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在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必将对江西高校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为此作出的一次主动响应和积极作为的生动实践。这是江西高校为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效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前提。

在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高校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_鄱阳湖教育高峰论

在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高校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赣南教育学院 刘贯宇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它是江西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被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江西将从此进入高速发展的行列。作为培养江西经济社会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江西高校必须牢牢抓住江西贯彻落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契机,积极探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本文就为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高校如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作作点粗浅的分析。

一、倍加珍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增强江西高校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坚定性

作为一个创新的发展模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的新模式;有利于加快构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的新支点;有利于树立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它必将对江西高校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www.guayunfan.com)

第一,它为江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在全球化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议题。为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西方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低碳经济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对江西,是压力,更是挑战。要应对这一挑战,就必须有低碳经济方面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为此作出的一次主动响应和积极作为的生动实践。江西高校理所当然地要瞄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人才需求的这个新方向,主动为这一生动实践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积极为培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面的人才服务。

第二,它为江西高校新一轮专业设置和调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围绕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三区一平台”的总体定位,江西今后将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和重点打造“十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水利、旅游、清洁能源、光电、生物及航空等重要战略性产业。江西高校要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四大支撑体系”和“十大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在今后的年度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中,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设置新的专业,扶持相关专业的发展并加强建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实现所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它为江西高校及其所培养的人才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坚实平台。据江西省长吴新雄介绍,通过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江西将构建起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等传统产业基地。这不仅是一幅展示在江西人民面前的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必将是江西高校及其所培养的人才充分展示才华,建设美好家园的大舞台。

二、深入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增强江西高校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的针对性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利用江西的生态优势,谋划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是实现生态立省和加快发展相统一的重要抓手。这不仅需要江西高校深入研究和探讨国内外生态经济区理论发展和实践模式及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生态工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服务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方法等,而且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江西实际,从战略规划、发展模式、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项目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和阐释,理清发展思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1.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它们集中体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并将以独特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江西高校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研究,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刻领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及其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高校为支撑其建设而加强对其本质内涵研究以及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基本要求。这是江西高校为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效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前提。

2.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内在逻辑体系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是鄱阳湖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战略性质的规划纲要,充满了一个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五大体系的提出,勾勒出今后江西百川秀美的生态家园

(1)建设安全、健康的流域生态环境体系。其主要任务在于使鄱阳湖流域的洪水调蓄功能、湿地生态功能、森林生态功能、农田生态功能等逐步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2)构建可持续利用的流域资源保障体系。规划期间要求资源消耗有较大幅度下降、可再生资源总量增加、万元生产总值能源和工业万元增加值水资源消耗分别下降40%和50%。

(3)建设节约高效的流域循环经济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我省将探讨江西新型工业化、现代化的“运河战略”,即不走发达国家传统的先工业化后知识化的道路,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两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经济运河”,使新型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的和谐社会建设创造条件。

(4)营造和谐文明的流域社会进步体系。重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特别关注农村科技、文化、医疗、人居环境及生态文明水平的提升。

(5)创建科学合理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当前,鄱阳湖流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形势。必须创新流域管理模式,形成健全的流域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参与、协商机制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

这些基本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框架结构。但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内在逻辑体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比如这五大体系的内容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职能、功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它们间的关系怎样,它们为什么以及怎样构成有机统一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内在逻辑体系的。这是江西高校为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效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基础。

3.深入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地区特征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国内外基于生态经济价值既保护生态又发展经济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江西高校为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如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教育资源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研究成果和涌现出一大批从事该项研究的优秀师资等问题。

三、积极探索和创新江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增强江西高校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实效性

江西高校是江西建设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需人才也主要靠江西高校来培养。深入探讨江西高校在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的如何创新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充分发挥江西高校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主渠道作用,是江西高校在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历史使命。

1.实现“三个有效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江西高校要充分发挥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主阵地作用,首要任务是将生态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江西为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而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对接起来,即探索如何科学设计和合理设置,把生态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渗透到生态经济课程体系中,构建生态经济专业课程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为江西高校培养生态经济方面人才提供课程依托。其次,将生态经济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对接起来,即探索如何把生态经济课程体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渗透到教学体系,比如,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学习、教学手段与教学设施等中,为江西高校培养生态经济方面人才提供重要的抓手。最后,将教学体系和生态经济人才素质体系对接起来,即探索如何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把生态经济课程体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转化为生态经济方面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2.处理好“三对关系”。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江西高校在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首先,正确处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和一般生态经济区建设理论的关系。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国内外生态经济区理论和实践模式的研究已具规模,成果丰硕。在借鉴这些一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江西高校尤其应该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的内涵影响、发生形成与生态特征,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独特的科学内涵,着力探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模式,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乃至整个江西的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建言献策。其次,正确处理江西高校用来为此而培养的一定人才的规格特征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地区特征的关系。要实现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协调发展先行区、彰显文化魅力的现代经济区的宏伟目标,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一定规格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特别需要积淀了两千多年的鄱文化的融入。最后,正确处理江西高校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人才培养工作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践的关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实现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但如何实现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则是项崭新的命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因此,江西高校在培养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密切跟踪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

3.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要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为学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并准备在不久的将来投身其中,教学方法是关键。为此,江西高校在为培养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人才的过程中,要避免回到简单、生硬、枯燥和一味灌输的老方法上去,努力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注重理论教授。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采用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和新颖活泼的形式,深入显出地讲解生态经济尤其是鄱阳湖生态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以及逻辑结构等基本理论问题,使学生对生态经济尤其是对鄱阳湖生态经济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内化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专业实践等,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一线去,通过切身的社会体验来全面感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践的伟大,深刻领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江西高校为其培养建设人才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