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川乡三岘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三岘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川乡三岘小学_会宁校史中川乡三岘小学中川乡三岘小学地处华家岭北麓,是会宁县最南端的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学校始建于1957年,其前身是“柳庄私塾”。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学生锐减,学校被迫关门。“文革”期间,学校变为五年一贯制小学。乡党委﹑乡政府决定重选校址,重建校舍。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平方米。其中,有2人获得县级奖励。近年来,学校六年级毕业生全乡统考中,均名列前茅。

中川乡三岘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三岘小学

中川乡三岘小学地处华家岭北麓,是会宁县最南端的一所村级完全小学。学校始建于1957年,其前身是“柳庄私塾”。

1945年,由本村大户人家柳发源牵头,在自家门前办起一座私塾。当时学校占地面积很小,不足100平方米,教室是两孔窑洞,有教师范先生(原名不详)1人,学生10余人。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柳庄私塾”也得到新生。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又新建窑洞两孔。柳发源捐出自家的木料,添置课桌凳10多套,在校学生数增加到20多名。私塾的办学规模有了扩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办学模式陈旧,一直沿用旧教材。1957年9月8日,王俊、王伟成等人在“柳庄私塾”的基础上,创建了本村“民办初级小学”,校址迁进了柳家大院。当时,学校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设4个教学班,学生不足百名,由柳成林、米永祥任教。

1958年初,学生急增到180多人,办学规模相应得到进一步扩大。学校通过各种办学形式,如夜校、速成识字班等,大量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为本村的文化事业奠定了基础。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学生锐减,学校被迫关门。(www.guayunfan.com)

1962年,在村党支部书记王俊等人的带领下,重建学校,仍有四个教学班,由米永祥、何德昌任教。这期间学校本着“诚实做人,老实读书”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小学毕业生。

文革”期间,学校变为五年一贯制小学。前后在本校任教的有:姜统尚、王育清、米永祥、裴映德、钱万有、王义仁、牛利仁、柳功、王育仁等,米永祥担任校长。十年内乱,同样给学校带来灾难,学校不但没有发展,而且年久失修,校舍破烂不堪,教学质量低下。

1979年,高考制度恢复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学生人数也不断递增。

1991年,一场罕见的龙卷风严重毁坏了大部分校舍。乡党委﹑乡政府决定重选校址,重建校舍。在乡长魏成学、村党支部书记钱富德、学校校长牛利仁等人的带领下,建成了一所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的新校园。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教学质量直线上升,近十年来一直名列全乡前茅,为本乡和外乡(本校一直有外县﹑乡就近读书的学生)的初中学校输送了几百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出色的完成了“两基”达标任务,本村的文化经济建设卓有成效。

2004年,中川乡党委、乡政府抓住“危改”机遇,在乡党委书记王治华乡长李维东的领导下,由校长王义仁教导主任王海祥具体负责,进一步改建了学校,新修了砖木结构的校舍,建筑面积352平方米。

2007年秋,新任校长马登岐带领全校师生,学校自筹资金,打起了校墙500米,新建了师生厕所300平方米。彻底改变了办学条件,校容校貌焕然一新,迎来了本村办学史上的辉煌。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0平方米。现有图书1200册,生均6册以上,有“二期义教”工程配发的远程教育设备一套,课桌凳、教学办公设施较为齐全,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现设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6人,其中女生100人;专任教师9人,其中女1人,大专学历1人,中师学历7人,高中学历1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有2人获得县级奖励。由马登岐担任学校校长,王海祥担任学校教导主任。近年来,学校六年级毕业生全乡统考中,均名列前茅。学校教学质量不断上升,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学生巩固率100%,小学生毕业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完全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多年来,学校从严治校,本着“提高办学水平,办好示范学校”的宗旨,逐步形成了“尊师爱生、教书育人”的校训,培育了“尊师爱生、求实创新”的校风,“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风,“诚实勇敢、勤奋好学”的学风。几年来,学校以“文明、负责、爱校”为育人目标,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令人瞩目的成绩。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学校领导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科研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为此学校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教育科研来促进学校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特色的形成。

学校将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品位,努力将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有品位的一流的现代化农村示范小学。全体教师决心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勇于改革探索,勤于开拓创新,为祖国培养“四化”建设的优秀人才而不断努力。

近年来,在本校先后任教的有:王育仁、王义仁、王海祥、周忠和、朱焕、张笃、吕荣、马登岐、吕转芳、王余

(供稿人:王 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