104.我真喜欢你努力钻研的精神。

105.你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你今天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106.你在学习上的这种尝试精神很可贵。

107.你这种探索学习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108.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今天的作业就证明了这一点。

109.你的回答真棒!老师为你高兴,因为你在不断地进步!

110.没有想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真低估你们了!

111.你的观点很新颖,这种想法真独特,你的创造性观点让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112.你真有毅力,一次次做错,一次次重做,终于做对了,老师很佩服你!

113.老师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说错了也没关系,能大胆举手就是一大进步。

11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真了不起!

115.你找出了老师的错误,真会观察问题。

116.你的作业越来越工整了,老师批改起来好省力!

117.你的字写得多棒呀!

118.请你大胆地向全班亮出你的观点,说得有道理我们将给予掌声鼓励。

119.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

120.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帮助他,让他取得成功!

(五)教学礼仪,大方得体

课堂教学礼仪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尊重学生、讲究礼节的规范,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师生交往技能。教师在开始课堂教学、引入新学习项目、组织课堂活动、展示和操作教学用具、指导学生学习和结束课堂教学的诸多事项上都应当展示得体的礼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礼仪修养是多方面的,由仪表、语言、表情、举止等所构成的教师形象影响着学生的信任度,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良好的礼仪修养,对于课堂气氛的调动、师生交流的无障碍将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

1.端庄的仪表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仪容、服饰、发式等。尤其在中小学,教师仪表是教师风范的表现之一。小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仪表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中学生审美观虽然已经基本形成,并有较强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教师仪表的好坏,会使他们直接产生好感或反感,从而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威信,乃至影响他们上课的效果。教师的仪表礼仪,要求教师以严谨而规范的仪表,去体现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师塑造自己的最佳形象,体现着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产生好感,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师的仪容礼仪包括清洁与美容化妆两方面的内容。清洁是仪容美的基本要求,包括面部清洁、口腔清洁、须发清洁、手的清洁,以及身体无异味等。美容化妆是教师仪容礼仪的高层次要求。教师适当的美容化妆能表现出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

优质课赛场上,教师化妆总的礼仪要求是:淡雅清逸,自然适度,千万不可浓妆艳抹。

2.亲切的表情

表情是指眼睛、眉毛、嘴巴、面部肌肉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反映出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信息。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与良好智力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着特殊的作用。构成表情的主要因素是微笑和目光。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麦克奈尔教授指出,有笑容的人在管理、教导、推销上更能成功,更可以培养快乐的下一代。教师应依靠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敬佩,同时以真诚的微笑、谦和的态度来融洽师生感情,才会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懂得微笑的意义,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走进教室时也应面带微笑,这是自信和友好的标志,是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有力武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带微笑,可以迅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造就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安心听课、全心投入。

教师还要把握好运用目光的礼节。在课堂上,目光接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窗口,目光是教师赖以与学生沟通的特殊语言。教师亲切真诚的目光能带给学生愉悦、温馨、鼓励或慰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存在,甚至低眉垂眼不正视他们,或用打量、恼怒、不屑一顾的眼神注视学生,或无精打采、睡眼蒙眬地看人,或东瞅西看,目光游移不定,或者仰望天花板,或者俯首盯教案,神情漠然,这些都是极不礼貌的,不但会降低自己的威信,而且会让学生产生沮丧、失望的情绪。教学设计再精彩,没有了情感的交流,一堂课只能流于形式。

优质课赛场上,教师面容和蔼、面带微笑、满腔热情、真诚友善,不仅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会为自己的赛课“出彩”加分。

3.优雅的举止

人的举止、动作、姿势、体态在人际交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仪态是一个人知识、阅历、文化和教养的集合。教师的仪态被视为其“第二语言”,也叫作“无声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绝不亚于教师的有声语言所发挥的作用。一位训练有素的教师,在和学生交往之中,会不知不觉地以自己优雅的仪态,展示出自己良好的教养和优美的风度。教师的优雅仪态,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学生的信任、友好和尊重。

教师的行动方式以及通过具体行动所传递的教学信息,无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学习态度乃至学习方式都和教师的行动直接相关。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认为:一个信息的传递=7%语言+38%语音+55%形体。可见,形体部分在信息传递中所起的作用大大高于语言本身,甚至高于语言和语音两者比例之和。据研究表明,非语言符号能够很好地弥补语言在传递信息中“言不尽之意”的缺陷,帮助信息传递者跨越语言障碍,准确地传递信息。

对于教师来说,更应注意立、坐、行的姿势和手势,举手投足都应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礼貌。学生普遍认为,一位举止得体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治学严谨、修养良好的教师,虽然教师的真才实学是最重要的,但也不可忽视举止行为的修养。因为教师正确地使用体态语言有助于表达思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教师的举止姿态,总的要求是稳重端庄和落落大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举止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站姿。站立是教师最基本的举止。其基本要求是: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身躯正直,下颌微收,双眼平视。双肩自然放松,身体重心落在两脚正中。男教师双腿可适当分开,以双脚不超过肩宽为宜,女教师应双膝自然并拢,一脚略微向前置于另一脚的中后部,两脚呈“丁”字步,或两脚跟并拢,脚尖张开呈“V”字形。如长时间站立,为防止疲劳,可采用稍息姿势,但身体的倾斜度要适度,如过于后仰或者歪斜,就有失风度了。

教师的站姿有四忌:一忌弯腰弓背,歪头斜肩、倚桌靠椅,过于放松和随意;二忌双腿叉开过大;三忌双手插在裤兜里;四忌踮脚颤腿,身体乱摇晃。

(2)行姿。教师的行姿应给人以稳健、从容、和谐的印象。上课时,教师在讲台上不能来回不停地走动,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宜久站一处,这样会给人以静止压抑之感,课堂就会显得死板。正确的方法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从容走动或变换一下位置。

(3)手势。手势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体态语言,既可以传递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友好,也可以表示对对方的轻视厌恶。其具体要求为:正确表达各种手势的含义,不宜单调重复,也不宜太多,否则会给人一种欠缺修养的印象。因此,教师应使用礼貌高雅的手势动作开展教学工作,尽量避免失敬于人。

教师在指人示物或在课堂上让学生到前边回答问题时,最好采用整只手掌,掌心向上这一表示“请”的手势,动作要准确、舒展、到位。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突出表现时,教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表示肯定和称赞,或带头热情鼓掌,给予鼓励。

作为教师应避免对人指指戳戳、钩动手指招呼别人、蔑视性地伸出小指评价学生、拍桌子、双手抱臂交叉于胸前、讽刺性地鼓倒掌等,这些动作传递的信息都容易挫伤学生的情感与自尊,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

教师端庄的站姿、从容的步履、得体的手势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形成良好的互动。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优质课赛讲中,其一句亲切的话语,一张洋溢着微笑的面庞,对学生都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和鼓舞。维护和体现人的尊严是礼仪的价值所在,教师礼仪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要保持端庄的仪表、得体的语言、亲切的表情和优雅的举止,就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就应重视礼仪知识的学习,从仪表、言谈、表情、举止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自身礼仪修养,塑造教师良好的形象。

三、怎样进行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同行系统地阐述自己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背景,以教材中的单元或章节教学内容为课题,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原则为指导,在正式上课之前,来探讨一节课的最佳排列与组合,并合理地规划教学程序,使它们在课堂教学的时空中形成一种优化的结构形式。

(一)说课的基本价值

说课是备课与上课之间的一个过渡环节,属于教学的准备阶段。教材处理的偏差和传授方法的不当,可在说课中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更科学。说课可以提升教学效益,教研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学校,都以说课作为切入口,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营造出一种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教研氛围,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

说课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听说内容为依托,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进行科学论证,有利于教师开阔课堂教学视野,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自觉性,进而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处发展。

(二)说课的基本意识

1.课程意识

所谓课程意识,就是要清楚所教的课程与具体的章节、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既要说清如何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又要说透如何贯彻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一教育教学原则。

2.首尾意识

说课与写文章一样,讲究开头、结尾。开头开得漂亮,能吸引听者;结尾收得精彩,能让听者有所回味。说课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语言简洁、生动,结尾时可概括要点,给听者以启发。

3.分层意识

说课应体现“特殊性”,即充分体现班级、学生的特点。在说课中要做到全面和重点相结合,分层推进,包括设计不同程度的要求,不同阶梯难度的练习,分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

4.创新意识

教学有法却不可拘泥于成法,说课也一样,说课应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创造出有效、实用、有特色的说课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充实说课活动。好的说课,是智的启迪,意的开掘,能的升腾,情的升华。

(三)说课的基本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

说理不是宣讲教案,不是浓缩课堂教学过程。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讲清“为什么这样教”。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知道做什么,却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这样的教学永远只能是经验性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也只能是高耗、低效、粗放式的课堂。

2.客观再现,具有操作性

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切忌纸上谈兵、故弄玄虚、生搬硬套一些与教学实际相差甚远的空洞的教育教学理论或专业术语。要真实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哪怕不够成熟也要如实地说出来,引起听众的思考,通过相互切磋,达成共识,进而完善说者的教学设计。

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果说课仅仅是为了说而说,不能在课堂中落实,那就成了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花架子”,使说课流于形式。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

说课可以是针对某一节课的内容进行,也可围绕某一单元、某一章节展开;可以同时说出目标的确定、教法的选择、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的全部内容,也可只说其中的一项内容,还可只说某一概念如何引出、某一规律如何得出、某个演示实验如何设计、某一技能如何使用等。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坚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拘形式、自由研讨的原则,防止被教条式的成规所束缚。同时在说课中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特长。

(四)说课的基本要点

1.抓住“课”字,突出“说”字

说课,要用一节课1/4~1/3的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必须包括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前置补偿—揭题展示—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等。无论说什么,都要说得有理有据,使听者叫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

2.遵循“课”路,选准“说”法

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在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当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教师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

诚然,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横向说、纵向说、理论联系实际说、陈述说等。但无论怎么“说”,都要遵循课堂教学思路这一主线去“说”。

3.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些教师可能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室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及教务处、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等。但无论怎样,这些听众都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说课者所说的课,去审视说课者说课时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包括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以及教学语音、语气、表情、称呼等。因此,说课者必须置于听众思维和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

4.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讲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而说课的重点则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方法。换句话说,讲课重感情和实践,说课重理性和思路。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

说课与讲课不同,说课的重点是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要求教师在有限时间(一般为15分钟)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呈现给听众,它不失为一种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五)说课的基本流程

说课说什么,要说清哪些环节,这是说课者必须理清的首要问题。只有掌握说课的基本流程,才能实现说课的功能。

1.说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主心骨,体现着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也是教师说课的宏观指导。教学思想是保证教学活动方向正确的指示灯,是教师说课时采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的理论支撑。

新课程理念是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是主要的理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说课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和“三贴近”原则,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将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和富有个性化的推进过程。

2.说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目标体系为参照,可以定位教学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说课要说清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内容的基本要求,说清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说清本节课内容应该贯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哪些教学原则以及可以采用课程标准中的哪些教学方法。

3.说教材教法

(1)说教材。主要是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上,说对教材的理解、处理、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其目的是把握教材,合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说教材主要说以下几个方面。

1)说教材地位。主要说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明确本章节内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把握本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2)说教学目标。主要说出本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及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目标体现着教学方向,预示着教学应达到的效果。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主要包括课程标准的规定、单元章节的要求、课时教学的任务和教学对象的具体实际等。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突破和解决的问题,说课要说出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内容实际所确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既要依据课标、教材,又要依据学情,可适当进行微调,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

说教材时,应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不盲目地依赖教材,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授课顺序调整和补充,从而实现纵横知识联系,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把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观点等用书画文字等形式加工整理,转化为导向式的教学活动。

(2)说教学方法。说教法,主要是说本节课采用何种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说教法可理解为说某种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方法中某个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和应用。如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手段和理由;为处理某个习题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等。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启发性”“主体性”“思维性”的原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

1)教学模式的采用。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探究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认知,通过体验完成学习。合作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手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引发其对知识的思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教学情境和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模式要灵活多样实用,能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并有自己的特色。

2)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的辅助,恰当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难点,还有利于增添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感。

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高效的优点,但也存在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步骤推理过程的缺失,视频音频轮番轰炸容易带给人视觉疲劳。在说课时,运用教学手段应注意:教具的选择不宜过多,图片、视频、音频点到为止,不能使说课变成教具或课件的展览。教学手段运用的目的是辅助教学,是帮助课堂目标有效实现,落实教学重难点。切不可孤立于教学过程,哗众取宠,标新立异。

4.说学情学法

学情学法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情的分析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课堂效率;学习方法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活动的推进。

(1)认真分析学情。要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他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这种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分析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分析学生由于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与风格。

(2)进行学法指导。要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我明确学习目标、自我激发学习动机、自我保持学习兴趣、自我反馈调节学习行为与策略,从而加速学生对学法的内化过程。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地指导。坚持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学习心理、学习规律研究的结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提高的结合。

5.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只有通过教学过程的展示才能反映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呈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教学过程通常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及其依据。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温故知新式、提问式、谈话式等都是巧妙的方法。既要说出采用何种方式导入新课,又要说出依据及好处。

2)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讲是课堂的重中之重,是说课的精彩之处和关键所在。此环节说课应围绕如何精心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何循序渐进、启发学生进入角色充当主体,如何举一反三,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展开。

3)检测训练。课堂巩固是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对教学过程的检测和评价,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依据。说课中,课堂检测训练设计的目的、题型的挑选、设置的依据以及达到的效果,都是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

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和概括。课堂小结以何种形式呈现,呈现的价值是什么,在说课中也需要明确。

(2)说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精力最大、付出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展现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志。因此教师在说课时,必须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策略。要从知识结构、教学要素的优化、反馈信息的处理和强化等方面去说明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步骤、方法和形式。

(3)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要联系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方法等说出各个教学环节时间安排的依据。特别要说明一节课里的最佳时间(20~25分钟)和黄金时间(15分钟)是如何充分利用的。

(4)说板书设计及其依据。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类型和板书的展现形式。板书设计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要准确、简洁。说板书设计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特点等加以解释。

6.说教学创新

根据教材精心设计课程,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作,也是对教学资源的再整合,包含有教师的教学创新。教学创新可以是与众不同的课堂导入,也可以是课堂活动的精彩组织,也可以是重难点的巧妙突破,还可以是诗情画意的小结,只要有新意、有启迪,均可以在说课时说出来。

教师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的归宿和体现。教学效果的预测,既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期望,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自我把握程度。教师在说课时,要对学生的认知、智力开发、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养成、身心发展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可能的预测。

(六)说课的基本素养

说课是当前开展教研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形式,也是当前优质课比赛中经常采用的形式。说课要想说出“彩”,除了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之外,说课教师本人的素养也是说课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1.说课语言要精练

说课的语言要求是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做到用词恰当,句法规范,通俗简练,语言连贯,表述流畅,生动形象。在朴实之中有文采、有情趣,还要善于描绘,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说课的语言还应依据说课的内容,快与慢、低与高相结合,不能是从头到尾始终一种语调。要合理地运用语言的幽默艺术,通过比喻、夸张、诙谐等手法,使听者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领会说课的内容,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优化说课的效果。

2.说课节奏要适中

说课的节奏是指说课者说课时声音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说课时掌握好节奏,该慢则慢,该重则重,张弛有致,抑扬顿挫,不但能提高语言的表现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语言的感染力,从而优化说课效果。总的要求是,应用叙述的语调说课,中速,声音不轻不重。说课的过程,就像弹奏一首乐曲,自始至终都要注意控制好节奏。说课前应根据规定的时间,对各部分内容所需的时间,大致做一个估算,以便心中有底。在具体的说课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按计划时间说课,切忌脚踏西瓜皮,说到哪里算哪里。要尽量做到整个说课节奏统一和谐,不慌乱,不紧张,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说完该说的全部内容。

3.说课内容要准确

在说课中,做到内容准确是十分重要的。一切教学艺术的运用,都应建立在教学内容的正确之上。如果内容出现谬误,即意味着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接受的将是一种错误的信息,这是说课应当避免的。内容正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包括教材的中心、结构,重点、难点和通过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必须说得正确无误,能够体现教材内容的高度科学性。二是在处理教材即述说教学过程时,不能出现知识性的差错,所涉及的名词、术语、概念必须科学正确、表述无误,而且所传授的知识,也必须是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性的知识,所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所举例子,都应当科学准确,不允许有任何疏忽和失误。

4.说课方式要灵活

说课,其实与课堂教学一样,也是一个动态系统。随时都要根据说课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调整、补充和修改说课的思路和内容。不管预先准备得如何充分,“智者千虑亦有一失”,而且听的对象、说课的时间、说课现场的氛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说课者灵活处置,不可抱着预先准备的说课稿照本宣科。所以,说课一定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不违反说课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说课的若干环节或对某些环节做些拓展等,努力说出自己的特色。

5.说课仪表要大方

说课的仪表风度是指教师本人内在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要使说课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说课者还要讲究说课的仪表风度,如整洁的仪表,亲切、自然的教态,轻松自如的谈吐和恰到好处地运用体态语言等。优美的说课仪表风度,展现了说课艺术,“风度”不是矫揉造作、故作姿态,而是自然爽朗、落落大方,“风度”也是自信、自强的表现。在说课时,无论面对的是同行、评委还是领导,说课者都要持不卑不亢的态度,要轻松、自然、洒脱,但又不能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像演戏一般;要庄重,但又不能拘谨、过于严肃。说课时教师站的位置,一般要求相对固定,不要乱走动。眼睛也不能只盯着讲稿,而要和听者建立视线上的接触,其目光和眼神应该十分自然。

总之,说课艺术是说课者教学造诣的体现,是建立在说课者个人素质修养基础之上的。说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要说出精彩、说出个性,还需要我们切实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

(七)走出“说课”误区

1.误区一:说课就是备课

说课与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备课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备课的最终成果是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即教案。因此教案实质是探讨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内容和行为,体现了教什么和怎样教。而说课虽然也包括教案中的精要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说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想内核。也就是说,它不仅要精要地说出“教什么”和“怎样教”,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为什么这样教”。它不像教案那样是平面的、单向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简而言之,说课主要是回答自己为什么这样备课的问题,说课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写好的教案对上课的环节进行简单概述。

2.误区二:说课就是上课

有的教师在说课中花大量时间去讲解知识、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这就陷入不顾场合、不看对象、不辨性质的误区。从对象上讲“说课”和“上课”截然不同,说课的听众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对教师的理论要求比较高,而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要求教师通俗易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教育学、心理学等与教育目标不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说课与讲课有实质性的区别。说课绝不是试讲,不能把讲给学生的东西拿来讲给领导、评委、同行听。说课要遵循说课的程序,重点说明教学方案是怎样设计的,如此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说课与上课不同,上课的侧重点是要告诉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至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则不是上课所要关注的内容。

3.误区三:说课就是“背课”或“读课”

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不仅要说“教什么”“怎样教”,更要说“为什么这样教”。通过说课,揭示教师的思想轨迹和理论功底。但有的老师在说课时,要么按教案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要么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去,机械呆板,缺少思想和灵魂。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要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理论依据,有血有肉。机械背诵或朗读,恰恰把“说课”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思维轨迹给掩盖了。

四、怎样进行评课

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是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失与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一)评课的意义

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

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评好课的前提。在评课中,评课者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前瞻的课改意识去分析、透视课堂教学,对课的优劣做出客观、正确、科学的判断,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可以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2.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优质课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同样的一个学科,同样的一节课或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则不同。有的教师精雕细刻,把课上得天衣无缝;有的教师大刀阔斧,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善于归纳推理,用逻辑思维的魅力把学生牢牢吸引;有的教师则风趣幽默,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感受学习的乐趣。教师的性格特点、个人爱好以及语言特点使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个人风格千差万别。在评课中,评课者通过观察和分析授课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对授课者教学风格给予分析、肯定、帮助、鼓励,使授课者的教学个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评课,可以把课堂教学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让授课教师反省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时修正、调整教学工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效果。

4.有利于评课者实现自身的发展

首先,评课者要认真听课,认真分析、学习并记录授课者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汲取授课者课堂教学活动的精华部分,反思授课者课堂教学的不当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评课者评课时,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授课者的教学活动,肯定授课者的优点,指出缺点和不足。作为评课者在指出授课者的优、缺点时,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思考和理论支撑,这就促使评课者要有辩证的思维、独特的思考、高明的指点,做到这些,对评课者来说是挑战更是发展。

(二)评课应遵循的原则

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评课要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为目的,倡导交流研讨式评课。评课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激励性原则

评课要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发,要善于发现教师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要给教师理论上指导,方法上点拨,过程上反馈,使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2.层次性原则

评课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评课对象区分对待。对于骨干教师,评课的标准要适当高一些,对于新任教师标准可以适当低一点。要根据“优质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的不同标准区分对待。

3.针对性原则

评课要讲究效果,不要空话、大话、好话连篇,面面俱到。要抓住关键和要害,突出重点,讲究针对性,提倡“一课一得”的课堂教学评价。

4.客观性原则

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课堂教学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因此,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不能走极端。

(三)评课的内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优劣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第一,从教学目标确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学段、年级、单元教材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第二,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教材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特色。

首先,从教材的运用来看,要看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教学重点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学重点的教学要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映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难点的突破要灵活、巧妙,富有变化,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其次,从教材的升华来看,要看教学设计是否适用,教学方法是否实用,教学效果是否有用,反对课堂教学玩花样、找噱头、哗众取宠。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程序是教学过程的直观呈现,评课必须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如课堂的编排组合、知识的衔接过渡、要点的详略、讲练的分配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二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是否清新脱俗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三要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否清晰;四要看教师教学思路在课堂上的实际运作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课堂结构也称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评课主要看课堂结构是否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另外,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也能较好地评价授课者的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授课时间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首先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其次看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再次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单一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活动方式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看教学方法是否巧妙灵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采用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要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巧妙的教学方法展示的是教师高超的组织艺术和灵活的掌控艺术,启迪的是学生的心智,滋养的是学生的心灵。

(2)看教学手段是否生动有趣。教学手段最忌死板、单一。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教师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手段,同时还要看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多样的教学手段,让课堂富有变化,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现代化教育呼唤现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已成为历史。

(3)看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否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尤其是评析优质课,既要评常规教学,更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思维训练的设计,看创新能力的培养,看主体活动的发挥,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当前在教学方法问题上还存在以下“四个一”的落伍、守旧现象。

1)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的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

2)一练到底,满堂练。教师备课找题练,上课用题练,讲解对答案。

3)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

4)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所提问题大多缺少精心设计,走形式主义。

5.从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也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分析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是“四看”。

(1)看板书。好的板书,一要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二要言简意赅,有艺术性;三要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书娴熟。

(2)看教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 38%的声音+7%的言辞。教师的教态应该是明朗、活泼、庄重,富有感染力,教师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面带微笑,以达到师生感情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普通话标准,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有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的教具是否得当,操作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等是否熟练。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课堂效果评析一看教学效率是否高,学生思想是否活跃,课堂气氛是否热烈;二看学生受益面如何,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达成;三看是否有效利用40(或45)分钟,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愉快,当堂问题是否当堂解决,学生课业负担是否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测试手段,即教师授课结束后,评课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四)评课的具体操作

要想评好一节课,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操作。

1.认真听课,做好记录

通常听课做记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录型,这种形式如同录音机一样,如实地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用于课下学习揣摩,可以让听课更专注,精力更集中;另一种是选择型,在听课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记录某一侧面或某些问题,而选择记录内容的依据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如自身的困惑处、讲课人的精妙处或存在的问题等。

2.深入思考,全面分析

任何一堂课,评者既要从教的角度去看待教者的优势、特色、风格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或需要商讨的问题,还要从学的角度去看待主体的发挥程度、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可持续学习情况以及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活动的创造性等。

3.倾听自评,取舍得当

授课教师各具特色,各有差异。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新秀有骨干,也有能手有名师;有活跃型教师,也有内向型教师;有严肃型教师,也有可亲型教师。作为评课者,为了达到评好课的目的,一定要从教者的实际出发,学会倾听授课者自评,从而做出判断,以决定点评内容的取舍。

4.有效点评,促进发展

分析授课教师的优点,其目的不是为了迎合教师,而是激励、督促、帮助教师。为了促进评课目的的实现,评课可采用以下策略。

1)先说优点或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再提出研讨的问题。这种形式比较常见,其点评最容易被教者所接受。

2)先谈需研讨商榷的问题,再把优点加以点评。这种点评开门见山、有针对性,但指出问题的量不要太多,抓住主要问题即可。

3)在每一条“优点”中,再重新加以设计,提出改进方向,以求更好。这种评课方式对评课者要求较高,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4)评者只谈体会,不直接谈优点和不足。通过评者富有哲理的体会,激励赞扬,蕴含希望,给授课者留下思考,留下启迪。这种点评层次最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功底,需因人而异。

(五)评课常见的误区

尽管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在评课中,评课者自身也很容易出现失误甚至错误。除了技术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外,也有评课方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哄”评

即满是夸赞,笼统空泛。这种“皆大欢喜”的评课,主要是出于人情面子和各种利益的考虑,“课未讲完,评价已定”。这种“评课”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对于教师的成长也起不到真正的帮助。

2.“套”评

即用理论、理念、理想套教学。课堂教学实践当然需要理论层面的引导,但是指望一节课“全面、彻底”地体现理论、理念、理想的要求则不切实际,即使精心准备的“优质”课也难以实现。有些评课者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总以为一节课只有用课改理念和教育理想“武装到牙齿”才算好课,这种评课好高骛远,看似繁花似锦,实则一头雾水,评课的目的很难实现。

3.“替”评

即用自己的教学设想来评课。一般来说,评课者在听课、评课时,心中重要的参照系就是自己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一些评课者喜欢越俎代庖,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强加于授课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才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殊不知每一个授课者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都会因个人的个性差异而有所不同,强人所难实际上也是对授课者的不尊重。评课者“代位设计”,并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评课者的教学设想往往是听起来很美,实施起来则很难。

4.“苛”评

即评课中偏重细节,求全责备。在评课中,不重整体而偏好局部,不观大体而好抠细节,找到一点问题就大肆发挥、上纲上线。更有甚者,“以偏概全”,彻底否定授课者的教学效果。这样做表面看起来很认真、很负责,实际上是对授课教师自信心的打击和教学探索的否定。教学固然要精益求精,但教学又是“遗憾的艺术”,“有问题”是正常的。面对授课者存在的问题,评课者只有善意指出,授课者才能虚心接受。

附件8:《称赞》评课稿

《称赞》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这是一个有趣味的故事,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苏肖华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具体地说,苏老师教学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苏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刺猬”和“小獾”对话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苏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儿童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导入时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两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指名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认读词语。在这里老师以小伙伴的身份出现,导入自然,符合低年级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来看看小刺猬和小獾之间发生什么事,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想知道就请大家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3.以生为本,朗读感悟。在《称赞》一课的执教中,苏老师释题后就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把找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还采用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4.注重实践,拓展思维。苏老师为学生设计了实践平台:自己选一个家人,发现他的优点,夸夸他的优点。让学生以读引读,以读引说,理出了人间的真情美,懂得了从平淡中见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维,培养了语言,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提出几点小建议:第一,课件出示的生字“liu”字的声调标错第一声,课前检查应再认真一些。第二,读的形式再多样一些,齐读偏多,面不够广。第三,“仔细”的读音要注意正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