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造句的训练模式

造句的训练模式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练习模式一锐利——先理解这个词在字典上有几种意思:a.尖而快,指刀刃锋利等。狂风像一把锐利的尖刀。生2——老虎用锐利的牙齿咬伤了小动物。生2——爸爸的目光很锐利。练习模式五我加几个词,与“锐利”组成一组词,请用上这组词进行构思和想象,说出几句简短的话。为学生的造句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情景和细腻的情感体验,延长、加宽了学生对“锐利”一词的感受过程。

造句训练模式多样化的探究_以“锐利”一词为例_聚焦课改 决胜课

造句训练模式多样化的探究——以“锐利”一词为例

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 裘晓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更要着力于培养技能,即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对此,不少专家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而文字的训练与应用,是从字开始,由词语到句子,最后成篇,这是每个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渐进性发展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句子处于中心环节,造句就成为最基本的语言训练。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非常重视造句的训练与研究,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造句训练可谓无处不存,然而现在的许多练习模式往往跳不出以下窠臼。(www.guayunfan.com)

以“锐利”一词为例:

教师教学过程往往是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说说意思,最后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还算有指导,而更多的是老师是把作业一布置,就完事,根本就没有引导,没有训练。

我们都知道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一个感受、理解、内化、运用的过程,对以上造句练习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传统造句练习是一种机械式的训练,这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训练模式没有很好地体现三维目标实现的过程,它抛却了情感,放弃了感悟,是一种孤立机械的字词句训练,谈不上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的体现。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的造句教学也应该紧紧围绕课程目标,探索多样化造句训练模式,使造句训练有效而又生动,成为学生学习母语的一种强有力手段。

一、理解词语含义,渗透语法知识,在造句训练中落实语文基础知识

造句训练过程其实是加深对所造词语理解的过程,如果对一个词语的意思没有深入浅出地理解,造句时学生是难免会出错的,就像我们看到的一些造句笑话一样。

例如用“天涯海角”造句,有学生写“妹妹乱跑,跑到天涯海角”;“陆陆续续”造句,学生“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来”。让学生弄懂词语的意思是造好句子的前提。但弄懂词意不能照搬字、词典上的注释,应把词语理解透彻,对词语有深刻的感受,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造出好的句子来。

练习模式一

锐利——

(1)先理解这个词在字典上有几种意思:

a.尖而快,指刀刃锋利等。

b.尖锐(多指目光、言论、文笔等)。

(2)根据以上两种意思,我们就分别可以造出两类句子:

a.这把刀很锐利,容易划伤人。狂风像一把锐利的尖刀。

b.翠鸟长着一对锐利的眼睛。老师的目光很锐利,似乎看穿了我的心。

让学生在透彻地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造句,不仅发展他们的语言,还能培养学生用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果造句训练就这样戛然而止,也算是完成了语文的教学目标。但关于造句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语言结构,从句式的生成、词语搭配、词序安排等方面来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层认知。

练习模式二

修辞学家指出,语言的存在和表达方式可以根据规定的有限的规则与手段,生成无限的各种的交际功能所需的句子。按句式生成的技能和方法,句式有:陈述句、否定句祈使句、倒装句、疑问句等。

例:“这把刀很锐利,容易划伤人”这一句话。变一变可以成为:

(1)否定句——这把刀不是很锐利,不容易划伤人。

(2)感叹句——这把刀真锐利啊!

(3)倒装句——很锐利的,这把刀。

(4)疑问句——这把刀很锐利吗?

(5)“被”字句——我的手被这把很锐利的刀划伤了。

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学中必须不知不觉地渗透语文知识,教师无需强调“陈述句”等句式的概念。

练习模式三

“锐利”一词是很奇妙的,它可以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你能根据以下提示造句吗?

(1)锐利……(用在句子最前面)(2)……锐利……(用在句子中间)(3)……锐利(用在句子最后面)

生1——锐利的刀片割破我的手。

生2——老虎用锐利的牙齿咬伤了小动物

生3——老师只要眼睛轻轻一瞪,同学们就不敢说话,我想老师的眼睛像鹰一样锐利。

……

长期有意识地让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语言结构体系,能使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突破传统模式,巧设练习过程,在造句训练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造句训练过程中,最让人头痛的是学生所写的句子枯糙干瘪,人云亦云,毫无创意,学生的语言表达只能浮游于浅层。如:

生1——老师的目光很锐利。

生2——爸爸的目光很锐利。

生3——妈妈的目光很锐利。

……

从语法角度来看,这样的造句,是完全正确的。但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这样的造句毫无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甚至是一种“抄袭”。造句是让一个个语言符号(词语)变成有意义的语句,进而衍生出各种形象的复杂世界。只有不同词语间的搭配才可以让语言显示出多样的光彩。

练习模式四

请展开想象,把每组内两个词相联系起来写一句话。

武士——锐利 人——锐利 动物——锐利 作家——锐利

眼睛——锐利 爪子——锐利 工具——锐利

造句不是造谣,造句要以一定的情境为依据。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情景,尽量减少让学生“无中生有”的可能。

练习模式五

我加几个词,与“锐利”组成一组词,请用上这组词进行构思和想象,说出几句简短的话。

锐利 怪兽 勇敢 森林

生——……

以上训练,注重了对“造什么”的具体要求。这样的教学必然开阔了学生思路,提升了学生语言技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了深度,也有了广度。为学生的造句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情景和细腻的情感体验,延长、加宽了学生对“锐利”一词的感受过程。

其实,造句训练是一种语言的创造过程,只有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有了形象的依托,学生才会激发出表达的欲望,泉涌出一句句奇言佳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懂得为学生“搭桥”,设计恰当的训练点,搜寻合理的突破口,不断引导,让学生闪现思维火花。

三、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改善评价方式,在造句训练中体现语文人文功能

在教学中我们为了“应试”,经常会让学生背诵规定的几个句子,以增加得分率,唯恐学生因为自由发挥而造出病句。在评价学生的用词造句时,也主要从语法上进行评改,极少考虑内容的真实与合理。这样的教学不仅是老师教假,也在无形中告诉学生造句是可以造假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造句练习更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表达自己对所造词语的真实理解。

练习模式六

回想学过的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按照要求用“锐利”一词写话。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三下《翠鸟》)。在你的生活中,你曾感受过他人“锐利的眼睛”?在大自然中哪些动物也和翠鸟一样有着一双“锐利”的眼睛?

生1——小偷想要在人多的地方偷东西,可是又十分害怕保安那双锐利的眼睛。

生2——我在家里不听话时,爸爸就会用锐利的目光盯着我。

生3——猫头鹰长着一双锐利的眼睛,再机灵的老鼠也逃不过它的爪子。

……

练习模式七

可以从故事引入“锐利”的造句训练

(1)为了创设一个轻松环境,我先从一个小故事引入:

马克?吐温发表《竞选州长》后,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小说家,便恶意攻击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轿车的钢板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最锐利。”马克?吐温笑着回击说:“我以为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还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够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

(2)根据上面这段话的内容,用上“锐利”这个词来说几句话。

(3)然后我再进入上面的“练习模式一”环节。

造句训练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虽是一个小小的练习,但它也是学生的一个创作过程,一句句简短的话里,包含了学生辛苦付出。教师对造句的评判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衡量。对于学生的每句话,教师应该给予精心的批评、点评,精彩要适当鼓励,照搬的要帮助修改补充。另外,对于造句中出现一些内容不太健康甚至有消极思想的句子,我们也要及时引导,不应以句小而不为。

造句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语言,发展语言。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设计的方法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可以追求与众不同、风格迥异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训练模式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