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川高庙学校_会宁校史

中川高庙学校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川高庙学校_会宁校史中川高庙学校中川乡高庙学校位于会宁县城以南15公里处的高庙山山麓。高庙学校因运动频繁,发展缓慢。张世俊为新中国成立后第四任校长,他上任后极力倡导校友募捐。由于措施得力,管理有方,1974年至1984年的10年,该校向中川中学输送高中学生200多人,1984年至1987年的4年中输送到会宁一、二中的高中生23人。

中川高庙学校_会宁校史

中川高庙学校

中川乡高庙学校位于会宁县城以南15公里处的高庙山山麓。学校初创于1930年(民国20年),由本村人张绍安(字世儒)创办。原址设在高庙社下坡庄,初名“高庙堡初级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仍称“高庙堡初级小学”,设1~4个年级,1959年增设5~6年级,过渡到完全小学,1969年发展为七年制学校。

因原址狭窄,1973年搬迁今址,1984年又扩为八年制学校。1986年小学部被列为全省百所、全县十所“JIP”计划实验小学之一。学校曾多次在“勤工俭学”、“教育教学”、“植树育人”、“校容校貌建设”等方面被省,市,县,乡树为先进集体。高庙初级中学几经挫折,发展缓慢,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九年制学校。2008年,初中停办,改为小学。

纵观学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艰苦创业(1930年—1949年)(www.guayunfan.com)

1928年,天大旱,饥荒空前。又遭到匪乱,乡塾中辍,教育停顿。1929年,高庙村有识之士张绍安先生倡议兴办学校,以高庙村所放义粮为学校办学费用。

1930年,村人张思诚(字静庵)捐地二亩有余,于当年开工扩建学校。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建成教室1座(3间),教师办公室1间,并制做了四人座长桌4张,双人长凳12条,教桌,办公桌各1张,,小凳3个,至此学校规模初具。

张绍安先生一边负责基建,一边关心教学。在学校未建成之前,先挂牌“高庙堡初级小学”,招收学生10余人,聘请教师1人,借私人宅屋上课。张绍安先生任名誉校长(未拿分文工资),常与教师研究教学,检查学生作业。张绍安先生的全部精力都用于教育教学,从而兴起周边群众爱校助教之风。

1949年,担任该校校长者张思诚,第三任是张侃(字慕陶)。教师先后有梁拱辰、李彦昌、王家宾、李绍伍、康鸿逵、杨景春、张效骞、史炳宪等,皆为本地人士。学生由起初的10多人发展到40多人,班级由1个发展到4个。

新中国成立前的19年中,办学经费屡屡枯竭,教师月薪不足40斤小麦,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家里备课批阅作业。夏天学生在院子里写作业,冬天无烤火设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生活,培育了师生奋发向上的情操和意志,激发了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作风,从该校毕业的学生,有条件的上了县城、中川完小,无条件的皆成地方文化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用人紧缺,很多具有小学程度的学生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后来因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许多成为各单位的高层领导干部或工程技术人员。如:彭中建(原洛阳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张世雄(原铁路系统高级工程师)、张晓光(原新疆煤矿公司经理)、张敏(原西南国家汽车队书记)、赵兴邦(原兰州铸造厂工程师)、张爱儒(原甘工大后勤部长兼党总支书记)、张镒(原兰州一中书记)、张世英(原咸阳汽车运输公司领导)、张建勋(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张维罴(原会宁一中教师、作家)。

该校毕业的学生,虽然他们大多在外地工作,但念念不忘母校。张爱儒、张建勋、张维罴、张寿、张世英等人,他们用各种办法支持、关心学校。张爱儒,1984年捐赠了3付钢管篮球架,价值四千余元,赠工大处理的教学仪器,价值30000元。张建勋,1985年为学校捐赠木“人字”大梁四对,价值5000余元。张维罴,给学校赠送自著历史书籍《原始社会史》一部,以表爱校之心。还有村支书姚天真、魏得业、张永丰、魏继学常与学校保持联系,组织校外“董事会”。这些老前辈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蔼然有长者风范。他们关心学校、重视教育、奖掖后进,堪称一代师表。

二、缓慢发展(1949年—1969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教育更加重视了,各地开始兴办学校。高庙学校因运动频繁,发展缓慢。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教育局派来了公派教师,以加强领导,这使学校更加正规化。张世俊为新中国成立后第四任校长,他上任后极力倡导校友募捐。当时张爱儒捐大洋十块、张维罴捐大洋五块,还有众多募捐者,约近百元之谱。利用捐资,村民、师生齐动手,利用捐资,建人字梁教室一座,后村民称为“大教室”,又盖宿舍三间,缓解了学生住宿难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学校几经盛衰,但还是在艰难中不断发展。此20年间,依次在该校任校长的有史秉宪、张润修、王世英、张世俊、杨再盼、庞孝贤、张寿、范继川、王育清9位。他们对该校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69年春,张维奎(原白银市文化局图书馆馆长)任校长,在本村支书姚天真、魏得业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发动群众将校址迁到现址。姚天真、魏得业组织村民,张校长带领师生,一面平整校址,一面建校。每户村民两根杨木椽,5个义务工,学生每人20斤掺子。1972年新校基本落成,新建标准教室一座两间,一坡水教室4间,筑土窑6孔,为教师宿舍。这时学生已发展到150多人,教师八人,教学班7个,学校已有相当规模。

三、兴盛时期(1969年—1987年)

1974年,张吉调到该校任校长。他动员并亲自带领全校师生植树造林,校园内外,荒山坡地,水渠两旁遍植杨树,13年无间断,植树万余颗。他为创办一个完整的8年制学校动员村民投工,师生捐椽捐掺,扩建教室宿舍。并爬山涉水在本县党岘,通渭县华家岭等地购买檩条,然后带领教师、学生背上干粮,拉上架子车搬运,不怕路途遥远,不辞辛苦,风餐露宿,将木料运回学校。材料就绪,请木工做门窗,教师打土块、砌墙,学生抬水和泥、搬运土块。几年的奋斗,2座教室(4间),2座宿舍(12间)在校园落户。

1984年,该校八年级开始招生。此时,学校有教师17人,学生310人,一所完整的八年制学校诞生了。村民庆幸,教师更有奔头。摆在眼前的任务就是抓教学质量与学校管理。由于措施得力,管理有方,1974年至1984年的10年,该校向中川中学输送高中学生200多人,1984年至1987年的4年中输送到会宁一、二中的高中生23人。教学质量在中川乡名列前茅。这时早植树已成材,晚植树枝繁叶茂,将偌大一个校园掩蔽于林木之中。原打算已变成现实,树木开始向社会出售,每年有近2000元的收入,以补充办学经费的不足,又为后来的校舍翻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吉在高庙学校的13年,也是学校兴盛的13年。张吉个人由于成绩卓著,被评为全县勤工俭学、办学有方的先进人物,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奖励。学校也多次被评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受到上级嘉奖。

1982年、1983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1984年6月被定西行署评为“植树育人”先进单位。

1985年被白银市评为“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树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四、稳中前进(1987年—1995年)

1989年至1993年,王寿山任校长。王寿山也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翻新旧教室两座。王寿山在该校四年,每年都被县乡评为优秀校长。学校1989年12月被乡政府评为先进集体;1992年3运被县政府树为“校容校貌”建设先进集体;1993年4月被中川乡政府,乡教委评为先进集体。四年四次表彰,这些荣誉是全校师生努力的结果,但与王校长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更是学校起色的见证。比如,当时任教的朱锦明、陈智勋等青年教师勇于探索,大胆采取新式教学法,效果良好,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继任校长邓宝福(原在校民教),后为学校争得双人课桌凳25套,缓解了当年学龄儿童剧增而课桌凳紧张的状况。还在乡上争取了2000元机井款,打井一口,装配了抽水设备,解决了学校学生长期远路抬水洒教室的困难。作为一个月薪40元的民教,半年之内连续解决两大困难,真是难能可贵。

1995年8月,李建清同志接任校长。他上任后,在原校委会的基础上,对领导班子作了适当调整。制订、修改原学校管理制度,狠抓“三风”建设。不到一学期,学校各项工作起色很大。他还制定了近期规划目标与长期学校建设设想。他在1989年8月至1993年7月担任该校教导主任,两次被县委、县政府分别评为“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优秀园丁”,多次被校评为“优秀教师”。

五、辉煌年代(1997年—2007年)

1997年朱克胜担任该校校长。他上任伊始,励精图治,双管齐下,在积极着手校容校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狠抓教学质量。1998年经多方奔走筹得资金5400元,自筹3000元,修建校墙540米、自行车停放车棚80平方米;1999年又自筹2000元修建校门一座。从2000年至2004年,先后筹措资金32万元(包括危改专项资金),建成砖木结构教室848平方米,办公室200平方米,厕所172平方米;2005年修建花园300平方米,价值15000元。2006年又自筹23000元焊接树墙铁护栏168平方米,购置联想电脑2台,接受远望公司馈赠旧电脑3台;10年间购置课桌凳(双人)300套,图书5000余册。在校学生由1996年的460人发展到最高峰的830人,教职工由任校长前的20人增加到40人。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初三升学率直线上升。2000年在全县64所(46所独中、18所九年制)学校初三升学评比中,高庙学校获第三名;2002年全县初三毕业会考,高庙学校单科成绩物理第一名,英语、政治第二名,化学第四名;2005年高庙学校获全县第八名;2006年初三升学率为46%,名列全县第二;2006年全县六年级统一质检,高庙学校名列全乡第一,全县第33名。

多年来,学校严加管理,逐步形成了“爱国勤奋、健康文明”的校训,“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的教风,“尊师爱生、奋发向上”的学风。

综观高庙学校6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初小发展到九年制学校,除了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外,与全体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历经曲折,艰苦创业,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中小学毕业生。在这些学生中,后来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达400多人,既实现了科教兴乡、教育移民,又为祖国建设做出了贡献。

历届学校校长名单:张绍安、张思诚、张侃、史秉宪、张润修、王世英、张世俊、杨再盼、庞孝贤、张寿、范继川、王玉清、张维奎、魏绍祖、张吉、陈国强、王寿山、张祖选邓宝福、李建清、朱克胜

(供稿人:朱克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