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_图书馆学研究进展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_图书馆学研究进展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_图书馆学研究进展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沈祥兴 严冠湘 扬志峰本文回顾了中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ADLIS、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等项目的简明情况和基本特点,提出大力发展中国数字图书馆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和知识创新战略的有力信息保障。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_图书馆学研究进展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沈祥兴 严冠湘 扬志峰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ADLIS、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等项目的简明情况和基本特点,提出大力发展中国数字图书馆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和知识创新战略的有力信息保障。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CALIS CADAL CADLIS CASHL(www.guayunfan.com)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

Shen Xiangxing Yan Guanxiang and Yang Zhife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P.R.China,430072

【Abstract】The paper reviews the course of digital library’s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abroad,and concise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oints ofthe projects,such as 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LIS),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CADAL),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DLIS),China Academi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CASHL).To devote major efforts to developing the digital library is the powerful informational guarantee of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blazing new trails.

【Key words】Digital Library CALIS CADAL CADLIS CASHL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美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简称DL)这一概念,其定义虽未被明确界定,但从其作用上看,它通过数字化与网络化,把浩如烟海的信息与知识加以收集、存储、处理,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向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检索和查询服务,从而使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具有跨时空规模的水平(1)。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均将DL列入国家信息基础建设重大项目,并逐渐成为各国竞相投入、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2001年2月,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委员会(PITAC)在《数字图书馆:人类知识的通用存取之道》的报告中提出,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DL的力量,建议政府进一步支持DL研究,包括:元数据及其使用;可伸缩性;互操作性;归档与保存;知识产权隐私与安全等方面。强调政府出资来支持建立大规模的DL试验平台的重要性(2)。

1 国外DL图书馆概览

1.1 美国DL发展状况

美国是最先倡导进行DL研究和应用的国家,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W.Wulf正式提出了DL的概念,1993年NSF等单位制定了为期10年,分两期进行的DL计划(DLI-1、DLI-2)。其宗旨是对DL的基础研究提供引导,推动全球性分布式与网络化的信息资源的利用,鼓励现有的与新建的团体在创新应用领域的发展(3)。这个计划的主办机构除NSF外,还有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国会图书馆(LC)、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宇航局(NASA)、国家人文学科捐赠基金会(NEH)等。仅2000年获批准资助的资源数字化与DL项目有400项,金额超过1.3亿美元。管理机构主要是NSF,技术实施主要由CNRI协调。有8个DL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DL试验基地以及圣地亚哥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SDSC)等。

重要的DL项目与计划有:

(1)DL先导一期计划(DLI-1)(1994~1998年)。

目标是推动收集、存储、组织数字化资源的技术手段的发展,使数字化信息能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存取与管理(4)。该计划由NSF、DARPA、NASA合资赞助2 440万美元,由NSF信息与智能系统分部负责协调,包括6个研究项目,由6所大学分别主持。每个项目有自己的试验基地,用于研究和建立DL原型,然后再将原型放大。资料形态涉及:文字、影像、音频、视频、地图及多媒体等。

(2)DL先导二期计划(DLI-2)(1999~2004年)。

目标是开展数字图书馆相关课题的基础性前沿研究,开发下一代数字图书馆,推动对全球化分布信息资源的利用,鼓励在创新应用领域的发展(5)。该计划有NSF、DARPA、NLM、LOC、NEH、NASA、FBI等7个资助机构和3个合作单位,共计约6 000万美元。

(3)国家DL(NDLP)的“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项目(1995年启动)。

由美国国会图书馆负责开发的集中反映美国200年来的历史遗产文化的资源库项目,计划到2000年实现500万件文献的数字化(6)。到2001年1月,已完成90个不同主题的资源库,超过700万条款目;还有10个资源库在建设中。国会5年资助1 500万美元,其他捐款4 800万美元,共计6 300万美元。

(4)加州DL(1997年启动)。

目标是建立加州大学DL群(Digital Co-library),为加州居民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加州大学在学术交流方面的领导地位(7)。CDL含有5500余种电子刊物和167个大型书目数据库。该项目多次得到NSF的赞扬和大力支持,在DLI-2中,与加州DL相关的中标项目所取得的资助,约占总资助费用的30%。

(5)国家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教育(SMETE)数字图书馆(1998年启动)。

SMETE数字图书馆(NSDL)计划,由NSF本科生教育部门负责,目标是建立一个联机环境,面向各层次的学生和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教育资料(8)。部分NSDL项目进入DLI-2计划,其余在NSDL专项立项。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和试验NSDL原型模型,政府投入1 300万美元。第二阶段,确定NSDL的门户,中央应用系统开始运行,政府投入近2 500万美元。第三阶段,支持多个个人项目,重点将放在藏品间的可互操作性方面,政府投入近2 200万美元。

(6)Google筹建全球最大的网络DL。

全球最大的网络搜索引擎Google是在启动DLI-1资助项目下催生的,数据库中的网页已达80亿页,每天有亿万用户检索使用。Google 2004年12月宣布,将在Internet上筹建全球最大的网络DL,准备以扫描的方式将哈佛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和纽约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以及各大出版商的图书数字化,计划用5年的时间把5 000万册图书数字化(9)。从此,DL建设走上了规模巨大、免费服务、世界竞争的新阶段。

1.2 欧洲DL发展状况

1995年,七国集团(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成立G7全球电子图书馆集团。1998年,俄罗斯加盟该集团。目前有6个新的参加国(比利时、捷克、瑞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欧盟以观察员身份参加。

英国国家图书馆DLS项目于1993年开始,其中包括20个存取倡议项目,现已归入DLS,共投入3 000万英镑,现在与IBM英国公司合作开发(10)。DLS项目由两部分组成:数字化存储应用,资源发现与检索应用。

1998年,法国文化部发布了法国DL图书馆文化内容——资源的数字化计划(据称有40个项目)。法国国家图书馆的Gallica2000(1997年启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免费DL之一,包括法国国家图书馆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藏品(11)。1998年法国文化部启动JOUVE信息数字化项目,到2000年已有处理600 000幅数字化影像的能力。该项目着重于历史遗迹、考古学以及建筑领域图片的数字化及提供相应目录和解说。以数字资源建设为首位,大规模开展数字内容资源库建设,到2000年政府已投入8 100万法郎来加工数字影像,其分辨率很高,极具长期保存的价值。

俄罗斯科技部于1998年启动俄联邦DL规划,规划预定为5年(2000~2004年),分两个阶段执行。参加单位除图书馆、信息中心、通讯社、博物馆和档案馆外,还吸收大批的科研团体与组织、高等院校和出版社参加。其经费主要来源于俄联邦科学部和其他参加单位的集中资金,加上补充吸纳资金,年预算约为每年2亿卢布。

Google的网络DL计划引起世界图书馆内外的强烈反响,甚至引起欧洲现有DL的恐慌,该计划实现可能性极大,一旦成功,它将强有力地冲击现有的DL,它的资源、经费、技术和其免费使用都是现有的DL无法相比的。2006年1月,被称为欧洲“文化盾牌”的欧洲数字图书馆DL的建设工作在法国率先进入实质性阶段。除了英国和葡萄牙之外,欧盟其他23个国家都宣布参与该DL的建设。抵制拥有全球最大搜索引擎的美国Google公司发动的创建全球网络DL的计划。此项计划由法国国家图书馆牵头,欧洲各国图书馆将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5万册至6万册图书的数字化处理,欧洲DL将在2006年初步建成。到2007年,该图书馆将进入全速建设阶段。作为该项目的重要成员国,法国每年作出的贡献将不低于1.5万册图书,法国政府每年为该项目的拨款将达到1500万欧元(12)。

1.3 亚洲DL发展状况

2002年,日本国会图书馆-关西新馆建成日本最大的DL(政府拨款4亿美元),通产省着重开发DL通用系统及应用软件,邮政省研究解决将B-ISDN用于多媒体电子图书馆的应用技术关键问题,文部省主要推动高校图书馆及其网络(NACSIS)向电子图书馆转化,国会图书馆着重于资源建设,并参加各种合作与协作试验。该项目正在建立全国性元数据库与主题网关,目前已在网上提供“公共图书馆DL系统”。

1994年,新加坡政府提出建立“无边界电子图书馆网络”,把全新加坡的公共图书馆和约500多个学术与专业数据库连接起来,2001年9月NLB推出eLibraryHub,内有1万种电子图书,13 000种电子期刊等内容(13)。

2 中国DL发展概览

2.1 中国公共DL发展状况

中国图书情报界、计算机技术界从1995年左右开始这一领域的跟踪研究,1996年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在北京召开,DL成为该会议的讨论专题,通过这次会议,我国正式提出DL概念,并在此后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工作。1997年“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实施,它是我国公共DL建设开始的标志。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项目,部分省市的DL建设项目也逐步开展起来,如上海、广东和辽宁DL项目等,中国的DL有其特殊之处,它分属于公共图书馆系统、科学研究图书馆系统和高等院校图书馆系统,为了更好地协调资源共享等工作的开展,2000年4月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该联盟的成立无论是在对DL的认识,还是在其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4)。2002年国家财政部支持、文化部组织并实施的国家级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式启动(15)。该工程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文化工程,是中国DL工程的早期服务模式。

(1)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

1996年在国家计委立项,1997年批准并成立项目组,2001年5月鉴定验收。组长单位为国家图书馆,联合了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东中山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共同完成。

该项目已初步建成分布式DL系统,实现了一个基于分布环境的、以藏品建设为基础的DL应用系统。该系统从功能上覆盖了对内容资源从采集加工、处理、储藏组织、管理调度、资源发布、用户利用等全过程,并支持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多馆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项目完成了文化旅游、法律法规、中国名人库、中国军事博览、电影在线、音乐在线等30多个大类数字资源库群的建设,总容量超过900GB。已有5 300万页全文影像数据和1 078万条目数据上网,免费提供用户使用。各参加单位正在进行相关的开发与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中国DL工程、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大型项目中,为我国进行大规模DL建设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取得了重要的实践经验(16)。

(2)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旨在联合建设超大规模的优质中文信息资源库群,建设知识网络,使其不但能为科技、文化、教育服务,而且能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知识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国家高速宽带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服务,逐步形成世界上最全面和最系统的网上中文信息基地和服务中心。这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民族文化工程,为我国DL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2002年,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获国务院批准,该项目由两部分组成,即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和国家DL工程,工程预算11.42亿人民币(17),它是国家“十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目前,工程已制定完成《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一期规划》及《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实施方案》;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以图书文献机构的丰富馆藏为依托,并结合其他文化机构的资源,累积建设了总量近10TB的数字资源,内容涉及文学、艺术、法律、科技、教育、旅游等各类信息,并依托国家图书馆馆藏进行了古籍的数字化加工工作;在技术研发方面,开发完成了数字资源加工系统、DL应用系统、DL区域服务系统和文献数字化工业化生产加工系统;在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组织开发了版权管理系统;积极参与DL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制定完成了《中文元数据方案》等(18)。

(3)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

2000年4月,国家图书馆倡议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该联盟以“资源共享、联合建设、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愿参加”为原则。联盟将为各有关机构直接参与中国DL建设提供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使中国DL工程有规划、有组织、科学有序地进行,使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资源建设以及销售服务形成规模。

截至2002年底,联盟成员单位已经达到111家,其中包括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图书文献机构87家,以及DL技术相关企业14家。

联盟成立以来,在DL应用技术、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制定、知识产权探索等方面组织了有关活动与研讨,为联盟成员单位在DL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帮助和指导(19)。

(4)共享工程。

共享工程组织机构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组成;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国家中心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技术研发及人员培训,重点支持具有使用价值,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大项目,重点资助西部地区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基层中心建设。共享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战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实现网络联网的“135”计划,即实现1个国家中心、30个省级分中心、5 000个以上的县、乡、街道和社区基层网点的联网;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和“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即完成100万册文献、1 000台优秀地方剧目、1 000部优秀音乐作品、1 000部优秀美术作品、1 000件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并提供网上服务;通过文化信息资源联合目录,建立网上文化信息导航系统,利用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以及基层中心组成的网络开展服务。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3个阶段实施:2002年完成组织机构建设,制定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完成国家中心与若干个省级分中心,以及300个基层中心的联网,国家中心与文化部直属试点单位联网;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20%。2003~2004年,采购、制作、整合各类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搭建元数据共享平台,联合目录系统投入试运行;完成国家中心与所有分中心的联网,以及分中心下属3 000个基层中心的联网,文化部直属单位的联网;完成资源建设总量的60%,并提供服务。2005年全部完成资源规划中的县、乡、街道、社区、基层中心的建设与联网,并提供服务。

共享工程将通过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彻底消除不同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资源上的不平等,使文化信息能够经济、快速地传送到各地,使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优秀文化精品,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建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文化建设的现状,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20)。

2.2 中国科研单位DL发展状况

国家科学DL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建设项目之一,2001年正式启动。按照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依托中国科技网,瞄准国际DL的发展前沿,构筑科学研究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科技文献信息支撑系统,与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互联,参与国家基础信息平台共建并成为其主要部分,可向中科院分布全国20多个城市的8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提供1.2万种外文期刊文献,其中近2900种可直接通过网络获得(21)。项目的建设目标是,2005年基本建成面向科技用户的、分布的、可集成定制的数字信息服务体系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是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于2000年6月12日组建的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网上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心设办公室,负责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2.3 中国高等教育DL发展状况

(1)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1998年11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启动了这个项目的建设,这个项目后来迅速以其英文简称“CALIS”闻名于世。2002年下半年,作为“211工程”三大公共服务体系之一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于2004年8月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正式批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项目由两个专题组成:

①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二期工程(CALIS)。

②中美百万册图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简称CADAL),CADAL是中、美两国计算机科学家共同发起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其目标是建设面向教学和科研的百万册图书规模的数字化文献资源。

综合CALIS和CADA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十五”建设项目的名称调整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CADLIS)(22)。

(2)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2004年3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CASHL)正式启动。根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引进专项经费建立,组织若干所具有学科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借助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有计划地、系统地引进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为全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是全国性的惟一的人文社科外文期刊保障体系(23)。

(3)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

2002年5月,为适应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推动高等学校DL的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联合22家高等学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大会确定联盟宗旨为“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资源”,并据此宗旨制定了《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章程》。盟员单位将依据联盟章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执行联盟决议,积极参加联盟活动,共同规划、研究、开发,建设中国高等教育DL(24)。

美国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DLF)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联盟,要致力于开发反映中国历史与科技文化成就的DL系统,促进不同组织之间就共同关心的利益和话题进行有效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联盟的形式进行合作,使图书馆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效益,促进共同发展(25)。

(4)我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1994年6月,我国台湾地区开始规划和建立“台湾计算机和通讯基础设施”计划,提出了17个设施目标,并建立了台湾学术网(TANET)、商用网(HINET)和工业企业网(SEEDENT)三大网络工程,由我国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建台湾学术网。我国台湾地区对数字(数位)图书馆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从1994年开始,已有学者探讨有关DL的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制定了8项DL计划,其中最典型的DL建设计划有数字图书馆信息中心构建计划、建立交通大学浩然数字图书馆、台湾大学数字图书馆与博物馆计划和台湾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等(26)。已经成为我国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近几年来香港特区各大学图书馆先后开展了DL的建设工作,各大学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都采用从美国引进的INNOPAC系统,有利于各馆之间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本着务实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做了如下工作:在大量采购电子资源时,香港高校“协作式馆藏建设督导委员会”以图书馆同盟方式认真认证后统一购买,共同享用;在自建数据库时,高校各馆都以本校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和本馆特色馆藏为基础,建设特色数据库,不搞重复建设;在资源建设上,高校各馆重视多媒体资源建设,注意收藏各种多媒体资源;高校各馆在服务上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主要精力放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DRS(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上,主要采用网上问答方式进行服务(27)。

3 中国高等教育DL的发展

3.1 CALIS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称CERNET)由国家投资建设,由教育部负责管理,由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承担,始建于1994年,是全国最大的公益性计算机互联网络。1996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四大骨干网之一。CERNET主干网传输速率达到2.5~5Gbps,地区网传输速率达到2.5Gbps~155Mbps,覆盖全国31个省市近200多座城市,自有光纤20 000多公里,独立的国际出口带宽超过1.0 Gbps。与其他三个骨干网互联速率达2.5~1.0 Gbps(28),与我国台湾地区学术网尚未实现互联互通。

CERNET也是我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试验基地。2000年,中国下一代高速互联网交换中心DRAGONTAP在CERNET网络中心建成,第一次实现了我国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互联。2004年3月,CERNET2试验网开通,这是中国第一个IPv6主干网,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Pv6网,标志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拉开了序幕。

CERNET项目管理中心设在清华大学,其负责并协调项目的实施,10个地区中心,38个省节点,目前联接CERNET的大学、教育机构、科研单位超过1 500个,用户超过1 500万人,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和DL的基础平台(29)。见图1。

图1  CERNET拓扑图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30)。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DL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和共享,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31)。

从1998年开始建设以来,CALIS管理中心引进和共建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包括大量的二次文献库和全文数据库;采用独立开发与引用消化相结合的道路,主持开发了联机合作编目系统、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系统、统一检索平台、资源注册与调度系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CALIS文献信息服务网络。

CALIS专家委员会专家由CALIS管理中心根据工作需要推荐,由CALIS领导小组聘任,受管理中心领导(32)。专家委员会根据CALIS的发展需要,开展相应的调查研究,并协助CALIS管理中心制定相关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技术方案,负责对CALIS各项工作的评估。委员会由系统内外的图书情报专家、信息技术专家组成,具体又划分为三个组:

●发展规划和评估组

●资源发展组

●技术咨询组

CALIS项目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负责并协调项目的实施。CALIS还在北京建立了文理、工程、农学和医学4个全国性文献信息中心,构成CALIS资源保障体系的第一层,见表1。主要起到文献信息保障基地的作用。其中文理和工程两个全国中心分别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两校图书馆和学校各方面条件为基础,加上本项目专项资金的投入,将拥有最丰富的文献数据库

表1 CALIS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资源以及最强大的网上检索服务和文献传递的手段,从而成为“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最终文献保障基地;农学和医学两个全国中心则分别设在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图书馆,其作为CALIS与全国农业信息网和全国医学信息网的连接点,可扩大文献资源共享的范围,同时又作为同类院校图书馆的协作牵头单位,将开展相应的资源共享活动。

CALIS管理中心在“九五”期间建立了8个地区性文献信息中心,构成了CALIS保障体系的第二层,见表2。在各省市高校图书馆所不能满足的大部分文献信息需求,将通过地区中心的协调服务得到解决。

表2 CALIS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表3 CALIS省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续表

考虑到“十五”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都加大了支持本省(区市)高校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力度,以及一些牵头学校在推动本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作用,CALIS在未设全国中心和地区中心的省市分三批建立了15个省级文献信息中心,第三层见表3。把地方建设纳入CALIS体系,通过少量投资,加强了CALIS服务的整体性和面向全国的辐射作用,CALIS的服务将从面向“211高校”到面向全国所有高校。截止到2005年5月,CALIS已有600多家高校成员馆,加入CALIS的成员馆需遵守CALIS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履行成员馆的责任和义务。

CALIS在“十五”期间继续组织全国高校共同建设以高等教育DL为核心的文献保障体系,开展各个省级文献服务中心和高校DL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CALIS三级文献保障体系,为图书馆提供“自定义、积木式、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大力提高CALIS综合服务水平,扩大CALIS服务范围,为高等教育、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3)。

3.2 CADLIS

“十五”期间,国家继续支持“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公共服务体系二期建设。并将“中美百万册图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CADAL)列为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名称定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DLIS),由CALIS和CADAL两个专题项目组成,CALIS是CADLIS的主体工程,CADAL主要任务是以扫描加工方式给CADLIS提供百万册量级的扫描版中外文图书文献,丰富CALIS及其成员馆现有的数字资源体系(34)。

该项目总体目标是在完善“九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建设的基础上,到2005年底,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式中国高等教育DL。并通过组织成员馆共建和大力推广建设成果,汇聚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教育与科研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各类数字化服务手段,同时成为依托、面向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信息设施(CERNET),支撑所有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建立包括文献获取环境、参考咨询环境、教学辅助环境、科研环境、培训环境和个性化服务环境在内的六大数字服务环境,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极大地促进我国信息服务行业,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提高整体服务能力与质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十五”期间,CADLIS将建设22个DL基地,各基地根据承建单位的地域分布、资源优势、现有条件等具体情况,结合本身发展的应用背景和研究开发力量,完成如下任务:

开展DL关键技术的应用性研究;

进行先进技术在DL建设中的应用示范;

探索新型的DL服务模式;

把本校和/或本地的资源和服务能力纳入CADLIS资源与服务体系。

22个DL基地承建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35)。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是DL的先导者,他们参加了许多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其中清华大学DL园地有:

清华大学建筑、数学、机械史、水利工程、工艺史、陶瓷史DL项目是“中国科技史数字图书馆”先导性课题,在CALIS一期特色库项目资助的“中国工程技术史料库”基础上建成,并获得CALIS二期特色库重点项目资助。现已初步建成科技典籍书目、科技典籍资料、研究论著索引、工程发明史资料卡片、中国科技史图像资料等专题库,该资料库将为建设中的清华大学机械史、数学和建筑等DL提供资源支持(36)。

CADLIS是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与服务的分布式共享与保障的基础设施,它以系统化、数字化的学术信息资源为基础,由多个分布式、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的多媒体DL群组成,软硬件平台除了升级原有系统外,构建了全新的中国高等教育DL应用平台,主要包括门户构建、统一认证、统一检索、资源调度、电子商务等主要的子系统,将按不同规模分别部署在运行服务体系的各个层面。其他如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教学参考书系统、学位论文管理系统、专题特色数据库系统、导航数据库系统也通过各子项目的建设,部署到全国100多家图书馆。CADLIS软硬件平台建设的一大特色是全部采用“IA+Linux+Oracle”作为基础支撑,向高校读者提供高效、一站式、全方位的综合文献内容服务、教学与科研辅助支持服务以及其他配套服务。

CADLIS体系结构(见图2):

图2 CADLIS体系结构图

●门户层

为读者提供统一的门户服务和统一的认证与结算服务,使读者通过单点登录SSO就能“一站式”获得CALIS中心、CALIS分中心和各个CALIS参建馆提供的各种有偿/无偿的文献服务。

●文献服务层

文献服务层提供对分布在本地和异地的各类资源的高性能的统一检索服务(包括联机检索和跨库检索),并能根据读者身份提供“上下文相关”和“适当复本”的资源链接服务。

●专业服务层

以各个CALIS分中心资源为依托提供专业应用服务(包括各类元数据仓储集中检索服务、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等)。

●加工与管理层

对各类元数据仓库、数字对象仓库进行加工和管理;按照CALIS制定的有关OAI、METS等规范进行数据交换;对数字资源的内容与服务提供评估手段。

●存储层

依托安全可靠的存储设备和存储管理工具,对各类元数据仓库、数字对象仓库进行存储。

在国内,CADLIS建设一直遵循开放的原则,除了与高校体系内部各地方建设密切配合外,还与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上海图书馆等DL项目密切合作,共同建立跨系统的全国DL体系。同时,CADLIS也与如美国OCLC、日本NII、韩国KERIS、香港JULAC以及Google等商业机构合作,把CADLIS建设逐渐融入到全球的DL体系中去,为CADLIS后续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37)。

3.3 CADAL

目前正在进行的“中美百万册图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China-US Million Book Digital Library Project),美方由NSF和企业界提供相当于1 000万美元的软硬件设施,并组织卡内基-梅隆大学、西蒙学院和DL联盟的成员大学参加,中方由教育部拨款7 000万元人民币,项目承建单位配套自筹经费1 000万元人民币。因而项目的英文名称被确定为China-America Digital Academic Library,简称CADAL。该项目于2001年发起,2003年正式启动,计划2006年完成。

CADAL是中、美两国计算机科学家共同发起的一项合作计划,其目标是建设面向教育和科研的百万册图书(中文图书50万册,英文图书50万册)规模的数字化文献资源,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研究,该项目将开发出30个左右的大型特色数字资源库,推动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检索和多媒体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38),促使我国在大规模数字图书馆建设和信息服务领域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这对于改善我国高校教学科研的信息环境、建设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39)。

CADAL项目管理中心设在浙江大学,其负责并协调项目的实施。下设南方技术中心和北方技术中心,具体负责CADAL项目的技术支撑及技术研发。南方技术中心设在浙江大学,北方技术中心设在中国科学院,另有14个数字资源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另外成立规范标准组、版权事务组、质量控制组等,对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并具体执行相关职能工作。形成一套成熟的支持TB量级数字对象制作、管理与服务的技术平台,探索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推动我国DL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DL建设与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资源和技术基础。

CADAL项目拟数字化的中文资源总量为50万册(卷)左右。其中,现代学术著作、图书20万册以上,项目参加单位硕士、博士学位论文10万篇左右,民国期间(1911~1949年)书籍10万册,古籍及其他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10万卷(件),已完成中文资源数字化的加工见表4。

表4 中文资源数字化统计表(单位:册2005-12-28)

续表

根据中美DL合作计划的安排,拟数字化的英文图书由美国方面选择提供,主要内容将由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DLF)协商选择最新出版的科技图书和一些学科的核心参考书。其总量为50万册(40)。

3.4 CASHL

2004年3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brary,CASHL)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引进专项经费,是教育部根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文献资源建设的需要而设立的。其宗旨是组织若干所具有学科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有计划地、系统地引进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借助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全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水平的文献保障。这是全国性的惟一的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保障体系。不仅可以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也成为全国其他科研单位获取文献的基地。与科技部建设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互为补充,珠联璧合,其影响将十分深远,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将非常明显。

项目建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建设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的文献资源的保障体系,以若干所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为基础,全面、系统地收藏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术期刊。预计总引进量12000种,其中SSCI和AHCI所列的核心期刊2528种,以及其他重点学科所需的期刊约为9 000多种,和部分必须的电子出版物和数据库也为项目收藏的重点。

第二,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已经建立的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全面揭示文献信息,进而开展文献传递服务。CALIS将负责制定数据规范,指导数据加工及数据库和服务器的维护等,保证读者可以在网上方便地查到文献信息,在读者发出全文请求后,CASHL将在1~3个工作日内送出全文文献(41)。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将建立全国中心、区域中心以及学科重点中心。

全国中心:负责整体资源建设和服务,协调各区域中心和重点学科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区域中心:在统一规划下,负责本区域的资源建设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献服务。设在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几所大学。

学科重点中心:负责某些学科或领域的重点收藏和建设。

服务支持由CALIS管理中心承担,负责建设“文献数据库”和提供文献传递系统(42)。

目前CASHL系统注册用户6 276个,累计提供文献传递服务74 000笔。服务成本约为27.03元/笔,低于国内外同类服务。2005年CASHL系统新增注册用户2 926个,其中高校用户占99%,非高校用户占1%;个人用户占97%,机构用户占3%。2005年累计提供文献传递服务41 000件,比2004年增长24%,文献传递服务成本由2004年的30.30元/笔降为24.39元/笔,降幅为20%(43)。

总之,从国内外DL发展动态不难看出,DL已经成为目前国际经济、文化、科技竞争中的新的制高点,同时也成为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在当今以及今后的竞争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4)。对中文文献来说,国内目前还没有像Google那样的数字化计划,也没有欧洲国家那种紧迫感和措施。Google发布了2006年第一个中文化产品Googleschola(学术搜索)。国家图书馆经过近半年的资源整合,将8 000多万页的数字文献资源加入Google图书馆链接,读者在Googleschola中检索时,就可直接阅览所需学术文献的电子版全文(45)。大力加强中文DL的建设对于文化、经济的发展其意义和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也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坚实的保障体系,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抢占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制高点,迎接激烈的网络竞争,中国DL建设必须承担起这一重任,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将中国推向全球,这也正是建设中国DL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作者简介】沈祥兴,男,汉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原)实验中心主任、(现)数字图书馆研究所所长、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专家,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等,曾赴日本东京创价大学研修半年、タツミヤ株式会社研修1年,并赴欧洲多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考察。曾主持过原国家化学工业部重大项目《微型计算机在压缩机性能控制与测试上的应用》等。代表作有:《The Effect of Pressure-inducting System of Transducers on Dynamic Pressure Measurement》、《The Role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Education for LIS》和《Evaluating China's University Library Web sites Using Correspondence Analysis》等,发表论文40余篇。在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第19期发表的《创建100M无盘站》一文,在高速无硬盘网络构建上作了开创性研究,引用、转载情况:Baidu搜索,找到相关网页约2330篇;Google搜索,约有1250项符合创建100M无盘站的查询结果;Yahoo搜索,约9380项。

附录: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发展十年大事记

1995年

1995年左右开始,中国图书情报界、计算机技术界对这一领域跟踪研究;教育部正式开始实施“九五”61所“211工程”大学,包括350个重点学科和两个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CERNET、CALIS)。

1995年8月24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工程正式立项。

1996年

1996年8月,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IFLA)在北京召开,举行了“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组织影响专题讨论会”。

1996年11月,教育部“九五”攻关项目“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立项。

1996年12月24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发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1997年

1997年7月24日,“CNKI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咨询站工作会议”在烟台举行。

1997年10月19日,“中国高校西文图书联合目录数据库业务工作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1998年

1998年3月10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专家组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会议内容:

1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关于CALIS的服务方式

3关于地区中心选点条件

4关于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要求

5制定CALIS工作计划:

①由全国中心分别引进OCLC FirstSearch和UnCover等大型数据库

②着手建设有中国高校特色的数据库。其中包括:

A中西文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

B高校学位论文数据库

C高校会议论文数据库

D中文现刊目次数据库

E重点学科导航库

F高校古籍联合目录

1998年9月25日,“CNKI中国学术期刊题录摘要网络数据库”通过CERNET上网试运行。

1998年11月,国家计委批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CALIS正式启动。

1999年

1999年1月6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建设项目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

1999年6月18日,“CNKI规划报告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1999年7月16日,“CALIS中心建设汇报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00年

2000年4月1日,CALIS管理中心第一次组团赴美国考察。

2000年5月30日,教育部韦钰副部长视察CALIS管理中心的工作。

2000年6月14日,CALIS专家组在天津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CALIS二期发展规划”。

2000年7月4日,CALIS管理中心第二次组团赴美国考察。

2000年12月22日,“CNKI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01年

2001年7月18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公共服务体系验收会”在北京大学召开。

2001年10月29日,由CALIS管理中心、美国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举办“CALIS二期数字图书馆建设高级研讨班”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

2001年11月15日,CNKI开通运行自然科学期刊、工程技术期刊、人文与社会科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等十大公共知识信息资源。

2001年12月12日,“CALIS二期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在北京西郊龙泉宾馆召开。

2002年

2002年5月14日,CALIS管理中心在厦门大学举办“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研讨会”,为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CALIS二期工程启动做准备。

2002年5月16日,CALIS在厦门大学召开“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成立会议”。

2002年5月30日,CALIS管理中心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了“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研讨会”。

2002年6月26日,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了“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研讨会”。

2002年11月14日,“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

2003年

2003年7月14日,CALIS管理中心对西文期刊篇名目次数据库CCC(CALIS Current Contents of Western Journals)综合服务平台进行了测试。

2003年7月29日,CALIS管理中心和香港大学图书馆联合会JULAC(Joint University Libraries Advisory Committee)在深圳举行了“CALIS-JULAC协作会议”。加强大陆和香港地区数字图书馆交流协作,促进资源共享。

2003年9月14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专家组,对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3所院校编制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建设CADLIS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

2003年11月13日,CALIS管理中心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了“统一检索系统试用培训班”。

2004年

2004年3月,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正式启动。

2004年7月27日,“全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方案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召开。

2004年8月10日,国家计委正式批复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CADLIS可行性研究报告》,“十五”期间,国家继续支持CALIS公共服务体系二期建设。并将“中美百万册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CADAL”列入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CADLIS由CALIS、CADAL两个专题项目组成。

2004年10月19日,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图书馆、CALIS和上海图书馆四家代表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签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协调合作备忘录”。

2005年

2005年3月31日,CALIS和CASHL管理中心联合成立了“高校馆际互借协调组”;“高校馆际互借协调组工作会议”在中山大学召开。

2005年5月24日,CALIS管理中心在山东大学图书馆举办了“CALIS数字资源评估与建设研讨会”。

2005年7月3日,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在厦门联合举办“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

2005年10月25日,CALIS管理中心在北京举办“数字图书馆门户构建平台的部署实施培训班”,初步完成各中心门户的实际构建。

【注释】

(1)杨子竞,杨秀丹.中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展.图书馆学研究,2004(11):10~13

(2)CALIS管理中心.从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CALIS数字图书馆[EB/ OL][2006-01-16].http://www.calis.edu.cn/shul/dldev.pdf

(3)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USA.Publications[EB/OL][2006 01-16].http://www.nsf.gov/pubs/1998/nsf 986s.htm-

(4)DLI Project.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EB/OL][2006-01-16]http://www.dli2.nsf.gov/dlione

(5)DLI2 Project.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 Phasa 2[EB/OL][2006-01-16]http://www.dli2.nsf.gov/

(6)The Library of Congress.The library of congress[EB/OL][2006-01-16]http://memory.loc.gov/

(7)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EB/OL][2006-01-16]http://www.cdlib.org/

(8)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USA.Research Overviews[EB/OL][2006-01-16]http://www.nsf.gov/

(9)袁一雪,窦媛媛.Google数字图书馆计划前景几何.北京科技报,2005-06-29(042)

(10)The British Library Board.The British Library[EB/OL][2006-01-16]http://www.bl.uk/

(11)France DL.Gallica home[EB/OL][2006-01-16]http://gallica.bnf.fr

(12)林卫光.欧洲要在今年建成数字图书馆应对Google公司[EB/OL][2006-02-02]http://www.ccidcom.com/Technology/Support/200601/6976.html

(13)Singapore DL.elibraryhub Home[EB/OL][2006-01-16]http:// www.elibraryhub.com

(14)胡燕菘.国内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项目综述.图书馆,2005(04): 51~54

(15)湖北省图书馆.全国“共享公程”概况[EB/OL][2006-01-18].http://www.library.hb.cn/gongxiang.htm

(16)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科研课题[EB/OL][2006-01-18].http://www.nlc.gov.cn/old/dloff/scientific6/sci_7.htm

(17)陈梧华.试述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河北科技图苑,2004(2):10~12

(18)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介绍[EB/OL][2006-01-18]http://www.nlc.gov.cn/old/dloff/engineering1/index.htm

(19)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组织结构[EB/OL][2006-01-18]http://www.nlc.gov.cn/old/dloff/organise2/org_2.htm

(20)湖北省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介[EB/OL][2006-01-18]http://www.library.hb.cn/gongxiang.htm

(21)鞠建伟,江润莲.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综述.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06):5~8

(22)李晓明.从CALIS到CADLIS——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5):3~5

(23)CASHL管理中心.全国“共享公程”简介[EB/OL][2006-01-26]http://cashl.calis.edu.cn/search/html/jb5.asp#1

(24)CALIS管理中心.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EB/OL][2006-01-26].http://www.cadla.edu.cn/cadla.asp?fid=mr01&id=1

(25)何小明,王韬.美国数字化图书馆联盟(DLF)的发展及其启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4):82~84

(26)程光.网络环境与数字图书馆——台湾的发展与启示.情报杂志,2002(5):44~47

(27)胡燕菘.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的发展特色.图书馆论坛,2005(2): 218~221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连接带宽图[EB/OL][2006-01-28]http://www.cnnic.net.cn/images/2004/flash/2004Q4.swf

(29)CERNET管理中心.CERNET简介[EB/OL][2006-01-28]http:// www.cernet.com/aboutus/gyce_jj.htm

(30)CALIS管理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EB/OL][2006-01-28]http://www.calis.edu.cn/calisnew/#

(31)CALIS管理中心.CALIS介绍[EB/OL][2006-01-28]http://www.calis.edu.cn/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1&class=1

(32)CALIS管理中心.CALIS专家委员会[EB/OL][2006-01-28].http://www.calis.edu.cn/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1&class=4

(33)CALIS管理中心.服务体系[EB/OL][2006-01-28]http://www.calis.edu.cn/calisnew/calis_index.asp?fid=1&class=3

(34)陈凌.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概览.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08-29(009)

(35)CALIS管理中心.CALIS简报[EB/OL][2006-01-28]http://www.calis.edu.cn/calisnew/news.asp?fid=5&class=6&subclass=FC0007

(36)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园地[EB/OL][2006-02-23].http://www.lib.tsinghua.edu.cn/digitallib/digital.html

(37)陈凌,王文清.CADLIS总体架构概述[EB/OL][2006-01-28].http://www.calis.edu.cn/calisnew/images1/neikan/1/2-1.htm

(38)陈海英,黄晨.在CADAL中应用文语转换技术.情报学报,2004(5):637~640

(39)陈海英,竺海康.中美百万册数字图书馆项目综述.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3~7

(40)CADAL管理中心.CADAL主页[EB/OL][2006-01-28]http:// www.cadal.cn/cnc/index.htm

(41)CASHL管理中心.项目概况[EB/OL][2006-01-28].http://cashl.calis.edu.cn/search/html/appraisement.asp

(42)CASHL管理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主页[EB/OL][2006-01-28]http://cashl.calis.edu.cn/search/default.asp

(43)CASHL管理中心.2005年度CASHL文献传递工作总结[EB/OL][2006-01-28].http://cashl.calis.edu.cn/search/html/jb06/1.asp

(44)黄雪梅.浅谈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1):16~19

(45)互联网观察中心.中国图书馆加入Google图书馆链接[EB/OL][2006-02-08].http://www.weamax.com/articles/2/2005-12/20051219084105.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