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指导思想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

指导思想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指导思想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附录二 中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师德教风提升计划》的通知浙金院党〔2014〕26号加强和改进师德教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

指导思想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

附录二 中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师德教风提升计划》的通知

浙金院党〔2014〕26号

加强和改进师德教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师德教风建设工作,切实提升我院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师德教育,履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同心同德建设更高品质的幸福金院,学院将继续实施师德教风提升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学院“做学生欢迎之师,创社会满意之校,育时代有用之才”的办学价值理念为指引,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的师德规范为准则,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广大教师立德树人,严谨笃学,淡泊名利,敬业奉献,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以实际行动深化“三关”,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www.guayunfan.com)

二、总体目标

开展师德教风提升活动要出实招见实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尚德、精业、爱生”的教风内化为重点,结合切实加强和改进师德教风的教育宣传;以建立健全师德教风建设长效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师德教风建设的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以教育实践、典型引路、奖优励先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为重点,在全院形成比敬业、比奉献、比爱生、比育人的良好氛围。通过建设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有明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显著增强,为人师表形象有显著改善,依法执教、优质施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乐于从教的风尚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的主旋律。

三、主要任务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师德教风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二)切实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通过教育引导,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优秀金院学子、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努力做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典范,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做好本职工作中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倡导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解决部分教师在岗不敬业、在业不爱生、治学不严谨、为人不师表、在校不主人等问题。

(四)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

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与学生接触较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更直接,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要在师德教风建设中加强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着力解决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等问题,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五)不断创新师德教风建设的方式方法

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教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师德教风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克服形式主义,把师德教风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师德教风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

四、具体措施

(一)强化领导,形成师德教风建设合力

成立学院师德教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亲自抓,党委宣传部门、组织部门、纪检部门、行政教学管理部门、科研师资部门、督导评价部门、学工部门分工负责,党政分工,部门协同,院系联动,全员参与,形成师德教风建设的合力。

(二)健全制度,进一步规范师德教风行为

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及省教育厅等制度要求,根据学院《师德教风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出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师发展指引(试行)》,同时进一步修订我院师德教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教育教学规范、学术研究规范,将师德教风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予以考核,使师德修养和师德建设活动在制度上有抓手,在行为上有对照,在管理上有规范,在评价上有依据,以规范的教书育人行为促进教风、学风、校风的根本好转,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注重学习,进一步形成师德规范的普遍认同

学院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师工作规范》等制度,把师德规范方面的制度学习作为教师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将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到教师日常管理之中,长期坚持,不断深入。采取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深化对教师师德教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全面理解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师德规范的倡导性要求和禁行性规定,使师德规范成为广大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

(四)突出主体,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师德教风水平

进一步加强对新进校的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把师德教风教育作为重点,培养其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蓝工程”、青年教师骨干培养工程等,注重考核,注重实效,让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教风、业务能力等方面有系统提升;继续深入开展“五星级青年教师”评选和“杰出青年”评选,成立青菁俱乐部,发挥青年骨干教师在师德教风中的示范作用。把师德教风建设作为一个首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过程。

(五)健全机制,完善师德评价监督

把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由自我、学生、同行教师、教学督导等不同层面进行考核,年度考核中,对教师的师德教风状况进行专项考核评定,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聘用)、职称职级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奖励师德表现突出者,督促师德表现不佳者,处理师德表现失范者。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办法,依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考评体系,结合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和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全面评价师德表现。

(六)选树典型,对标追赶

开展师德标兵、“三育人”先进个人以及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真正把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为人师表的教师树为典范,成为教职工身边的榜样。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号召广大教职工学习先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加强力度,创新形式,宣传先进典型的经验和感人事迹,发挥榜样带动的正能量作用。

(七)突出特色,培育爱生文化品牌

大力弘扬“爱生”文化,进一步深化“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内涵,把“爱生节”作为校园文化新品牌进行培育,通过理念倡导、活动推动、师生交流等方式,把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师德规划内化成教师的道德认同,外化为其道德行为。

(八)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创新师德教风建设活动宣传,通过简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形式和媒体广泛宣传我院师德标兵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各系部师德教风建设的做法、经验和成效,组织教师赴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征文、演讲等活动。激励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投入教育事业,为推动学校内涵建设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基本要求

(一)统一思想,明确责任

加强和改进师德教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全院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教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师德教风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要统筹安排,协调配合,发挥好牵头抓总、落实责任的作用;各系部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力求活动取得实效;广大教师要以师德教风建设为契机,规范行为,提升素质,争做立德树人标兵。

(二)创新载体,提升效果

各系部要创新师德教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让广大教师在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要将师德教风建设贯穿于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整个过程,把师德教风建设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档案,继续实行师德教风一票否决制。提高广大教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师德教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总结经验,形成机制

通过努力,不断促进师德教风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师德教风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形成符合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际的师德教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指导思想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

附录三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关于印发《“金晖学者”(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的通知

浙金院〔2014〕45号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杰出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学术领军人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3〕26号)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晖学者”岗位制度实施办法》(浙金院〔2013〕91号)文件精神,在上一轮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基础上,学院将实施“金晖学者”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创新人才管理制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发展潜力,对本专业(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在某一方向具有较高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师资队伍,更好地适应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www.guayunfan.com)

二、培养任务

培养对象为20人,培养期为3年,每年选拔1次,首次培养人数不超过10人,通过培养,符合条件的,授予“金晖学者”称号。

三、选拔范围和条件

进校满3年,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身体健康,学风正派,有宽广的学术胸怀;具有发展潜力,对本专业(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在某一方向具有较高的能力和水平。

“金晖学者”培养对象须符合以下六项条件中的至少三项:

1.近5年以第一完成人在一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篇以上或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或省级以上课题两项;

2.主持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或主持省级及以上视频公开课程或主持省级及以上精品共享课程;

3.在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突出成果:以前三名完成者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或以第二完成者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或以前五名完成者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

4.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级科技成果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及以上或在科学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取得突出成绩并获科技厅奖项;

5.在国内取得公认成就的高层次人才:入选省151第三层次人才或省级专业带头人或省级以上教学团队负责人或教育部特殊(优秀)人才计划人选,或获得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名师或教育部、省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师;

6.在教师本人或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科)技能竞赛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国家级竞赛三等奖及以上或省级竞赛一等奖。(竞赛级别参照浙金院教〔2012〕22号《专业(学科)技能竞赛管理办法(试行)》)

四、选拔程序

1.申请和推荐。由符合条件的教师进行自主申报,申报人按要求填写《“金辉学者”培养申报表》,系部对申报人进行评议和推荐。

2.科研师资处、教务处分别对申报教师的科研、教学等予以审核认定。

3.学术委员会审议:学院召开学术委员会,根据申报人条件,严格按照选拔条件予以审议,产生初选名单。

4.院长办公会议审定。学术委员会将初选结果提交院长办公会议审议,确定培养对象名单,在全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正式发文公布。

五、工作职责

1.完成教授和副教授岗位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要求,根据所在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提出明确的学科规划和发展方向,培养期内取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推动学科朝着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方向发展。

2.结合学科前沿,为本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提出改革性意见和计划;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并为学生讲授核心课程,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项目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3.组织团队,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每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

六、培养措施

1.“金晖学者”培养采用项目资助制,以项目资助形式发放经费。培养期内对培养对象给予1万元/年项目资助,考核优秀者另行奖励。

2.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为“金晖学者”培养对象提供国外培训的机会,提升培养对象国际交流能力,培养期内可以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或学习考察一次。

3.鼓励和资助“金晖学者”培养对象参加课程培训、职业技能拓展和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每年可参加国内高水平学校学习交流等会议一次。

4.学院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金晖学者”培养对象优秀申报国家、省部级项目,优先参与各类评奖评优。

七、管理考核

1.实行师德教风“一票否决制”,凡有悖师德规范的,取消培养资格。

2.学院对“金晖学者”的培养实施目标考核和动态管理相结合管理。每学年考核一次,每学年考核合格者,均可直接认定为“金晖学者”;对考核不合格者,提出预警,并视情况终止培养,取消资助经费。

3.“金晖学者”培养对象以系部培养和管理为主,各系部每年根据培养对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竞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考核,并报科研师资处备案。

4.培养期满培养对象应向学院提交一份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培养期内培养目标完成情况、创新能力水平、承担的教学工作量(数量和质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成果获奖等情况。

5.培养对象培养期间原则上不能提出调动(辞职)要求,培养结束后,其服务年限不能少于培养年限。

本计划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科研师资处负责解释。指导思想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

附录五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关于印发《教学科研与育人团队培养计划》的通知

浙金院〔2014〕47号

根据《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为进一步推进学术团队与育人团队建设,落实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一批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突出、科研成果丰硕,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一支由高层次人才领衔的优秀教师队伍,带动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一支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育人水平高、育人效果显著,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结合作、创新进取精神的辅导员队伍。促进学院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显著提高,在上一轮高水平学术团队建设基础上,学院将实施新一轮教学科研与育人团队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职业化、信息化、国际化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学院学术结对培养,积极创造条件,选准一批个体自觉且有培养前途的教师作为培育对象,鼓励和支持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二层次人才、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学院金晖学者、教授,结对一位(批)学术助手(青年教师),形成一个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团队;结交一位(批)业务行家(同行专家),打造一个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团队;搭建和创新一批行业企业合作交流平台,结交和发展一批同行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和引导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作为团队带头人,结对一位(批)育人助手(辅导员),造就一支育人团队。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提升在专业领域、行业领域、育人领域内影响力,并在一定领域成名成家,同时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及辅导员的育人能力、管理水平、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其快速成长成才,通过团队建设带动我院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凡是符合培养条件的,均可列为学术结对培养对象。(www.guayunfan.com)

二、选拔范围和条件

1.在全校范围内,采取自愿报名和公开选拔的方法,选准一批个体自觉且有培养前途的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二层次人才、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学院金晖学者以及教授作为名家名师培育对象,与青年教师结对或与一位(批)业务行家(同行专家)建立协作关系;

2.在全校范围内,采取自愿报名和公开选拔的方法,选准一批热爱学生工作、工作积极、勇于实践、团结合作、创新进取的辅导员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结对建立团队协作关系;

3.培养期一般为3年。

三、选拔程序

1.推荐和申报。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二层次人才、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学院金晖学者、教授以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或需要推荐结对人选。结对助手可根据自身条件,按照有关规定填写申报材料,向各系部提出申请。

2.资格审查。教学科研团队由学术委员会对推荐和申报人选的条件、资格进行审查;育人团队由学生工作委员会对推荐和申报人选的条件、资格进行审查。

3.讨论认定。根据学术委员会或学生工作委员会的审查结果,综合考虑系部专业学科均衡分布等要求,经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公布最终结对团队名单。

四、工作职责

(一)教学科研团队职责

1.结对一位(批)学术助手,按照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一致或者知识学科互补的原则,鼓励高层次人才与青年教师结对,以专业群、教研室或课程组为工作平台,以合作科研、合作服务、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积极发挥高层次教学帮、传、带作用,努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研水平,形成良好的高水平师资梯队。

2.结交一位(批)业务行家(同行专家),与有较高层次和水平的教师建立协作关系,联合一批专业和行业对口的从业人员,最好是业务行家,定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交流,汲取最新的业务和政策信息。

3.负责建立“1+×+×”的名师名家联合体和支持群,形成一个校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有机统一团队,使团队既有人才培养功能,又有科学研究合力,更具社会服务潜能。

4.学术助手应在导师培养和指导下,虚心学习,踏实工作,积极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社会服力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结对双方应共同进行论文发表、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共同进行专业与课程建设以及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二)育人团队职责

1.结对一位(批)育人助手(辅导员),鼓励和引导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与辅导员结对,以学生“千日成长工程”和系部“育人品牌项目”为载体,以育人工作模式研究、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辅导员学术沙龙、指导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竞赛、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辅导员开展与实际工作有关的实践性研究,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育人能力,形成一支专业化的育人队伍。

2.结对助手(辅导员)在团队带头人的指导下,认真制订培养计划,牢固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负责建立校内外结合的育人联合体,积极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结对双方应共同开展育人研究、共同开展育人品牌活动、共同指导学生竞赛。

五、培养措施

1.教学科研团队培养采用高层次教师指导下的项目资助制,结对双方共同商定结对方案,明确合作形式。对符合条件的申报团队给予每年1万元的项目经费。

2.育人团队培养采用团队带头人指导下的项目资助制,结对双方共同商定育人方案,明确育人形式。由学生工作委员会审核,对考核优秀的团队给予一定奖励。

六、管理考核

1.实行师德教风“一票否决制”,凡有悖师德规范的,取消培养资格。

2.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二层次人才、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学院金晖学者、教授以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结对助手1—3人。经本人申请,系部审查,交科研师资处报学院审批。

3.浙江省新世纪151第二层次人才、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学院金晖学者以及教授,可以结对行业业务伙伴1—2人,经本人申请,系部审查,交人事处备案。

4.教学科研与育人团队的考核以系部管理和考核为主,每学年对结对团队进行过程考核,并报科研师资处备案。教学科研团队考核内容为结对双方共同发表的论文数和共同开展的项目研究数、共同开展社会服务、专业与课程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以及指导学生参加竞赛等情况;育人团队考核内容为双方共同开展的育人活动成效、共同指导的竞赛获奖数、共同开展的社会实践成果以及践行“三关”学生体系情况;凡是达到上述条件的其中两项视为考核合格,考核不合格者,取消下一学年资格。

本计划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科研师资处负责解释。指导思想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

附录九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关于印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计划》的通知

浙金院〔2014〕51号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以及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为了增强学院教工现代大学意识,提高我院教师信息教育技术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学院现状,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体教师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培训,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现制订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引,围绕学院“信息化、国际化”建设和打造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总体要求,以满足教师发展需要、推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校务管理和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重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大力提升教师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为加快实现学院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数字金院、信息金院保驾护航。(www.guayunfan.com)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3年的时间,使全体教师通过信息素养基础培训,具备较高信息技术意识;使80%以上的教师通过信息素养提高培训,能够在教育教学中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30%以上的教师通过信息素养研修培训,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先进思想并运用于科研及教学创新;全体行政管理人员能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和软件,能运用管理软件和系统高效地管理学校各部门的事务,从而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增强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提升学院的办学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举措

1.规范引导,增强信息意识

强化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观念,通过组织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举办各种信息技术的讲座,培养全体教师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度以及重视程度,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并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

2.按需出发,开展技术培训

成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机构,设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导师,根据不同专业、年龄结构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进行分组、分级培训,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进行短期培训;整合校内资源开展校内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或教学研讨等;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推送,提倡自主学习,自我提高信息素养。

3.创设环境,促进教学应用

环境造就人才,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环境是教师主动增强信息素养的外在动力。学院将加大投入,积极创设软硬件条件,积极引入各类教学资源以及各类平台、工具。同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资源的建设,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结合起来,将校内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结合,以提高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在参与校内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又为学校开发出优质的校内教学资源奠定基础。

4.结合岗位,制定评价体系

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制定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应用标准和知识标准,设计专业教师、一般教师和行政教师的评价量表。例如对全体教职人员来说,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汉字录入、Word的基本操作与应用、网络基本知识及校园网的相关应用等;对学科教师,则需要开展相关信息能力的提高培训,包括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校园网资源库的应用、互联网资源的搜索等;而学科骨干教师更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掌握运用Flash制作课件、个人网站及主题知识网站的开发等技能。

5.强化考核,建立激励机制

教学职能部门应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此外,通过开展课程信息化技术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课堂评奖等形式,增加教师的参与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对每年新调入的教师,要求完成规定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形成制度。在培训方法和考核策略上,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利用活动促进的方法,结合培训目标,布置具体任务,把考核与培训结合起来。鼓励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自主培训等方式保障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四、培训实施

1.培训者的培训

组建以信息技术专任教师与校内外专家为核心的培训团队,坚持“边培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培训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对担任信息技术培训的授课教师,可采取派出学习培训的方式,尽快提高其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

2.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模式

在培训期间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划分小组、明确各自职责,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学员自愿参加,团结协作、以交流促提高,实践巩固学习成果”的流程进行培训。

本计划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信息化办公室负责解释。指导思想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

附录十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关于印发《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计划》的通知

浙金院〔2014〕52号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已经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新阶段,着力加强内涵建设,稳中求进,提升品质,促进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自学院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的目标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的教育国际化工作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已有了新的进展与突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更好地提高学院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先进水平学校,根据《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当前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引,围绕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的工作要求,服务于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出国(境)培训访学为切入点,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我院教师的整体国际化素养,为实现学院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的目标而努力。(www.guayunfan.com)

二、目标任务

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建设,以与学院当前国际化发展相适应的举措为载体,帮助教师实现国际化视野再拓宽、国际惯例再认识、本专业国际化知识再更新、跨文化沟通能力再提升、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和运用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再提高,造就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胜任国际化人才培养、参与国际合作研究,进行多元文化交流、熟悉国外教育管理、具有较高国际化素养、适应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优秀教师队伍。

三、主要举措

1.深化国际化高端师资培养工程。以国际化高端师资培养工程为引领,结合《教师职业发展指引(试行)》,更科学地做好国际化高端师资培养规划,启动第二期国际化高端师资培养工程,加大对教师三个月以上时间出国访学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选送教师出国开展三个月以上时间的访学研修,帮助教师熟悉本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最新的专业前沿动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探索开展科研合作的新途径。在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和浙江省教育厅等政府相关部门的资助项目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自主选送教师出国访学,每年输送10名左右的专业教师赴国外访学,力争实现具有三个月以上访学经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以上。

2.加强教师海外培训。每年选派不少于20名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或优秀教学管理干部赴国外教育机构进行专业学习培训或交流,选派不少于2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赴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为期三周以上的专门培训,学习借鉴海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手段。

3.探索教师海外学习基地建设。以现有的学院海外合作伙伴为主,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师海外学习基地,作为接纳我院教师海外学习培训、访学研修、合作科研并借此提高教师国际化素养的海外基地,逐步完善并形成长效机制。

4.强化国际化课程建设。双语和全外语课程一定程度上体现学院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水平,以双语和全外语课程建设为抓手,强化教师以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出国访学三个月以上的教师原则上都应开设双语或全外语课程,努力实现双语和全外语课程达到全部课程比例的3%以上。积极探索与海外高校的专业课程合作,通过课程合作提升教师的专业课程开发能力。鼓励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合作建设国际化课程群。

5.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是体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学院教育国际化的综合平台。加大对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增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于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的辐射力,并以此为契机,学习、吸收并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推进教师国际化素养和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适时扩大中外合作办学规模。

6.着力提升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加强自身外语学习,提高外语应用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外语考试(BFT)、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外语水平考试(WSK)等各类外语考级考证,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用于考级考证的教材及参考资料的购置费用由学院承担,所购教材资料用后归学院所有,存入学院图书馆。学院举办外语培训班,加强对列入出国培训学习选派计划但外语水平尚需提高人员的外语培训,不断提高外语水平,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7.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以校际交流、网络培训、专题讲座、国际文化大讲堂、文化沙龙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加强教师对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理解,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视野,增强国际理解。发挥好海归教师联谊会和国际交流协会对推动国际理解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我院教师赴国外或台湾地区的高校开设讲座或承担课程教学,进一步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8.创造条件引进更优质外教资源。外籍教师是有别于本国教师的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外籍教师的引进有助于浓厚校园的国际化氛围,有助于增进教师间的国际理解,有助于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有助于推动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既提高外籍教师引进的质量,力争有更多的外籍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又能够适当增加外籍教师的数量,努力实现外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2%以上。

四、工作要求

实施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计划,是新时期新阶段学院强化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是以建设国际先进水平学校为方向,加快推进国际化步伐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

1.统筹规划,积极创新。根据学院对于教师素质提高的整体计划,统筹规划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工作,以强化培训、关注课程、搭建平台为重点,教师个体主动参与,学院系部外力推动,多管齐下,积极创新,形成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的良好氛围。

2.完善机制,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师出国(境)学习培训的选拔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的经费投入,充分调动教师个体的参与积极性,使国际化素养提升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自觉行动。

3.加强管理,强化绩效。加强教师国际化素养提升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实行师德教风“一票否决制”。强化投入与产出的绩效管理,既注重过程,更关注实效,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本计划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外事办负责解释。指导思想_高等职业院校人才

附录十一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关于印发《青年教师助讲(青蓝工程)培养计划》的通知

浙金院〔2014〕53号

为有效帮助学院青年教师提升职教能力,尽快适应职教岗位,建设一支符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青年教师队伍,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等学校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的指导意见》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的要求,在上一轮青蓝工程培养的基础上,学院将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等学校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的指导意见》(浙教高教〔2012〕160号)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培养一支职业道德修养合格,熟悉高职教育课程教学、了解现代教育理论水平、掌握基本教学技能的青年教师队伍。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制度,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和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目的,对新进的青年教师专门进行相对集中的培养培训,帮助其尽快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成为学院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中坚力量。凡是符合培养条件的,均列为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对象。(www.guayunfan.com)

二、培养对象和指导教师的条件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列为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对象

1.新聘用到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含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的在岗教师;

2.高校教学经历不足3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1979年1月1日以后),未接受过助讲培养培训的在岗教师;

3.学院认为有必要安排参加青年教师助讲培养的中青年教师。

(二)指导教师条件

指导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龄5年以上。

三、申请程序

根据青年教师助讲培养范围和条件,由青年教师本人申请和指导教师推荐相结合,由系部对申请的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进行审议鉴定,报科研师资处审核,确定培养对象名单,公示后,发文公布。

四、工作职责

(一)青年教师职责

1.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尽快掌握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手段,了解教学管理和运行的规章制度,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要求和学院办学定位,掌握教学计划的基本结构、课程构成等。

2.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担任一门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做到按课程要求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及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与指导教师沟通试教内容、要点及主要教学方法,课后征求指导教师及学生意见,及时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同时按要求开展相关教学研究。

3.完成指导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随堂听取指导教师授课,并参加答疑、作业批改、实验指导及其他教学研究工作。

4.培养期间,做好学习记录和工作记录。培养期满,完成个人参加培养培训的总结报告。

(二)指导教师职责

1.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和师德修养,培养青年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执教精神。

2.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听课、备课、编写教案或讲义、试讲、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与实习等)入手,对青年教师进行认真具体的指导。

3.指导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研究等教研活动。

4.对青年教师是否具有开课能力提出意见和建议,对达不到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提出延长培养期等建议。

五、培养措施

1.青年教师助讲培养采用指导教师指导下的项目负责制,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共同商定培养方案,明确青年教师在培养期内需承担的教学任务、听课任务、培训任务及科研任务。

2.学院为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对象搭建平台,提供锻炼的机会,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校培,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各系部为每个培养对象确定指导教师,报学院批准后正式建立指导关系。每名指导教师一般只指导1名青年教师,若情况特殊可增加被指导人数,但至多不超过2名。

4.各系部要为青年教师助讲培养对象提供便捷,多提供系部培训的机会,并支持他们参加自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六、管理考核

1.实行师德教风“一票否决制”,凡有悖师德规范的,取消培养资格。

2.培养对象的培养期限一般为1学年。学院对考核合格及以上的青年教师颁发由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教学上岗资格证书,考核优秀的青年教师培养期可缩短为半年;对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学院会根据实际及相关规定,对其做出延长助讲培养期、调整岗位或解聘等处理。需要继续培养的可延长至1年半或2年。对考核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予一定奖励。

3.青年教师助讲培养以系部管理和考核为主,由系(部)组织相关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结合青年教师培养学习情况,通过试讲等方式进行考核,并报科研师资处备案。考核可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4.青年教师参加助讲培养期间,原则上不安排其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其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参照助讲教师培养考核结果及相关工作表现确定。

本计划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科研师资处负责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