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川乡老鸦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老鸦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川乡老鸦小学_会宁校史中川乡老鸦小学中川乡老鸦岔小学位于会宁县城以南40公里处,与通渭县华乡接壤。这算是一所正规的全日制五年制老鸦小学诞生了。这时,学校有学生高达270人,8名教师,7个教学班。因他年老体弱,离家较远,于2002年调本乡新窑小学任教,由赵福担任校长。2007年学校荣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全校广大师生为争创园林小学而努力。

中川乡老鸦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老鸦小学

中川乡老鸦岔小学位于会宁县城以南40公里处,与通渭县华乡接壤。学校辐射到周边9个社的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后,创办学校断断续续,几经周折,发展缓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发展成一所正规的全日制六年制小学。

1930年(民国20年),由通渭县马营乡的一位有识之士—阎先生背井离乡来到老鸦岔,首创了大概不到5年的私塾。当时是借助寺庙僧房招收学生不足10人,饮食是每月初一、十五、逢年过节百姓奉神的供品。这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阎先生回乡后,又由本村王先生(真名不祥)接办3年。于民国28年,天大旱,饥荒空前,又遭到匪乱,私塾中辍。

1957年,由村支书张维刚牵头,借私人土窑一眼作为教室,并在本村请了3名教师(王正刚、张汉文、王寿儒),桌凳是土坯,设有3个年级,学生不到30人,学生轮流上课。巧遇1958年的大跃进、1960年的年荒,学校教学工作一度被中断。一直到1963年,本村张支书动员群众投工投料在村址处新建5间十分简陋、面积不到150平方米的教室,又从生产队会计中挑选张汉杰、赵海禄作为教师,王正刚任校长,设有5个年级,学生70多个。这算是一所正规的全日制五年制老鸦小学诞生了。

1970年前后,大兴大办教育,这是教育兴盛时期。十分稀罕的公办教师王振邦先生(已故)在老鸦落户,并担任校长。他高瞻远瞩,精力充沛,工作扎实,长远计划,滴水不漏,与本村支书张维刚先生协商,组织允许后,选校址在面积5700平方米的古墓滩,并动员群众又一次投工,投料,平整土地,学生捐掺,搬迁校址破土动工。他爬山涉水在本县、乃至外县购买檩条,拉上人力车搬运。不怕路遥,不辞辛苦,风餐露宿地运木料,请人投工打土块,师生抬水和泥。经过两年时间的拼搏,3栋教师(6座)、1栋宿舍(5间)建成了,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学校于1973年在现址落成。(www.guayunfan.com)

1974年,一所七年制学校终于在山沟里诞生了。学校扩展到向通渭招学生,发展到教师12人(公办3人)。后又开始绿化校园,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校外闲地应有尽有,购杨苗、栽杨苗不到5年时间,惹人的校园掩映于林木之中,为学校创收2万有余,功不可没,虽已千古,但他培育的树生长旺盛。后赵启国、王余担任校长,踏着王老先生的足迹,为使学校四季常青,从华家岭林业站购云杉、柏树百余棵,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后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为民、富民、金色品牌等一系列好政策家喻户晓。1997年李富海担任校长。在他担任校长期间,由于年久失修的校舍变成危房,师生安全危在旦夕,他多次向上级反映,征得县、乡两级领导的检查,2000年确定为“二期义教项目学校”。因此,学校教室全建成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37平方米)。建校期间,他踏平了老鸦的路,操碎了心。这时,学校有学生高达270人,8名教师,7个教学班。因他年老体弱,离家较远,于2002年调本乡新窑小学任教,由赵福担任校长。

优雅的环境塑造人、陶冶人,绿化、美化是先辈的结晶。学校又一次调整了绿化、美化布局。新增云杉、柏树500余棵(总共1000余棵),新修了5座花园,面积达400平方米。校园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校舍建筑面积637平方米,图书室藏书1200余册,生均5册,音体美器材齐全,六配套均达标。

学校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214人,教师10人,其中大专3人,中师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从管理要质量,求效益,教育质量较前翻几番。2004年赵福荣获白银市“园丁”、乡优秀校长称号。2007年学校荣获“会宁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全校广大师生为争创园林小学而努力。

在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努力争取和县教育局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抓住校标准化建设和新课程改革的机遇,转变观念,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狠抓学校事业发展、硬件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学校努力加强内部管理,注重软件建设。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项考核机制,出台了教师教育教学奖励制度,改革考评和奖励办法,使学校充满了发展后劲。学校还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加强以书画和环保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教育,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群体师德创优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逐步形成了“爱生、严教、厚学、笃学”的校训,“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校风,“鸿志、明理、勤恳、好学”的学风。

学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大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全校教师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每一个家庭负责,在社会上获得了很好的声誉。

(供稿人:赵 福 李永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