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理解实践教学内涵_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正确理解实践教学内涵_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理解实践教学内涵_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一、正确理解实践教学内涵1.廓清实践教学内涵的必要性近年来,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成为共识,但一些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环境、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相应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也应得到新的拓展。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人手、经费不足。

正确理解实践教学内涵_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一、正确理解实践教学内涵

1.廓清实践教学内涵的必要性

近年来,对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已成为共识,但一些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一提到实践教学往往把它与课堂教学对立起来,认为其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比如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参观、社会考察、社会服务等活动。这些活动如果与教学内容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固然是实践教学,而且由于其与社会的直接而广泛的接触,可以比较好地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研究社会、服务社会。但是,从对实践教学内涵的这种认定中,不难发现,在理论上,它外延过窄,因为,它只承认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活动。另外,这种对实践教学内涵过窄的认定,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实践教学活动的弱化,甚至中断。这种对实践教学内涵狭义的理解阻碍和束缚了实践教学的发展,是不可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环境、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相应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也应得到新的拓展。

(1)形势的发展,要求廓清实践教学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形势、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要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就必须突破传统理念,与时俱进,廓清实践教学内涵。(www.guayunfan.com)

在传统概念里,所谓社会就是有别于学校或家庭的广阔的地域空间,实践就是区别于理论或动脑的“动手动脚”,其实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一种误解。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社会的概念曾作出了这样的说明:“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既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生产过程。”(2)这是马克思关于社会的产生和构成的一个经典说明。此外,马克思还认为,“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的,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3)又说:“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4)综合这些论述,可以得出马克思关于社会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人,没有人只有联系或关系,不能构成社会,处于食物链中相互依存的动物那只能是“动物世界”,而一旦有人参与其中才可以叫“人与自然”。二是关系或联系,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单个人不能构成社会,同样不发生关系的两个人也不能构成社会,不发生生产和交换的关系也不是社会。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无时不有,特别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因为大学生本身就是社会性的人,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流、物流、信息流无孔不入,高校与周边社会的融合度越来越高,经济文化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身处大学校园内的大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脉搏。因此,对于社会的划分也不能囿于过去的话语标准,就如同类似传统思维中的城市与农村。须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里也有城市农民,而农村亦有农村市民。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的实践观来说,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看做是实践活动。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其中既包括课堂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课内实践活动,也包括走出课堂的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社会调查、教学实习等课外教学活动。从狭义的实践教学概念来看,它特指课外实践活动,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概念和教学手段,它只包括课外的教学实践活动,即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他们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把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品行修养。其方式有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

由此可见,实践不是仅仅区别于动脑。传统概念把实践看成是与理论与动脑相对应的“动手动脚”。其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二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并不仅仅像劳动实践一样制造一件产品,生产一样东西,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种,比如心理问题、口才问题、交际问题等。所以,相对于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只要功能具备、条件符合、组织得当,校园内实践也能收到满意的结果,而不是一提实践就得走出校园,特别是部分学校资金短缺,人手不够,更需如此。所以,要完善关于实践的认识,否则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要。而且,实践教学的艰巨性也要求教育者打破僵化思维,多方探讨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模式,而不是简单地以为实践教学就是要走出校门。

(2)实践教学的现状,要求科学界定实践教学的内涵。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人手、经费不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校内外多个部门的协调和联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科门类属性使其不可能如理工科的学科实验建设那般,经费动辄几百万。加之实践教学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人手、经费严重不足。据调查,当前一些本科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投入都十分有限,教育部规定的每生每学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费20元的标准根本达不到,学校拨付给承担、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系部的些许经费,应付日常办公尚且阙如,何谈实践教学需要的费用,如交通费、门票费、误餐费,企事业单位接待人员的讲课费。有时不得不让学生交一些门票费,反而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校外社会实践在经费方面捉襟见肘、羞羞答答。

二是校外实践教学组织相对繁琐。首先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既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而每次组织一次实践教学,前后至少需要1~2周时间,需要完成提前联络、实地考察、申请经费、组织参观、批改实践教学报告、报销实践经费等繁杂工作,老师往往疲于应付。而多数院校只给计2~4课时的工作量,劳动与报酬不成比例,严重影响广大老师的积极性。

其次,实践环节的组织,往往涉及校内多个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保卫处等,势必给社会实践教学造成不必要的困难,这也要求改变传统实践观,充分认识实践教学新的内涵。

三是相对于传统的社会实践观,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当前,各高校制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量普遍较大,加之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学期课(17周或18周的授课时间),一个老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课程,其授课对象至少有3~4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由几个行政班组合而成,人数最多不能超过120人),这样一个学期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所教学生至少达五六百人,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必然会面临种种问题。如果统一带学生外出,会因系别不同,各班上课时间不统一而无法进行,如果分班带学生实践,则更加麻烦而不可能。所以,在多数高校,实践教学只能是寒暑假的偶尔行为,不能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四是校外社会实践教学难以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接待学生社会实践,偶尔一次还可以,经常接待则负担不起,不愿意经常接待;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老师联系实践基地,去生疏的单位联系很难,去熟人的单位又不好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打扰,致使社会实践无法形成经常性活动,实效性不强。

五是校外社会实践教学学生安全不一保证。教师一人带领一百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沿途中和参观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不易保障,校方和老师往往投鼠忌器,社会实践能免则免。(5)因此,这也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实践观,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的内涵,多方探讨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向更高,更好的层次发展。

2.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

实践教学应该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广义的实践教学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样是整个教学过程不可分割、互相影响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者关注的重点在实践,而后者关注的重点偏重于理论。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对应,是就教学的场所所在而言。例如实践教学可以是课堂内的演讲、辩论、案例分析等,实践教学也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例如课余社团活动、社会考察或其他课外活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面临的环境和任务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社会和实践的理解已打破了传统思维观的“樊篱”而向纵深的领域拓展,传统社会实践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已由于经费、组织管理、课时时间安排、实践基地联络和学生安全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变得不能经常甚至走向了形式主义,达不到实践教学的初衷和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理想中的“空中楼阁”。所以更新思想、从旧的实践观中破壳而出,从更广阔,更纵深的视野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方式,探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的内涵,则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所包含的校内实践抑或是课内实践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只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提供给学生一种直观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课堂理论教学的嫌疑。但是,如果能模拟或创造这样一种环境,在经费、组织管理、安全等因素都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同样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话,为什么不能给“它”一种学术的“名分”呢?

基于此,可以这样定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所谓实践教学是指通过真实的或再现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使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性参与者,在现实场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分析具体问题,并作出独立判断和决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依据这种定义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可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校内实践。校内实践是指在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配以模拟社会资源,以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其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一种教学方式。依据实践教学的空间形式,又可分为课内实践,校园实践和虚拟网络实践。

课内实践包括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演讲、观看音像教学资料、专题讨论等形式。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方法,既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的体现,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实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是直接和书本理论知识相联系,教、学可以相互促进。其次是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再次是节约教育资源,不必花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简单易行,便于推广。既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达到了足不出户,便可纵览天下的目的。

校园实践一般包括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校园绿化和环境保护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同学们既动了脑,又动了手。

虚拟网络实践教学是指在一种虚拟环境下进行虚拟实践的一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一种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虚拟软件,这种软件以现实世界为原型,创造一个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中的事物按照现实世界的规律发展,每一个学生可以选择或随机扮演一个角色,进行虚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产生虚拟性的实践成果。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首先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将该软件安装于学校的网络服务器上,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进行虚拟性的实践教学。其次它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再次是组织管理和考核实现自动化,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虚拟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是今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是校外实践教学。所谓校外实践教学是指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产劳动、教育实习、社区服务等活动。按学生自身的参与度又可以分为认知感受型实践教学,参与体验型实践教学和实际运用型实践教学:认知感受型实践教学一般主要包括参观访问,慰问演出;参与体验型实践教学包括协助各级其他部门组织的法律宣传月、道德创建活动等;实际运用型实践教学主要有社会服务、公益劳动、挂职锻炼、教育实习。学生运用所学专业服务社会、提高能力。各级学校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