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川乡王磨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王磨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川乡王磨小学_会宁校史中川乡王磨小学中川乡王磨小学位于中川乡政府东南部、王磨村中部东北山脚下的小川地带。学校初创于1965年3月。学生达200多人,共七个教学班。1981年,为了学校合理布局,学校又改制为五年制小学,时任校长徐俊亮,教导主任李颜白,教师调整为4人,学生160多人,共5个教学班。学校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教育教学的各项组织纪律,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奖罚条例。

中川乡王磨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王磨小学

中川乡王磨小学位于中川乡政府东南部、王磨村中部东北山脚下的小川地带。学校初创于1965年3月。

1965年3月,在乡党委、政府、村支部的领导下,民众投工献料(折合成人民币近2500元)建成了一所极其简陋的四年制小学。校舍虽然简陋,但它为穷山沟里的文化事业打下了基础,彻底改变了穷山沟里无文化的局面。

学校创建之初,只有简陋的房子2间,小窑2孔,简易桌凳20套,个教学班,学生60余人,由牛加荣和李颜白两名教师任教。当时,学校办学条件虽然十分艰苦,但全体师生信心百倍地奋战在教育战线上,教师付出了心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村民的孩子能就近上学,在短短的几年内,村里的青壮年90%扫除了文盲,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

1967年,学校改制为五年制小学,在此又增加了几名教师:刘俊,王玉祥,王民山。那时学校办得热火朝天,教师踏实劲头号足,乡亲们伸出热情的手投工打校墙,维修校舍,因公奉献。学校自制了办公桌椅5套,教师用床5张。同时购制了一些体育用品,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随后又增加了一个青年学习班,对我村青壮年学文化奠定了基础,此年学生、学员达到100余人。连续几年,在学区的直接领导下,教师勤奋努力,造就了良好的教风,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入学率达到100%,升学率达85%以上,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www.guayunfan.com)

1982年,为适应即将来临的教育新举措,乡党委、政府、学区、村支部商议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得以整顿,又增加了两名教师:高俊清,柴玉仁。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积极肯干,艰苦创业,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学校在对学生全面教育的同时,主要抓教学质量,在校长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激励下,教学效果显著。

1978年,党的爱民政策传天下,形成了上小学不出社,上初中不出村,上高中不出乡的教育体系,学校改制为七年制学校,又新调来校长何效文、曲体杰,教师杨显春、张南积、何永骞、何俊明等人。学生达200多人,共七个教学班。重新修建土木结构教室1栋3间,土窑3孔,补充了教室。在何校长的狠抓带动下,学校一切工作都有很大起色。他首先鼓励教师为人师表,当好老师,用爱心点燃教育的希望,全心全意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子女培养成建设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有用人才。教学上更加重视,他以自己的言行感染着教师,感染着学生,他的一举一动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

1981年,为了学校合理布局,学校又改制为五年制小学,时任校长徐俊亮,教导主任李颜白,教师调整为4人,学生160多人,共5个教学班。在徐校长的辛勤带动下,又重新翻修了教室4间。保管室1间,自做了篮球架1副,国家资助了10套桌椅,教学条件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1992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人口的分布情况,又进行了学制改革,学校又改为六年制完小,校长李颜白,教导主任柴玉仁。教师张宏鹏、李维忠。学生达180多人,共四个教学班,其中两个班是复式班。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焕然一新,特别是教师以“身教胜于严教”的教学管理作风,学生的思想素质比较高,艰苦朴实,好学上进,教学质量多次在全乡评比中名列前茅。

1995年,乡党委政府给予学校大力支持,拨款1万余元,新建土木结构人字梁教师宿舍一栋五间。并翻修了两栋教室的房面,村支部书记何俊明积极倡议给学校拉通了电,上级教育部门给学校配发了“两箱三仪”、“图书”等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开创了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

1997年8月28日,由柴玉仁担任校长,张宏鹏任教导主任。学校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教育教学的各项组织纪律,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奖罚条例。柴校长深入细致地研究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化解改善,配合村支部协调各种关系,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软件建设,硬件维修,进一步净化了教育教学环境。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顺利通过了县级标准化验收。

2004年春季,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基本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乡党委,乡政府乡教委和村支部联合整顿了学校的领导班子,重新调配了刚从庆阳师专毕业的柴富贵接替了柴玉仁的校长职务,调离了部分教师,同时乡政府决定在本村选拔3名乡请教师,备选人员在乡中心小学进行了知识考核和试讲考核,决赛出了两名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王健和李宗阳及社会女青年葛俊荟,补充了教师缺口,此时学校的教师是一支年青化的教师队伍,最大的只有32岁,教师干劲大,信心足,教学质量见效快,并在当年举办了首次庆“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5年秋至今,由于工作的需要,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又调配了年轻有为、领导的张景辉担任了校长,张宏鹏继任教导主任,并调来三名德才兼备的公派教师,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在新任校长的管理下,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量化考核细则,使学校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轨道。虽然校貌依旧,但是教师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工作,历年升学与历次统一质检,学校多次名列第一、二名。尤其是电教设备引进了课堂,使学生接受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活跃了学习兴趣,学校的基本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赞誉,领导的肯定。

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学生130多人,教师7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受到市‘县级奖励的2人。具有模式二电教设备一套,图书1000多册。“两箱三仪”齐全,历年文档完整齐全。“两基”文档建设具有连续性、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贫困学生资助到位,档案齐全。安全工作层层落实,靠实责任,责任到人。

随着国家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特别是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给学校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校舍空间的短缺和不足,为了加快发展农村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让这里的孩子也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学校环境,学校正处于积极的发展变化中。

(供稿人:张景辉 张宏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