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_探索“立人”语文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_探索“立人”语文

时间:2022-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_探索“立人”语文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总之所谓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语文材料作出多元化的反应,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乐趣的阅读过程。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_探索“立人”语文

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实践中使我认识到,作为教师真不能小视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时他们的见解比教师还高出许多。

【案例一】

《称象》说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了官员想不出的办法,把大象的重量称了,可谓真聪明。

在课即将结束时,我问学生:“曹冲为什么能想出这种办法?”(www.guayunfan.com)

一生高举小手,站起来胸有成竹地回答:“曹冲是受到了启发才想出称象的办法,官员们说的‘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提醒了曹冲。”

我非常满意地点点头,回答的和我预设的答案一样。

可是又有一只小手不但举得高高的,而且还不停地挥舞着,大概想引起我的注意,我满足了他的愿望,他喜滋滋地说:“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是曹冲自己想出来的。”

我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官员们议论时没提到船,一定是曹冲很喜欢船,人站到船上,船就会往下沉,人越多,船沉得越深。他一定是这样想到的。”

是啊,如果真是官员们的议论使曹冲受到启发,那曹冲本身一定要有“重物使船下沉”的实践体验。不然官员们不管议论多么深刻,曹冲还是得不到任何启发的

【案例二】

《三味书屋》的最后一段,有这样的描述: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老师严厉地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教到这里,我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面对寿老先生的严厉批评,鲁迅却“默默地”一声不响,又在书桌上刻上“早”字,这是为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这是鲁迅认识到自己错了,所以要刻下这个“早”字。这说明鲁迅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这个回答是老师所期待的,应该得满分。

可是却有部分学生(都是男学生)认为:鲁迅不该默默地接受批评,应该把迟到的原因告诉老师。讲出来,老师不但会原谅他,而且还要表扬他呢!如果是我就要这样,不然那多委屈。

有的说:如果鲁迅不默默地接受批评,就要受戒尺打的,寿老先生桌上不是有一把戒尺吗?

有的甚至说:那次迟到鲁迅可能真的是因为路上贪玩,或者睡过了头,所以才默默地接受批评,而且还刻上“早”字,以吸取教训。

你能说,学生对课文这样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错的吗?

【案例三】

丑小鸭》本意是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有自信,相信挫折是难免的、暂时的,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观念。但是有些学生就是不接受。

小A说(这孩子很有个性,平时看课外书较多,常常在课堂中提出不同的看法):“我很讨厌丑小鸭的这种做法,碰到问题,不是悄悄离家出走,就是躲来躲去,对自己一点儿都没信心。如果,那天真冻死了,也是活该。”

小B(她是个女生,平时很有同情心,经常拿出钱来资助别人)说:“我对鸭妈妈很有意见,天下哪有这样的妈妈?自己的孩子长得丑了点,就不太喜欢他。社会上‘丑’的人也很多(主要指残疾人)。如果他们的妈妈都不关心他们,那么他们怎么才能活下去呢?”

小C也是女生,平时很少声响,上课发言也少,我有意要她谈谈看法。她低声地说:“我很可怜丑小鸭,他老是受到别人的欺侮。我也为他后来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感到高兴。”

……

或许是《丑小鸭》的教育哲理隐藏得太深,或许是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显得太突然,使得小学生的认识思维始料不及,也或许是文本材料过于渲染丑小鸭受人欺侮的一面,看不到他抗争的一面,以至于小学生不能接受课文反映的主题。但是你也不能断然认定他们的理解、感受是不正确的。

【反思】

1.关于小学生的阅读心理问题。小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反应是与小学生的本身生活经验和人文性相对应的,但是他们对语文材料的认识、理解不像成人那样运用社会道德标准和伦理良知去判断是非,而是直接和自己对照所得的。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感受会压抑学生阅读个性的发展。

2.关于课文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的矛盾问题。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大多是建立在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上的。上述三例的情境,都是他们出于对课文材料真诚体验的反应,他们既有课文中的根据,又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的价值取向不仅是既定静态的,它也是生成动态的,这就是超越文本的价值,也是提倡“生本”的实质。但有时却是悖理打岔式的干扰。在我们讨论《称象》中“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最好”时,就有一个学生坚持“宰割大象”的办法最好,既方便,又有象肉吃,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了。

3.关于文本的价值取向和过程的价值取向的矛盾问题。文本的价值取向一般指的是教科书和教参上规定的价值取向,也即教学目标。过程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学过程中新产生的价值取向,是教师文本、学生对话过程中产生的。前者是预设的,后者是难以预料的。问题是当这两种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矛盾时,如何处理。我们的回答是: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两者可以相融,如文本上举的三例,那就让其共存;如果过程的价值取向严重有悖于文本的价值取向,讨论后就应明确否定;如果过程的价值取向超越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应该让自然发展取代文本的价值取向。文本的价值取向决定于学生是否得到了最大量的教学效益,也就是取决于是否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标准,而不是其他,教师必须把好这个“尺度”。

总之所谓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语文材料作出多元化的反应,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和享受审美乐趣的阅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站在一边,让学生任其发挥,而应该“注意教学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样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才有意义。

(东浦热诚学校 徐亚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