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创新的意义_高校师德建设的理

制度创新的意义_高校师德建设的理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师德建设制度创新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处于第一个层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处于第二个层次,而高校和教师仅处于第三个层次。同年,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落实意见,各高等学校也纷纷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制度。该省教育厅在前三方面与教育部一致,仅把“加强制度建设”改为“强化监督检查”。此外,高校师德建设制度的创新也有对多元文化的宽容。

制度创新的意义_高校师德建设的理

一、制度创新的意义

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高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教师,是师德建设制度创新的直接建设者和身体力行者。此外,师德建设制度创新还依赖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师德建设制度创新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处于第一个层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处于第二个层次,而高校和教师仅处于第三个层次。虽然各高校和高校教师都积极探索师德建设制度创新的内容和方法,但无疑要受到来自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制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创新还要或多或少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微观层面的高等学校和教师在师德建设制度创新过程中既受制于中观层面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宏观层面上各级党委政府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微观层面各种世界观和多元价值取向的影响。

因此,在高校师德建设制度创新中,既要积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创造性,又要重视上级的规定性。既要密切结合地区的实际、学校的实际和教师的实际,做到与时俱进,又不违背上级师德建设的原则。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高校师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2005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同年,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也出台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的落实意见,各高等学校也纷纷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制度。如某省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部师德建设的总体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有自身特色的基本要求:即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并将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细化成四个方面,即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爱教;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学为人师,终身学习。(www.guayunfan.com)

该省一高校在省教育厅师德要求的指导下,密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确保实现“六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二是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四是进一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五是进一步提高遵纪守法观念;六是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

在具体措施上,教育部主要强调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师德教育,二是加强师德宣传,三是严格考核管理,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该省教育厅在前三方面与教育部一致,仅把“加强制度建设”改为“强化监督检查”。而该高校则为:师德教育,活动渗透;师德宣传,榜样示范;监督检查,考核管理;以人为本,权益保障。

可见,高校师德建设制度的创新是一个体系的创新,有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过程,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地方和高校特色。

此外,高校师德建设制度的创新也有对多元文化的宽容。如一所大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细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出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尊重。第二,在教学中体现出很强的计划性、连续性、灵活性和现实性。第三,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俗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第四,激励机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