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川乡大墩梁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大墩梁小学_会宁校史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川乡大墩梁小学_会宁校史中川乡大墩梁小学中川乡大墩梁大益希望小学是大墩梁村的一所完全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为民办初小,只有教师2人,由王治担任校长。当时因受合村并校政策的影响,学校又更名为大墩梁小学。2007年1月4日,由“我的长征,大益爱心基金”挂牌为“大墩梁大益希望小学。”目前,大墩梁大益希望小学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中川乡大墩梁小学_会宁校史

中川乡大墩梁小学

中川乡大墩梁大益希望小学是大墩梁村的一所完全小学。学校初创于1938年,其前身是王治在大墩梁村店儿上创办的私塾。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改为民办初小,只有教师2人,由王治担任校长。

1958年,大墩初小搬迁于新集湾社(新集湾当时是大墩村所辖的一个社,1964年划拨到丁沟乡红岭村),由曹映昌任教并兼任校长。

1962年大墩初小搬迁于坪子社,更名为曹坡小学,只有曹克昌1人任教,并由他兼任校长。

1968年,曹坡小学由初小改办为完全小学,有教师3人,由曹映昌担任校长。(www.guayunfan.com)

1972年,杜振清被调到曹坡小学任教。当时,他是曹坡小学唯一具有师范学历的公派教师,并由他担任校长。这时,学校教师已增加到5人。

1974年,在大队支部书记苏有福、校长杜振清及全体师生与广大群众的努力下,曹坡完全小学搬迁于王家沟,并改名为戴帽子七年制学校,后又再次更名为新窑七年制学校,由杜振清担任校长。学校教师队伍又一次发展壮大,已有公派教师2人,民教9人。

1977年,学校教师增至10人,由庞继雄(会宁翟所乡人)担任校长。

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全面拨乱反正,学校教育迅速走上正轨。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对一部分不合理的学校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调整。

1980年,新窑七年制学校撤掉了初中班,改制为五年制学校,又更名为新窑小学。

1981年,有教师9人,由王玉卿担任校长。

1984年,曹映昌担任校长。

1986年,有教师7人,由陈进骞担任校长。

1994年,学校被评为乡级先进集体。

在1999年全乡四年级统一质检中,荣获第三名。在2002年全县三、五、六年级统一质检中,荣获第一名。

2005年,马登岐担任校长。当时因受合村并校政策的影响,学校又更名为大墩梁小学。

2006年,有教师8人,学历合格率达100%。由景军昌担任校长。

2007年1月4日,由“我的长征,大益爱心基金”挂牌为“大墩梁大益希望小学。”学校由云南勐海茶厂捐资20万元援建,总建筑面积632平方米,其中教室占315平方米,教师办公室占128平方米,厕所占80平方米,总价人民币25.5万元。

2007年春季,县教育局特派北关小学教师杨奋起来校支教。在支教期间,杨奋起同志不负众望,毅然挑起了副校长的重担。

学校管理严格,规章制度完善,工作职责明确,素质教育初见成效,教学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初显竞争态势。在2007年全县六年级升学统一质检中,杨老师所任课程的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学校名次和前一年相比,在全乡前进了11个名次,在全县前进了224个名次,一度甩掉了落后的帽子。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学校历任领导统观全局,着眼素质教育,经常组织教师到外地参观、听课,学习人家的长处,校内组织学科教研活动,长期坚持相互听课、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业务水平;狠抓教育观念的转变,变应试教育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抓学校管理转轨,深化校长负责制,强化目标管理,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健全“以法治校”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建设一支适应教育改革需要的队伍,学校校长主要抓住贯彻一个方针(教育方针),提高二个素质(政治、业务素质),确立三个观念(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扎实抓四个基础(义务教育基础、民族素质基础、人才基础、公民意识基础)。

学校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办学特色。学校多年来一直在主体性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全体教师尽心竭力地致力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在研究中奋进,在奋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教师在课程改革的新风中,勇立潮头,搏风击浪,实践着自主发展的愿景;学生在素质教育的春风里,新蕾初绽,俏立枝头,沐浴着自主发展的阳光。

目前,大墩梁大益希望小学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学校全体师生正执着地寻找着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自身需要的发展道路,正用智慧绘就新蓝图,用心血谱写新篇章!

(供稿人:景军昌 李 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