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_《可能与一定》教学片断及反思

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_《可能与一定》教学片断及反思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_《可能与一定》教学片断及反思_新课程数学教学案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可能与一定》教学片断及反思湖北省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 华背景与导读《可能与一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生1:快乐队可能会赢。在这三个层次的活动中通过学生具体感知比赛输赢的可能性,让学生自己体会生活中的可能与一定。

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_《可能与一定》教学片断及反思_新课程数学教学案

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可能与一定》教学片断及反思

湖北省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 刘 华

背景与导读

《可能与一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区分一些意思相近词汇有一定的困难,对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感受能力比较差。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本内容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取学习素材,力图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感受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在拔河、摸球、掷骰子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存在,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www.guayunfan.com)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课前老师将全班六个小组的学生平均分成了两个队,一个取名为“快乐队”,一个取名为“高兴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拔河吗?

生:喜欢。

师:那好,咱们今天进行一场拔河比赛。

(在两个队中各选了2名条件相似的女同学上场,分别站在绳子的两端,准备比赛)

师:同学们,快乐队与高兴队的比赛就要开始了,你们猜一猜,哪个队可能会赢,哪个队可能会输呢?

生1:快乐队可能会赢。

生2:高兴队可能会赢。

……

师:那么,我们来统计一下,同意快乐队会赢的举手!

(认为快乐队会赢的人和认为高兴队会赢的人大约各占一半)

师:根据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快乐队和高兴队都有可能会赢。

师:那好,到底哪个队会赢呢?咱们赶快比一比吧!

(在同学们热烈的加油声中,比赛开始了,最后快乐队获胜了,高兴队的小朋友不高兴了,纷纷要求再比一次)

师:那好,如果给你们一次比赛机会,你们准备怎么办呢?

生:增加一个人。

师:快乐队,高兴队想加一个人,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好吧,不能加人,怎么办呢?

生:换人。

师:快乐队,高兴队请求换人,咱们是获胜的队,要发扬风格,给他们一次机会。高兴队的小朋友,你们可要想好了,要抓住机会哟!

生1:用E换B。

生2:用F换A。

生3:用F、G换A、B。

……

(他们有的想用一个大个子女生去换其中一个女生,有的想用一个男生去换一个女生,有的想用两个男生去换两个女生等等)

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换呢?

生1:E的个子大,咱们拔河时力气小了一点点,我想用E换B,可能就会赢了。

生2:F是男生,男生的力气大,用F换A,我们队赢的机会就更大了。

生3:F、G是男生,去换2个女生,一般男同学的力气要比女同学大一点,所以咱们队就一定能够赢了。

……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拔河比赛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比赛很有趣,也有赢有输。

生2:我觉得比赛可能会赢,可能会输。

生3:我觉得比赛要动脑筋。

生4:动脑筋,可以使赢的可能性增大一些。

生5:动脑筋,可使自己一定赢。

……

师:是的,比赛可能会赢,可能会输,开动脑筋,可使自己赢的可能性增大。

(板书课题:可能与一定)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上课一开始就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呢?于是,一上课,我像一个主持人一样,先用简短的两句问候使师生之间的感情近了,再利用学生喜爱的拔河游戏引导学生不自不觉地投入了学习。

整个拔河比赛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让学生预测比赛的结果,让学生初步感觉生活中的可能性;二是通过比赛验证这种可能性;三是让学生自己安排比赛人员,体验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与小。

在这三个层次的活动中通过学生具体感知比赛输赢的可能性,让学生自己体会生活中的可能与一定。

[片断二]

师:你们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个纸箱,每个纸箱内装有5个球。咱们进行一次摸球的比赛好吗?

师:请每个组派一个代表摸一个球,摸到白球的把手举起来。

(学生兴高采烈的开始摸球,连续进行了三次,有4个小组开始失望了,有的同学发现了问题。)

生1:老师,我觉得不公平。

生2:老师,我觉得有问题。

师:好,大家停下来,你说说,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我觉得你给我们每个小组的球的颜色不一样,怎么能比呢?

师:是吗?各组组长,你们说说,你们组的球是怎样的?

生1:1个白球,4个黄球。

生2:2个白球3个黄球。

生3:3个白球2个黄球。

生4:4个白球1个黄球。

生5:5个白球。

生6:5个黄球。

(组长汇报完,不等老师说话,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了。)

生1:第五小组的球都是白球,他们每次摸到的一定是白球,当然赢了。

生2:第六小组的球都是黄球,他们每次摸到的一定不是白球,输定了。

生3:第四小组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一些。

生4:第一小组摸白球的可能性太小了。

生5:我们是第6小组,如果要比谁摸的是黄球,那么我们一定会赢。

生6:如果比黄球,我们第一小组赢的可能性也很大。

……

师:好,大家说得不错,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在摸球,(出示主题图:淘气的箱子有10个黄球;机灵狗的箱子里有10个白球,笑笑的箱子里有5个黄球,5个白球。)你来猜一猜。

①淘气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②机灵狗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③笑笑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

[反思]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多地注重了它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了其过程性价值,在这里,我设计了摸球游戏就是为了让学生从不公平的比赛中体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引导学生的思维急剧碰撞,让学生在碰撞中自然生成知识。

[片断三]

师:刚才第6个小组的同学要求比赛摸黄球,为什么?

生:因为第6个小组的球都是黄球,他们摸出的一定是黄球,比赛摸黄球一定赢,所以他们要求摸黄球。

师:对呀!开动脑筋才可能赢嘛!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最会开动脑筋,好不好?

生:好!

师:教师先请3名同学上来,一名同学掷两次骰子,另2名同学分别把掷出的第一个数写在“个位”或“十位”,再把掷出的第二个数写在空位上,最后比较所组成的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先掷出了一个“4”,2名同学按规定一个把“4”放在个位上,一个把“4”放在十位上,填好后老师请同学们预测谁会赢,同学们预测都有可能赢,并且预测第二次掷几,第一个同学赢,掷几第二个同学会赢,同时发现如果再掷“4”就平了,体会赢、输、平的可能性。学生又掷出了一个“2”,“42”大于“24”。)

师:同学们都看清了吗?(看清了)想玩吗?(想)

那就拿出学具中的骰子,每3人一组玩一玩,记住:填好第一个数后,必须先预测谁可能会赢,然后再掷第二个数。

(学生在下面兴高采烈地玩开了,师在下面巡视、指导,发现一个同学掷出第一个数后,另外两名同学都要求先写,就通过“石头、剪子、布”来裁决,最难能可贵的是如果第一次掷出的是“6”,都想把它放在十位,如果第一次掷出的是“1”想把它放在个位上,而且还能说出道理呢!)

[反思]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们教学时,可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中投掷骰子的这一情境由浅入深地大作文章,学生既能通过预测体会输赢的可能性,又能通过组数并比较大小,进一步感知可能性有大、有小,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片断四]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大家都发现了一些可能性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关于可能性的问题,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一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会发生吗?

生1:在地球上看,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生2:雨过天晴,天空中可能会出现彩虹。

生3: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就一定不能上大学。

生4:如果不讲卫生,可能会生病。

生5:如果我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就一定不好。

生6:如果开动脑筋,我的学习就一定会更好。

生7:这节课我发言很积极,可能老师会表扬我。

师:大家说得真好!老师想告诉大家,只要你努力了,你的能力,就一定会提高,只要你努力了,就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反思]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学生对可能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就引导学生自己去找一找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既能将数学知识学会学活,又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我最后的一句总结性的语言,既是对今天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型的奖赏,以情感引发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点评与拓展

在本篇案例中,刘老师撷取了《可能与一定》中的四个教学片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给我们介绍了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本案例至少能给我们以下启示:

1.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的数学有趣和有用的,从而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整合课程资源,提供探究活动的空间。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对学生来说,它是静止的,外在的。教者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学生熟悉的拔河、掷骰子等游戏引入课堂,丰富了学习内容,提供了探究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已不再是接受者、模仿者,而是积极的设计者、探索者。

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乐于参与、勇于探究、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学习活动,是新课程对广大教师的要求,也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点评:湖北省仙桃市教科院 秦和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