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

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

时间:2022-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在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沈 健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以后,现在已经进入到深化推进阶段。新课程的实施在全省普通高中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局面,具有江苏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正在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成长模式和课程教学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_课堂因多元智能而

在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摘要)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沈 健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经过三年多的积极探索以后,现在已经进入到深化推进阶段。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就是总结交流三年多来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做法和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思路和重点工作。

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推开的。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同年秋季,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进入国家级实验,2004年秋季,所有小学、初中起始年级进入新课程体系,比全国平均进度提前1—2年。三年多来,全省教育系统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不断探索,开拓创新,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进展顺利,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一些特色和亮点,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三年多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总体上看,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做到了高位对接。新课程的实施在全省普通高中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局面,具有江苏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正在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教师成长模式和课程教学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www.guayunfan.com)

一是教育观念发生深刻转变。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广大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改革,教育观念发生明显变化,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得到体现,科学性、实效性得到加强;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建立,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课程改革的过程已经成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普及过程,新课程理念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改革与发展的信心普遍增强。同时,新的“课程意识”得到了普遍确立。

二是教学方式更加生动多样。广大教师注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多了,提出的问题多了,师生对话的频率高了,自主思考的时间长了。小组学习、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调查研究等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内外得到较普遍的运用,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生能够积极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调查、探究、发现等,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中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实施,使学生有机会走向社会,贴近生活,关注现实与环境,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帮助下,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自主选课,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发展需要选择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基本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三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本次课程改革取得的十分重要的成果,也是江苏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普通高中教育,实现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障。广泛、系统、高层次的培训和新型的研修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已成为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教师在学科知识特别是选修模块的知识基础方面,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在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能力方面,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四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正在构建和完善。省、市、县(市、区)和学校分工协作,课程地位在改革过程中得到准确定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管理职能重在规划、指导和调控;地市教育部门的职能重在对全市所有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行统筹,实施“以市统筹、均衡推进”的策略;县(市、区)教育部门的职能重在规范实施过程;学校的主要职能在于国家、地方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样的课程管理体系,促使学校更加主动发展,增添了办学活力,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改革制度,开发积累了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成果。普通高中学校在现代学校教学制度重建、课程设置、选课指导、学分认定、校本研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管理等方面,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江苏特色的新型课程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了新课程的平稳推进和高水平实施,为普通高中的内涵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在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新课程实施还不均衡,影响到面上整体推进的效果。南北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星级学校之间的不均衡现象仍然是影响全省高中新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均衡,既表现在教育教学观念、课程管理方式、队伍水平方面,也表现在具体的行动方式、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当中。当然,这中间也包括硬件设施的差异。现在,各级党委政府开始优先考虑教育的规划、布局,从财政支出上加大教育投入,在公共资源建设上,对教育加大支持。二是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没有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高中学校随意增加或删减课程,高考科目占用非高考科目课时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学校高一年级的数学课已经达到每周14节以上,超过正常课时量的三倍多。一些学校甚至采用“两套课表”。选修模块也没有开齐开足,通用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与基本要求相比,差距很大。有的学校没有按照课程标准教学,随着高考科目课时量的增加,其教学内容被越挖越宽、越挖越深,教学负担越来越重,甚至还导致了课堂教学方法越来越简单化。三是地方和学校的办学行为不够规范,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愈演愈烈。不少地方和学校不顾三令五申,仍然存在不规范招生问题,分快慢班现象比较普遍。课程开课时序不符合国家和省里规定的要求,过早分科。不尊重学生本人的意愿对待学生选课。有些地方和学校加班加点,违规补课。在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方面,一些学校在学分认定的标准把握和程序执行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做法还比较混乱。四是行为与观念之间存在落差,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教育行政人员、校长和广大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校长和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都比较了解,但另一方面,“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很普遍,保障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配套制度成了封装在盒子里的档案。观念上知道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际上还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校的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一味拔高教学难度,机械灌输、反复做题,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机会较少。

以上问题,有些是历史形成的,也与一些客观因素有关,比如,相关条件和资源方面的保障还需要加强,不如学生的实验和操作条件还要改善,新理念转化为行动客观上需要一个过程,社会因素对我们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等等。但是,我们自身对待课程改革、对待素质教育、对待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态度需要转变。实施新课程以来,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应试”倾向仍然十分严重。一些学校不是去研究教育,研究课程,研究教学,研究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在促进学生和普通高中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而是一意孤行地片面追求升学率,简单应对甚至恶意应对高考方案,使各项改革政策与措施扭曲变形,使课程改革在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应有价值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实现。有些学校觉得课程管理难,原因就在于过早分科,简单应对考试招生方案,还是主观做法上出现了问题。这个现状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普通高中要按照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努力实现从精英教育模式向普及的大众教育模式转变,努力实现“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跨越,加快实现我省普通高中又好又快发展。今后一个阶段,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课程改革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作为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工作,突破难点问题,着力保证开齐开足课程;抓好课堂教学,着力提升新课程的实施水平;规范办学行为,着力创设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构建保障机制,努力建设有江苏特色的高中课程体系,加快实现战略转型,促进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新阶段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高中课程改革在实验探索阶段,转变观念的重点是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改革背景、基本理念、设计意图,准确掌握基本的实施要领。三年多来,我省这方面的任务已基本完成。目前,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已处于深化阶段,转变观念的问题依然存在,任务依然艰巨。

首先,要从普通高中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深刻理解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极端重要性。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中教育处于基础教育的最高端,下承义务教育和幼儿教育,上接高等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高中课程改革的成败决定和影响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和效果。高中课程改革成功了,对义务教育和幼儿教育的课程改革有直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也可以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奠定较好的基础;反之,将会影响到基础教育所有学段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也很难取得成功。另外一个方面,高中教育还面临高考等现实问题,处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较量的前沿阵地,普通高中实施课程改革,用素质教育理念统率教育教学,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真正实行战略转轨,对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至关重要。高中课程改革还是实现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是我省基础教育率先实现基本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务必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的战略高度,从实现高中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新阶段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实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

其次,要克服课程改革中的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当前,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固然存在着各种各样实际条件方面的困难,但不可忽视的是,真正影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方和学校的本位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应试教育偏向得以滋生的土壤。因为有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就有可能说一套做一套,就有可能把学生丢在一边,把学生当作改革的工具。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先从自己的本身和功利出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全局意义的实现,制约着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转型和现代化目标的顺利实现。基础教育是一项长久的事业,是一项影响年轻一代持续发展的事业,尤其需要我们从大局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真心实意抓好课程改革工作。

最后,要不断反思,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我们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另一方面要不断检视和反省自身的教育观、学生观、发展观、教学观,看看我们的行动是不是符合当代教育理念的要求。新课程强调自主性、选择性,不是要造成表面上的热闹,更不是为改革而改革。在新课程的背后隐含着当代教育工作者对于高中教育的基本见解。这些见解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形成的基本共识。

同志们,课程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对我省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让我们再接再厉,共同努力,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阶段,实现新的跨越,取得新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