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我风采_左手教育,右手游

真我风采_左手教育,右手游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真我风采_左手教育,右手游第一章 初到一个新集体——破冰游戏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担负着贯彻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破冰”之意,就是打破学生人际交往间怀疑、猜忌、疏远的藩篱,就像打破严冬厚厚的冰层一样。本章的破冰游戏正是为了帮助陌生的学生迅速打破隔阂,接受并融入新的班集体,建立相互间的感情。

真我风采_左手教育,右手游

第一章 初到一个新集体——破冰游戏

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担负着贯彻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对于班主任而言,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一个新的班级整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如何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自己,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是考验班主任能力的试金石。工作做得好、做得到位,这个班级在将来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凝聚力就会高,同学们对班级的认同感就会比较强,也会较少发生误会和摩擦。

“破冰”之意,就是打破学生人际交往间怀疑、猜忌、疏远的藩篱,就像打破严冬厚厚的冰层一样。本章的破冰游戏正是为了帮助陌生的学生迅速打破隔阂,接受并融入新的班集体,建立相互间的感情。同时,破冰游戏还能在班级出现人际交往障碍、班风涣散时起到沟通感情、凝聚人心的作用,是班主任在素质教育下管理班级的新思维。

本章的游戏主要为了消除同学间的陌生感、联络感情、活跃气氛、增加班级的凝聚力,所以大多数游戏在结束后不作分享和心得交流。但是,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自由发挥。(www.guayunfan.com)

第一节 新班级的典型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典型表现

班主任初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总会面临与班级成员间不熟悉的情况,班主任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了解班级成员的姓名、爱好、脾气禀性、心理状态等;同时,进入一个新班级,同学之间也需要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两周,也可能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这个时间的长短也体现了班主任教育的智慧。

根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通常一个新班级在组建之初,往往也是发生误会、纠纷和摩擦的高发期,因为同学们一般都还沉浸在对原来班级的美好回忆中,很难快速融入一个新的集体。对于新的集体,多数人会与之保持一定距离,持观望的态度。

另外,进入新班级后,许多新生都感受到了一种不适应。据粗略统计,80%的学生都对自己的新班级感到不满。有学生说:“现在的班级不能给人一种家的感觉”;也有学生说:“现在的班级像一盘散沙,没有原来的班级团结。”

据有心人的观察,新生的交往主要以寝室内成员交往为主,就是同在一个班级,同学之间也很少主动来往。

二、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原因之一:新班级中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的障碍。

首先,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这是造成同学之间交往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学生从小备受宠爱,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温室环境里,总是习惯享受别人的照顾而不是去关心、帮助别人。有些同学忌妒心、虚荣心较强,不善于包容别人,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弱。

其次,很多新生对人际交往有一种惧怕心理,怕自己主动与人交往,别人的不理睬或者不热情会使自己没有面子。特别是在交往中受到过伤害的同学,往往会采取封闭自己的办法拒绝与人交往。

原因之二:过分恋旧。

对以前班级的过分怀念是班级内部成员间顺利交往的又一个障碍。在原来的班级,同班同学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玩耍中建立起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许多新生正是怀着对原班级美好时光的回味和对那时同学的留恋踏入新班级的。许多同学在进入新班级后的较长时间里,老是想着以前的美好,看着现在的一切都不顺眼。他们会产生这种想法:新同学没有老同学亲切,新班级没有老班级团结;等等。

原因之三:对新事物本能的戒备心理。

任何人,处于一个全新环境中总会产生一种戒备心理,这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他们对同学不了解,对老师不了解,对班级不了解,当然不会轻易流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我本性。

本章破冰游戏要让学生在游戏中打破拘谨的气氛,加深彼此的印象,增加同学的友情,营造和谐的氛围。

第二节 初次接触,打破拘谨的气氛

互相认识

目的:让新学生相互认识,彼此迅速接近。

道具:软质卡片,透明胶带。

步骤:

1.每位学生走进班级时班主任都在他背后用胶带贴一张卡片,卡片上端印上:“请写上你看到我的第一印象,并签上你的大名。”

2.在每位学生进来贴好卡片之后,和他熟识的人要将他介绍给其他同学。之前先到的同学都要起身向前,介绍自己并寒暄几句,然后在他背后的卡片上签名并写上对他的第一印象,同时也请他在自己背后签名、留言。

3.所有同学都在座位上坐好之后,请每个人介绍坐在他右边的人,并念出他卡片上的内容。

4.请被介绍者分享他听到卡片内容之后的感想。

学生相互介绍

目的:让学生增加熟悉感。

步骤:

1.所有的学生都站着。

2.在1分钟内,每位学生都与其他学生握手,同时说:“早上好(或下午好),我叫×××,见到你很高兴。”

3.在1分钟内握手的人数越多越好。

4.学生必须说完要求的话后才能与下一位同学握手。

说明:可能许多学生都只顾着增加握手的人数而未说完应说的话。本活动也可用在初次开班会前的暖场中。

我们是一家人

目的:让同学之间增加彼此的了解。

步骤:

1.将全班同学分为几组,分别为A、B、C、D等,每组3~4名同学。

2.先在组内进行学生间的自我介绍,包括姓名、家庭住址、个性特点、擅长的学科和课余爱好等。然后推举一位小组成员代表本小组向其他小组进行介绍,要求他将组内每一位同学的情况介绍完整,还可加上他自己的评价(这时大家可以提问)。

3.当A小组介绍完,其他小组的同学要对A小组的发言做一句话的评价(只可以是正面的,如A小组成员都很活跃,非常有朝气;或者A小组成员看来很成熟;或者A小组成员都是女孩子,都很漂亮)。当B小组介绍完,其他小组同学也要对B小组的发言做一句话的评价。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小组介绍完毕。

4.每组介绍自己组员的代表和发表评价的同学不能是同一个人!

5.每组时间不超过2分钟。

讨论:

A.你是否容易记住别人?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很快地记住别人?

B.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哪一种方法更容易令你印象深刻?

C.你是否善于赞扬别人?

D.你是否善于寻找其他成员的共同点?

说明:本游戏还可用于沟通游戏和团队游戏中,让同学们学习如何发现别人的优点。比如,当班级出现不团结、拉帮结派搞小动作等现象时均可使用。

记住彼此的名字

目的:帮助大家记住彼此的名字。

道具:(每个小组)三个网球,或是三个比较软的小球。

步骤:

1.选一块宽阔平整的游戏场地。

2.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圈,每人相距约一臂长,班主任也不例外。

3.班主任告诉小组成员游戏将从你开始。你大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将手中的球传给自己左边的队友。接到传球的队友也要如法炮制,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球传给左边的人。这样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球又重新回到你的手中。

4.你重新拿到球后,告诉大家:“现在要改变游戏规则了,接到球的同学必须要喊出另一个同学的名字,然后把球扔给该同学。”

5.几分钟后,学生们就会记住大多数队友的名字。这时,再加一只球进来,让两个球同时被扔来扔去,游戏规则不变。

6.在游戏接近尾声的时候,再把第三只球加进来,主要目的是让游戏更加热闹有趣。

7.游戏结束后,在解散小组之前邀请一个志愿者,让他在小组内走一圈,报出每个人的名字。

说明:注意扔球的时候不可用力过猛。班主任最初的动作应当是扔一个较慢的高球,为后续的扔球手法树立典范。如果几个小组同时在玩这个游戏,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在游戏中间交换一半的学生;让学生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小组,被新小组接纳的唯一条件是新成员在站好位置后喊出自己的名字,以便其他学生扔球给他。

串串相连

目的:让新同学增加对彼此的认识。

步骤:

1.大家围圈而坐,班长(1号)报上自己的姓名,然后他右边的组员(2号)也报上自己的姓名,接着复述1号的姓名。

2. 3号报上自己的姓名后,再复述2号及1号的姓名。以此类推,可以按顺时针方向进行,也可以按逆时针方向进行。

3.第2次除姓名外,可以加上复述其他资料,如特长或兴趣等。

4.第3次又可以加上其他资料,如擅长的运动等。

说明:

1.第2次开始,可由不同组员开始。

2.此活动在原先互不认识的团体中进行效果更佳。

3.活动结束时,可将彼此有关的兴趣、特征等归类与配对,也可以进行讨论。

你是我的“知音

目的:促进同学之间的接触与认识。

步骤:

1.列出10首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名称,让同学们在纸上写下其中一首歌名,不要让别人看到歌名,只可以一边哼唱这首歌一边随意走动,寻找哼同一首歌的“知音”,聚在一起。

2.各小“知音团”组成后,围一圈坐下讨论:当你第一次找到“知音”时有何感受?集齐所有知音时,感觉又如何;等等。

3.将所有小团体合并成大团体,分享感受。

4.分享感受时,班主任要正面引导。

1块钱、2块钱

目的:能很快使互不熟悉的同学在游戏中彼此熟悉起来,培养团队精神。

步骤:

1.班主任根据男女学生的比例进行分配。比如男生的比例远远大于女生的话,女生就当“2块钱”而男生则是“1块钱”;如果女生的比例远远大于男生的话,女生就当“1块钱”男生则是“2块钱”。

2.班主任随意说出一个钱数,所有学生自由组成相应的数字,没组成符合要求的数字的学生被淘汰。比如,教师喊:“7块钱”,所有学生就组成一个小组,这个小组里所有人的面值加起来应该是7块钱,没有组成小组的学生将被淘汰。

3.剩下的人继续组合,直到剩4~5人为止。游戏结束时可以给剩下的人颁发奖品。

比长短

目的:让同学们互相熟悉,打破同学间的拘谨。

步骤:

1.将全班同学至少分成两组,每组五人以上。

2.班主任宣布要比的项目但不说明具体比什么内容,每组派出一位他们认为会获胜的人。

3.等被派出的人都出来后,班主任再说比什么。

4.计算每次的输赢即可。

例子:这个游戏的题目就是越不被大家猜中越有趣!

项目:比长。具体内容:比手臂、比上衣、比头发……

项目:比短。具体内容:比手指头、比裤子、比裙子……

项目:比高。具体内容:比声调、比手抬起来的高度……

项目:比大。具体内容:比眼睛、比手掌……

项目:比多。具体内容:比身上的饰物、比穿的衣服、比身上的扣子……

说明:题目必须在看到被派出的人之前想好!

分享心得:游戏结束后,班主任一定要因势利导,总结游戏给大家带来的启发,不可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例如,这个游戏做完了,大家有什么心得吗?可以分享的心得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关键在于发现自己或他人的长处。

第三节 再次认识,加深彼此的印象

猜猜我是谁

目的:使初步认识的学生再次彼此认识,加深印象。

道具:一条不透明的幕布。

步骤:

1.将参加的同学分成两组。

2.同学们依序说出自己的姓名或希望别人如何称呼自己。

3.班主任与一名学生手拿幕布隔开两组成员。

4.第一阶段两组成员各派一位代表到幕布前,隔着幕布面对面蹲下,班主任喊一、二、三后,两位成员以先说出对面成员姓名或绰号者为胜,胜者可将对面成员俘虏至本组。

5.第二阶段两组成员各派一位代表至幕布前背对背蹲下,班主任喊一、二、三后,两位成员靠组内成员提示(不可说出姓名、绰号),以先说出对面成员姓名或绰号者为胜,胜者可将对面成员俘虏至本组。

6.活动进行至其中一组人数少于三人即可停止。

讨论:

A.同学们如果继续玩下去谁会赢?谁会输?

B.我们所设计的这个游戏是no loser/no winner,也就是双赢的游戏。

说明:

1.选择的幕布必须不透明,以免预先看出伙伴而失去公平性及趣味性。

2.成员蹲在幕布前要避免踩在幕布上,以免操作幕布时跌倒。

3.班主任应制止站立或在侧位偷窥的情况发生。

4.成员不可离班主任太近,以免操作幕布时产生碰撞。

5.成员叫出对方名字的时间差距较短,班主任须注意公平性。

6.本活动不适用于刚组建班级时同学们还不熟悉的情况;适用于组建班级一周以后,班级成员已经相互有所了解的时候。

7.可增加幕布前的代表人数。

8.可让组员背部贴紧幕布,另一组凭其轮廓猜出其姓名或绰号。

9.可在排球场进行,当排球投掷时,需要叫出对方队友姓名或绰号,全部叫完前不可重复。

交换名字

目的:这个游戏的目的在于考验同学们的习性。同学们平常对于自己的名字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若临时更换名字,就可能会觉得陌生了。

步骤:

1.人数为10个人最适合。

2.参加者围成一个圆圈坐着。

3.围圆圈的时候,将自己更换成右邻者的名字。

4.以猜拳的方式来决定顺序,然后按顺序来提出问题。

5.当班主任问:“张三先生,你今天早上几点起床的?”真正的张三不可以回答,而必须由更换成张三的名字的人来回答:“我是今天早上7点钟起床的!”

6.当自己该回答时不回答,不该回答时却回答的情况发生时就要被淘汰。

7.最后剩下的一个人就是胜利者。

变石头

目的:打破人际关系的距离;通过活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增进熟识度、融入班级。

道具:2~5颗软性安全球(或毛线球球体比足球略小,以一手可掌握为佳)。

步骤:

1.开始时可由班干部或一位学生自愿担任“魔法师”,班主任发给他一颗球让他施法。

2.魔法师施法时,所有同学开始躲避,活动中只要被魔法师拿着球碰触到就会变成石头。

3.想要打破魔法师的魔法必须有一位伙伴出来解救。两人手挽着手在原地合唱一首歌,就可以形成保护罩,但歌曲如果重复就无效,两人都会变成石头。

4.活动进行期间除打破魔法外,不可和其他人手挽手提前做准备。5.活动中不可以跑步,只可以快步走,以免学生产生碰撞、跌倒。6.活动进行几分钟后,魔法师可以改变方式,把被碰触的学生变成魔法师,并给他一颗球一起执行任务。

说明:这是短暂的暖身活动,通常不做分享,时间也不宜过长,主要让学生的情绪可以调动起来并投入活动中即可。

了解你的伙伴

目的:猜测班级成员的生活习惯,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道具:笔和问卷

步骤:班主任说:“很高兴在这里见到大家,但我们看不到你平日的生活习惯。”

1.将班级成员分成两人一组。

2.让每组同学在与伙伴交谈之前按着自己对伙伴的了解互相猜测回答问卷。

3.交换答案纸,大家围圈。各人读出伙伴对自己的看法,并就自己的情况加以澄清。

问卷:

1.你的伙伴最喜欢什么运动?

2.你的伙伴通常几点做完家庭作业

3.你猜伙伴最害怕什么动物?

4.你猜伙伴有什么雄心壮志?

人不可貌相

目的:让同学们从推测到彼此认识得更深。

步骤:班主任说:“有时候人不可以貌相,看看你的推测准确吗?”

1.班主任发给每人一支笔、一张纸,各自找一处站立,观察其他同学并填写纸上问题的答案。

2.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姓名,说出你的答案并解释理由。

说明:透过第2项,同学们可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提高观察力,增进彼此的认识。

问题:

1.谁最喜欢唱歌?姓名_________

2.谁最喜欢运动?姓名________

3.谁最喜欢动物?姓名_________

4.谁最具野心?姓名________

5.谁最喜欢古典音乐?姓名_________

6.谁最喜欢户外活动?姓名_________

7.谁的话语最风趣?姓名________

8.谁最喜欢吃辣味的食物?姓名_________

(项目内容可以由班主任酌情添加)

生命调色盘

目的:增加对彼此的了解。

道具:每人一盒彩色笔、一张白纸。

步骤:

1.每人在纸上画出或写出一种代表自己的颜色及一种动物,交给班主任。

2.班主任收齐后打乱顺序随意分给同学们。班主任让同学们猜这张纸是属于谁的并记录下来。

3.最后,由同学们指出属于自己的纸,看看有多少组员猜中。

4.请猜中者说出他的理由。

5.各人分享为何选这种颜色和动物来代表自己。

心有灵犀

目的: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道具:纸、笔、信封。

步骤:

1.班主任准备两组问题,分别放在两个信封内。

2.每组两人,轮流从信封中抽出问题问对方。例如:“请说出你最喜欢的生日礼物。”两人之间要隔开,不可商量。

3.每人都要写下问题的答案,之后公开核对。

讨论:

A.你们两个人的答案有多少是吻合的?为什么?

B.你满意你们彼此了解的程度吗?为什么?

C.你期望改善你们的关系吗?如何改善?

问题:最喜欢的生日礼物;最喜欢吃的蔬菜;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长大后的理想;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老师;希望更了解的人;最喜欢的人;说出一个愿望;想培养的一种爱好;若有一个月的长假期,准备去什么地方;最喜欢的书/诗歌/小说;最喜欢的作者;喜欢阅读哪一类书籍。

说明:当班级中出现不和谐的情形、同学间闹矛盾时,可以考虑用这个游戏,并且可以有意将有矛盾的同学安排到一个小组里。但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避免出现僵局。

第四节 深度了解,增加同学之间的友情

真我风采

目的:用物品作自我介绍,进行同学之间的深度了解。

步骤:班主任说:“我们从一件物品可看到每个人的真我流露,你身上的物品也不例外。”

1.让同学们用几分钟在教室或自己身上找一样可以代表自己的物品。

2.各人分享所选的物品,解释选择的理由。例如:“我选的是手表,因为它能代表我很有时间观念……”

3.每个人必须找到一件代表自己的物品,不能借口找不到而逃避游戏。

分享心得:此游戏在使同学之间加深了解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以及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我是谁?

目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自己,及他人眼中的自己;增进学生对彼此的熟悉程度,增加班级的凝聚力。

步骤:

1.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A4纸。

2.学生两人一组,一人为甲,一人为乙(要求找不熟悉的同学为伴)。

(1)班主任宣布活动的规定为:“自我介绍者在说了一个优点之后,就必须说一个缺点。”

(2)甲先向乙介绍: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乙在纸上记下甲所说的特征。

(3)5分钟后甲乙角色互换,由乙向甲自我介绍5分钟,甲做记录。

(4)10分钟后,班主任请甲乙两人取回对方记录的纸张,在背面的右上角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彼此分享做此活动的心得或感受,并讨论介绍自己的优点与介绍自己的缺点,哪个比较困难,为什么?如何在5分钟内充分展示自己。两人之中须有一人负责整理讨论结果。

3.将三四个小组并为一大组,每大组有6~8人。

(1)两人小组中负责整理讨论结果的人向其他人报告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2)同学们分享后,班主任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的A4纸(空白面朝上)传给右手边的同学。拿到签名纸张的同学则根据自己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在纸上写下:“我欣赏你……因为……”写完之后按顺序向右传,直到签名纸张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3)每个人对其他组员讲述自己看到别人回馈信息后的感想与收获。

4.全班学生回到原来的座位。

(1)班主任让同学们自告奋勇与全班同学分享关于此次活动的感想与收获。

(2)班主任向同学们说明了解真实的我与接纳别人眼中的我的重要性。

讨论:

A.为什么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有所不同?

B.自己是否应该调整自己,使别人眼中的我和自己眼中的我保持一致?

形容词

目的:加深彼此的了解。

步骤:班主任说:“什么形容词最适合你,你想不想知道?”

1.全班同学围圈坐,分派纸和笔。

2.每人用一个形容词描述其他同学,并把形容词送给对方。

3.所有人收集到不同的描述,高声轮流读出,并问大家为什么这样形容他。

说明:可以改用动物或水果来描述每个同学。

分享心得:认识别人眼中的自己有时候很重要,因为人往往会对自己有不切实际的认识,不要过于乐观,也不要过于悲观。

扑克分组

目的:使同学之间加强沟通,增进相互的了解,在游戏中培养感情;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顾全大局、不闹小脾气的精神。

道具:对开白纸1张(事先固定在白板或教室的墙上),双面胶1卷(事先裁成40cm左右、每组一条,由上而下间隔地粘贴在白纸上),普通扑克1副(抽去大小“司令”,一共为52张),红色白板笔或粉笔1支。

步骤:

1.在3分钟之内,每人将自己摸到的一张扑克牌与另外4个人(或5~6人,视班级人数多少而定)组合成一副牌(可以按这个分组组成他们未来的学习互助小组或兴趣小组),要力争最快地按以下顺序组成优胜组:

(1)按照同花顺子、同花、杂花顺子方式组合的小组,依次获第一、二、三等奖。

(2)在由若干对子组成的杂花组中,对子数少者(如一组5张的牌中3+2相比2+2+1;6张的牌中3+3相比2+2+2)为第四等奖。

(3)如果出现含“炸弹”(4张一样的牌)的组,则“化腐朽为神奇”,一跃成为所有组中最优的。

(4)某一组合类型中如出现两个以上同类牌,则先组合成功者为本类组合之优。

(5)各组中如果出现了一副没有一条符合上述标准的最差的牌,则表示了整个牌局的失败,大家都没有奖。

2.分发扑克牌(可请班长协助或临时指定一个人协助),每人自取一张,未得到“开始”指令时,不许看牌。

3.宣布“开始”后班主任密切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催促大家及时组合在一起。

4.公布成绩。班主任依照组合的时间先后,依次将各组中的每张牌有规律地粘贴在白纸的双面胶上,按照规则评出各组的位次,将其标注在各组旁边,并向最优组颁发小奖品。如果出现最差组,则宣布本次组合失败。

讨论:单个的牌有没有最好的和最差的?怎样才能实现组合的最优化?

分享心得:在整个游戏的操作过程中,学生感觉最深的是:单个的牌,无论是什么牌都只有在组合后才能实现其价值,才能发现是优胜组还是最差组。个人的价值是无法单个显现出来的,只有在群体中个人的价值才可能得到证实或者显现。比如,孤立的一张“K”或者一张“3”,是无所谓谁大谁小的,只有在组合后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实现。

在组合的时候,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有无可能让同学们适当调动若干张牌,以消灭最差的组或提升优胜位次较低的组,从而使整个大牌局改观。这时要注意尽量保留最优组或保留住其核心价值,如保留“炸弹”,调动最少的人数。需注意的是,班主任一定要掌控好活动的节奏,使这一环节尽量避免冷落大部分学生。

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到一个班级的成功,往往是发现最佳学生组合的过程。要让同学们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并进行有效搭配,从而取得整个班级的成功。

应答自如

目的:消除学习疲劳、提高同学们的活跃度。

步骤:

1.将4个人分成一组,在组内任意确定组员的发言顺序,两个组构成一个大组进行游戏。

2.让小组选出的第一个志愿者出来,对着另一个组说出任何经过他思考的词。比如,姐姐、鸭子、蓝天;等等。

3.另一个小组的第一个志愿者必须马上对上一词进行回应,构成一问一答。比如,哥哥、小鸡、白云;等等。

4.志愿者必须连续地说出词语,直到他不能想出任何词为止,一旦被发现在说“哦、嗯、啊……”的时候便回到座位上,换下一位同学接替。

5.哪个小组能坚持到最后,哪个小组获胜。

讨论:这种给大脑巨大压力的做法对于你思考问题是否有帮助?

分享心得:在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同学们往往会面对大脑短路的情况,但是同时这种头脑风暴的办法也会让大家的创造性得到良好的训练。

1.本游戏的关键是让学生在一个快速、紧张的氛围下进行游戏,一旦有人回答速度变慢便判其离场,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成功。

2.你会发现在大脑短路的同时,自己可能会有一些以前连想都没想过的想法,而且说不定就是这些想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这个游戏可以用于需要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的热身运动,让大脑迅速地活跃起来。

同走生命路

目的:让同学们认识彼此的人生路,了解彼此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道具:每人一张纸、一支笔。

步骤:班主任说:“今天我们要和大家研究每个人的生命路。”

1.每人一张纸,折做四部分如下:

2.让同学们在四格里写出自己在此时期发生或希望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在“将来”的格内写出自己想改变或在自己生命中想达到的事情。

3.画完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人体相机

目的:让同学们彼此加深了解,初步理解如何客观地看待事物。

步骤:

1.两人一组,由学生自行选定一位伙伴,并决定谁先扮演“相机”,谁扮演“摄影师”。

2.扮演“相机”者的眼睛代表镜头,耳朵代表快门按钮;“摄影师”站在相机的后方(面向扮演“相机”者的背部)。

3.角色选定后,由“摄影师”按着“相机”的肩膀引导其到各处取景;在按“快门”拍照前,“相机”的眼睛都是闭着的。当“摄影师”按下“快门”后,“相机”的眼睛便快速打开记录约一秒然后闭上,再由“摄影师”引导其至他处取景。

4.“摄影师”完成照片记录后,两人互换角色。

5.在取景的过程中,请注意安全。

分享心得:

1.通常此活动会安排在班级学习成果展示之后,通过“摄影”让学生对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做及时的回顾与归纳,此时可设定学生的拍摄张数,并给予拍摄主题。例如,邀请学生每人拍摄2张照片:一张是这次展示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深(或最有意义的)的是什么?另一张是在这次展示过程中,自己最想送给全班同学的一张照片是什么?“拍摄”照片时,“摄影师”要对扮演“相机”者描述照片的意义,再由“相机”的扮演者口述此张照片的拍摄内容及含义。

2.另外一种方式是采取多张数的拍摄方式(张数多少班主任可以自行设定),“相机”只需单纯且忠实地记录影像,眼睛看到什么就记什么(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以这种方式体会“不带有偏见地看待事物”——透过他人的观点,没有预设立场地“看”,真正了解什么才是事物的真相”。当同学们在面对一个新问题时,能不带任何偏见(经验)地看问题,才会真正看到“问题”的真相,创意才会得以发挥,问题才能被解决。

忠人之托

目的:分享他人的情感故事,增进大家的深度了解。

步骤:

1.全班同学围圈坐下来,班主任请每人介绍自己身上一件值得纪念的东西。

2.同学们轮流选定一样随身物品向大家介绍其意义。例如:为什么我喜欢这件东西,它对我有什么意义等。要让同学们留意听别人介绍自己的物品。

3.大家都介绍过以后,播放一段音乐,其间每人将这件物品送给一位值得信赖的人,音乐停止便停止赠送。

4.这时候,同学们可看到谁是同学中最被信赖的人。然后大家归位,轮流将收到的物品再介绍一次,并物归原主。

说明:可以让收到物品的人说出被人信赖后的感觉,以此营造和谐的氛围。

讨论:当你获得别人对你的信赖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打算为此做些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